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一本标准参考工具 丨《世界语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上)

赖福吉 麦迪森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12-2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世界语音》曾于201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21年9月被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22年7月再版。本书是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标准参考工具。

我们将分上、下两期刊发本书第一章《世界语音》,以飨读者。


世界语音

本书的名字——《世界语音》暗含两层意思:第一,研究所谓的“声音”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第二,我们对世界语言有了足够的了解,完全能够写一本书来介绍它们。这就是本书名字的由来。

在过去的二百年中,大部分语音研究都认为把话语切分成最小的单个的音是研究语言最有效的办法。这些单个的音,用专业术语称为“音位”(phoneme)、“根节”(root nodes)或其他一些理论的实体(theoretical entity),或者更笼统一点,叫“音段”(segments)。对于“音段”的描述已经证明了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但是,语言学家对于“音段”的定义仍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它完全是为描述之便而凭空想象出来的单位;也有人认为,话语的产生以及记忆中词语的结构都是以这些“音段”为基础的。这两种观点在这本书中都没有被采纳。相反,切分分析法是我们认可的最佳方法,可以用它来向广大读者介绍我们的语音研究成果。

书名的第二部分——“世界语言”也需要做进一步说明。我们认为,学术界对世界语言的认识已经达到足以对其进行深入描写的阶段。现在,一些著名语言学家对世界上大部分语言都会有所了解,这在20世纪后半叶以前是不可能的。“地球村”效应意味着没有什么东西能逃出学者的研究视野。那些能引起语音学家注意的不知名的声音也越来越少。当然,我们也清楚每种语言中还都存在着有待描述的语音现象,话语会根据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对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结构,都不能说已有一个完全透彻的认识。而且,语言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术界对于它的语音系统永远都不能下最终的定论。年轻一代的语言肯定会和老一代有所不同,甚至会产生语言中从未有过的声音,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新的语音一定是由语言中已有的声音特质经过重组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存在一个区分“语言学”(linguistic)语音和“非语言学”(non-linguistic)语音的基础。

根据这个基础和人们的直觉,我们能够推断出一些从未被记录过的语音。也许它们正好填补了现有文献中的空白,或者是恰巧并未出现于任何一种现代语言中。还有一些语音,在语言结构系统中没有意义,我们就不再介绍。当然,有许多人类发音器官能够发出来的音,却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找不到。比如,人们会吹口哨、弹舌、卷舌或者做其他各种动作来发出从未被记录过有语言学意义的音,但语言学的语音学并不是要解释这些人类所能发出的所有声音,或者只产生于声道的所有声音。

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语言中能够区分词汇意义的音段,据此决定了我们将要进行的描述程度。我们关心的是构成最小对立对儿的音段。(必须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所描述语言的音系结构并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所有对立对儿的特征也不能完全把握。但是,一般来说,母语者和语言学家都能获得关于最小对立对儿的一般信息。)所描述的音段可能并不等同于音系结构中的音段。比如标准英语中存在 rum、run、rung 这样的对立,其实就是 mnŋ 三个鼻音之间的对立。它们中的软腭鼻音 ŋ 和其他两个鼻音的分布状态有所不同,它不会出现在语素的开头。同时,在形容词比较级后缀 -er 前,跟 ŋɡ 呈互补分布,比如 long、longer。同样的对立,也就是鼻音和鼻音加塞音的对立不会出现在 dim、dimmer,thin、thinner 这样的词中。因此,音段 ŋ 并不属于英语的深层音系,虽然它也构成了最小对立对儿,但语音学家并不关心它的特殊性。我们要描述的是所有的音段之间的对立,在英语中当然也包括 ŋ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很难用这个办法解决,尤其是如何切分一连串的语音符号。比如我们熟悉的英语中的塞擦音,有些语言学家把它们看作单一音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们是两个音的组合。在我们看来,接受哪一种观点并不是问题所在,因为所要描述的语音现象是不变的。英语中诸如此类的问题还表现在 mew 和 beauty 这样的词中,和 moobooty 相比,区别在于半元音 j 的存在与否,或者说是元音核心u 的区别( 代表一个具有上升的振幅曲线的双元音)。但是,不管采取哪种观点,语音现象本身是不变的。在同等条件下,所采用的描述方法应该是能够产生最简单音段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单个音段j而不是复杂的双元音

虽然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内部的对立成分,但同样也会关注不同语言间的区别。希望本书所描述的语音事实能够为构建一个全面的语音理论奠定基础。这些丰富的语音事实应该包含能够区分不同语音和不同口音的音段。同时,对于其他语言的使用者来说,这些音段又是词汇对立项的载体。我们会把重点放在语言中能够区分不同词汇的音段上。

