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放假在家玩中学,提升思维的三个小方法
本文看点:本文整理自郝景芳的一场线上讲座。景芳结合日常养育女儿的经验和心得,向大家介绍了如何通过玩中学提升孩子思维能力的三个小方法。文中还从脑科学的角度介绍了玩与学的不同本质,大脑的三个先天性原理和四个非常接地气又实用的小工具。
没来得及听直播的小伙伴,快来围观吧:)
周一
观点 📖
全文共6786字,阅读时间21分钟
🌿🎨🌏
2月10日晚上8点,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进行了一场《你的眼界,孩子的边界》系列之《放假在家玩中学,提升思维的三个小方法》的线上直播讲座。
在这个特殊的长假里,不少学龄儿童、学前儿童都面临着学校停课的情况,父母们在家也有大把的陪伴时间,到底应该怎样做才是更好的陪伴孩子呢?最近,我们成立了29个新社群,汇集了全国一万多名家长朋友一起,也是希望能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育儿方法经验的平台,让我们在家陪娃更有趣、有料、有味。(如果你想加入可以扫描文章最后的二维码)
此次讲座在转播前就得到热烈的反响,共计有近100个教育社群的群主申请了转播,我们也收集到近百条关于培养孩子思维力的问题,景芳针对家长最集中关心的两个方面从玩和学的本质进行分析,从远古时代的故事娓娓道来向大家介绍了大脑的三个先天性的原理,并针对性提出了如何在玩中学提升思维能力的三个方法。
郝景芳是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清华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此次讲座主要从玩和学的本质、大脑的三个先天性原理、提升思维的三个小方法这3点来展开。
景芳首先就从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谈起:
Q1
孩子有非常多在家玩的机会,但我们作为父母又不想让他白玩白浪费时间,那怎么才能让孩子玩得更充实?
Q2
小朋友在家就光想玩的,根本不想学习,不想动脑筋,那该怎么办呢?
这是两个家长们十分关系的典型的问题,也是从两种不同角度问同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调和孩子的玩和学呢?
我认为:可以打通玩和学,让孩子玩中学。通过玩中学,培养孩子动脑筋的思维习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动脑筋去思考,然后把通过玩获得的思维能力真正带到学习中。
再分享我之前在一所小学做分享的经历。我小时候一般花50%-60%的时间学习,剩下40%-50%的时间都是玩,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也玩好多游戏、看很多课外书,总之就是花很多时间去玩儿。小学校长问:儿时的玩看上去就是普通的玩,那对学习是否有一些促进呢?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玩,并且在一个十分有益的范围内玩,那么这样的玩耍是可以给学校学习产生非常多有益促进作用。
从我个人来讲,我在玩的过程当中,大大拓展了眼界,增加了很多学科兴趣。小的时候,我爱看课外书,在享受看书是玩耍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对于写作的兴趣、产生了对于天文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我大学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我还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公主小姐穿越的游戏,后来就有了编故事的爱好,从而喜欢上了写作。其实玩是可以对人有一个很长远的影响的。
除此之外,我觉得玩还可以更直接的帮助我们课内学习的思维培养。
我对女儿的培养并不是很严苛,没有让她上兴趣班、学习班,也不给她制定特别强的作息习惯。在这样宽松环境下,她有大量的时间去玩。但我女儿的一些认知发展和学习并不落后。她现在五岁半,数学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其实已经能够达到小学入学的水平了。那我是怎样去启发孩子呢,更多的就是玩中学,跟孩子一边玩,一边对她进行启蒙和培养。
今天我也是想分享一下我的养育经验,怎么能够既玩还能促进学习。
01
玩和学的本质
怎么能够既玩还能促进学习?我觉得这里面有最核心的两点需要大家先理解:
第一是研究学的心理学本质,究竟什么是学习。其次,我们要思考玩的心理学本质,究竟什么是玩儿。
我们要先理解学习过程和玩耍这两个过程在人的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大脑的心理学原理究竟是什么,然后我们再去寻找如何打通这二者的机制,能够真正从原理上面能够更高效的让孩子更快乐的去进行学习。
那么,学习的核心是什么?
