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扔掉!这种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也许你正在用→
冬季养生离不开保温杯
但你知道吗?
一些质量不佳的保温杯
有可能热水进“毒水”出
暗藏重金属中毒
伤害神经系统的风险
↓↓↓
一
保温杯不锈钢大有学问!
这样“代号”的保温杯,你家有吗?
保温杯大多是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保温性能好。目前市场上保温杯出现比较多的分别是“代号”为201、304和316的三种不锈钢。不锈钢与食品接触,其安全隐患主要是重金属的迁移问题。因此,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质必须是食品级的!
01
201不锈钢
不合格的保温杯大多采用201不锈钢作为保温杯内胆,它并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大部分用于制作装饰管、工业管和表带等;201不锈钢的锰含量高,耐腐蚀性差,如果将其作为保温杯的内胆,长时间存放酸性物质就可能导致锰元素析出,过量摄入锰会伤身,尤其是会伤害神经系统。
因此,201不锈钢保温杯虽然价格便宜,但不建议购买。家里如有,应尽快停止使用!
02
304不锈钢
食品级不锈钢最常使用的是耐腐蚀性较好的304不锈钢。尽管304不锈钢比较耐酸,但遇到含氯离子的物质,如盐溶液,还是容易出现点状腐蚀。
03
316不锈钢
316不锈钢是304不锈钢的进阶版:它在304不锈钢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钼,得以拥有更好的耐腐蚀性。316不锈钢成本较高,大多用于医疗、化工等高精尖领域。因此,我们在选择保温杯的时候,建议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标注有304、316或“食品接触用”的不锈钢,安全性和耐腐蚀性上更有保障。
二
网上价格很低的儿童保温杯
可以买来给孩子用吗?
家长们可能都在网上看到过那种价格特别便宜、样子还很好看的儿童保温杯,这些几十块、甚至十几块的儿童保温杯,真的安全吗?
便宜和贵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评判它是否合格、安全的绝对标准。但考虑到成本原因,价格很低的保温杯可能有两类安全风险:
①使用201不锈钢做内胆,非食品级材质存在健康风险;
②低配的配件材质,如内盖材质、密封垫圈、吸管等,可能用到不安全的塑料,有双酚A析出风险,对健康有负面影响。
三
如何选购令人放心的保温杯?
谨记以下六要点!
挑品牌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且尽量挑选知名品牌产品。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详情页的产品说明书、标签和产品合格证等是否完整,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查标识
查看商品是否标识其材料类型及材料成分,如奥氏体SUS304不锈钢、SUS316不锈钢或者“不锈钢06Cr19Ni10”等字样。
闻气味
打开保温杯闻一闻,如果是合格的产品,因为使用的材质都是食品级,一般不会有异味。
看细节
看看表面是否光滑,好的保温杯内胆、外壁及杯口光滑,无划痕和磕碰,没有焊缝。
查配件
密封圈、吸管等容易接触液体的配件,应该使用食品级硅胶。
测性能
购买后应先进行漏水和保温性能测试,通常保温时间需达到6个小时以上。
选对保温杯就“万无一失”吗?
近日
话题#保温杯使用的5个禁忌#
登上热搜榜
保温杯里泡红枣枸杞
竟会引发“爆炸”?
常言道:保温杯里泡枸杞,疾病来了绕过你。
殊不知,保温杯泡枸杞、红枣,竟也会引发“爆炸”!早前有新闻报道称:有人用保温杯泡红枣忘了喝,十几天后拧开杯盖发生“爆炸”。
实际上,保温杯泡红枣、枸杞发生“爆炸”,是微生物发酵产生气体过多导致的。保温杯的内胆、瓶盖缝隙等处可能藏着大量细菌,红枣、枸杞等营养较为丰富,经水浸泡后其中的糖类等成分被溶解出来,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在温度适宜、养分充足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会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且时间越长,产生的气体越多。密闭的保温杯内气压不断变大,一旦突然拧开杯盖,就可能导致液体喷涌而出,发生“爆炸”伤人事件。
保温杯里放这些饮品
对健康无益!
不宜装牛奶
热牛奶装在保温杯内,会让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迅速繁殖,导致变质,易引起腹泻、腹痛。
牛奶在高温环境下,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被破坏,同时牛奶中的酸性物质还会与保温杯内壁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保温杯里装牛奶后迅速繁殖的微生物
不宜泡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茶碱、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只宜用80℃左右的水冲泡。
如果用保温杯泡茶,茶叶在高温和恒温的条件下容易发酵,维生素会被大量破坏,芳香油挥发,单宁酸、茶碱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汁无香味,茶味苦涩,茶水中有害物质增多。
△保温杯里不宜泡茶的科学解释(央视频号:cctv生活提示)
不宜泡中药
有些人喜欢把中药泡在保温杯内,方便携带饮用,但煎好的中药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质,很容易和保温杯内壁所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并溶解到汤药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不宜装碳酸饮料和果汁
碳酸饮料、果汁大多呈酸性,长时间装在保温杯内,可能会对不锈钢产生腐蚀,重金属会迁移到饮品中。
保温杯也有卫生死角
清洗不当可能变成“养菌杯”?
△保温杯比普通水杯更易“脏”,最好定期清洗(央视频号:方圆都知道)
点击【阅读原文】
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央视频“健康tab”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秘籍”
▍主编:陶 涛
▍编辑:周玲玉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