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要做社会创新?难道要变成公益组织?
马来西亚最近一直在做大中国的生意,这里的本地华人,创办了很多房地产公司,并说服政府研发出了很多极有魅力的政策,专门吸引大中国的人过来投资置业。很多人没忍住诱惑,像我这样的闲人,不仅在这里买了房子,还干起了房地产中介的生意,用我们的中国脸中国身中国音,去引诱更多的中国有钱人掏钱下单购置不动产。
好在我们也是喜欢王阳明,会念诵“致良知”教条的。闲暇之余,我和几个不算好也不算太好的朋友,发起了“解决者俱乐部”,并成为会员。
我们当然不是傻傻地去观察和研究商业怎么解决问题,也不想去研究军事怎么解决战斗,更不想去研究政客怎么搞倒他的政敌统治他的“主人”。我们只想研究一件事,就是公益到底是怎么“可持续地”,解决“可持续”的社会问题。同时,顺便研究一下,公益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公益行业的可持续问题,解决公益团队可持续问题,解决公益人自身的可持续问题。
生命如流水,社会亦然,自然亦然。2021年4月20日的互联网,到处泛滥的是腾讯“第四次战略升级”的消息。这次战略升级,据说将弥补腾讯此前重大的不足,全面致力于“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我们解决者俱乐部的所有“会员”,赶紧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一起研究腾讯的这次转型和升级,变革和创新。我们很多人几乎同时蹦出了一个词汇:腾讯要从民间商业大鳄,转型为民间公益组织了吗?
腾讯转型的这句口号或者说目标,在商业公司看来可能非常的新颖带劲,在公益组织这,其实是一个老掉牙的词汇。稍微有点自主意识的人,都想改变社会,都想推进社会变革,都想促进社会改良,都想促进社会创新。腾讯作为一家发展了二十多年的公司,到今天才想起来调用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隔行如隔山,隔山如隔一个宇宙。
在今天的世界上,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或者是集团法人,其实都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只要还在世界上经营和存续,都有可能变成一个“关心世界”的人。这是人自我进化的一个基本追求,也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腾讯公司,还是腾讯公司的领导,还是腾讯公司的员工,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相反,开始为腾讯担忧了。与腾讯集团类似的阿里集团,其实也是因为超越了商业的领域,而开始试图“推进社会创新”,遭遇了一些意料不到的风暴。这风暴和消解不是来自于外部,完全来自于自己内在系统。
在这里,暂且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一、国内一家被行业评选为“最虚伪的环保组织”的基金会,就是将近二十年前,招募几百家企业家成为“可持续会员”而搭建的。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没给公益行业带来多少创新,也没给自身企业带来多少创新,更没有参与的企业家带来多少社会价值创新。
二、很多中国企业家毕生艳羡,并想要模仿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是在基本上淡出微软公司的业务之后,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其及前妻命名的基金会,他并没有让微软公司来做社会价值创新。
三、一个企业家一旦想成为“社会倡导家”,往往其在企业的地位就会不保。万科的王石的经历可以做为参照,王石一方面是人生玩家,各个行业都想去体验,但体验归体验,不等于有贡献。恰恰相反,体验来体验去,最后丧失的是在商业上的位置。
在这里,把“社会问题”与社会价值创新进行一次分辨。
很多企业家、商业人,特别乐意说商业是最大的公益。记得曹德旺这样说过,巴菲特这样说过,国内国外很多知名的企业家也都这样说过。这样的说法能够同时实现人生两个目标:一是既经营了商业,又解决了社会问题。
其实这是商人的一种狡辩。军事家通过杀人征服了领土,取得了政权,但不等于他的政权就有了公益性,也不等于他的杀戮就有了合法性。同样的道理,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顺便解决了一些社会的需求,满足了很多人的欲望,这样的过程,不等于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恰恰相反,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由商业发展导致的。比如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太重视商业发展了,导致商人为一己私利,可以把污染和伤害转嫁给环境和社会;比如欺诈和贿赂问题,就是商人把一切都当成了投资,当他们看来,贿赂是投入产出比最好的投资,欺诈是收益最好的营销;比如中国当前城市化导致的各种人的“异变问题”,就是我们过度相信人生的成功,可以通过经济来证明,而忽视了一个生命在宇宙上,是需要多方位满足和照顾的。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政府越强大,商业越先进越发达,商人群体“越自觉和有智慧”,导致的社会问题越多、越复杂、越时鲜,越需要公益组织来参与解决。
公益组织也不是为了社会创新而创新。在任何社会,除非在剧变的节点,否则创新都是极小众的,极低概率的。绝大部分人要做的、在做的,其实都只是社会传承。就如一所大学,大学老师传承知识的重要性,其实远超于老师作为研究员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同样,公益组织在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动作也是解决显而易见、持久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时,不需要创新,只需要老老实实地打水扫地搬砖做饭就好。这也是中国各地到处,都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原因所在。
但公益组织确实是有一部分要经历社会创新,这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公益组织必须致力于解决当前最繁难的某个社会问题; 二是公益组织必须以倡导和社会发动的全透明思维来解决这个社会难题; 三是公益组织必须自己亲自主导并激发社会资源来共同解决这个社会难题。
人在什么时候需要创新?就是在此前,所有方法都穷尽的时候。人在什么时候会有重大突破?就是在遭遇的困难,远大于他自身能力和可调度资源的时候。因此,社会创新有以下特点:
一是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被逼迫出来的; 二是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不可复制的;
三是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四是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事后证明”“很久之后才追溯”的,当时并不知道;
五是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对当时利益相关方的极大挑战,都会遭受当时利益相关方甚至创新者自己的反对;
六是所有的社会创新都是极小众的,需要其他社会成熟体系的匹配和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并不否认企业在解决社会需求上的功能和成就,但企业无论怎么拥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思想创新,本质上都与公益组织所讨论的社会创新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们相信腾讯这次的立意,还只是在企业常规的思考和动作范畴。我们担忧的是由于词汇上相近,或者说这个词汇在公益行业的太过于熟稔,会导致企业和企业家自身产生边界漫漶,思维混乱,导致公益行业产生误读,并因此产生不应有的期待。我们更担心的是这些词汇和形容,太不像一家企业的日常表达,而引发了某些人的猜忌和防范,进而对腾讯大厦产生新一轮的瓦解和消融。
公益和商业是以完全不同的哲学本底在释放各自的能量,表达各自的文化和思想,在各自的轨道上自转和公转。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在商业上越成功,离公益就越遥远。一个人越痴迷于商业的策略,在公益上越失败。同理,一家企业的商业星球在宇宙中越闪耀,它与公益星球的闪耀方式就越陌生和互斥。因此,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被一些光鲜的词汇所蒙骗,进而产生不应有的期待,抒发不必要的议论,甚至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来。
(作者单位:解决者俱乐部)
需要新共益支持请扫码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