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干了,这些公益,资本大军全线进场
公益行业之所以要做“倡导”,其实就是希望引发公众关注。
一旦社会的关注度上来了,各种热浪把一个项目烧烤成熟了,也就没公益人什么事了。公益人在这时候,就要有尊严、有体面地,悄然离场,寻找下一个公益业务了。
否则会活得很难看,也会死得很难看;无论活着或死去,都很难看。
一个公益项目在刚开始启蒙的时候,公益人需要声嘶力竭地呼吁和呐喊。这世界很多人都是奔着权贵而去的,因此,很多公益组织受此病毒感染,也会积极地“向权贵诉说真理”,不是游说官僚,就是游说富商。期待自己的大喊大叫,能够引来权贵们的关心和照护,进而让一些原来不可能解决的事,在公众和权贵的热切下,得以有了解决的可能。
倡导,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过程分明就是“孵化”和“助推”。孵化这个词很有意思,它的潜台词是某个项目或者某个理念,像一只小鸡、小鸭一样,是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破壳而出,进而独立成长觅食的个体。同时也暗示着,参与“孵化”的人,有着母鸡、母鸭的爱心与耐心,愿意为了子女的出生和成长,而献出自身所有的一切。
公益组织的业务应当是动态的,随时代的需求而变化的。今天需要做的公益项目,明天就可能不再需要了。今天还很新潮的公益人,明天就可能落伍了。今天还有公益倡导价值而行为艺术纷飞的领域,明天就已经变得索然无味而“公益荷尔蒙”退潮了。
几年前,养老行业已经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原来公益组织谈养老的人,现在,基本上是商业机构在谈。政府也在努力把养老当成自己的本份义务。由此,公益组织在养老行业的可为空间,越来越少。除非这些公益组织愿意做监督,否则,在启蒙层面的倡导和试验,基本上已经会日益缺乏必要了。
同样是几年前,“特殊教育”的公益行业,也开始感受到了商业力量与政府力量同步进取的风潮。它的表象其实不是一些公益组织拿到了巨额的风投,它真正的表象是商业公司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杀入这个领域,有的直接拿资金和专门的业务公司来进行并购。有的则在与商业地产上打主意,让地产商拿出一大片的公共空间,成为社区所有公益的支撑服务平台。而政府当然也不甘示弱,补贴和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
公益组织尤其是民间公益组织,基本上已经要开始退场。退场的原因不是政府的各种限制和商业的挤压和并购,而是这个领域的打法和做法,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和变化。公益组织原来擅长的那一套,在新时期已经基本上不适应了。你越迷恋过去,你的未来滑坡得越迅速,或者说,沉迷过去的记忆陷阱,代价就是丧失了所有的未来。
生态环境保护行业也一样面临这样的危机。当一些教育部门开始要求孩子们要有志愿记录和环境观察活动成绩单之后,所有的商业机构闻风而动,无论是生态研学、自然观察还是“自然实验”,商业组织尤其是做培训和做旅游的公司,都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和市场组合力。公益组织的自然教育导师们,要么变身为商业化的自然导游,要么变身为评审委员会上的打分专家。自然教育的公益机构,如果不变身为商业公司,他们的员工自己都不会答应。
同样的,当上海和北京的垃圾分类,开始成为居民的日常要求之后,垃圾分类的公司如雨后的蚊虫一样漫天飞舞。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的商业化时代已经到来,公益组织如果不迅速转型,也一样没有了价值。而公益组织一旦迅速转型,也一样没有了公益的价值。因为,在这个领域,不再需要以公益的方式来推进和倡导了。
能举出来的案例还有很多。有很多领域是同时发生的,社会的进化与升温是同步的。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时代变革到了“整体变态”的阶段,原来很多人以为不可能改良的政府,居然在很多领域出现了改良和优化。原来很多人以为不可能介入的商业,却纷纷看到了很多公益行业的商机和投机价值、发展价值。原来很多人以为不可能实现的社会共识,居然有一天突然耦合成功了。
商业是把产品卖给能买得起的人,而公益一直是在把产品提供给买不起的人。当政府和商业通过各种手段,让原来公益人士以为社会难以“消费”的服务,成为了可以正常消费的现实的时候,公益行业的从业者,需要敏感看到风向,做出变革,继续前行到社会的边缘地带,研发、测试新的“公益消费品”。公益人永远处在底层,永远处在边缘,永远处在先锋,永远处在自己合适的栖息地。
“变革”的方式当然可以是两个方向:一是主动变身为商业人士。这是非常好的顺应潮流甚至引领风口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且自身和团队还可能获得不菲的劳动的报酬,自身的理念还得到了政府和商业的积极推广,何乐而不为?
二是放下当前已经做得娴熟的这些业务,把自身孵化多年的领地,愉快地、主动地、热心地让渡给政府和商业部门的进场者。不管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接盘,是拆毁新建还是延续旧有体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益人要自信满满、昂首挺胸,向“当下社会”更值得付出的新公益项目进发。
有些公益人终身都只能是公益人,此生如果做不了公益,他就活不下去。有些公益人则会随需而动,随时变性,兼容并包。无论哪一种公益人,都值得欣赏和赞美,他们都在人生的相应阶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完成了社会的信任和托付。
好在每一个社会的“当下”,都有这个社会巨轮所碾压出来的新社会问题。去迎接这些新社会问题的挑战,通过尝试解决这些社会新问题,而获得自身人生的新发展和新突破,也是刚刚丢失了阵地、孵化出了成果的公益人,很值得下一步去继续探索的人生新旅程。
当然,我们也全力支持伙伴,基于使命的发展,从公益走向商业或其他的形式,进而完成更高的使命。
想知道新共益如何协助大家筹款破5W?
扫码或者阅读原文报名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