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街生丨忆导师邢福义先生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于2023年2月6日仙逝,长逝之耗令人不胜哀痛!
今刊邢福义先生弟子、中山大学刘街生教授《忆导师邢福义先生》一文,谨致悼念。
哲人其往,遗泽长存,邢福义先生千古!
忆导师邢福义先生
文丨刘街生
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头脑中一片茫然,呆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
茫然无绪中,眼前仿佛看到了我的老师,风度翩翩,一身得体的西装,眼含笑意。耳旁似乎听到具有先生独特嗓音的声音,“街生”“街生啊”“是街生呀”,声音中透着关心或者开心的情绪。我的眼睛变得朦胧。
风度翩翩是先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记得跟先生读博不久,一次先生好像从北京开政协会或什么会回来,带的书有点多,我去机场接先生。武汉的天河机场不大,初春的下午时节,我在到达厅看到先生从楼梯上下来,一套合身的藏青色衣服,浓密的黑发,适中偏瘦的身材,再加上学者的儒雅,真是风度翩翩,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我的老师好帅。毕业离开老师身边后,这一印象变得更加清晰,有一次与唐钰明先生聊天说到邢老师,听到唐老师说“你的老师是一个君子”,头脑中忽然把“君子”跟对先生的这一印象对接了起来,先生的这个形象就是我理想中的“君子”形象。虽然近些年见先生时,先生渐老,有时走路尚须柺杖帮助,这现实的形象真实,与我心中的邢老师形象共存,却一直未能改变心中的邢老师印象。
做学生的,对导师总有一份敬畏之心,何况对先生这样的大学者。但从先生那里体会感受到的永远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关爱是其底色。带有先生一些独特嗓音的称呼“街生”,总是那样的亲切,以至于后来想到以及和人提到邢老师时,总感觉这声音就在耳旁。表扬时,带上笑意的“街生呀”,感受亲切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先生的开心。批评提醒时,“街生呀”,也能体会到先生的关心。即便有时分配某些实际的事务任务时,“街生”,也让人感觉到,我跟老师是“一伙儿的”,是在一起做某个事情。毕业后,每次给老师打电话时,“是街生呀”体会到的总是一种热情或开心的情绪,即便后来,先生年事渐高,告诉我,自己身体状态不佳时,一句“是街生呀”仍是这样的感受。
先生留给我们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做先生的学生,感受到的总是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先生扶你走上学术之路,替你安排,替你长远计划、长远打算。真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1999年,作者与邢老师在深圳参加双语双方言学术研讨会
记得毕业离校去和先生告别时,寒暄后,先生的第一句话是“街生呀,理论永远是灰色的”,我听后大受震憾,平时是不会听到先生这样直接的评论的,要离开老师了,这是老师提醒不要走偏了路呀。先生做学问,学风最大特色,是务实。这从先生的字中也可体会得到,先生的字笔笔实在,几无虚笔。每次看到案头《汉语学报》封面先生的题名,就想到先生“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这句话。今天,看着这个题名,仿佛回到那天:因杂志由以书代刊转为正式刊物,先生写了几份题名。先生知道我当时喜欢书法,就问我意见,我挑了一份目前的这个,说这个显得气势比较开张,先生还真的用了。
记得做博士论文时,最先在阅读小说找问题的过程中,确定做与动量表达相关的题目,做了半年的时间,觉得进展还不错。但一次上课时,先生提出了改做同位组构的题目,认为名词这一块空白更多,有更多深入空间,改做这个题目更好,先生还提供了同位组构时名名通常具有上下位关系的基本思路。有了这个基础,我这个读博期间才真正开始学做语法研究的人,很快上路,论文做得也很顺利。
从1997年到2023年,做先生的学生20余年,先生教我、育我,师恩难忘,永记我心。小朋友告诉我,《寻梦环游记》里说,一个人只要有人记得,他就活着。是的,先生永远跟我们在一起,我仿佛又看到,风度翩翩的老师,脸带笑意,说“街生呀,……”。
作者简介:
刘街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1997年跟随邢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
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国学系列讲座”开讲 |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全编60种发布
❖
沈家煊先生著作《名词和动词》参加首次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会
❖
一部辑录近代日本民众学习汉语官话方言的教科丛书 丨《近代汉语官话方言课本文献集成》自序(上)
❖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