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韵律语法研究的新思路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面世

袁毓林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7-15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韧所著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入选商务印书馆2022年2月十大好书。本书对汉语中韵律句法现象的考察非常细致,分析到位,提出了很多有创见的观点,其中测试方法是本书的亮点。此外,本书在逻辑推理和证明方面也相当精彩。

今刊其序,献予读者。




周韧博士的专著《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完稿,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很高兴为这本书作序。

周韧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我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和他就商定以韵律语法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选题方向确定后,一切都很顺利。2006年,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顺利通过答辩,经过整理修改后入选了《中国语言学文库》,2011年由商务印书馆资助出版。周韧的博士学位论文已经在学界获得了很好的评价。2008年,周韧就因为该论文中的部分章节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而论文正式出版后,还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哲学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但是,周韧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毕业以来,他一直在思考韵律语法的根本性问题,不断发表新的关于汉语韵律语法的研究论文。现在,他将这十几年的思考再次整理和串联,以专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正。作为这本书稿最早的读者之一,我对这本书稿的一些特色说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重新认识汉语韵律语法的实质


第一,该书很好地做到了对汉语韵律语法实质的重新认识。关于韵律和语法的关系,作者提出了一种旗帜鲜明的理论观点:韵律本身和语序、虚词一样,也是汉语中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手段。韵律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很难简单化地说成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尤其很难说韵律对句法有一种强势的制约作用。韵律和句法之间,并非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更多是一种相互协同的关系。韵律和句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语义语用关系,因而是一种语言编码上的包装形式和手段。显然,这种理论观点有别于以前通行的看待韵律和语法之间制约关系的“互动”学说。

关于汉语中跟语法相关的韵律的表现形式,作者指出:汉语在韵律语法现象中,展现出了音节计数(syllable counting)的重要特点。音节数目在汉语母语者的心目中,有着简单便捷、准确一致的判断,相对于模糊的、难以辨认的汉语重音现象来讲,音节数目可以充当更好的编码形式和解码依据。在汉语中,“单音节—单语素—单字”的重要格局,决定了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有着迥然不同的语法运作程序。这种认识和观点无疑是有坚实的语言事实基础和充分的经验证据的。


二、对新材料和新现象的挖掘


第二,该书很好地做到了对新材料和新现象的挖掘。基于对音节计数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作者努力发现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一些空白地带。比如,以往的研究比较注重单双音节的对立关系,而该书讨论了汉语双音节与四音节成分的对立关系。作者认为,除了音步外,汉语中还有一种节奏单位,即以四音节为基础构建的韵律单位。并且对这种韵律单位的分布做了详细的描写,并与汉语白话新诗格律研究中的“半逗律”研究结合起来,讨论了“的”字分布的韵律因素。作者认为,四音节成分作为一级韵律单位,无法对应于西方韵律音系学中任何现成的韵律单位,再次说明汉语是一种音节计数的语言。在该书中,作者对语言事实的挖掘和重新分析到处可见。比如,关于汉语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讨论,关于街道命名中单音节方位成分的位置考察,这些新的语言事实和独到的剖析都令人耳目一新,深化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三、对学术传统和前沿理论的

把握和结合


第三,该书很好地做到了对学术传统和前沿理论的把握和结合。作者对汉语语法的经典论著非常熟悉,并且能够为我所用,融入到整个书稿的研究体系中。比如,对汉语重音的认识,作者就重新梳理了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的认识。过去学界多重视赵先生关于汉语多字组轻重中“最末一个音节最重,其次是第一个音节,中间的音节最轻”的论述。但赵先生实际的意思是,即使在“山海关”这样的字组中,“中间最轻”的“海”字,也是具有正常重音的。而无论是最重、第二重还是第三重,都不具备语言学意义,都是一个音位的变体。这种对经典的重新认识,不从众从俗,对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关于重音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地位,作者援引了朱德熙先生对汉语词类中“名物化”观点的认识,认为重音和名物化一样,在汉语普通话中既无实证支持,又增添了程序上的繁琐,因此,重音和名物化的设置都显得没有必要。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在对语言事实的观察和比较中,严格遵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最小配对”的比较手段,从而细致分析出哪些语法效应是句法因素、哪些是语义或语用因素造成的,进而厘清了韵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该书在充分掌握国内外音系学、句法学、语言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一种语义语用上的功能主义思路,利用象似性(iconicity)和结构分解(parsing)等功能语法的重要手段,对相关的汉语韵律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建立起了自己比较独到的“音节—语义语用”关联的理论模型。


总之,我认为《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一书立足于汉语的本体事实,努力摆脱用印欧语的眼光看汉语,紧紧抓住汉语“单音节—单语素—单字”的基本格局,破除了多年来音步和重音理论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统治地位,建立起契合汉语本质的韵律语法的研究路线。可以说,该书确立了以语义和语用为主要分析角度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思路,挖掘了汉语四音节成分在语法中的作用,填补了过去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若干空白。该研究的结论不仅对于理论语言学,而且对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韵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韵律教学,以及汉语口语语料库的建设以及汉语诗律的研究,应该都有一定的帮助。该书的不足之处是,对于汉语方言语法中丰富多彩的韵律语法现象关注还不够。希望作者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广泛采撷汉语多方言中众多跟韵律相关的语法现象,做出深入的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合适的理论原则。

是为序!


