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晶:建筑师角度的城市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同济规划TJUPDI Author 张佳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张佳晶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建筑师和规划师由于学科区分和从业现状的区别,在城市设计这个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视角。这个“不同”有利有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弥合建筑师和规划师之间的这种“不同”,更符合行业的大趋势,因为未来的城市设计会越来越依赖多学科交融。
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和市政设计师各有各的从业特点。建筑师对局部设计和具体的做法比较关注,比如做综合管廊设计的时候,建筑师会把市政设计师提供的综合管廊的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并跟周边地块进行衔接。建筑师做设计时的这一特点,可能是规划设计师和市政设计师所不具备的。
本项目是一个投标项目,规划要求在一块26公顷的备用地上做一个总部集聚区及配套区。同样是3.0的容积率,能做几种可能性呢?
图1 建筑高度与建筑密度转变关系图
建筑师会考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之间的关联,以及可能产生的建筑形态,包括对地下室如何设置等问题。
未来人工智会取代现在设计师的思维方法,比如:地块大小、容积率、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和贴线比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都可以得到更精确、更合理的参数。但是在2008年的时候的规划完全采用的是人工参数化,设计人员对究竟是采用“高层低密度”还是“低层高密度”,存在争议。我认为,“低层高密度”是正确的一种做法。
此地块是一个简单的大地块,不同做法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仔细研究。
图2 方案演变图
城市规划条例规定,绿地率要分摊到每个地块,如果按照这种传统的做法会导致建筑非常密集,但如果不按照传统的做法来做,转而提升周边用地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容积率,那么就可以在地块的中间布置两个街坊的集中绿化。
建筑师思考的问题通常与规划师有明显区别,在这个既有商办,又有住宅的综合性地块里,建筑师经常会考虑变电站的问题。建筑师在做任何实际实施项目时,所遇到的最难的问题就是变电站选址的问题。
该规划地块有一百多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面积,以及几十万平方米的地下建筑面积,如果把较大的变电站放在绿地里,就可以用集中绿化遮挡大型变电站。沿着中间绿化四周布置连续界面,远处是高层,这是一个很基础的规划思法。
图3 局部效果图
同时,本次设计中规划采用了较小的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现在这种小半径的转角已经很正常,但在十年前,2008年这种转弯半径是无法被接受的。
图4 道路交叉口设计图
图5 Street Wall 设计图
我以建筑设计的专业背景跨界进行规划设计学习的时候,曾经借鉴了SOM的做法,对每个地块贴线率和高度进行严格控制。我有次被邀请给一个地块做概念建筑方案,在做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该地块的塔楼位置被限定,连续界面的占比也被限定。
我认为对待这样一个容积率不够高的地块,完全没有必要规定贴线长度和高度,因为这样的规定会束缚建筑设计,使得建筑空间过于死板。
图6 地下联合停车——地下城系统
为了验证前面所做的设计的正确性,我们就其中一个地块做了建筑设计,规定每个地块容积率约为4.0左右,地下空间基本设定为两到三层,一些小地块甚至做到四层。我们认为,由于该地块较小,如果设置两个汽车出入口是比较浪费的。如果能利用地下联通系统,为每个地块设置一个出入口,即能满足规范,又能提高效率。所以,在规划时我们就提出建设地下城连通系统,但可惜的是这个方案没有实现。
图7 剖面示意图