常规认为的学习,一般会停留记忆和运用层面。教会孩子一个知识或者技巧,孩子记住后用来做题,其实不知所以然。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往往都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简单的记忆和简单的运用是很难引起乐趣的,这是与我们人类大脑先天的本质相关的。
我们的大脑本身不是为了记忆好多东西而塑造出来的,我们的大脑是在整个亿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随着我们人类生存和狩猎的本能进化出来的,不是为记东西而生的,而是为了探索和搜寻而生的。大脑对于发现新目标、追寻新事物、探索新东西等非常兴奋,在与自己有关的生存能力的探索、发现中最能够调动大脑的活力。在探索发现过程当中获得的自我的经验智力的提升,这是人类最早的学习本能。这个本能一直遗传在我们的基因里面,人类的这种生物学本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不是为了记东西而进化的,而是为了探索、发现而进化出来的。
那么,玩的核心是什么?
很多时候,父母一提到玩就脸色突变,觉得玩可能就是单纯的乐趣,或者单纯的感官享受,或者打打杀杀的,是没营养的、浪费时间的。
孩子之所以都热爱玩耍,是因为玩耍最符合我们人类大脑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天性。在玩耍中,其实就运行着三个大脑的先天性的原理,因为它符合人性,所以它让人非常兴奋和沉溺。
02
大脑的三个先天性原理
第一个原理:
任何时候揭开谜底,都会让大脑很兴奋
揭开谜底前的一瞬间是我们多巴胺分泌最高的时刻。
多巴胺是让我们非常有能量的物质,这个就像我们远古的祖先在采集的时候看到一个果子、一个猎物时内心的那种兴奋劲。远古祖先从树叶中发现一个果实与当今我们打开宝盒解开一个谜发现宝物,这都是让我们大脑兴奋的同一个原理。
第二个原理:
不断感受到的自我成就感,会让大脑很兴奋
这也是一种进化生物论遗留下来的一种自然选择。
远古人类今天捕到了一只兔子,明天捕到了两只兔子,他会感到特别特别兴奋,为自己的这种能力的提升,为自己的成就感到兴奋,有这样基因的人就会获得更大生存机会。所以,每一个人都会被自己的成就感所打动,但如果一件事让一个人很没有成就感,他很难对此很有动力。人都会需要一直不断的看到自己的成就,一直有收获和被激励,这个是我们大脑很兴奋的另一点。
第三个原理:
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会令大脑特别敏感。
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能够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就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在原始人的生活环境里,他们就已经从野外和社会中发展出这种天性:只要与我有关就特别兴奋,与我没关的信息赶紧忽略。这也是大脑的一个本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人群中去喊一个人的名字,哪怕声音很小,这个人也能听见,而用大的声音就说一些别的话,这个人就可能会忽略。所以,与我有关,也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兴奋本能。
所以,一旦理解了这三个基本原理,我们会更加容易理解人为什么都会喜欢玩游戏。
游戏里面设置的寻宝解谜挖开身世等都是揭开谜底的过程,让人兴奋;游戏里也有打怪升级的内容,会有持续不断的自我成就和自我提升,也会让人兴奋;同时,游戏里的一切都是与我这个角色有关的,有很强烈的角色代入感。游戏把这些人类的天性真正充分的调动起来,发挥起来了,就会让人很沉迷。在游戏的过程里,一个人就会自觉自愿的调动大脑,积极思考。
而在学校,老师通常是直接宣讲、告知孩子们一些知识,会让孩子们觉得很无聊,都不太有成就感;此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也体会不到知识和他的关系,更难提起兴趣。学校的这些知识本身是必要的,可是并没有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传递。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自发自愿的学习,并真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能量,我们应该用真正适应孩子天性的方式,去引导他的学习。我们把希望孩子学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变成让他们揭开谜底,让他们自己感受到成就,变成了和他们自己每个人有关的故事,那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很热衷于学习。
所以,我做教育的初衷是,做顺应孩子天性的启蒙教育,努力打通人类大脑的天性和学习的目标,让孩子快乐兴奋的学习。我一直认为快乐教育不等于放弃教育,快乐教育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即便孩子学习成绩极差也无所谓,快乐教育是我们用快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
接下来再分享玩中学做思维引导的三个方法,也是我自己带小朋友成长的一些最最核心的理念,也是童行学院特别受小孩子欢迎的秘诀心法。
03
提升思维的三个小方法
方法一:层层递进提问题
针对孩子喜欢揭秘、揭开谜底的好奇的天性,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的谜设计出来,孩子就会很想知道答案、很愿意去学习。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提出问题。
孩子们感兴趣的点包括未知、差异、因果、反常识,这是我们提问题时需抓住的。当孩子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他的大脑中有一系列操作,会努力想去自己解开这个问题,也会想去寻找策略进行验证。这样的在头脑中揭谜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于孩子大脑最好的锻炼方法。
童行学院(←点击进入课程),其中有一节是讲到太阳的热量。(可以点击链接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引导孩子思考的。)
问:为什么晒太阳会热呢?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这个问题特别特别简单,我们再进一步:
问:热量是从哪儿来的呢?
