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台:新公益时代的新业态
编者按
为了更好阐述公益中台的理念,我们特别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一起发表意见,本文是新共益公益中台领域的第一篇文章,如您有任何关于公益中台方面的观点,欢迎投稿至邮箱info@gyxdz.org。
作为大学足球队曾经的“校队队长”,为了证明自己对足球的忠诚与热爱,这几天熬夜看了“欧冠”。这一届欧洲冠军杯最好玩的是,原先的豪门霸主,都遭遇到了改朝换代的危机,进入四强的都是“黑马系列”。
危机当然也是转机,危机当然意味着此前豪华与强大的没落。危机触发了原先体系的败落,又促动了新体系的发育。
大树可以倒下,因为小树正在长高;老房子可以倒塌,因为新房子已经盖成。原野上整片天然的森林,并没有由此而慌乱;社会上整个炎凉世态,反而因此而欣欣向荣。
01
公益中台与足球中场
2015年,软件产业推出了一个词汇,叫“数据中台”。这个词汇慢慢向整个社会渗透,逐渐被很多领域借用。公益行业虽然在很多方面后知后觉,但也吹拂到了这个词汇的微风。有人因此说,公益中台,是不是也是一种新业态?
公益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齐整,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一定数量的公益从业者。每一类型的公益,也都有了在本土历练出来的公益骨干。这时候,可以说公益行业已经成功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正在迎接全新的社会问题。这时候,可以说公益前浪已经完成了一次职业的穿透,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职业后浪。
还是拿足球打比方会好理解。公益中台,在我这个足球爱好者看来,就是相当于球队的“中场”。他前面衔接前锋,后面紧箍后卫;他时而策动进攻;时而组织防守;时而整体拥上,时而全线后撤。球迷欣赏前锋的爽利与畅快,也欣赏中场智慧和视野。中场大将能够进球和助攻,也能够防守与化解。
中场最大的意义就是全队的指挥,被称为中场核心的人,更是指挥中的指挥,灵魂中的灵魂。很多球队的队长多半都是中场队员。“中场,是用来调度的”,这是很多人对足球中场的评价与期待。同样的,对于公益中台,也有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期待。
02
分工与混序
足球队的球员数量,与公益团队的成员数量,倒正好有一比。足球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现象可用“分工与混序”来形容,这个现象,在公益行业也很常见。
一方面,足球队每个队员都是有职业分工的。他们上场时,也基本上都按照分工秩序站到了该站的位置;他们此前“专业”踢什么位置,主教练一般也都安排他们踢什么位置。
另一方面,足球场又是混序的。没有人规定后卫不能进球,也没有人规定前锋不能撤回来防守,有时候甚至出现守门员直接奔赴前线的自由操作。尤其是在定位球的时候,这时候谁有意识,谁就有可能抢得先机。
也就是说,在标准战术安排和常规球务推进的时候,球队的每一个人是要完成团队给定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得越精彩,越容易得到赞扬和鼓励。同时,球队本质上的目标,是进球和胜利,只要有利于胜利,一切规则都可以被打破,一切规定的任务都可以未必要去完成。
从互联网平台来说,互联网公司与客户各是一支球队。平台与客户交换获取的数据,进入后台之时,如果有数据中台来进行转换、变频和优化,前后方就很容易实现快捷而友好的沟通,甚至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甚至是依赖。
同样,在公益行业也一样需要这样的中间体、变频器、连通管道,这样的数据、信息、任务、服务。从一支团队来说,等于是在后勤协作团队与前线业务团队之间,有了一个很好的枢纽与融合。这对促进前后方建立互信、提升效率、消除误解很有意义,特别有利于整个团队形成一致的共识,一致的能量输出,产生强大的公益战斗力。
或许这样的枢纽型协作中心,就是所谓的公益中台。而要实现这样的“公益中台”功能,需要具备至少三个条件:
一是公益组织本身的业务体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只是一两个人的小而美组织,不需要这样职业化的公益中台,人人都是公益前台兼公益中台兼公益后台。
