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之谜】展—“息”篇+“岛”篇
2019年3月5日,矶崎新获得普利兹克奖,成为自1979年第一届普利兹克奖以来第46位获奖者也是第8位日本筑师。
2019年12月9日,矶崎新在同济大学 矶崎新六十年研究回顾讲座 ”——"【矶崎新之谜】展—“息”篇+“岛”篇",如期开讲。
本文为Duni小兽根据讲座内容整理编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胡倩老师的精彩导览,虽然认真听完整场演讲,但是正如胡倩老师所说,关于矶崎新先生之谜,更需要大家一起去揭晓谜底。小兽还有很多理解不透彻的点,欢迎和大家一起讨论,指正交流。
主讲人:胡倩
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部建筑学专业,现任矶崎新+胡倩工作室合伙人,多年跟随日本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老先生,参与众多大型项目的创作,深受其另类主流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在建筑与艺术、文化的融合性创作层面拥有深厚造诣,积极向社会传递对于文化建筑的深刻见解。
讲座的第一部分,是一段30分钟的回顾视频,矶崎新先生对今年七月份在同济大学关于"間MA" 讲座的概括性回顾。关于那次讲座,小兽也有幸亲临现场,并记录整理,在此就不做多的赘述,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下面链接回顾!
第二部分:【矶崎新之谜】展
来之前矶崎新老先生给我的任务,让我来导读上个月的11.24号结束的展览。在他的出生地大分市美术馆做的这次展览,名字叫矶崎新之谜。
其中的两个篇章,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篇章。第一个篇章是“气息”篇,第二个是“岛”篇。这两个篇章在大分市美术馆,大约850平米,上个月我和翔宁院长在闭馆那天一起去观看了一遍。非常粗略的导读也要两个多小时。那么今天我可能需要更简要大约一小时的时间为大家导览完,不是我偷懒。原因有二:一点是两三年之后这个展会在中国,以不同的展览形式展出,既然叫矶崎新之谜,所有观众都可以在那时找到谜底,我相信这个谜底也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解释。二是我跟随老先生二十多年,他于我而言至今仍旧是个谜。
展览入口,展览本身我个人觉得图面上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但是内涵呢所有的项目以及所谓的第三空间的内容都是非常的厚重,真的是一个例子展开讲也需要一小时。
这个房间是以刚刚看到的录像中的间,为间展,把他进一步作为第三空间的内容在这里做一个诠释。
矶崎新先生在六十年代的时候,他开始有著作。其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在初期的时候,《建筑的手法》里写道,过程计划的理念,这中间非常重要的代表作是图上的两个。
上面是意识会馆,下面是大分县老图书馆。特别是大分县图书馆,体现的是对当时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扩展的城市规模,建筑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它的标志性,老先生写了这样的著作。建筑是在生长过程中的瞬间切断,形成了它的断面和瞬间凝固的状态,成为最终设计的形体。右边这张是室内的色彩。也是在当时这几个项目用的比较多的。下面这张在这里不展开说了,具体在手法这本书里都有介绍。
这是一个银行在大分的分行。当时在福冈非常大的一个银行,它的支行。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色彩的运用以及其中的切面。色彩的呈现,矶崎新认为,建筑是需要感官的空间,感受的时候会用五官来感受。我和他在一起很多次他问我,你有没有在世界上感受最深的一个建筑?它不一定是眼睛,也可能是嗅觉,是五官的体验是可以终身难忘的。他想说的绿色红色,最终想说的也是人的体会,建筑和你的感官同时不是分离的,他希望在切断的同时再加上五官的感受。这个可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梦露。梦露的椅子和曲面尺。这是两幅玛丽莲梦露的照片交至在一起形成的曲面尺,除了图上的弥红灯我们在工作室里也会使用。在这里老先生也提出了它的偶然性,比如把身体的一部分截取出来,像他作品中的偶然性一样。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建筑师做一把没人见过的,非常优美的尺,这是最原始纯粹的。老先生做完椅子后,也给梦露写了一封架空信,也很有意思。在入口命名为天使之龙。在六十年代末,在纽约建筑师为主的艺术师扩展思维的展览。老先生注意到纽约当时都有“笼子”,在其中工作的白领们好比笼中之鸟,有翅膀的人好比天使。石头放在地上,石头前允许进入,后面禁止入内。石头中间连成的廊子可以行走。“移”的中文写法道行,日语语境里面还有男女一起的殉情的意思,这其中代表了不只是空间上的意境,还有时间上的虚无。下面这幅图是大分图书馆拥有的一幅图画,表达的是殉情的时空中,在古画中形成的想象。这个作品,经历了年轮之后呈现的素朴的优雅高贵的质感,在这是用一块白布的皱褶进行体现。桥在日本中的单词,像筷子,端木等都是一样的读法。表述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汉字,表示的都是两个事物,两个时间,两个端头中间的部分,是一种连续,暧昧时空的观念,这种力量在这体现。我们的感官是被限定住的。石头表示这前面是堵墙,是不能跨越过去的。这是矶崎新先生的很少见的,未被发表过的住宅作品。大部分都是以拱形加立方体形态组合成的。#11&12
