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献礼(五)专家观点专辑

编辑部 城市设计联盟 2022-04-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春节期间,城市设计联盟为您献礼,汇总整理了2020年度八个专辑,欢迎收看


2.13(一)总体城市设计战略专辑(点击蓝色文字查阅)          

2.15(二)院士观点专辑(点击蓝色文字查阅)

2.17(三)新型城市化战略专辑(点击蓝色文字查阅)

2.19(四)tod系列专辑(点击蓝色文字查阅)

2.21(五)专家观点专辑

2.23(六)国外城市案例专辑

2.25(七)城市更新专家

2.27(八)企业观点专辑



1
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刘泓志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负责人


用“城市即服务”的角度看待城市,用城市设计为手段应对城市发展的课题,可以总结为3个重要的城市设计策略,资源管理、公共利益和社会人文三个策略。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城市空间手段关注城市公共品质,关注如何建构城市的基础设施从而完善这些公共服务的供需关系。


原文链接: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2
北建院徐聪艺:城市设计要关注体验


徐聪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
建筑与城市设计院院长


作为建筑师出身的我,这些年来和我的团队也介入到很多城市设计当中,随着建筑师在城市设计过程中视野范围越来越大,我们尝试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究竟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做一名建筑师,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职业的工作内容,是我们近期关注的重点。


关注城市物质实体。

关注城市空间本体。
关注城市空间中人的生活状态。


原文链接:北建院徐聪艺:城市设计要关注体验



3
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龚 俊 GONG JUN   

霍普股份 董事长 / 总经理  


在过速增长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必然的状况下,我们应当如何分析和理解城市、建筑与其居民之间的互动?


有理想有情怀的建筑师或多或少都会关注城市空间的公共属性、社会属性并打造有人文关怀的空间和建筑。但是在现实的项目工程设计之中,建筑师会面临重重阻闭;因为业主大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多少欠缺对城市公共利益的考虑。


这是一种现状,我们应该请城市的管理者更加重视城市设计,以此来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城市设计除了定义项目中每个地块中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风格等等要素以外,尤其会关注到建筑以外的公共空间:尺度、性质,立面等等,这些会做出界定。有城市设计作为依据,建筑师在与业主的交流中,建筑师能够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丨霍普杯评委龚俊专访



4
蔡震:城市设计的四个步骤

蔡震

华夏幸福城市研究院 院长

深圳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城市与生命体存在许多类似的结构,生命和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代表文明和生命集聚的城市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人类有目的的对城市发展过程进行干预、引导、构建与改善的方法、手段与行为,我认为就称之为城市设计。


从城市设计的思考方式及项目实践来看,可以将城市设计总结为研究破题模式章法方案呈现引导管控这四个步骤。


原文链接:蔡震:城市设计的四个步骤

5
张宇星: 城市设计的空间经济学

张宇星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

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创始人。

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我们正处于一个巨大转折点上:土地经济正在寿终正寝,与土地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土地财政、巨量房地产开发,以及传统的规划技术等,也在走向式微。这里所说的规划包括包括狭义的城市规划(规划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以及广义的城市规划(比如交通、水务、园林、城管等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


原文链接:张宇星: 城市设计的空间经济学



6
金广君: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金广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


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可以看到,国土空间规划最小单位为乡镇,而城市设计宏观市域层面最大面积也只有7千多平方公里,因此,在国土空间体系下,城市设计可以说还没登场。

另外,为防止规划落实中通过城市设计擅自修改法定规划,城市设计该怎么登场,以什么形式登场,是很多人关注的点。


原文链接:金广君: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6
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张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院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城市特色风貌是城市物质形态特征、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的综合集中体现和积极反映

    1)综合的物质环境。我们去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感受到它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等。 

    

    2)经济活动和功能。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貌跟这个城市主导的经济功能活动是相关的。可以看到这些活动对于城市的街景和城市塑造出来的特征。

 

    3)社会文化对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社会文化渗透于各个方面,城市的管理、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政府决策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等等。一个城市的风貌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