二是既要明确要求每个人职业有分工,又要强调为了业务本身每个人要随时变化身份,一切为完成任务而生发。这样才不至于落入僵化公益、呆板公益、冷漠公益的窠臼。
三是公益中台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站,也不是前后方的简易联通管,而是整个数据的联动和决策的中心。信息和数据在这里不是平移和转场的关系,而是前后方的所有数据能量,在这里汇聚之后,供给公益中台作为信息原料和数据基础,由公益中台来进行综合分析后,给出最明确的决策和最精准的任务分配,前后方按照自己的职业分头如实执行。
03
基于机构,融合行业
从公众的捐赠意愿来说,捐赠者最喜欢看到的是自己捐赠的资金能够“直接到达最需要的人手里”。在绝大部分公众看来,公益的资金和能量,如果不通过公益后台,不通过公益中台,而直接进入公益前台,快速抵达受益人手上,是最理想的模式。
神奇的是,怀抱这种信念的人,往往是商业出身的人。商业出身的人,其实是最为清楚,他们的一款商品,要想直达消费者手上,需要经历过无数重商业后台,无数重商业中台,无数重商业前台,才可能勉勉强强地实现的。
也就是说,一件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上之后,消费者交纳过来的产品、服务费,需要层层反推,给这无数的前台、中台、后台的经手人,每人都分上一杯羹,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实现商业的完善驱动。因为来自终端的利益,终究都会倒推回源头,并保障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雨露均沾。
而这样商业背景的人来到公益领域之后,他就突然变得严酷起来,不允许公益行业也有这样层层链条的生机和繁荣。他们在幻想世间的公益只有一种方式,就是直达,中间不经过任何业务层面的“减损”。
这是很多人做公益需要时时纠正的误差,他们看到的是减损,而真正实现的却是增持。想像一下,一笔捐款,从捐赠人到受益人中间,由一百元降为了九十元,其中的十元钱,表面上是损失在“公益执行层”里了,其实是用这十元钱,发动了更多的能量,来关注这个社会问题,进而通过层层的增持,联合发力,促进问题的逐步解决。
当我们谈论“公益中台”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增持心态和眼光。否则,如果局限于一家机构,我们会发现这个公益中台的“岗位”,或者说业态,很难实现。因为放眼全世界,公益组织单体,都是体量很小的,一个组织基本上很难出现这样精细的分工。在很多组织,一个公益人的身份,是非常含糊的“变量”,他可以身兼机构内所有的职位,每个职位都匀出一些服务时间。
只有基于整个行业,讨论“公益中台”才有可能,也才有价值。我们相信,在最有活力的民间公益行业,会出现专业化的“公益中台型”机构,他们与前线团队,有良好的后勤协作能力,也有良好的策划和组织能力。他们与后勤团队和社会资源,有良好的整合和发动能力,也有良好的组织和响应能力。
从公益行业的横向分工来说,他们有可能与公益行业的所有垂直领域都保持来往,开始的时候与各个垂直领域,是相对孤立的联结与协作,等到其职业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上来之后,他们本身又有可能对所有的垂直领域,进行一些有心的整合与融汇,进而进行再策划和再辅佐。无论是从公益业务上还是从公益人才方面,都可以有不可限时的贡献。
民间公益行业一直有其自有的生机和创新。公益中台,或许是在中国民间公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必然要出现的一种业态类型。让我们像期待一支球队在比赛中能够获胜那样,期待公益中台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和作用,策动公益行业风起云涌地向前发展,把整个社会的公益资产,经营得风生水起、高光绚烂。
最后,新共益团队公益行动者卓越计划项目已经上线了,用于支持公益行动者和公益机构的伙伴,如果想要为您的公益行动筹集经费,欢迎来加入我们“卓越计划”。
参加“卓越计划”的公益行动者们,将有机会获得新共益团队支持的全年工资,让你一年无忧的开展公益行动。担心99公益日筹不到款?来找新共益帮忙
扫码或者阅读原文报名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