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年级开始,同伴之间杀伤力最强的一句话是……

韩乐 童行书院 2022-06-23


写在前面:


“我不跟你玩了”,这句话会让孩子瑟瑟发抖。


和同伴之间维持良好关系,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一个长达75年的追踪研究——格兰特研究甚至表明,友情是人生幸福的一个秘诀。


孩子们维系友谊的基本条件,不是“外向”,而是相信自己和自己的朋友都很棒。



 周一

观点 📖

全文共3488字,阅读时间11分钟


🌿🎨🌏


上小学的前几个月里,“学校”“老师”还有同学的名字,在我们家里都是禁忌,不能提。当不得不提起的时候,只能用一个拟声词来表示。


(纪录片《幼儿园》,张以庆导演2004年拍摄的一家武汉全托寄宿制幼儿园)


可是小学前的假期太长了,长到了娃后来每天念叨着要去学校,想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临近开学的时候,娃非常开心,说自己好兴奋呀,终于可以上学啦。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超过了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临出门前,娃可能会不记得带水杯,但一定会记得给朋友带一些小礼物。


当孩子有了朋友,他对上学是期待的。有一个长达75年的追踪研究——格兰特研究甚至表明,友情是人生幸福的一个秘诀



孩子和同伴在一起,不会只有纯纯的友谊,他们还会面对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冲突,比如说一些直白的负面反馈。


有一次,我娃在画室里玩搭建,旁边的孩子看了一眼我娃的作品之后,直言“你搭得可真丑”。这句话我听了很不舒服,在我眼里我娃什么都好、搭得再丑我也会给出鼓励。如果是个大人这么说我娃,我肯定会马上出言反驳。


可孩子这样的童言无忌,我怎么能和小孩子争呢。孩子同伴这种单刀直入式的评判,无论是不是客观,都与家长软绵绵的鼓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种来自同伴负面评价也好,冲突也好,其实都是在让孩子走出父母的无菌保护,形成自己的心理抵抗力。孩子是需要在面对同伴冲突的时候,学会怎样处理冲突。


好在这句话并没有伤了娃的自尊,他还是觉得自己的作品很棒,还转脸对那个小伙伴说,“我觉得你的作品很漂亮呀。”



同龄孩子还是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孩子向同伴学习的时候,是又快又好。我们教孩子跳绳,教了两个月,孩子是一个都没有跳过去过。有意思的是,上学之后,孩子一次就跳了10个。问他是怎么办到的。他说是小朋友教他的。家长教不会的,小朋友轻而易举就教会了。好神奇。


朋友对孩子这么重要,以至日本小学把交朋友,定为了一年级孩子的一个重要学习目标。如果在学校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没处好,或者说是“不合群”,孩子就会不及格。


日本小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唱的这首歌《上学以后》,里面提到了要交100个朋友。


上学以后

能交上一百个朋友吗

要一百个人一起吃饭

在富士山顶吃饭团

啊唔啊唔啊唔

……


是不是真的规定孩子一定要交100个朋友呢?其实,100这个数字只是为了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过,交100个朋友,对一些外向的孩子来说,还真不是个事。


阿纳斯塔西亚,性格活泼开朗,很多孩子都喜欢和她一起玩。她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和父母说再见,轻松地交到朋友。


如果你问她,你有多少个好朋友,她会说100个。



这姑娘是个典型的外向的娃。外向的孩子是从外界获得能量,他们会更主动地交朋友。而且外向的孩子往往被认为头脑更聪明,外貌更出众,为人更加风趣,这也会吸引别人和他们交朋友。


不过,这个外向的小姑娘有一个性格缺点,会对她将来的交友不利,那就是缺少同理心,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忽视别人传递的信息,觉察不到他人的需求。


同理心对于交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01

同理心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人们经常混淆“同理心”和“同情”

人们还会混淆“内向”和“羞怯”


同理心对我们的社交生活至关重要,它几乎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核心。我们与其去担心孩子内向交不到朋友,不如去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这个男孩——本,典型的内向娃。



如果你问他,你有几个最好的朋友呢?他的回答是1个。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内向的人就是恐惧社交,即使是内向的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是因为人们常把内向和羞怯混为一谈。其实,内向是天性的一部分,内向的人在社交的过程中,并不会感到不适,他们只是喜欢独处。羞怯就不一样了,羞怯有几分消极的意味,是恐惧社交活动的表现


本这个孩子,虽说内向,但他却并不羞怯。他喜欢一个人待着,那是因为他自己想那样,而不是被迫那样。



他比较特殊,是五胞胎中最小的一个。因为早产,本的语言发育得比较迟缓,这会妨碍他的社交。



不过,本有一个很厉害的交友优势,那就是他有极强的同理心


在一个实验中,本显示出了他的同理心。他和另外一些孩子观看了一个小男孩失去母亲的视频。实验者想知道,孩子与视频里的孩子能产生多大的共情。



实验中,孩子们都能判断出视频中小男孩的伤心,但在所有孩子当中,本的反应最大,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男孩的悲伤。这说明,本是一个感觉敏锐的孩子,能够与他人共情


这种能力,有助于他建立人际关系,让他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拥有同理心(Empathy),重点不在于自己的感受,而在于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受。


(《同理心的力量》动画短片)


你可能会想,同理心谁没有呀,这也太容易了。这个时候,你极有可能是混淆了“同理心”和“同情心”。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多大的区别呢?


