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清人物的亲属关系——带你读懂《红楼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文学习 Author 吴泓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红楼梦》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学习书目。《红楼梦》的“特殊性”之一在于作者构建出来的复杂的人物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里提出“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的具体要求;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也给出“抓住情节主线……体会小说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等“阅读指导”。这些要求和建议正好切合了这部长篇小说所呈现出来的“特殊性”,为我们“通读全书”并“读懂文本”提供了一把钥匙。

下面,跟着语文特级教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吴泓一起来理清人物关系,试着读懂《红楼梦》吧!

【往期可戳→《红楼梦》怎么读怎么教怎么评?这本书帮你搞定!

梳理小说的艺术架构——带你通读《红楼梦》


理清人物的亲属关系,找到打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钥匙

文丨吴泓

从总体上说,《红楼梦》写的是中国旧家庭里亲属之间的人情故事。作者想表达的也正是在“大家庭制度”下所滋生的种种“流弊”。因此,理清书中人物间的亲属关系,是我们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也是我们打开这扇巍峨之门的一把钥匙。

为了便于分辨和理解,我们将亲属关系分为“宗亲”和“姻亲”两类。在《红楼梦》中,宁、荣两府的贾姓男女,便是“宗亲”,贾府以外的王、史、林、薛等与之联姻者,则为“姻亲”。

我们先说“宗亲”。

宗亲又有直系和旁系之别。直系宗亲,是指同一个父系祖先、相互之间有一脉相承直接血缘关系的上下各代的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曾孙子女、曾外孙子女,等等。《红楼梦》介绍贾府的直系宗亲出现在第二回,对照原文,可作统计(见表1)

表1 宁、荣两府五代直系宗亲

旁系宗亲的范围比较大。简单来说,除了直系宗亲,其余的都是旁系宗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的正是宁荣两门的五代;书中所讲述的兴衰故事,正好发生在第三代人、特别聚焦在第四代人身上。结合亲属关系远近分析,以及冷子兴详尽介绍贾府“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便可看出:这出生“奇异”、说话奇怪的宝玉,为何就能得到贾府上下如此之宠溺;迎、探、惜三春姐妹在贾府里的地位为何如此之凸显;母亲去世后便入住贾府的黛玉为何能得到贾母如此之疼惜。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些人都是贾府的直系宗亲。再联系三位表姐妹——黛玉、宝钗、湘云与荣国府或与宝玉的亲疏关系来看:黛玉是贾敏的女儿(宝玉与之为姑舅表兄妹)、贾母的外孙女,属贾姓直系宗亲,最亲;宝钗(与宝玉为两姨表姐弟)、湘云(祖父与贾母是亲兄妹,关系又疏远一层)属非贾姓旁系宗亲,远不及黛玉。当然,如果从王夫人的角度看,则宝钗最亲。但这个问题我们先不作讨论,容后再说。

①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193.

贾府的旁系宗亲也不少。如在第九回,作者提到贾府私塾中的“司塾”贾代儒和他的长孙贾瑞,写顽童闹学堂时介绍的“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的贾蔷和“荣国府近派的重孙”的贾菌;在第二十四回,写宝玉初见其人竟“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的贾芸;在第五十三回,即除夕之夜,贾府在祭祀宗祠时作者写下的“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塞的无一隙空地”;等等。据此便可知道,贾府的旁系儿孙倒是人口繁密,人丁兴旺。至于这些儿孙可否振兴家业,则另当别论。

再说“姻亲”。

作者讲贾府的故事,其姻亲关系也至关重要。如在第二回开始就介绍了贾家与林家,“今如海年已四十……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接着介绍贾家与史家,“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再接着介绍贾家与王家,一是“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一病死了”,二是“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若再算上“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第四回)的薛姨妈,其女儿宝钗后来与宝玉成亲,那么,除了林家,这四大家族,也真是伏应了第四回那张“护官符”所显示的,“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那么,从这些“姻亲”关系中,我们又可以窥见怎样的端倪呢?