我们以综合管廊的设计为基础,继续研究两边地块的设计。一开始,我们考虑的问题是确定哪几层需要连通。最终,我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将综合管廊设置在道路中间,两边放置一些综合管廊外的预留空间;地下二层的设置包括地下停车库和地下步行通道;地下一层部分则做一些商业配套或停车库。此外,我们认为,所有建筑都必须布置可遮雨的底层骑楼。
最终,设计师严格按照各种规范绘制了每一层车库的平面和入口关系,并完全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设置了地下车库的数量、汽车疏散口和出入口的关联等。这些比较具体化的配置,是建筑师在做城市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很关键的要素。
东斯文里城市设计
图8 基地现状情况
本项目是一个国际竞标项目,东斯文里未被列入历史保护区,面临被拆的局面。该地块历史肌理、风貌、房屋质量都比较好,建有教堂、战地医院、学校、幼儿园和双拼别墅等,其中有三个文物建筑。该地块的主要特征是,保留的建筑较多,但外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
图9 按照任务书条件设计的可能结果
地块指标要求建造约20万平方米的建筑。很多优秀的规划师或者建筑师在谈论概念规划的时候都认为城市要混合,也就是在老的洋房里做一些小高层,和老的肌理相互融合。但是我作为建筑师的直觉认为这样的操作方式并不理想,因为南侧地块去掉保留建筑之后的可用地比较零碎。
考虑到未来低、中、高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我认为,南部地块联排别墅价值很高,应全部保留。所以,我选择在空出的一块地上做一栋超高层建筑。
第一轮方案:
图10 设计过程图
要满足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要求,就意味着新建的这栋超高层必须高达300多米。由于周边地块已经有了一栋200多米的建筑,新建一栋300多米的建筑是完全可行的。我们的方案顺利入围,继续开始第二轮方案的设计。
第二轮方案:
图11 超高层高度变化效果示意图
经过测算后我们得出结论,要完全达到该地块的容积率要求,意味着这栋新建的建筑要达到349米。考虑到该地块有风貌限高的问题,最终我们决定做一个249米的建筑,缺少的建筑量用其他方法平衡,比如提升周边的商办容积率。基于以上考量,就有了下面的方案:
图12 三塔楼方案 图13 双塔楼方案
图14 效果图(100米高视角):249米和349米对人视角景观的影响大致相同
图15 俯瞰效果图
图16 城市肌理对比
图17 拆掉战地医院做教堂前面广场,广场下为地铁出入口
图18 地铁站出口视角——文艺复兴广场
图19 拆掉幼儿园,空出做小广场,教堂加建,将原有风貌进行恢复
图20 局部清理出一些厂房一样的建筑做瞭望塔、建筑围墙重新修缮贴线
图21 运营建议—土地出让形式及业态
图22 建筑形态及内部空间示意
图23 远景——城市记忆的保留
未来几十年后,旧里的房屋无论怎么修缮,最终都将会拆掉重建。因此,我们把原来的城市形态,用印刻的形式保留下来,然后重新做新的建筑,建筑师就是用这种方式保留城市的记忆。
3
奉贤望园南路城市设计
图24 现状用地图
本项目由三个地块组成,规划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对外产业交易展示窗口,作为奉贤的形象展示空间。基地北面是一块永久性林地,地铁五号线的延伸段从地块内穿过。
第一轮方案:
对地块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团南公路及轨道交通不重叠地占用了05-01地块用地,带来约90米的低效空间,造成了很大一块地块浪费。如果将道路空间设置到地铁线路上方,就可以腾出45米建设用地做居住或者办公用地。
图25 剖面示意
图26 剖面示意
腾出的用地可以做一排建筑,这样一来,博物馆、商办和住宅用地可以分开,用地将更加合理,价值也可以最大化。
图27 第一轮效果图
第二轮方案:
在委托方坚持下,轨道交通控制线保留原位置,同时把06-02地块分成两块,进行容积率和功能的转换,平衡整个指标。
图28 容积率转变示意
05-01地块把顶层和底层规划为企业博物馆用地,中间则作为办公用地。01B-01地块则提供了一个区域,作为集中的展示馆群及交易场所。06-02地块作为酒店及公寓用地。
图29 业态示意图
在整个南桥新城入口处保留公园,以四五十米高的一组建筑群对公园进行围合,东边是租赁住宅、公寓和酒店。西边设置一个半覆土建筑的交易中心,即满足了区领导对地块的憧憬,同时也兼顾了市民的利益。
图30 第二轮方案交通示意图
图31 望园南路交通枢纽剖面
规划基本保留了原有公园,并增加了一些可供活动的功能,比如:局部有顶的开放的供市民休息的区域,地下车库和底层的展示博物馆等,这些共同形成了一个开放空间。
建筑师做城市设计,除了向城市规划师学习数据、编制方法以外,还要学会思考建筑的建造方式,比如建筑将来会如何使用、如何运营,做到什么高度比较合适,公园是否有保留的可能性,停车位数量是否达标,车行入口方向布置在哪里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等这些具体问题。
