查看原文
其他

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弗里曼·戴森去世

姜小满 返朴 2020-03-01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我不是那种要研究大问题的人。我寻找谜题,找那些我能解决的有趣问题。我不在乎他们是否重要,所以我绝对不会沉迷于解决那些大谜题,这不是我的风格。”

——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




姜小满 /文


深思生命起源,星际旅行和许多其他话题的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于2020年2月28日因突发疾病去世,享年96岁。


“再没有一条生命与研究所如此交融,又无法界定。他是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建筑师、自由放任的数学家、太空旅行的拥护者、天体生物学和裁军的拥护者、未来主义者、永恒的研究生、对许多东西甚至自己成见的反对者、思想深邃的作家、人类百态的明智观察者。”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罗伯特·迪克格拉夫(Robbert Dijkgraaf)在一份声明中说:“他的秘密是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直至尽头。”


戴森于1923年出生于英国克罗索恩。他在剑桥的三一学院学习物理和数学,并与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和亚瑟·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等物理学家一起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平民科学家。


战争结束后,他到美国学习物理。与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一道,他们调和了两种相互竞争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描述亚原子粒子与光相互作用的理论)。1949年,他发表了《朝永振一郎、施温格和费曼的辐射理论》。在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中,他将这三人的思想转化成了更加切实可行的数学计算。迪克格拉夫说:“他能够证明所有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是一回事。他是物理学的伟大统一者。”这项工作现在仍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他说:“基本粒子物理学当前的模型是用戴森帮助发展的语言写成的。”


戴森于1953年获得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永久职位。戴森为人谦逊,在九十大寿后不久接受《量子杂志》Quanta Magazine采访时,他说:“我不是那种要研究大问题的人。我寻找谜题,找那些我能解决的有趣问题。我不在乎他们是否重要,所以我绝对不会沉迷于解决那些大谜题,这不是我的风格。”


戴森以物理学和数学中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但他的好奇心远远超出了这些领域。“他从未获得博士学位。” 迪克格拉夫说。“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永恒的研究生,所以他有可以对一切事物感兴趣的许可证。”


进入高等研究院后,他参与了许多有趣的项目。他帮助设计了一个安全的小型低功率核反应装置,该装置“即使在白痴的手中”也可以操作。这个装置目前仍在医院中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以治疗各种形式的癌症。


1958年,他加入猎户座计划(Project Orion)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可控核爆炸为航天器提供动力。由于《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了地表核试验,以及NASA决定转向更常规的火箭,这项计划被取消。航天飞船虽然没建成,但戴森称其是“我的科学生涯中最令人兴奋,也是在很多意义上最快乐的”。迪克格拉夫说,戴森可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对1969年月球登月感到失望的人之一。“在弗里曼的眼里,这些都令人失望。”戴森想用核燃料推动火箭去土星。“他设想着至少得是喷气式飞机级别吧,结果我们骑了一辆自行车。”


然而,戴森的一些想法也会引起争议。晚年他以对气候变化的怀疑而闻名,他怀疑这一现象,也怀疑人类是否应该为此担忧。在2012年的一段视频中,他说:“我们拥有的所有证据表明我们正在对气候产生某些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是好是坏,也不清楚这是否将是一场灾难。” 科学界压倒性地反对他的评估。迪克格拉夫说:“弗里曼是一个逆势派,他十分乐于持相反的观点。但是逆势主义者并不总是正确的。”


戴森的女儿米娅·戴森表示:“我以前常常对他的发声以及人们的追随感到难过。如果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减轻气候变化的努力上,他本来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是当我跟他这么说时,他答道:‘我认为我做得很好,如果我扮演的是魔鬼的拥护者,我会让人们思考现实,看看自己是什么。’”


