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命运唯一的上升通道被埋雷,你还敢相信奋斗吗?

E姐和美少女们 高能E蓓子 2021-02-08



苟晶1997年高考被人顶替一事,济宁市政府宣布成立调查组彻查。


当年涉嫌为女儿替换成绩的邱老师,带着人不辞辛苦千里“跨省堵人”,据说从中午守到晚上七点多,只为和苟晶见面。


但苟晶没有出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你当年安排女儿顶替的时候,有考虑过受害者的感受吗?一个优秀学生的人生被毁,谁来赔?



毁掉女孩的人生,几斤水果就想一笔勾销?



前不久,一名来自山东的农家女陈秋媛(化名)对媒体哭诉了自己“被偷走的人生”。



2004年6月参加高考后,她回到农村老家等成绩和录取通知书,那一年她的分数是546分,离本科只差3分。


可是等了几个月,通知书始终没有送到她手上。父亲问她要不要再复读一年?她觉得丢脸,于是跑到几百公里之外的烟台打工。


之后的十多年,她做过流水线工人、餐厅服务员,因为学历不高吃尽苦头,直到近年生活有所改善,她下决心通过成人高考提升学历。


没想到在查学籍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竟然“上过大学”,可学籍信息上显示的是另一位陌生女孩,那所学校正是她十六年前报过的山东某大学。



意识到学籍被顶替,陈秋媛开始多方奔走,证明自己的身份,就在她苦苦维权之时,有中间人联系到她,希望她私了,条件由她提。


她表示不能接受。



在陈秋媛案引发关注后,另一位农家女苟晶看到新闻,也向媒体曝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她的命运被碾压得更惨,而且是一次又一次。


1997年,苟晶还在山东某实验中学尖子班就读,可高考成绩出来后,她惊讶发现自己落榜了。



当时她父母务农,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家庭收入实在负担不起三个人的学费,二妹干脆退学去餐馆洗盘子供她读书。


高考落榜,无异于摧毁了全家的“希望”,不甘心的苟晶选择复读,这一年她更加刻苦用功,高考前的摸底考试还考了全区第四名。


但结果出来,她依然低分落榜。班里最差的学生都考上大专,她这个尖子生却连大专也考不上。



离奇的是,她不久之后收到了湖北某中专的录取通知书,重点是——她没填过那个学校的志愿。


在她的自述里,她到学校后,才发现那是一所野鸡学校,而且里面也有很多像她一样莫名被“神秘力量”推进来的学生。



2002年,苟晶在北京的同学发现,他们高中班主任邱老师的女儿邱某竟然用她的名字读了大学。“顶替”一事才露出马脚。


大概意识到事情败露,苟晶收到了邱老师的“忏悔信”,承认女儿顶替了她的学籍。这一年,她孩子刚出生,忙于生计的她只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



苟晶眼见当年上大学的同学都成了各界精英,她选择尽量不回乡,不参加同学会,尽管后来她靠做电商成为企业合伙人,内心还是觉得:“人家都是文化人,而我是文盲。


她的心结也成为父亲的心结。


直到离世前,父亲还是很生气女儿被顶替,埋怨自己:如果我是一个有本事的爸爸,就可以保护她不会被顶替。

面对这样“被偷走人生”的人,昔日的作恶者邱老师,赶到苟晶老家,给她的妈妈送上水果牛奶,还有一万块。



苟妈妈不接受钱,八十多岁的邱老师还留了句颇有威胁意味的话:“你是不是还有个孙女要考高中了?”




顶替者:粗鄙利己,但一帆风顺?



2004年9月,陈秋媛在老家对录取通知书望眼欲穿的那个秋天,18岁的陈双(化名)拿着她的录取通知书,前往山东理工大学报了到。


四年之后,陈双顺利毕业,事件曝光前,她一直在冠县某街道办审计所工作,平时自己开一辆大众轿车上下班,负责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


所里的工作人员透露,陈双虽然在政府上班,但是没有编制,是个合同工。工作十多年,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大家都喊她“陈秋媛”。



苟晶的顶替者邱某,也一直用苟晶的名字去北京某高校读书,毕业后又用苟晶的名字到济宁一所中学后勤部当老师。



很显然,这些年,邱老师没少为女儿的前途操心。


2003年,苟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被顶替上学的时候,邱老师给她的忏悔信是这么写的,他说,自己的女儿智商不高,成绩特别差,不争气,没苟晶这么聪颖,请她体谅一个老父亲的苦心。



苟晶公开发帖后,邱老师又不辞辛劳带人奔波700公里,从山东济宁来到浙江湖州,想与苟晶见一面。


看到邱老师满头白发和佝偻的背影,苟晶表示能体谅邱老师作为父亲的苦心,但她想要的是真相——第一次冒名顶替是怎么办到的?第二次复读落榜又发生了什么事?



我不确定邱老师是否真有忏悔之意,但可以肯定的是,事情过去20年了,邱老师从未放弃过私了的念头。


很想问这些顶替者,这些苟且偷生的日子,真的不会有一丝羞愧吗?