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机器硬件的被实现。也在大阪世博会开幕式上,被呈现出来。住宅可以被移动到其它地方。立方体的立体三维的形式。对生活环境及结构系统叠加,它带来的暧昧的微妙的尝试。从小的住宅到高尔夫会所再到大型的图书馆,全部是用一个拱形的方式连贯起来。中间形成的空间的及光线的变化形成非常复杂的空间。这个剧目分为两个章节,第一幕选取老先生的已故的夫人的作品,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此外也呈现了另一位艺术家的的一些作品。使用的是暗的方式。第二部分是东京1985,当时快速发展,物资消费到了鼎盛的时期。雅乐和交响乐之间的重叠。也是一种反思,以最美好的传统乐器,表达当时八九十年代的消费主义。第二部分里面呈现了与第一幕极大的反差,运用了凯迪拉克的车等一些元素,体现了世界对东京的影响。老先生的另外一个舞美作品的结束最后,矶崎新先生设计将整个舞台炸掉。这是对以往音乐、歌剧的挑战和反思批判。以往的音乐是呈直线性的,或者说中心性的呈现模式,是否可以有其他新时代的演出方式?
介于群岛论之上,我们在音乐上也考虑了多焦点的演奏方式的可能性,矶崎新的任务就是让这种多焦点的演出模式变得可行。
这个实验剧场已经建成,大概可以容纳400人左右,同时又窗户可以打开,和外面的整个广场进行连用。
#16
1986年,纽约的disco舞厅
这是矶崎新的一个改造项目,将一座废弃的老剧场改造成disco舞厅,很多的活动都将在通透但又不限定的空间里面发生。同时,墙、走廊等都请了当时非常前卫但又不主流的艺术家进行创造。
在这里,纽约时报评价:“这个disco舞厅,是一个奇迹般的胜利,因为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高级与低级文化在内部的爆炸,同时它是现代艺术的摇篮”
上半部分是矶崎新先生的上色版画作品,下半部分的是矶崎新平时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草图。上半部分,是矶崎新写了一本书——12析,里面的插画都是矶崎新先生自己亲手画的,选取了世界上12位建筑师,为自己或者为别人设计的住宅。他对每一个住宅进行了评价以及进行了插图的绘制。一个小短片,展示当年矶崎新先生在米兰三年展创作的装置艺术。当因为当时“反抗”,这个装置并没有成功展示,而是被毁掉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0709dkz787
ps:短片内容与18年7月矶崎新先生展示的短片相似,小编在现场就没有做专门记录,以上是18年7月矶崎新先生所放出的影片。
#米兰三年展背景,在那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具有实验性前瞻性的艺术家和美术团体,他们受邀参加米兰三年展,目的是为了对抗政权,在占领中如何体现艺术的需求这是艺术家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主办方准备组织前卫艺术家,在那里举办展览,目的是为了对抗政府。矶崎新先生的作品,表现出了广岛的惨象,首先是核反对,其次是强烈的政权反抗。
但是有趣的是,这本身一次艺术家的政府反抗,却被学生们“反抗”了,因为当时学生们认为,这个展览是官方举办,代表政府,反抗政府的学生们将会场占领,导致展览并没有正式展出。
虽然如此,但是米兰展里面的作品依然具有很强的再探讨的必要,这也是为什么若干年之后,这个展览被重新展出,讨论研究。
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矶崎新先生在去年七月,同济大学的系列讲座中,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陈述。感兴趣的同学可戳:
新宿计划,新宿是日本非常拥挤,人口密度非常大的一个城市,在60年代的时候,日本也是面临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也是一个快速的增加。
东大寺的南大门,矶崎新对南大门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专门为南大门写过一本书。南大门可以说是一座非常体现中国唐朝建筑风格的门,也是当时专门请唐朝的工匠知道修筑的。矶崎新先生在学生时代的返乡途中,会经常观察南大门。将南大门的模型放大十倍之后,就形成了现在的“空中城市”的概念。
建设和毁灭双层重叠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需求所形成的空间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空间。新城代谢派当时做了一个展览——给未来城市的生活。矶崎新先生也参与了这次展览。他考虑把他的孵化过程的草图,通过交流,每个人拿着钉子和榔头一起共同生成发展,没想到最后生成了一个完全无法被预估控制的呈现。矶崎新先生也曾在其他讲座中提到,城市无法被真正规划这一理念。这个展览最开始是新城代谢派希望展出非常理想的,优美的城市空间;所以矶崎新先生所提出的批判性,同时也受到了新城代谢小组的批判。希望这个项目不能继续在这里继续参与。老先生后面也一直强调,自己并非新城代谢小组成员,也与这个项目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同源同根,但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
