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2022年度好书(汉语中心篇)| 编辑荐书
大众类
教育阅读
《唐宋诗词的语言艺术》
蒋绍愚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从语言的角度来品鉴唐宋诗词的“大家小书”。说它“大家”,是因为它的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执牛耳者蒋绍愚老先生。说它“小书”,是因为它不只是学术的,更是大众的,它只有不到20万字,是一位语言学家写给唐宋诗词的爱好者看的。
有人说,对诗词做语言分析会破坏诗歌的艺术美感。就好像我对你吟“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你跟我说“这句主谓是倒置”一样,着实煞风景。其实不然。美的背后往往是科学。“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懂得诗词的语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诗词的美。
蒋老师的这本书,以语言学家独有的敏锐细腻,从诗词的基本构成元素“字词句式结构”的视角,通过大量诗词例句和简明易懂的分析讲解,帮助读者从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上解决了阅读和鉴赏唐宋诗词的问题,让唐宋诗词的美落到了实处,使读者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今年8月问世,两个月的时间,首印已售罄,并入选“中国好书”9月榜单。
著名修辞学专家吴礼权教授和王芝蓉教授都评价这是一本把复杂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书。
蒋老师说:希望这本书雅俗共赏,既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又能让一般读者读懂,对他们有帮助。很显然,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相关链接】《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温儒敏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给大家推荐《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这本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深入浅出。有人说深入浅出是学术文章的高难境界。温儒敏教授在北大等高校教了近40年现代文学课,对每位作家作品如数家珍,书中细读分析了26位名家的40多篇代表作,史料丰富,恰到好处,字里行间透露着深厚的学术素养,在讨论中带你理性思考,提升文学理论素养,比如《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可是它为什么有一个文言的小序?
二是切中肯綮。作者是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在写作时,他一直在思考如果中小学语文老师读此书能得到什么帮助,如果中学生读这本书可能有哪些获益。他把发掘与培育对文学的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放到重要位置,选篇基本覆盖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文选目,讲读保留课堂现场感,并示范多种解读作品的方法,有趣有料,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三是引人入胜。一位读者留言“一个月,我读完了全书,写了近两万字笔记。读完这本书,我已迫不及待读了《阿Q正传》,开始读《野草》……”激发阅读兴趣,为读者打开阅读经典的大门,也是这本书的意义。
【相关链接】商务馆小学生系列辞书(彩图本)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第一,字典好用。
这四本分别对应了小学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夯实基础,积累语词,熟习成语,丰富表达,字、词、语、篇,逐步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多种功能,解决孩子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授人以渔,让孩子运用工具书,自己寻求答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内容丰富。收字6500多个,常用词语15000条,组词36000多个,容量明显大于市场同类产品。提升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套辞书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比如文字、历史、地理、化学等等,学好语文的同时,增加各学科的知识储备,一举多得。第二,孩子爱用。
再好的字典也得孩子愿意用,才能实现价值。从封面到内文,还有查检的彩虹条,用的都是五彩缤纷的糖果色。希望这样的设计能让孩子爱上查字典,尝到知识的甜,感受文化的美。
除了糖果色的设计,还有彩色插图。插图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展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色彩和谐,构图好看,而且生动勾勒出人物神态。
更重要的是,插图不能光为了好看,最主要的目的是传递直观感受和有效信息,从而增进对字词的理解。比如觚和簋,是古代饮酒和盛食物的器具,现在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把它画出来让孩子认识。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我们尤其重视准确性,比如百步穿杨,是在百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我们特别突出了这个细节。
给孩子买一套商务馆小学生系列辞书,让他在语文学习的路上打好基础,走好第一步。
【相关链接】《新华字典》(第12版•大字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修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字典有配合APP使用的二维码
编辑推荐
《新华字典》是我国影响力特别大的现代汉语字典,堪称我国的国民字典。字典先后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三届国家辞书奖特别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等,并于2016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殊荣。
70年来,《新华字典》经过了十余次修订。2020年6月,《新华字典》第12版出版,第12版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等各个方面都跟进社会发展,更加适合新时代读者需求。
今年1月我们又推出了《新华字典》(第12版·大字本)。大字本是32开,比普通本的64开大了很多,字号明显变大,阅读变得更轻松,对中小学生和中老年读者朋友更友好。大字本还增加了“四角号码检字表”,方便习惯使用四角号码查字法的读者使用。在“四角号码检字表”第一部分有“四角号码查字法”的介绍,这种查字方法简单易学,一学就会,可以极大地提高查字效率。
【相关链接】学人往事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吴宗济 口述
崔枢华 记录 撰文
鲁国尧 策划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忠实记录了吴宗济先生极具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
吴宗济先生出生于清末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以自己百余年的高寿亲历了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百年发展史的见证人,也是中国现当代历史的见证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许多与他的父亲吴永和他本人密切相关。
他是赵元任、李方桂先生的爱徒,他是丁声树、董同龢、杨时逢的师兄弟。
慈禧太后、曾纪泽、盛宣怀、白崇禧、梅光羲、赵元任、李方桂、傅斯年、冯友兰、罗常培、丁声树、吕叔湘、钱钟书、王仁华、刘庆峰以及庚子年慈禧西逃、抗战避难西南、第一次大规模现代方言调查、现代语音学建立和发展、科大讯飞的诞生等,无不出现在这本书中。从而构成了吴家父子两代人机缘巧合、曲折跌宕、遇难呈祥、意趣盎然的传奇人生和精彩故事,并给人们以处世智慧的启迪。相信每一个人读来都会有所斩获。
这本书一经推出,即登上了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第五期“好书榜”,真是不同凡响,值得拥有。
