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采 | 邹岚:与德国中文教学的相遇相知相近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语合中心
语合中心
“语言是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学习各种语言能让我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帮助我更好地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工作。”邹岚与德国的相遇正是从语言学习开始的。
从2010年到德国短期培训并开始教授中文至今,邹岚在十余年间任教过德国的不同地区,这让她得以深入了解当地中文学习者特点,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将中文和中国文化带到各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际中文教师邹岚,看看她为德国学生带来的精彩中文课堂。
融入德国生活,播撒中文种子
2010年,邹岚来到德国汉堡参加“小语种培训”项目。培训中,她努力学习德语,了解德国社会,分析中德两种语言的异同。课堂上的她既是一名德语学习者,又始终不忘自己的教学梦想,用心观察着德语课堂和德国师生的特点,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思考和感悟。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培训结束后她顺利拿到了德语证书,并正式开启了在德国的中文教学生涯。而学习德语和对德国文化的了解为她开展中文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1年,邹岚离开汉堡向南来到纽伦堡,在当地的Clavius Gymnasium中学教中文。“我到校后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件非常紧急的任务——给两周后要到中国交流访问的学生打造专属中文课。”这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中文教学功底和跨文化知识,对教学能力也是一场“大考”。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和目标后,邹岚立刻着手设计教学内容。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想他们在交流访问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据此准备授课内容;另一方面了解学生访学的城市和学校情况,通过播放中文教学视频和趣味游戏,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学习了邹岚精心安排的中文课程后,学生们怀着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开启了中国之行,访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与德语相比,中文独特之处在于声调和汉字。于是邹岚从这里入手,带着学生一边学声调和汉字,一边用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刚开始,学生们还有些羞涩,但在邹岚的带动下,很快大家就喜欢上了这个四声和汉字“健身操”。渐渐地,学生们在中文课上越来越积极,选修中文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看到学生们求知的眼神,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邹岚说。
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2015年,邹岚来到德国弗莱堡任教。“新的学校和教学对象给我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怀着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梦想,邹岚为即将到来的中文课堂做足了准备。她提前向有经验的教师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趣味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后积极复盘,查找不足。
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学生面对的中文句型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邹岚制作了拼句词卡,并根据词语的类型使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每到需要时就拿出来让学生拼一拼,枯燥的语法学习一下子就有了色彩。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学生们和邹岚已经彼此熟悉和信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她和同事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教学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结课时,她的中文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在弗莱堡大学的教学评估中,她的两门课都被评为“很好”。
在这段时间,邹岚还积极参加视频教学大赛,从第三视角来检验自己的教学,与同行切磋提高教学水平。按照大赛要求,邹岚需要录制一节中文课。拍摄当天,邹岚按照往常的教学环节和课堂节奏进行教学,刚开始,同学们还稍显拘谨,但渐渐在她的感染下变得自信大方,最终顺利完成了录制。后来,这个视频得到了比赛教师组二等奖。
回到原点再出发,教学相长同进步
2018年,邹岚回到了国际中文教师梦开始的地方——汉堡。在不同地区的教学经历让她对中德语言及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我感觉近年来德国的中文学习者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学习动机也从个人爱好变得更加多元,有不少人都是出于学业、工作和事业需要而学。课堂上学生的组成常常是男女均衡,老少都有,我就利用他们学好中文的共同目标展开教学,将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吸引和鼓励他们完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邹岚介绍。
在汉堡的课堂上,她还遇到一位特殊的学生——一名89岁的德国老人。这位老人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出生在青岛,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面对这样一位对中国有着特殊感情的老人,邹岚常常会以拉家常式的聊天方式帮助他纠正读音,提升口语水平,从生活细节入手开展中文教学。这位老人对中文的执著追求也深深感动着邹岚,激励她不断学习,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其实只要在课堂上做个有心人,就能实时捕捉到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帮助自己调整和优化教学。”经过在不同地区的任教,邹岚具备了丰富的中文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和技巧不仅使她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还常常被新来的教师和志愿者们当作前辈请教。每当这时,邹岚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亲切热情地将自己的教学技巧分享给其他老师。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邹岚的教学能力不断增长,但她深知“教学相长”“教无止境”的道理,“我将始终保持谦虚和好奇,希望能探索出更有效、更有趣的中文教学之道,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邹岚说。
精彩链接: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见闻、学员故事、教学方法、知识干货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欢迎通过weixin@chinese.cn邮箱给我们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新浪微博:@语言合作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