有非常重要的两点,一点是大屋顶,临时聚集非常大的人流量的解决办法。另一点是,矶崎新先生对于城市的考虑,城市如何临时的,偶然的发生集聚性的活动。同时集聚大人流疏散的时候,又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情况?这一说法,上海世博会时时候矶崎新先生也做过演讲。当时我们事务所参加梅奔的竞赛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任务是,希望能够建造一个即能满足当时临时性演出,又能保留下来为将来同规模的演出所用。对于这一任务,矶崎新先生进行了批判。所以我们的提案一早就落选了,我们的提案也体现了之前70年代的思考——临时聚集,偶发性这样的行为和将来的永久性所需要的规模的行为是不一致的,所呈现的手法也是不一致的。
城市中所需要的功能,图片中显示了两巨型都市,他的控制信息中心,所有功能场所都在里面,学校、医院、美术馆等在里面,整个的控制中心都是电脑。所有的城市并非是一个个分离的,而是综合在一起。综合的管理控制,整个城市共同学习进化,相互交错的发展方式。
这是矶崎新先生与老师丹下健三先生的pk,还有一本传记性的书,记录了这场师徒之间的pk,记录了对于在这次竞赛,师徒的理解,以及背后所呈现的日本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本建筑书,在某个时间点一直作为书店的“畅销王”。
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在中国把这本非常有意思的书翻译出来。里面的内容,就是在阐述这场竞赛本身,竞赛的任务书是要求需要高塔,但这显然与矶崎新想法颇有出入,他认为市政厅已经并不是只是象征崇高权利,需要一种耸立的建筑形象来体现。市政厅需要有广场,需要有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强度,需要有市政人员与民众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流空间。因此呢,矶崎新在这里考虑的是错综体,是一种中高层并非是超高层的建筑形式。从一开始就违反了任务书的规则。同时矶崎新先生也认为,它需要有一定的标志性,高塔就成为此次建筑的标志性体现。
在奥运会开始之前,日本国内两所城市对于主办城市的归属权进行了PK,一个是西面城市福冈,一个是首都东京。政府加上一个建筑师组成一个团队来参与本次竞赛,矶崎新先生作为福冈的建筑师代表来和东京的建筑师代表安藤先生,进行PK。老先生的概念,21世界奥运会应该在去中心的城市。而不是仅仅局限在首都,或者准首都的城市。福冈的刚好作为东海的中心城市,以福冈为中心,可以辐射周围的中国、韩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奥运场馆的建造场地。这场PK在日本国内进行了电视台实况转播,这场pk需要游行,也需要演讲,矶崎新先生也是穿着福冈传统服饰进行演讲。整个纪录片,也将在中国的矶崎新回顾展览中,以更大的形式得以呈现。
311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所有的建筑师们都在为日本的灾后重建而做出各自的贡献。矶崎新先生认为除了建造房屋,我更有可能性重建日本灾民的心里建设。于是他与瑞士银行等三方合作,一起创造了移动剧场。移动剧场通过卡车的运输可以深入灾区,为灾民们提供声弦,艺术的体验。赈灾使用结束之后,前两年也移动到了东京。也希望有朝一日再移动到中国来,给大家体会一下在这个剧场里面的声弦效果。
也是现在的横琴岛,珠海政府找到矶崎新先生,希望为靠近南海的那个人工岛做市政规划。矶崎新先生认为,一这是海上的城市。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给他取了名字叫《海市》意为,海上海市蜃楼。矶崎新先生称这座岛为:“乌托邦之后的又一乌托邦”的思考。
会议一共分了10次论坛,日本各个层面的精英和国际化的人物,对于城市设计的未来性进行激烈讨论。展览内容是将10次论坛,每次都有1个半小时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大家。并请了漫画家们,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他们所理解的论坛内容,并用这种方式,帮助大家理解这一概念。
经历了孵化过程,大阪的青年广场,海市计划,所有整合之后,在金龙岛进行了可被实施化的呈现,包括城市设计,景观,单体设计等等方方面面。我的导览到此就已经结束了,更多的谜底,希望大家在两三年后的矶崎新先生的中国展览中,自己去揭晓。
▽
扫码观看讲座视频回放
主讲人:矶崎新
主持人:李翔宁
讲座时间:2019年12月11日 14:00
讲座地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告厅
论坛嘉宾:郑时龄 高士明 李振宇 张雷 李麟学 汤朔宁 任力之 柳亦春
直播地址:
▽
矶崎新系列讲座回顾
图片来源 | 小兽现场拍摄
图文整理 | 小兽编辑室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Duni设计学院所有,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擅自转载侵权必究
END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Duni设计独角兽”官方微博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