我们将只讨论音段,而诸如重音、口音及声调这样的韵律特征不包括在本书的研究范围内,虽然它们也有区分词汇项的功能。此外,由于韵律环境改变、文体原因或语速原因造成的音段变体也不在本书的研究之列。我们关注的是严肃的话语风格,很多例子来自于引用形式或位于承载包上的某个词,因为这些形式最具备区分不同音段的功能。

要描述这些语音事实,首先要确立一系列的参数,不同音段可以在这一系列参数上得到赋值,同时还可以确立一些范畴值。这些范畴可以用来划分语言内部的不同语音,并证实不同语言间类似音段的等同关系。我们所使用的参数和范畴都是语音学文献中常用的术语。但通过对对立关系的研究,我们还要重新审视这些参数和范畴的基础。问题是:我们所确立的范畴和音系学理论所使用的区别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参照特征几何理论(feature geometry,McCarthy1998),同时也会关注过去的一些提法和现在的新观点。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要构建一个全新的音系特征系统,因为本书的研究对象不是音系机制及其限制条件,而是从语音学角度切入的对立关系。当然,对某些现象来说,常用的特征分析还是必要的。在本书的结尾部分,我们会总结对音段对立关系的所有发现,这也是一般音系学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语言行为组织基础的语音参数不同于描述声音物理特征的参数,后者与语言的语音模式无关。比如,我们可以把调音部位定义在收紧点离声门距离的单一持续参数上。但是,这样的描述会忽略唇和舌之间的功能区别以及构造区别。所以,更合理的办法应该是把调音部位分成几个区,在这几个区内再划分不同的类别。(未完待续)

专家推荐

本书写得非常好,研究非常深入,它将在语言学出版领域留下辉煌的印记。对于广大语言学家、语音学家、言语研究者及相关领域的其他专家来说,此书无疑将会是他们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

——约翰·A.戈德史密斯(芝加哥大学)


这本书将会是音系学及语音学专业的所有学生想要拥有的。

——迈克尔·肯恩斯托威兹(麻省理工学院)


他们以自己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展示了许多迷人多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代表全世界的语言。

——W.J. 哈德卡斯尔(爱丁堡玛格丽特皇后学院)


这本书是该领域教师及研究者的一份福利。

——W.巴利(萨布尔吕肯大学)



图书信息

《世界语音》(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彼得·赖福吉  〔美〕伊恩·麦迪森  著

张维佳  田飞洋  译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世界语音》的语料范围全球化,语音数据来自近400种语言,其中大部分是作者第一手调查所得。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相似音的比较分析,得到了所有可用于比较的语音类型。

本书专设独立章节讲解发音部位和塞音、鼻音、擦音、边音、r音、喌音,还讲解了元音及多重发声的音节。每章均配有插图来描写所要讨论音的发音特征和声学特征,这些图可以用来解释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如何用于语音学描写。

本书描述了已知的辨别世界语音的所有方法,据此为语音学和音系学提供了实证基础。未来的许多年中,本书将是语音学、语言学、言语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一本标准参考工具。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简目:

致谢

1. 世界语音

2. 调音部位

2.1 按目标分类的调音部位

2.2 对立的调音部位

3. 塞音

3.1 喉部结构

3.2 气流机制

3.3 塞擦音

3.4 音长

3.5 发音强度:强/弱塞音

3.6 小结

4. 鼻音和鼻化辅音

4.1 鼻音

4.2 鼻音的喉部动作

4.3 半鼻音

4.4 鼻化辅音

……

5. 擦音

6. 边音

7. r类音

8. 喌音

9. 元音

10. 多重音姿

11.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国际音标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译者简介


本书作者

彼得•赖福吉(Peter Ladefoged,1925—2006),国际著名语音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荣休教授,曾任该校语音实验室主任(1962—1991)。1959年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国际语音学会会长(1986—1991)。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语音研究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代表作有《声学语音学要素》(1962)和《语音学教程》(第三版)(1993)。他一生致力于实验语音学和世界各种语言的语音研究,曾对欧洲、非洲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语言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也曾来过中国,为世界多种语言录制了珍贵资料。

伊恩•麦迪森(Ian Maddieson),国际著名语音学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语言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新墨西哥大学兼职教授,国际语音协会副主席兼实验音系学秘书长。他的研究涉及世界语音及其发音模式,代表作有《语音模式》(1984)。




本书译者

张维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方言学与语音史、语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译著有《语音学教程》(Peter Ladefoged)。

田飞洋,文学博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外语教育、社会语言学。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结合李白生平去读他的诗  ——《李白诗》(学生国学丛书新编)面世

必须用“作”与必须用“做”的地方

王楠 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收字和查字

月照中秋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美的《静夜思》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丨“语文教师小丛书“

古文字学的入门教材——《商周古文字读本》(增补本)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