我记得《新结婚时代》里也有一个“交换人生”的故事。


男主何建国在北京有体面的工作,并且娶了城里的女孩顾小西,夫妻恩爱,家庭幸福。

何建国的哥哥何建成,因为当年没上过大学,一直在乡下务农,就算去城市打工也只能在工地上讨生活。



事业稳定的何建国对老家的一切总是大包大揽,掏钱盖房子、帮哥哥找工作、找地方住,甚至要供哥哥的孩子读书,简直是说一不二,千依百顺。


他无条件的袒护,也一再委屈了妻子。


小俩口终于闹离婚了,何建国才坦白,自己当年和哥哥一起考上了大学,可是家里穷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于是何父想到兄弟抓阄的方法决定命运。


何建国做了手脚,因此顺利上了大学。



这件事一直像大山一样压着何建国,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偷来的,他的人生越顺利,包袱就越重,所以才不断地为哥哥做事而赎罪。



偷钱、偷粮食可以还,偷人生能还吗?何建国的想法,其实和带着桃子找苟晶忏悔的邱老师没什么分别,他们只能一辈子活在阴影里。


我更好奇的是,顶替者哪怕再厚颜无耻,一辈子隐姓埋名的日子能过得安心吗


苟晶说,如果是她替换了别人,一天到晚披一个虚假的身份生活,应该是没有一天安心的。


更可悲的是,真正权贵的孩子出国也好,继承父业也好,路早就铺好了。只有这些小有实权又不足以大操大办的人,才打“冒名顶替”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主意……


‍ 

顶替者并非特权者,更像是底层之间为了一口肉食的残酷争夺。


但就是在这种肆无忌惮和不择手段的去争取那一点点资源的过程中,人性的自私和丑陋被放大到极致。


和苟晶父亲一样,陈秋媛的父亲也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他们不精致,连遮掩一下都没有必要,是彻头彻尾“粗鄙”的利己主义者。对别人的命运与困苦不在乎,也不想在乎。这种赤裸的恶意,是最令人心惊的。





命运唯一的上升通道被埋雷,

还应不应该相信奋斗?



被顶替上大学的不止苟晶一个人,这是确定的。调查未完全,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学生遭遇了这样的“反复碾压”,光山东2002年至2009年就揭露了200余人。



这则新闻确实让我想起了很多人和事,比如当年清华大学招办欢迎甘肃定西学子魏祥的那封著名的公开信《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



魏祥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父亲又早逝,只有坚强的妈妈陪着他一路求学。


当他和母亲向清华申请帮助解决母子的住宿问题,清华大学给他温暖的回应:人生实苦,但只要努力,人是能够主宰命运的。


 

但这次山东爆出的替学、替考等一系列新闻,却残酷地勾勒出世界的另一面。


魏祥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高考这条平民的“上升通道”没有对他关闭,他也没有像苟晶那样遇到违法违规操作的“地雷”。但我会忍不住去想,中国还有多少孩子遇到了苟晶所遭遇的事情?

‍如果你是魏祥,已经燃烧所有心血去学习,却有人顶替了你的名字去上大学,真的还能“足够相信”吗?



高门大族从来是“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而高考所代表的“教育”,是自古以来平民所能握住的,最“确定”的上升法门。


不夸张地说,那是暗夜里的炬火,是几乎唯一的希望。可就是有这样的利益集团,要拿平民孩子的最后一点希望来谋私利。


 

我绝不是在说“不读大学就没有更好的人生”,但是某个群体和某种现象是在剥夺底层民众本就不多的选择。


最近东莞图书馆署名“湖北农民工”的留言小热了一下,一民工兄弟因为生计离开东莞,留言怀念图书给予的乐趣和收获。留言说得真好,“书能明理”。


可苟晶和不知多少被剥夺上学机会的孩子从生活中学到的道理却是,有人不让你明理,生活也不讲理。


东莞图书馆留言的评论中有一条我印象深刻:“这民工兄弟说不定当年就被人顶了上大学的名额”?


这当然是借题发挥,但你们仔细想,这事就可怕在这儿。许多人对命运的被碾压茫然无知,一如当年的苟晶。他们的机会被挤占了,命运被改变了,错过的再也无法原样拿回,我们甚至不知道受害者是谁,而施暴者逍遥法外!



多年以后,他们也许仍然热爱书本,渴望知识。但因为错过的际遇,只能在图书馆的留言册写下几句话,遗憾自己很难再有机会读书了……只有寥寥几人,能有知道真相的机会。



即便伤疤被揭开之后,许多事也是难以补偿的。

 

何等操蛋的人生啊,是的,人生实苦。但如果易地而处,你是那些被替代的孩子,你如何足够相信?怎么相信?!

 


 E姐结语:



我觉得这种事其实超出了“不公”的范畴。


以前看梁文道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很痛苦,因为看到的太多了。他们那个年代,听广播里说北京如何,觉得是另一个世界。而现代的信息流,把最美好的生活、最有趣的工作、最繁华的城市……全都近景呈现在年轻人面前,看过这些之后,谁能在工厂流水线上过得快乐?很难。

 

这话说得很残忍,但并非没有道理。见过五光十色的人,更难忍晦暗单调。

 

我认为苟晶们所面对的痛苦更深一步,行路艰难,而他们是切切实实花了功夫、流了汗水和泪水去努力了,原本通往“向往的生活”的门已经向他们打开了一条缝,但有人用非法手段,强行把门又关上了。

 

生活本就晦暗,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和自己。但是你曾经离希望中的光那么近,却硬生生生地被挡在那扇门外,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自己死在了门里面。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论证,但这就是杀人,而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这样被杀死。

 

停止这种“杀戮”,应该是社会的底线。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人生实苦,你还相信吗?


来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吧~





上一篇:又麻又辣的重庆,怎样拍出最干净的青春?


拓展阅读:


好父亲,能从坏孩子身上看见光

青春期,不应该成为巨大的PTSD培养基!

欢迎来到《狗十三》的成人世界

孩子或许会忘了性侵的创伤,但创伤永远不会忘了他们!

有钱老男人家里,到底还有多少个受辱的房思琪?

或许因为它,校园霸凌终于能被重视起来了

杀害至亲的少女:在黑障区迷失、坠毁的航天器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睿智的河马君,不敢相信的小椒&菜籽


责编:菜籽     美编:树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