原文链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7
张佳晶:建筑师角度的城市设计


张佳晶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建筑学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规划领域的知识是建筑师的补给材料,建筑师不能局限于建筑学领域的知识。建筑师要有城市观,城市规划师要有建筑观。


建筑师做规划的优势在于对建筑的表现力比规划师强,有较强的构建局部单体的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的外部环境。


规划师在做中观或微观尺度的规划时,则需要向建筑师学习。


原文链接:张佳晶:建筑师角度的城市设计



8
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李宝章

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如今的一线城市,一代代五湖四海的人赤手空拳,怀揣梦想的闯进这里,用心血浇灌着青春,这座城市从来不缺热闹,缺少的是承载情感的温暖之地。

城市空间不该是冰冷的建筑、呆滞的空间、陌生的人群,而应该是记录我们过往喜怒哀乐可以被定格的场景。


原文链接: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9
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单霁翔

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城市如果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它只有6000年的历史,它和我们有着300万年的人类的历史相比是短暂的。


那么一座城市只有保护下他这些历史的珍贵记录,他才可以使历史绵延不绝,也可以使我们当代以至我们的后代从中吸取智慧和营养。


那么当前我们国家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那么城市建设10多年来一直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那么也是我们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最紧迫和最关键的历史阶段。


原文链接:单霁翔:城市文化建设



10 
   边兰春:城市设计的价值导向


边兰春
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从“两种路径”与“双重视角”分析城市设计的理念发展;


第二,从城市设计的尺度、维度、难度思考城市设计的实践特性;


第三,对城市设计价值导向的阐述。


城市设计不仅是空间的塑造,更本质的是对理想社会生活的引导。城市设计是寻找理想的社会-空间秩序的互动关系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面对时空变化的过程,既可以追溯过去的一段历史,又可以看当下的复杂社会需求,畅想未来社会的愿景。


城市设计是一种社会的行动,与其希望它能够得到更高的地位、更法定化的权利,不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社会行动,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人群的引导或者大量人群的参与,形成一个社会空间的塑造过程。


“我们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所定义的”,这句话值得去思考。这个“环境”有很多方面需要去研究,既可以是街道生活、交通出行的方式,也可以是犯罪、疾病等问题。


原文链接:边兰春:城市设计的价值导向


11 
   匡晓明 | 城市设计的整体性思维

匡晓明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城市设计是一门研究人在私人或公共领域中对建成环境综合体验的学科。因此在场人对空间与城市形态的体验必然是整体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设计者的首要作用就是要能塑造城市体验的连续性,城市设计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寻求保持环境整体性。因此城市设计需要寻求一种超越个体物业范围而达到具有整体性的城市体验。


自由的市场行为对于城市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资本强大的介入下,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和体验的连续性无法通过完全自由运行的市场机制产生,必须通过平衡各方利益的城市设计的介入来实现。


回应资本与市场失效,以整体性对应低效率和不公正,通过理性协商达成社会契约,对个体物业的意愿行为进行约束,将个体的部分权利让渡给政府(包括政府的职能部门及规划师组成的团队),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从城市整体性角度出发,围绕城市要素整合和公共空间建构要求,通过城市设计来设定建筑建造的基本准则。上海城市设计附加图则中对贴线率等的空间约束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让渡了个体物业的部分权利,从而构建整体性、和谐性的社会空间秩序。


原文链接:匡晓明 | 城市设计的整体性思维  

12 
   吴昊 :什么是海绵城市?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 专家委员  吴昊

中国水利学会

生态水利工程学委员会

专家委员 


提到海绵城市,大家经常还会联想到海绵宝宝,其实这是一个特别生动形象的词儿,比较好从字面上理解。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城市像垫了一块海绵,下雨时候又能透水又能吸水。雨多了,可以多存一会,雨停了水可以再慢慢排出来,甚至缺水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水挤出来进行利用:浇浇花,补充河道水体的用水。


所以设计界也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把城市轻轻的放在海绵上。这个对我们北京这样一个人口非常密集,降雨不均匀,水资源又非常缺乏的城市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原文链接:什么是海绵城市?——吴昊专访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