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数学大赛集体失利,只是因为我们缺了这样一种教育

高杉 孙习涵 思维智汇 2021-12-23



近日,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简称RMM ) 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闭幕,最终成绩揭晓,以色列选手排名第一,而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实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就连近年来崛起的美国队,也一直因为队伍中不断增添的华裔面孔成为话题。然而,为何此次中国选手却集体失利?


传统教育“学”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经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孩子无疑就是那桶水,虽然素质教育也提了很多年了,教育发生的改变也不少,但注水模式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过往,我们还能以学生知识扎实和超前解题能力聊以自慰,但近年中国学生国际竞赛与SAT考试中与他国学生比较差距明显拉大。


这无疑在表明,单单依靠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知识并未转化为个人能力。我们不妨回想,从孩童时期到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活耗费一生近三分之一的岁月所学到的知识,到了如今究竟还剩下多少?


我发现对于学习内容中,最低级别数据、信息乃至于知识仍记得特别清楚的不是当年的学霸而是老师。这说明传统教育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回顾当下,社会上担任老师的人往往不是当年班级中的顶尖学生。这不单单表明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不能吸引高端人才,亦不单单表明传统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并非学生。真正应该引起全民担忧的是如此往复的教育迭代现状,造成中国教育停滞乃至倒退。中国近代史上大师云集,而当下大师鲜有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传统教育中,思维层面的内容是我们很少强调的,但它又是我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王尔德曾指出:“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而恰恰教不出来的“思维”是我们教育必须把握的核心。知识迟早会被遗忘,但思维却是我们一辈子能够带着走的素养,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影响着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决定着人生能否走向高的层次。


教育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界早已证实:“对学习者而言,在具有内在动力时的自主学习是效率最高的、记忆效果最佳的学习类型。”但于此同时,现代教育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而来,而工业化的前提就是要把人变成机械化、标准的人。


我们于是就给人们划分专业与规定课程,进而打破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天性。普鲁士k12教育模式支撑近150年来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的观点:“动力一定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从外部灌输而来。”


如今看来,这是一个多么不合理的观点。激情是人类的天性,没有哪个孩子不具备做某件事情的强烈愿望,比如一次又一次地玩一个游戏、听别人读书、看动画片······花样儿无穷无尽,但共同点都是跟着激情走的决心,而很少考虑花费的时间或消耗的力气。孩子同样需要:


“相信自己能够把它学会的决心。”

“确信自己为实现个体目标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自信。”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人天生就会学习,而这些都说明学习是内生的,我们传统教育得来的机械般的外在表现帮助,跟期望的内心自发发现相比是如此不堪。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学到的东西是那样令人愉悦,而且是效果长存的。


而内生式的学习就必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处于“思而不得其解”的饥渴状态。如此一来,孩子才能充分调动起思维,让大脑高速运转,进行深度学习。


“教”思维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曾经听一位老师这样上一节课:首先带学生认识数学公式,让学生背下来,接着一起解题,最后让孩子自己解题。我想,这估计是绝大多数老师的教法。我们从小也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成长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奥数便是用题海战术带我们做各种各样不同的题型。


我们以往国际奥数竞赛便是依靠快速的解题来取得优异成绩的。而今年,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出现了教练在赛前从未进行过类似训练的一道题,这便直接导致该题只有一位中国籍选手得一分其余皆零分的情况。


国内许多人将这次失利归结成教练的失败,并引用美国代表队便是华裔且取得优异成绩来说明。但其实回顾近十年来,中国在国际奥数竞赛中都是在走下坡路的,它说明这根本就不是个例而是中国教育整体缺乏创新,没有进行思维教育的结果。


所以,系统性地提升、培养中国孩子的思维能力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早在十多年前,胡卫平教授就已经通过了对比研究发现了中国孩子在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从那之后,他和团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希望找到培养提升中国孩子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思维的生长和强化往往要在交互中发生,而在学校教育中,活动类课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学思维”活动课程便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思维的碰撞、交融和进阶。它以传统学科的内容为基础,将思维方法拆解为15种基础思维和5种综合思维,有针对性地螺旋上升式地训练每一种思维方法,最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可以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大类。其中,形象思维包括表象转换、图形推理、空间认知、想象和联想;抽象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哲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臻美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头脑风暴和突破定势。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教育带给学生应该是以上种种的思维而不是无数的题海,中国选拔的精英也应该是拥有独立思考解决能力的人而不是记忆很好的“超级大脑”。拥有核心思维能力,中国的教育才有未来,中国的孩子才有未来!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5101021995

相关推荐

干货 | 案例告诉你,影响孩子未来地位的创造性思维该如何培养?

来稿精选 | 遵循四个方面,让语文教学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来稿精选 | 遇见突破思维定势后的美妙课堂世界

来稿精选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思维课程让我走出困惑


精选原创

独家 |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独家|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