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你了解批判性思维,可你了解批判性阅读吗?

思维智汇 2021-12-23

前言: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工具,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并未审视过自己阅读的过程,也并未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品质。在美国课堂上,批判性阅读是经常见到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一种思维带动下,有非常新颖和深刻的见解。什么是批判性阅读,我们该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无论是鉴别信息、做决策、解决问题,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依靠的是什么呢?


是自己的感觉,既有的观点和别人的意见。然后就不断试错,遇到新的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就自欺欺人、敷衍了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事实上却是不得不承受一些不堪的后果。


而批判性思维,则给我们提供一套思维上的工具方法,让我们知道从何处入手,怎么样形成一个更明智的判断。



批判阅读是批判性思维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批判性阅读?


一种与作者互动交流的阅读方式


作为读者,我们与作者是平等的。作者叙述观点时,我们也要同时进行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我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是否就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来支撑?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积极的思考,与作者进行交流。


一种对文本的深度思考能力


我们在阅读时,要对文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把握,对阅读材料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进行把握。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能力,比如解释、分析、评估、概括。当我们使用这些能力去阅读时,才能达到对文章的深度思考。


普通的阅读课堂中,老师会要求学生了解:


作者想传达什么信息?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但若是批判性阅读的课堂中,老师会要求学生讨论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于支撑观点的内容是事实还是主观判断?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有什么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怎样从另一面看作者的观点?作者提出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积极地与作者互动。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解释作者的观点,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一种对知识不断探索和质疑的态度


很多情况下,当我们进行阅读时、思考一个问题时,往往不会拘泥于当前课本中、书本中的内容材料,我们还会借助参考大量的课外资料,来印证并支持自己想表达的观点。


所以这样做的时候,阅读已经不再是“看这本书”这个单一的动作,而是借助批判性思维,把自己和这个现实的世界、同时还有社会上更多的问题连接起来,就像在一笔一线的编织一张信息网。当穿梭于信息海洋之中,发现线索,连接线索,分析线索时,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破案一样,会在其中发现很大的乐趣。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国内“思辨读写”倡导者余党绪认为,批判性阅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发现问题是批判性阅读的前提


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是发现问题,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而我们的思维常常受惯性和惰性影响。美国批判性思维专家理查德说:


我总是相信我相信的话,


我总是相信我想相信的话,


我总是相信我一直相信的话,


我总是相信对我有利的话。


阅读本质上是个人的事,没有老师来叫停,那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时该如何叫停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阅读时有两个“我”,一个是在阅读,另外一个是在思考,对自己的阅读进行监控。


当我读到一篇文章,读到一个地方,我发现这里有一个问题。第一,可能是我想不通的,跟我的认知有冲突的地方,但是作者这样写;第二,可能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值得挖掘的地方。请注意,这就是“问题”所在。


一个人能在阅读的时候找到问题,即你自己在给自己叫停。我们有时候读书读的如痴如醉,从思维训练角度讲,不见得是个有效的状态,那只是一个阅读享受的过程。


真正的思维训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叫停,给学生新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苦闷状态;从阅读来讲,你自己要善于发现问题。所以,发现问题是批判性阅读的一个关键和前提。


批判性阅读的关键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中国人说在不疑处发现有疑,让有疑处变得无疑。什么地方有疑和什么地方无疑是需要训练的,批判性阅读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读者能在别人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问题在哪里?有的老师说问题在:


情节突转之处;


情理悖谬之处;


因果乖谬之处;


……


这些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很容易发现。从批判性阅读角度来讲,很多问题隐藏在“死水微澜”中,发现问题需要一双慧眼。它需要阅读者具有强大的知识与价值积累、文本细读的经验积累,基于感性又超越感性的理性直觉能力。


分析论证是批判性阅读的核心


批判性阅读的核心是分析论证。批判性思维中有一个词是理性,什么叫理性?就是为自己做的事找理由,即进行分析论证。分析就是将事件或事物分为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予以考察。


如果要分析一个事件,分析实际上就是把一个事件分成不同的要素,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这些要素,这样能把一件事情看的更清楚。分析框架就是认知框架,批判性思维强调深度分析,在做深度分析时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储备。


与分析相对的是整体感知。一个人如果没有分析训练的积累,是做不到整体感知的。中国人比较强调后者,但不要忘记:整体感知能力源于分析训练的积累。


《五柳先生传》中介绍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很多同学可能会误解,读书就是要不求甚解。其实不是,陶渊明之所以能不求甚解又能抓住要领,是因为他有丰富的文本阅读训练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训练孩子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阅读的技巧启发着孩子们,但由于每个人的特点都不同,大家思考的结果也多种多样。父母在教育上也应该注意到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会孩子略读,了解全书概述


略读,就是让孩子快速浏览书中的标题和内容。比如孩子读一本稍厚的著作可能会有些吃力,不过如果先略读一遍,获得总体的印象,然后再开始正式阅读,孩子就会感觉没那么难啦。


在孩子略读时,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前言和绪论入手,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和写作目的,然后在从目录了解各章的内容和顺序。父母还可以提醒孩子看图书的开头结尾,这样可以让孩子快速明白作者的想法


帮助克服偏见,消除理解障碍。


在读书时,孩子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作者不尽相同,担心自己想法是错的。其实观点有冲突并不要紧,关键是要让孩子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误解作者的话,如果有就要想办法解决。


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问题:他对作者的本人有误解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他变得不客观?该怎样改正自己的误解呢?


传授精读技巧,浓缩书本精华。


读书中精读最重要,孩子在精读中会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这需要孩子学会归纳作者的想法,把整本书简化为几段话,这样就能化繁为简,真正做到把书读“薄”。


当孩子认真精读时,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小技巧。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手边放上一支笔,随时给语言优美的、富含哲理启发的句子做上标记,这样孩子就能更容易了解作者的想法。


改善表达方式,站在客观立场


孩子读完一本书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评价一本书时,有些孩子觉得作者很有道理,其他孩子则不这样认为。其实不管孩子认不认同作者,最重要的是他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孩子有时会对作者的观点有疑惑,或者孩子没有仔细考虑就做了判断,这时父母要提醒孩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然后引导孩子深入思考问题,最后让他自己决定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综编自|培飞思维数学、vipJr、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外滩教育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母亲节活动|用爱画出你眼中的母亲

专家智库|胡卫平:什么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独家|你教孩子打破思维定势了吗?

独家|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干货|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扬孩子” 与 “鼓励孩子” 的差别会震惊你!

干货|这样锻炼大脑的能力可能会让孩子在未来更成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