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把伞也能打败一柄剑?激发孩子创造力,从这个提问开始

李嘉文 童行学院 2019-11-30

把少有人发现的家庭教育冷知识掰开揉碎,讲给你听,为你和孩子的共同成长送上一副广角镜。


创造力很有可能是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立足于世的核心竞争力。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普遍成长于缺乏创造力启蒙与锻炼机会的环境里。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启蒙,打开创造力的大门呢?其实,创造力并不神秘,拆解来看主要是“分析问题-发散思维-批判和聚合思维”的思考过程。其中发散思维,也就是想出多种可能性的能力,对创造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关键就在于,引导孩子多角度看事物,从而找到事物背后更多的可能性。那么,具体要怎样引导呢?今天,童行教研团队的嘉文老师通过亲身实践与思考,为你细细讲解。


一个揭开人类本质的心理学名词


人类是什么?当年初中的政治课本告诉我们:人类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后来我们发现,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啊,这项技能并非我们专属。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自己呢?


最近,我在一期讲人类演化史的音频节目里,听到了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定义:人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创造可能性的动物。


回顾人类过去的文明发展进程,你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一直都在探究和挖掘身边的事物以及周围的环境,可以让我们做什么、获得什么。这种事物与环境为我们提供的可能性,生态心理学家管它叫作可供性。



人类历史上很多里程碑式的进步,都是源于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可供性,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


远古人类发现了木头让我们自主生火的可供性,火种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启了农耕文明的时代。


先贤们发现了玻璃让我们瞭望星空的可供性,望远镜的出现让天文学家第一次用肉眼观察到宇宙。


拓展了目力和视野的贤哲,终结了地心说对人类观念的统治,开启了探索宇宙的远大征程。


祖先们发现了马、骆驼让我们运送人与货物的可供性,动物运力大大推动了人类早期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你注意到孩子在探索可供性吗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孩子成长的足迹时,也会发现他们探索世界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发现、认识新的可供性。


好奇宝宝想摸一下挂在高处的灯笼,奈何鞭长莫及。于是他心生一计,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架起云梯子,嘻嘻,成功了。你看,好奇宝宝发现了爸爸身高给自己探索世界带来的可供性。


小朋友用蓝色胶带在家里地板上,铺了一条从厅里蜿蜒到房间的漫漫长路,用积木和手工模型在路旁建起了一栋栋的房子,在马路上放好一辆辆大小不一的车子。她说:“这是我的城市。”你看,小朋友发现了胶带、积木、汽车玩具帮助自己建构小天地的可供性。


黄昏,阳光悄无声息地从阳台探进屋里,孩子用灵巧而稚气的双手,在光影交错之地“编织”出了蝴蝶、蜗牛、狮子。你看,孩子发现了光与影带给自己创造众生的可供性。


当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去思考一个事物的多种可供性,去创造一个东西被我们使用的多种可能时,孩子的创造力就像插上翅膀一样,腾空而起。



怎样更好地引导孩子探索可供性


引导孩子探索可供性的关键就在于,观察事物的时候不要去想,这是什么东西?而是去想,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东西可以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什么东西”唤醒的是名词的思考视角,当我们从名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脑海里浮现的是静态事物。我们很容易被事物最原始、最直观、最理所当然的功能所框住,思路就受到限制打不开。


相反,如果从动词的角度去想,这个东西在不同情况下能够做什么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跳出框框,激发出很多有创意的灵感与想法。


关于这个引导技巧,我想用迪士尼动画片《小公主苏菲亚》里面一个鲜活的情节给你展开讲讲:


话说,有一位嗜马如狂的王子捉走了苏菲亚心爱的坐骑(飞马)的哥哥。苏菲亚决定去救它,但王子手里有剑,苏菲亚只有一把伞,乍看之下,强弱悬殊。苏菲亚很苦恼:一把伞怎么能斗得过一把剑呢?这时候,她的姑姑语重心长地鼓励她:有时候,一把伞比一把剑更厉害。


苏菲亚打心底相信姑姑的话,在踌躇之间,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只见她一夹马肚子,迎头赶上王子,截住他的去路。自负的王子对她的出现不以为然,两人骑着飞马在半空对峙了一会。突然,她如离弦之箭,向王子俯冲过去,王子连忙低头闪避。哈哈,正中苏菲亚下怀:她逮住王子背部露出的破绽,用伞柄的钩一下勾住了王子背部的皮带,一把将他从马背上挑了起来,让他无依无靠地悬在半空中,利用伞打开后的像降落伞般的缓冲,把他安全地“送”到了地面,也借此救出了被困的飞马。


“一把伞怎么斗得过一把剑”,这是我们本能反应,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伞”和“剑”这两种事物常规意义的力量对比,陷入了“弱不胜强”的思维定势。


这就是“从名词的角度思考”带给我们的局限。苏菲亚的妙计,恰恰是从动词的角度思考,挖掘出用伞勾住东西的可供性,把突破口锁定在“用伞钩勾住对方”这个关键动作上,运用快马正面急冲,创造出“对方低头闪躲,无法用剑,露出背部空门”的有利形势,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智取。



从名词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思考点是:怎样用一把伞来打赢一把剑?