图32 东方美谷底部企业展示空间
东安路城市填空实践
永康路酒吧街的房屋质量不好,风貌差,干扰居民。经常产生各种纠纷甚至闹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楼上的住宅作为作为居民房屋的价值是远远低于做酒吧的价值的,如果能把居住迁走,这样利益升值,景观风貌、扰民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基地位于东安路一侧,面积约2.5万平方米,距离永康路新顺南里约2公里,是公交车总站,地块的利用效率极低。初步的设想是保留公交总站,设置两层立体停车库,并提升容积率,两层以上可以做各种功能,如:安置永康路腾挪出来的居民,或作为公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等。未来公交总站迁出后,公交车库可以转换职能做商业。
设计过程:
图33 设计过程演变图
图34 剖面关系
5
2016年规划局委托实际设计
图35 地块现状图
在前面的公司虚拟性研究后几年,徐汇规划局意外地委托了真实的城市设计研究,和我们当年的想法不谋而合。该地块已有控规,地块124-10为绿地,地块124-11为商业办公用地,地块124-09为公交首末站用地。我们希望在保证绿地率、公交车停车位数,满足日照的情况下,争取最大的容积率,为此做了三个方案。
图36 方案布局图
方案一:保留绿地,日照会斜切建筑
图37 方案一效果图
方案二:保留绿地,把公交总站车库放置在办公楼之后,这样的缺点是入库路径较长,优点是办公楼布局比较规整,为了避让日照会形成一个开放空间在办公楼的右侧。
图38 方案二效果图
方案三:商办退后,车库布置在道路转角,绿地移到车库西侧,使用率大大提高。
图39 方案三效果图
图40 方案三剖面关系
城市缝合研究
(一)肇嘉浜路
肇嘉浜路是徐汇区主要干道之一,路宽63米,有十根车道,很难跨越。中间有宽21米的中央绿化带,占据大片面积,但利用效率极低。
图41 1999年与江欢院士合作的徐家汇天桥
图42 肇嘉浜路现状照片
徐家汇正在实施跨越整个徐家汇商业圈的天桥系统,但天桥系统由于规划结构的问题,尺度超大,跨越肇家浜路的步行距离(从六百到美罗城)达到将近两百米。
经过分析,我们决定在这条绿化带上增建一排建筑,把原有五来五回的车道改成两条城市干道。这样当人们跨越道路的时候,相当于跨越两条宽度比较适宜的道路。这样就形成了两条宜人尺度道路的两侧建设一些高层建筑这样的街道风貌。
城市尺度变小了,城市密度变大了,较宜人的尺度会让人感觉更加舒适。建筑的实际用途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如:居住、社会住宅、办公、公建服务设施等。
图43 立体布局示意图
图44 局部立体剖面示意图:加强道路中央绿地与周边的关系,大大提升了原本无人的道路中央绿地的质量和使用率
(二)世纪大道(世纪幻想)
世纪大道有一百多米的宽度,世纪广场周围分布着行政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大剧院。
图45 方案模型示意图
在现状模型上,放置两个公建(白色体块),上海科技馆西侧是大剧院。形成了四大公建围绕广场,比较合理的形态,但广场尺度依然巨大。
图46 3D打印效果图
世纪大道的宽度远远宽于比肇嘉浜路。结合道路中央绿化带,在道路中间布置低层或多层的建筑,可以把世纪大道拆分为两条路。
图47 世纪大道效果图
图48 世纪大道拆分后剖面
此外,需要打造有轨电车线路,该路线通过陆家嘴-世纪公园-后滩-前滩东岸贯通的轨道,每个过街天桥的尺度也必须让人感觉舒适。
图49 世纪大道节点示意图
图50 世纪大道缝合计划——世纪幻想图
小结
建筑学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规划领域的知识是建筑师的补给材料,建筑师不能局限于建筑学领域的知识。建筑师要有城市观,城市规划师要有建筑观。
建筑师做规划的优势在于对建筑的表现力比规划师强,有较强的构建局部单体的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的外部环境。
规划师在做中观或微观尺度的规划时,则需要向建筑师学习。
文章来源于同济规划TJUPDI,由刘镇萍根据现场报告整理,王颖审校,
经嘉宾审阅并同意发表
院士观点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专家观点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具体案例
杨保军、崔愷、汤姆 · 梅恩同做一个城市设计,你能学到什么?
城市资讯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