那所有小朋友都会知道:热量是从太阳来的呀。
问:热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答:热量是太阳光带来的。
问:太阳光的热量,我们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答:我们人类原来身体里面有一种感光的那种蛋白质,当太阳光来了这种蛋白质就会跳舞,他一跳舞,随着他吸收的热量就会跳舞。
问:为什么这个蛋白质会跳舞呢?
答:这是热的特点。热其实是一种能量,蛋白质吸收这种能量会运动得更快。
问:蛋白质跳舞,我们大脑是怎么感觉到热呢?
答:蛋白质是有神经源,它把热信号传到人的大脑。
通过一步一步的提问题,会把平时可能小朋友没想过的一些问题抛出来,然后他会很愿意跟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童行的课程里涉及里很多科学的知识,但小朋友听起来都不觉得很难,也不觉得很枯燥。
在(←点击进入课程)里,我们让小孩子提出了很多问题,由课程里都小朋友提出问题、引导其他小朋友思考,当然也都是小朋友认知范围之类的。(欢迎大家在文末扫码,获取听课方式)
在这个课程里,我们设置了两个小朋友的人物,这样也会让孩子有一定的自我角色代入感。通过小朋友和科学家、樱桃舰长等角色人物的对话,从“最早上岸的陆地动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出发,引发了恐龙、类人猿、人类的演化,以及生物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的探索,这些都是高中生物课才学的知识,小朋友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也不觉得深奥,全都特别喜欢学,看得津津有味。我们这个课程的很多小朋友,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在等课程更新。
在这个层层递进提问题与探究式的解答过程,其实是对孩子进行了非常多的逻辑训练和思维辨析。而这个过程以后,他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女儿当时看完这两课后问我:为什么肉旗鱼要进化呢,为什么所有动物都得进化呢,难道不能不进化吗?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考,因为它是一个反命题。孩子能问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说明她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课程中的这种思考方式和递进式问问题的方式,也说明她有了好奇心,之后也会热爱学习。
方法二:难度合适的挑战
对应前面说的自我成就这一原理,我们要在孩子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给他设定难度合适的挑战。让他挑战中很容易就能够获得成就感,对自己感到非常对自豪,这自豪感正是促进他继续学习的动力。
我分享女儿学数学的过程,从连续数数到十以内加法再到学会进位制再到解生活中的应用题,过程很漫长。我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引导她,不会着急催她立刻就学会,花了近一年时间学会数数,再慢慢学简单的加法,简单的计算她自己琢磨明白后,我会适当再增加一点难度。就这样,我允许她小步前进,我也时刻关注着合适的时机为她搭建相适的脚手架。
在这个过程中,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我自己算算吧。有时候碰到一个问题,一时算不出来,经过经年累月知识的积累,她自己能算出来。这种乐于自我挑战和从挑战中获得的自我成就感,正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成长过程。
搭建一个刚好适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脚手架是比较难把握的,一般父母在家里面不太容易去搭建这样一个完美的脚手架。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专业和使命就是做好这件事情。
现在已上线的的互动游戏课,就是让小朋友通过每一个小游戏的挑战,完成一个很复杂的学习过程。我们初期给孩子们的引导比较多,让他很容易能够完成,课程后期我们慢慢的减少引导,增加难度,让孩子们从这一个一个小挑战中不知不觉获得很大的提升。
比如,在时空之旅课程中,我们通过设置一个互动游戏,让孩子完成将冰屋从山顶搬到山脚下呢。互动过程中,让孩子感知物态变化,从固体、液体、气体也就是冰、水、水蒸气的变化。其中也设置了演示环节,观察冰加热、水制冷等的变化,孩子也会一边观察、一边操作、一边琢磨。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一个任务的挑战,最后就获得了成就感,能够感受到一个自我的快乐。其实像这样的知识,都已经是初中的知识了。可是五六岁的小朋友挑战起来一点问题都没用,而且还觉得非常有趣。
方法三:代入情景思考
第三个思维引导方法,对应大脑的与我有关反应原理,代入情景思考。这是促进各种学习的好方法。
我女儿不想学英语的时候,我会给她编设场景,比如场景里设一个外国小孩来到中国,请求帮助交流,孩子会不自觉的将自我角色代入,也就自然的开口说英语了。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生活中的故事等形式让孩子玩中学。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为她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能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这种给孩子们编造故事的情景代入,还有一种更高级的代入情境,就是尝试将孩子带入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或者过去的历史情境。
我在家带女儿看《给孩子的人类简史》,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但由于书的编排和讲述方式也属于传统的宣讲式,女儿并不喜欢。我后来通过将她带入到图画里的一个小孩儿身上,假设她是那个孩子的话都要做什么。女儿的想象力、思考能力、兴趣全都被调动起来了。