从动词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思考点是:怎样创造有利环境,让我可以用伞钩勾住(牵制)对方?


名词如山,巍巍矗立,纹丝不动,容易令思维画地为牢,成为大脑无形的茧房;动词如水,奔流不息,灵动万千,帮助我们释放创造力,让大脑成为可能性的沃土。


我想,“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大概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方便的互动方式了。


举一个我实践过的例子,有一年夏天,我跟女儿在家里的凉席上玩,我留意到凉席的一角微微翘了起来。灵机一动,把那个角掀起来,变成一个“滑梯”。跟女儿说:你看,爸爸把凉席变成一个三角形的大滑梯,你要不要邀请你的玩具过来玩一下呢?她一看就乐了,抓起身边的玩具,放到“滑梯”顶,让它们一起滑下来。


玩了一会,我再问她:你觉得凉席还可以做什么呢?她想了想,就把凉席卷了起来,变成一个圆滚滚的山洞,她说:可以做一个山洞!接着,她让我把山洞固定好,自己拿起一列小火车,装上一些货物,从山洞的一头开到另一头了。


怎跟孩子一起整理可供性花名册


当我们不了解可供性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时,容易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关于事物的刻板印象:杯子是用来装水的,书是用来看和读的,笔是用来写字的。久而久之,在孩子的世界里,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风化成一座座纹丝不动的“山”,屏蔽了其它的可能性,挤压了联想与创造的自由空间。


相反,如果有意识把可供性的视角融入互动当中,就能给孩子打开一片广阔的新世界,激发他们建立起对事物像水一样流动的灵活认知。



你不妨留意一下,很多介绍玩具开脑洞新玩法的文章,本质上都是在挖掘一个玩具、一个生活用品的各种可供性。平时阅读这些文章时,你可以有意识地整理它们的可供性:


新建一个excel文件,在第一行写上各种玩具、物品的名称。在这些东西对应的那一列里,贴出文章里与之相关的图片,配上简易玩法说明。


比如,在乐高对应的那一列里,贴出数学加法启蒙、绘本场景演绎、字母DIY、拼图、手机架拼装等一系列玩法图片。


Excel除了用来收集文章里的创意以外,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记录你们原创的可供性,鼓励他将平时捣鼓的玩具与物品的新玩法逐一整理起来,变成图片整理在这本可供性的花名册里。


渐渐地,他们会在整理、观察这些可供性的图片记录时,培养出一种用可供性的视角看世界看事物的新视野,打开创意的大门。



直播预告


本周日8月5日的14:30,《你的眼界 孩子的边界》童行大师系列讲座直播间又开播啦!


这次将邀请陈忻老师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和大家相约,用亲身经历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大家揭示,如何帮助孩子在兴趣训练中更好地坚持。


陈忻老师是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新浪育儿专家,也是畅销书《养育的选择》的作者。


点击下方蓝字了解详情↓)

直播预告 | 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


看到这您是否对本次讲座兴趣满满了呢?那就快来行动吧!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根据提示操作,即可购买收听。如果您之前购买过此系列,扫码直达讲座直播间。

长按图片扫码获取购买方式 ↓



📮特别说明:如果您扫描二维码后,没有收到相关内容,请先取消关注公众号【童行星球(tongxingplanets)】,再次扫码。


听课方式:

  1. 点击公众号菜单栏—已购课程—找到此系列讲座

  2. 在微信内搜索我们的小程序《童行看世界》—我的—我的已购—找到此系列讲座

THE END



12

李嘉文

中山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多年教育从业经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均有深入了解

终身学习践行者,童行计划导师

以女儿为灵感的奶爸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思维引导

如何利用国际企业的思维工具,帮孩子实现思维升级?

孩子需要不一样的主动 | 教育冷知识与成长新视野

求人不如己,教你成为最会给孩子讲知识的家长

啊哈!原来通识课程还可以这样学

思维能力要从儿童开始培养吗?

一个哲学家的启蒙教育


陈忻老师分享回顾

规则意味着什么?如何执行规则?

看美国小学生如何学习与人沟通?

如何正确地称赞孩子?父母实操指南

零到六岁分阶段性教育指南,这些问题你都注意到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