同理心会让人们之间产生联结,同情则会让人们之间失去联结。


布琳•布朗博士在一次演讲中,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了这两者的不同。


如果一个人陷入了一个地洞里,他在下面大叫大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有同理心的人会爬下来,并且告诉这个深陷入洞的人说:“我知道在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有同情心的人就不一样了,他并不会爬下洞去,而只会趴在洞口喊话:“真糟糕,对吧。”然后转脸继续做自己的事。是不是很欠揍的样子呢。



像不像我们中的大多数,看到悲痛的新闻,最多哭两眼,过几分钟后该干嘛干嘛;朋友有困难了,只会问一句“你还好吧”,然后该干嘛干嘛。


有“同情心”和有“同理心”的人,在回应别人需求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别。


只有同情心的人会用“至少还有……”来美化别人向他诉说的痛苦。



比如孩子觉得自己的雨鞋太丑了,穿出去不会好意思。我们会富有“同情心”地说“是丑,不过至少你还有雨鞋穿,我小时候都没有雨鞋。”


孩子看了一眼饭桌,说不想吃饭。我们会说“饭是不好吃,不过至少你还有饭吃,一些穷困地方的孩子想吃都吃不上。”


孩子说“今天老师冤枉我了”的时候,我们会说“老师是冤枉了你,不过至少说明老师还在关注你。”


我们这些“只有同情心,没有同理心”的回应很少会让事情好转,而且还很气人。真正能让事情好转的是同理心带来的联结。



同理心并不是指一种技巧,而是指真诚一致,对于他人保持尊重、接纳和不予评价的态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评判”,一评判你就不是在用“同理心”对待孩子了。


只有当父母用同理心对待孩子了,孩子才会用同理心去对待别人,孩子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02

维系友谊的基本条件

相信自己很棒


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在对儿童社交心理研究中发现,孩子们维系友谊的基本条件,不是“外向”,而是相信自己和自己的朋友都很棒。觉得朋友很棒,一个是朋友真的很棒,一个是同理心在起作用;觉得自己很棒,那就需要孩子对自己有自信。


怎样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呢?那就需要用实力说话。


首先“一年级的孩子尽量拿一百分”,这是卓立校长在《欢迎来到一年级》一书里提到的。对于整个小学,或者是更长的基础教育,分数不重要。过分追求分数,孩子就会只看到枝节,而看不到全局。


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在小学一年级,一定得拿100分。因为一年级的知识量少,难度也小,全部是基础知识的搭建。


拿100分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马虎,很认真。


一年级好多孩子会得100分。如果咱娃没得100,那咱娃在与别的孩子交朋友时就会缺少一点自信。100分会给孩子在自信心上打了个很好的底


有了自信的底子后,怎样才能在这块好底子上绣花呢?在孩子天赋和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比如跳舞、弹琴、纯正的英语发音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找到自信,得到同伴的认可。爸妈花大价钱给孩子报的培训班起了作用。


(绘本《小白找朋友》)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知识面特别广,平时还喜欢琢磨。老师在讲课本之外的延伸知识时,别的孩子面面相觑,你娃给出一个很有见识的回答,不仅会赢得老师的表扬,还会让周围的小朋友敬佩不已,增加同伴对孩子的认可


咱们平时可以让孩子多读、多听经典著作。经典著作会带领孩子深入思考。现在好些经典儿童文学都有有声版本,喜马拉雅上好多都是免费的,而且播音水平都挺高,比如《洋葱头历险记》《绿野仙踪》《长袜子皮皮》《彼得·潘》《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等等。


这些有声版的内容不会受孩子识字量的影响,孩子可以自己控制节奏,想听的时候不用等妈妈下班回家讲给他听。这一下子就把孩子接触儿童文学的年龄提前了很多。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显得那么聪明?因为他们的大脑是跟着科技一起突飞猛进的。


关于喜马拉雅的内容,不是广告。下面这句才是。


让孩子学童行学院的课程,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包罗万象的知识,课程内部的思维引导可以让孩子深入思考。


03

内向的孩子朋友少,是问题吗?


刚才提到了内向和外向孩子的交友。可能有人会问,外向孩子朋友多,那内向孩子朋友少怎么办呢?


对同伴关系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朋友的数量,而是亲密关系的质量。可靠、长久、互相信赖的友谊,会让孩子感到快乐。



尽管内向的孩子不能很快跟很多人打成一片,但是因为他们很踏实,更容易被大家喜欢。


而且内向的孩子不喜欢争名争利,攻击性不强,这会让人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也许在短时间内,内向的孩子不会像外向的孩子那样“呼风唤雨”。但是,时间一长,内向孩子身边会留下很多信任他们的好朋友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喜欢的孩子一起玩,在玩耍中产生共同语言,然后再慢慢地扩大朋友圈。其实我们大人交朋友不也是这样吗?




互动话题

你家孩子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呢?今天的文章,是否给了你一些思考,让你能找到更好的和孩子相处,和引导孩子的方式呢?


拓展阅读




12

韩乐

儿童故事创作者

生活教育实践者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