【相关链接】学术类
时代脚步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批)30册
曹志耘 王莉宁 李锦芳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各位朋友好!您会用您的母语表达您家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吗?比如,广西乐业的“高山汉”会用“打亮槁”表示一种照明手段,朝鲜族的老人会用“수천놀이 ”表示“数笺游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这些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许多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别说用母语去指称这类文化现象了,恐怕连见都没有见过。甚至有些孩子,已经不会说自己的方言或民族语言了。这种现状令人痛心疾首。
好在,自2015年起,有一批学者主动投身到语言资源保护的事业中。他们不畏艰辛,深入全国21个省级行政单位,调查收集到了37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13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的40000多个语言文化条目,共计9大类(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并开创性地将这些珍贵的调查材料汇成《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这成为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先后列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2017年,我们出版了第一批的20册(汉语方言文化19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1册);今年,我们又出版了第二批的30册(汉语方言文化18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12册)。这套书,原创性与抢救性并存、系统性与规范性兼备、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收录传统语言文化图片及其名称、读音、解说,以图带文,图文并茂。部分条目后添加二维码,可通过手机扫描播放视频文件。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呼吁,也在向世界承诺:抢救语言文化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和我们都在这里。
汉语方言(18册)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宾阳》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成都》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苍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大连》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皋兰》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古田》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洪洞》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哈尔滨》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建瓯》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开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新化》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环县》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永》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乐业》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连州》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青岛》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泰州》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湘潭》
民族语言(12册)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大理白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和龙朝鲜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花垣苗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互助土族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景洪傣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澜沧拉祜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隆林仡佬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龙山土家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普格彝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三江侗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西林壮语》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新源哈萨克语》
语言文化
《从语言看中西方的范畴观》
沈家煊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编辑推荐
中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范畴观。以“天”“人”关系为例,中国自古以来有一个重要观念——“天人合一”。受过西方学术熏陶的人则认为“天”和“人”彼此分立,无法“合一”。也就是说西方的上帝和人是分立关系,中国的圣和人是包含关系。
由此可见,中西方在范畴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强调“甲乙分立才是两个范畴”;中国强调“甲乙包含就有两个范畴”。沈老师在书中用大量的语言现象证实了这种埋藏于语言深处的中西方范畴观的差异。
以名词和动词为例。西方的名词和动词呈“名动分立”格局,而汉语的名词和动词是“名动包含”格局,动词兼具动性和名性,如“打是疼,骂是爱。”“吃有吃相,站有站相。”这一点自古就有着心理认知的基础。东汉刘熙的《释名》所释的“名”,既有“天地山水、父母兄弟、日月星宿……”等指物的名,也包含“趋行奔走、视听观望、坐卧跪拜……”等指事指性状的名。
这本书将中西语言的比较上升到思维方式的高度,从语言比较来探讨中西方范畴观,为中国语法理论的建设提供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基础,是汉语语法研究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的一大实绩。
沈先生在书中说:“言为心声,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言说方式;反过来,言说方式也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他又说:“哲学上讨论的概念差异只有在语言形式上找到证据才算数。”这本书为中西范畴观差异提供了大量语言事实,值得每位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学者一读。
【相关链接】★
往期回顾
❖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打造辞书传世精品——第二届中国辞书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
❖
❖
❖
文学赏析的入门书,语文研习的参考书 丨《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面世
❖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商务印书馆官方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