其一,以四大家族计。贾府的第二代与史家联姻,第三代与王家联姻,第四代也是与王家联姻。当然,在小说的后半段,还有与薛家联姻。不过这段联姻的结局是宝玉出家,宝钗守寡,婚姻关系形同虚设。再考察贾府第三、第四代男人,不是“一心想作神仙”的贾敬,就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贾珍,不是不管理家事的贾赦和“不惯于俗务”的贾政,就是不喜正务的贾琏。由此便知,这宁荣两府的管家大权全都落到了姻亲女子的手上。

其二,从婚姻应从“父母之命”来看。作者写贾敏死,接着写林如海死(第十四回),这就切断了黛玉与贾府的直接关系。写湘云父母早亡,也可作如是看。而且,作者正在写林黛玉进贾府,却又在这一回末尾处写薛家投奔贾府,言宝钗即将到来。而宝钗之母薛姨妈又正好是王夫人的胞妹。按我国古代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习俗便不难预测:宝玉与湘云的婚恋固不可能,但与黛玉的婚恋,其过程必定是困难重重(这下,贾府便有了“三王”,即王夫人、薛王氏和王熙凤),其结局也必然是沉痛、绝望的。

所以,我们读《红楼梦》,就一定要理清这些人物的亲疏关系。不然,读起书来,就很容易被这之后人物的“互动”搞得一头雾水。

《红楼梦》要写大家族生活,那就一定少不了人物之间的互动,而人物之间的互动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行动等。然而,《红楼梦》里的人物互动,作者往往是“不写之写”,或者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如不以亲属关系的“前后左右”观其微妙,便不能“解其中味”,窥其堂奥。这里,我先以两对人物互动的片段作说明,再以宝玉挨打后众人来探伤这一多人互动的场面描写作方法上的示范。

首先,我们看王夫人与王熙凤这对特殊姑侄的互动。

从生育有“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的贾珠和“第二胎生”“生在大年初一”的元春,以及“次年又生了一位”“如今长了七八岁”的宝玉等这些叙述来看,王夫人的年纪在五十岁上下(第三十三回自叙“已将五十岁”),嫁入贾府的时间有三十年左右。再从“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一句来看,王熙凤嫁入贾府也仅仅是两年前的事。如此一来,这样一对年龄悬殊、在荣府里都是当家媳妇的嫡亲姑侄——且如今王熙凤已是荣府事实上的“管家”——之间的互动就显得非常特殊,也表现得特别微妙。

我们看她们的第一次互动。黛玉初入贾府,王熙凤不仅“来迟了”,还在贾母和众人面前极力表演一番。以当时的情境,年长于王熙凤一辈的王夫人应该是洞若观火,她只应不经意“一笑”就够了。可作者却不这样写。书中写道: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既是“来迟”,依理王夫人当此一问应是王熙凤来迟的原因,可她却问“月钱放过了不曾”。我们不妨推测:会不会是王夫人觉得王熙凤在前边说“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的“表演”过于突出或越分了?发放月钱即掌管经济,王夫人问月钱发放一事,会不会是在暗示王熙凤——你虽名为贾府“管家”,但真正的主人还是我?所以,当王熙凤说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一句,王夫人便“一笑,点头不语”。这意味深长的“一笑”和“点头不语”,可以算作全书对这一对姑侄关系的基本定位:既默契十足,又界限分明。其实,在贾府里,谁才是最重要的当家人,读到“抄检大观园”一段时,我们自会明白。

其次,我们看王夫人与宝玉这位“未来媳妇”黛玉的互动。

中学生读《红楼梦》,不太关注王夫人这个人物形象。然而,这个人物,又确实在宝黛钗婚恋的过程中,在其他人的生活中起到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王夫人对薛家入住贾府、对薛宝钗到来的态度,自不必说。王夫人对黛玉的到来,其态度又如何呢?我们不妨也来梳理和推求一番。