袁毓林

2020年1月15日于京北清河橡树湾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文中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音节–语义视野》

周韧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立足于汉语事实,紧紧抓住汉语“音节—语素—字”对应的基本格局,通过分析汉语句法结构的韵律模式、汉语四音节成分的韵律地位、汉语复合词构成的韵律因素等个案,提供了一条“音节—语义(语用)”相关联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思路。本书重新审视韵律和语法的“互动观”,重新检讨重音理论在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的得失,主要提出以下三点论断:第一,韵律本身就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手段;第二,韵律表达语法意义,并不是通过重音作为中介来调节实现的,而是通过音节数目的多少对立来实现的;第三,对汉语韵律语法现象的解释,应更多地从语义语用机制上寻找原因。


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绪论

0.1 汉语的语法特点

0.2 汉语是一种单音节语

0.3 音节数目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0.4 本书研究范围及章节梗概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支点——从重音到音节计数

1.0 引言

1.1 汉语句法结构的韵律模式

1.2 节律音系学重音理论下的汉语韵律语法分析

1.3 基于“动词分配重音”和音步组向理论的汉语韵律语法研究

1.4 重音不是汉语韵律语法研究运作的支点

1.5 汉语是一种音节计数的语言

1.6 小结

 

第二章 汉语句法结构韵律模式的“音节–语义”解读

2.0 引言

2.1 研究回顾及评述

2.2 “音节–语义”关联的象似性解读

2.3 “音节–语义”关联象似性的其他相关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双音节和四音节对立的“音节–语义”解读

3.0 引言

3.1 四音节成分也是一级韵律单位

3.2 词缀对音节数目的要求

3.3 特定句法格式对音节数目的要求

3.4 语序调整和音节数目的关联

3.5 “音节–语义”模式的结构解析解读

3.6 小结


第四章 “的”字分布韵律因素的“音节–语义”解读

4.0 引言

4.1 “的”字分布的韵律因素

4.2 半逗律

4.3 半逗律的作用范围

4.4 小结


第五章 汉语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音节–语义”解读

5.0 引言

5.1 对状中结构韵律模式的考察

5.2 对现象的概括描写

5.3 重音理论的分析

5.4 基于“音节–语义”象似性解读的分析

5.5基于“音节–语义”信息结构解读的分析

5.6小结

 

第六章 韵律、句法和语义,谁制约了谁?

6.0 引言

6.1 韵律规则、句法规则,还是语义规则?

6.2 定中偏正结构的2+1式和1+2式

6.3 粘合式偏正结构多重定语的语序调整

6.4 街道专名与方位名的语序调整

6.5 含动宾结构复合词的语序调整

6.6 一则关于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的心理学实验

6.7 小结

 

第七章 韵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7.0 引言

7.1 最小对比对最能显现韵律的作用

7.2 动量成分与时量成分的语序问题

7.3 动词后表处所介词短语的语序问题

7.4 “们”字短语不做宾语问题

7.5 小结


第八章 汉语词重音问题研究述评

8.0 引言

8.1 汉语词汇的基本情况

8.2 汉语词重音研究的主要基本面

8.3 汉语词重音研究的主要争议点

8.4 汉语到底有无词重音

8.5 小结

 

第九章 复合词物性结构的“音节–语义”解读——以汉语三音节名名复合词为例

9.0 引言

9.1 生成词库论简介

9.2 1+2式名名复合词物性结构讨论

9.3 2+1式名名复合词物性结构讨论

9.4 动词中心分析和物性结构分析

9.5 中心名词的功用角色

9.6小结


第十章 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中韵律单位的阶层设定

10.0 引言

10.1 研究回顾及评述

10.2 音步问题

10.3 四音节问题

10.4 一种以音节数目为依据的汉语韵律语法韵律单位层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周韧,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法学,尤其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汉语韵律语法研究、汉语虚词研究和汉语词类研究等方面,已经出版《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的互动关系研究》等三部专著,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并完成近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等奖项。




往期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