戴森的写作主题时常更偏向科幻而不是科学。他写到戴森球,一种可以围绕整个星球建造的假想结构。还有戴森树,则是一种能够在生长在彗星内部穿越宇宙的基因工程植物。为了向大众普及复杂的科学概念和道德观念,戴森一生中撰写了十多本书。他的著作更偏向科幻小说而不是科学小说。最著名的作品要数《生命的起源》Origins of Life)和《武器与希望》Weapons and Hope,戴森凭其于1984年获得非小说类的国家图书评论奖。


米娅·戴森说:“没有他不喜欢的领域:艺术、科学、历史、音乐。”她补充说,他一生保持着精神追求,同时他拒绝任何有组织的宗教,或任何试图遏制他对“上帝”和“无限”进行理解的事物。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20/02/freeman-dyson-legendary-theoretical-physicist-dies-at-96/

[2] https://www.npr.org/2020/02/28/810433230/physicist-and-iconoclastic-thinker-freeman-dyson-dies-at-96 


《返朴》新冠病毒专题


上下滑动可见全部报道  
硬 核 科 普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亟待确定!武汉病毒所确证新冠病毒极大可能源自蝙蝠权威观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新药开发为啥那么难?4 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何还没研发出来?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肯定会研制成功?Remdesivir到底是不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神药”?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和传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病毒,那条静止的河流10 宅在家里不动,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11 有抗体就能清除病毒吗?认识抗体的复杂性
12 以史为鉴:也说新冠肺炎的血浆疗法
13 西湖大学团队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的空间结构
14 中国结构生物学家发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瞬间
15 给你的生物网课加点料:世界最大冷冻电镜基地给青少年的7个科普锦囊
16 炎症风暴:人体免疫系统,是怎样反噬自身的?17 传播力胜过SARS,需要担心新冠病毒变异吗?
18 全世界只有少数实验室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它们长这样


科 学 防 护


1 病毒来袭,科学家告诉你这样选口罩 | 117三人行

世卫组织建议:如何在家护理疑似新冠感染者?附正确的打喷嚏、洗手方法 | 摸象记

3 一次性医用口罩怎么做出来的?如何消毒?

4 怎样安全吃喝拉撒?旅途最全防护指南请收好5 开工在即,面对新冠病毒,如何练成“百毒不侵体”?6 冠状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多久?| 117三人行
7 怎样应对新冠病毒空气传播?| 117三人行8 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事实可能正相反9 肺炎恐慌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6个心理防护方案


反 思 与 求 索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能从抗击非典中汲取什么经验?专家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 | 117三人行专家呼吁:避免重复检测新冠病毒,不确诊不应影响治疗 | 117三人行需要评估“封城”的影响;尚无经验证的疗法 | 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布会实录5 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为何现在比过去多那么多传染病呢?
赵国屏院士:科研、疾控和临床缺乏协同,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教训”
应对疫情,春运人口回流情况如何?基于春节前人口流动模拟的预测
8 前夜:新冠病毒传播时间线详解 | 117三人行
控制疫情,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 专访清华药学院院长丁胜教授
10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反思此疫,中国疾控该改革了
11 血浆治疗是“稻草”还是“神药”?专家:谨慎乐观,尊重科学
12 彻底扑灭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1920年是如何做到的?| 展卷
13 非典之后,为什么这些治愈的病人更绝望了?
14 悲剧换来制度的改革:记制药史上最悲催的一次临床实验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开通了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相关阅读

1  经过物理学家100多年的接力,人类终于了解了4.9%的宇宙——量子理论简史 | 众妙之门

2  狄拉克的方程游戏(下)

3  费曼:科学的不确定性

4  波粒二象性的诺奖史:光的粒子性要多久才被认可?

5  百年物理诺奖回顾:我们的崇敬与误解 | 贤说八道


近期热门

1  前夜:新冠病毒传播时间线详解 | 117三人行

2  病毒来袭,科学家告诉你这样选口罩 | 117三人行

3  2020沃尔夫数学奖得主Eliashberg:找到正职前的两年是我做数学的美好时光

4  对付癌症, 是否都该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5  曹则贤跨年演讲:什么是量子力学?∣ 贤说八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点“在看”,分享给朋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