童行学院最近的一些线上课,也是通过这种情景代入感让孩子们产生兴趣、自愿参与。
比如,我们针对十岁的小朋友设计了一个文艺复兴主题的直播课,通过情景代入让孩子们自己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商人,进行一系列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地理、历史、文艺的知识。这个与历史课本中很大的差异,就在于这样的一个代入感。
童行学院的设置上就更让小朋友有代入感,比如孩子可以进入到黑猩猩的丛林跟珍古道尔一起观察星星,还可以来到殷墟与伤亡一起研究怎么才能炼出青铜器呀,还能帮助达文、伽利略解决问题。这些如同亲身经历的过程,都会让人印象更为深刻。
情景和代入感还有两大其他好处:一是当他真的理解这种已经在情境中经历过的事件后,长大后就能在这种真实世界去解决问题;二是他能够解决综合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学科的问题,还能把很多学科融会贯通。
那么,玩中学到底培养了孩子的什么素养和能力?
培养了一种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个习惯可能要几年才能获得,而一旦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小朋友将特别乐于动脑筋想问题。一旦她进入未来正式的学习,也会特别愿意开动脑筋,也就越容易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所以,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多借助玩耍的形式,让孩子在快乐中习惯于动脑筋,乐于动脑筋,喜欢思考,学会思考。这其实是我们能为孩子上学做的最好的准备。
同时,这也是我们童行学院做通识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让孩子真正有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学会一通百通的思维能力。
童行学院的课程包含了科学、人文、艺术、社会四大板块,课程设置目标包含知识、视野、思维三个方向的能力提升。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知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学会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背后的逻辑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小朋友真正向大师学习到解决人类文明大问题的思路,久而久之就获得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她再带着这样的思路去学习课内知识,那就像是降维打级一样,非常的游刃有余了。
我们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来自于哈佛大学的,课程目标来自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并且参考了他们核心课程的体系设置。
童行学院为小朋友提供了这样一个很高的位置,可以让他去俯瞰人类各领域的精华知识,理解整个的人类文明史,理解各种各样的学科之间的观点,获得一个非常整体的综合认知。我们希望通识教育达到的是一个先综合后细分的学习过程,希望给小朋友奠定一个最良好的知识基础。
最后,再总结一下给父母的实用小工具,在家用起来就能无形中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1
家长跟孩子互相提问题,任何事情都可以提问。例如今天路上,人比平时少,可以向孩子提问:猜可能是怎么回事。是呢?那么,如果说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沙面,你觉得冬天还是夏天,更有可能有病毒呢?那你觉得这个问题爸爸是这么觉得,妈妈那么觉得你支持谁的观点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跟小朋友相互提问,那我们愿和小朋友对话,他们的思考能力越被告动。
2
家长为设置恰当的脚手架,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小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认知进度,只做孩子能力之上一点点的小挑战,让孩子具有独立完成的自豪又很有成就感。
3
家长设置代入感的游戏。我们陪孩子玩那些代入感的游戏,设置一些情境,陪孩子一起去玩,然后在玩的过程当中,让孩子去思考去创造。
4
帮助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工具。一个真正有长远意义的好的教育工具,是可以激起孩子自己提问题和思考的。你给孩子一个问题,这是大脑的起点。
如果一个教育产品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很多兴趣,激发了很多问题,引起了思考,这就是真正用心的产品了。我相信现在还是有很多教育产品都是如此设计的。我们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也还是有很多的。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礼物:
童行学院哲思之旅课程的五百节音频课二月全免费开放,时空之旅app最近更新的第一第二单元的课也在二月全免费开放。非常欢迎大家扫码了解我们的通识教育课程,希望能让孩子们获得最快乐最充实的假期生活,能让小朋友足不出户游遍世界和各地历史时空,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玩,而父母同时也让孩子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培养非常好的思考习惯。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跳转至课程页面后,点击“立即学习”
即可享受免费课程
互动话题
关于“玩中学”,您有什么想说的?也许,您和孩子之间也有一些不错的小游戏,欢迎分享给我们!
拓展阅读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