先看她们第一次单独互动。也是黛玉初入贾府的第三回,书中这样写黛玉入座: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不要小瞧王夫人的让座。这实质上有考察她小姑子家女儿黛玉的家教礼数的意味。然而,这“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先是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此时则“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便向椅上坐了”,而且,还是在“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的。如我们再联系王夫人接下来“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将宝玉说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等语,便不难推断:她对眼前这位与她儿子年龄相仿的小姑子的女儿,还是有所提防和戒备的。从让座之后她所说的话便可发现,她在极其委婉地警告黛玉:你可要离我那儿子远一点呢!可为什么竟会如此?我们只能既“往前”去推想,又“往后”去勾连——这被贾母说成是“和木头似的”(第三十五回)的王夫人,在嫁入贾府的日子里,眼见这“所疼者独有你母”(贾母语),而且与自己性情、爱好、审美等都大不同,或许还很不相投的贾敏,内心会涌出多少波澜?要知道,爱屋及乌的反面是“恨屋及乌”。昔日王夫人对贾敏的不理睬、不平衡等,会不会迁移到贾敏的女儿林黛玉的身上?而此时的王夫人是何种心思,我们还可以作进一步揣摩:一个“已将五十岁”“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的她,在那个母以子贵的时代,与其说是在选择未来媳妇,不如说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生活。如此,便不难想象,王夫人的内心世界该有多么焦虑和警觉。只不过贾母尚在,历尽世事的她,会把这样曲折、隐秘的思虑埋藏得很深就是了。

再看黛玉不在场,却涉及她切身利益的王夫人与他人的互动。

其实,王夫人是否喜欢黛玉,我们“往前”推测便可知道。倘若再对“前中后”作一个分类,如从性情、爱好、审美等方面对贾府中的主要人物作一个类属性的划分:贾母,所疼爱或喜欢的人有贾敏、宝玉、凤姐、黛玉、晴雯等,王夫人,所喜爱或信任的人有凤姐、宝钗、袭人等,那么,这位心思极重的王夫人,在随后漫长的日子里,自然就会不断留心观察或打听黛玉的言语和行迹。于是,就有了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问凤姐的一句话: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坎儿,这丫头想必就是他了。

王夫人问凤姐晴雯的事,为何会牵扯出“像你林妹妹的”这句话?我们便可以推想,平日王夫人在潜意识里,对这位小姑子的女儿,该会有多么深恶痛绝!不然,何以说出“水蛇腰、削肩膀”“那个轻狂样子”这般恶狠狠的话来?再“往后”推测,我们也不难想象,宝黛的婚恋又哪有未来可言?

最后,以宝玉挨打后众人来探伤这一多人互动的场面描写作方法上的示范。

考察多人互动的方法是:先列出顺序并统计人数,再辨别这些人的亲疏关系,然后察其言、观其色、视其行、推测其用意,以及揣测其他人的内心感受。我们不妨对这一段文字作一个列表(见表2),以窥其奥秘。

表2 众人探宝玉不同表现

这里,宝钗说话可算是讨了“两面光”,她既想讨好贾母,又想奉承凤姐。所以,作者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也正是此理。

《红楼梦》人物互动的细节还有很多。有人就整理出不少属于亲属、子嗣、人事或情感等方面看似不经意却令人匪夷所思的细微处。如在荣府,贾政作为次子,又没袭爵,为什么居住在正位“荣禧堂”,而袭有爵位的长子贾赦却偏居荣府一隅?为什么贾母会居住在贾政院而非贾赦院?在整本书中,为什么再也没有写一个新的生命降生?假如有一位新生婴儿降生,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在前七十回,王夫人和自己的大儿媳妇李纨,为什么就没说上过一句话?荣国府的“管家”为什么一定是王熙凤?宝黛的爱情、婚姻最后以败亡告终,除了家长包办婚姻制度的阻碍,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同是王家亲戚,为什么薛宝钗和王熙凤几乎就没有对话?书中多次写梦境,为什么在黛玉去世后,宝玉一次也没有梦见过她?诸如此类。作者在此书第一回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细按则深有趣味”。什么是“细按”?就是仔细体察。而我们只有仔细体察这大家族、大家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才能算“读懂文本”。

确实,《红楼梦》是一部对中国人的家族生活、生存状态、心理文化、思维方式等进行深层思考与剖析的巨作,也是一部用“工匠精神”编织“中国故事”的旷世杰作。张庆善曾说:

《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② 曹立波.红楼十二钗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序3—4.

那么,就让我们耐住性子,静下心来,走进这部大书,去感受它历久弥新的无穷魅力吧!


(以上内容节选自《〈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导读)



图书信息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吴    泓    主编

张安群    编著


七大主题    全息梳理    聚焦文本研读

十个课例    阶段指导    提供教读方案

历年真题    模拟测评    检验学习成效

识别二维码,进入当当购买

识别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