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年老牌票务公司转型 大麦网迈出商业平台化第一步
变化往往发生在一瞬间。
2018年8月,大麦网确定了“平台+内容+场馆”新战略,这个看似简单的战略定位,给这个国内最大的票务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一年后,这个当初以“票代”业务闻名的公司变得多元而复杂,但他们努力搭建的那套商业体系却越来越清晰可见。
挑战2018年底,周正在北京参加了一场名为“三板斧”的闭门会议。“三板斧”是阿里内部“梳理管理方法和思路”的一种称谓,此类会议定期召开,是阿里管理方法中的一环。作为大麦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周正不是第一次参加该会议,但与此前的会议相比,这次的“三板斧”格外“凶猛”。大麦管理者发现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重模式的票代路线遇到了瓶颈,“靠人力的堆积难以为继。”作为国内领先的票务平台,一直以来,大麦网遵循“票代”的商业模式来经营业务。他们从主办方拿到票务代理的资格,为主办方提供“票务销售”服务,从而获得商业价值。为了获取更高的商家价值,他们需要不断的拓展主办方(场馆、剧团)等资源,这要求他们有更大的(BD)商务拓展团队来做这些业务。
“我们盘了一下市场,如果要做增量,我们的人力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运营体系。”周正回忆说,他们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才能做增量市场,这需要“养更多的人,模式更重”。显然这不是一个最优的发展策略。会上现任大麦网CEO常扬(花名:刘墉)提出解决方案,做业务叠加,盘活观众资源和“中腰部演出项目”,让此前不受重视或者很难被发现的“中腰部演出项目”得到更多的关注。“此前大部分观众都聚集在一些‘热门演出’场次中,演出行业的‘二八分化’现象很明显,80%的观众都在看那些20%的演出。”周正说,他们提出这个方案希望将更多的项目推荐给观众。“以前我们比较关注B端客户,未来要花更多力量来运营C端消费者。” 常扬在会议上定下了方向。并且为大麦网做了一个新的定位,要做“最佳观演决策平台”。随后“多对多”的平台模型被引入经营思路内,大麦要做“上对接多个主办方,下对接广大消费者”的一个观演决策平台。这一定位为大麦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繁复的变化。
平台变化,随之而来。
“三板斧”会议后不久,大麦加大了运营团队的投入,随后“榜单”栏目出现在大麦APP的首页上。2019年初,“精选榜”上线,像大家熟悉的歌曲排行榜或影视排行榜一样,该“精选榜”为近期上演的剧目做出了排行。6月产品升级,划分出精选榜、人气榜、上新榜等栏目,增加了多品类,多维度的榜单类型。
举例而言,剧场类目的演出,大麦会从有过购买行为的用户中寻找数据。如一年内多次购票的用户比例就是他们制定榜单的依据,此外剧目主创团队的人气口碑、剧情评论等数据都是排行榜的参考数值。而演唱会类排行榜的数据来源则更加直观,首日票房占比、首周票房占比等都是数据源。“我们要帮助消费者缩短观演决策。”周正说,这些排行榜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看到当前上映剧目的信息,帮助观众发现好剧目,缩短购买决策路径。正如设想的那样,这些榜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决策”效果。后台数据显示精选榜中的演出项目在暑期档内的用户点击率提升了57%,成交额提升了12%。不过“平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服务观众,同时也体现在服务主办方。此前的合作模式是,主办方提供场地制作内容大麦销售票务,简单的说主办和观众之间隔着大麦这个销售平台。在“粉丝经济”如此火热的今天,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粉丝和主办之间的互动。于是在今年7月,大麦上线了“品牌馆”栏目,将此前“藏身幕后”的主办方以“品牌入驻”的方式请到前台。“我们想让主办方和消费者建立更多的联系,他们能感知消费者喜好,得到反馈并且能对内容做出改进。”周正对《商业江湖》说,为了让主办方更好的对接粉丝,大麦会提供“用户管理系统”,未来帮助主办方实现“会员卡销售、会员优惠、互动等功能”。
甚至在“品牌馆”建设初期,大麦会帮助主办运营内容,例如大麦会为剧目制作短视频预告片、片花等宣传内容,辅助主办方来提高剧目的影响力,预计在未来一年,大麦推出一万条短视频内容。
更多内容:
版权所有:商业江湖
转载联系微信号:living_lu 邮箱:luhl2017@126.com
卢或者,一个有着2年海上经历的远洋船员;4年市场经验的石油销售,8年媒体经验的商业记者和自媒体人。
同步更新,搜狐号、今日头条、UC、百家、企鹅号、大风号、网易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