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能吃苦?别再把这套说辞强加在年轻人身上了。



 原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吗?


知友@李小粥(13039 赞同)


现在的年轻人在北上广拿着 7000 的工资,一半交了房租,剩下点钱坐地铁吃外卖。


再咬牙挤出来一点维持仅有的社交以证明自己在大城市有生活,还要忍受各种 SB 领导同事室友路人,靠抖音和微博云养猫、云恋爱,动不动就 996 加班,还要被冠以第一批 90 后已经油腻出家死亡的标签。


这都不苦,谁还苦?


图源:《宽松世代又如何》


知友@Spontaneous(13076 赞同)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而是现在的中老年人,喜欢用能否吃苦的洗脑方式,让年轻人给他们干他们不愿意干的活,给他们挣钱,并堵死他们替代自己的道路。


如果年轻人有什么别的想法,就责骂他们吃不了苦。


知友@大黑雨(3551 赞同)



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吃不了苦,但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确实吃不了苦了,我在单位听过不少老同志提过这个,而且不止一次。


他们对现在的年轻人大致的感受是,现在的 90 后,甚至快要参加工作的 00 后特别矫情,工作都只做自己的事情,多的事一概不做,下班准点走,要加班?


不好意思,90 后已经下班了,没有加班费,免谈。周末让来单位一下,接了电话就说已经去了外地。反正一下班就自己过自己的了,一点集体观念都没有。


现在的年轻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没有奉献精神,基本上是老同志们普遍反映的一个大问题。


然而,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造成这样的一个观念,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图源:《宽松世代又如何》



「年轻人吃不了苦」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


01

工作环境的变化


过去公私不分,很多人工作在单位,生活在单位,生活圈子很小,公事私事都混在一起,上下班的界限其实没有那么分明,上班也在处理私事,下班也在谈公事,这就制造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判断你什么时候在工作,什么时候在偷懒。


我知道过去单位很多人下班就不愿意回家,那是因为在单位还可以跟同事一起喝酒、打牌,回家了只能跟老婆交作业。回家还不如在单位有意思,那当然不愿意回家了。


图源:《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十八大以后,这方面抓得非常严格,工作的地方只能工作,上班就没那么有意思了,于是大家下班就急不可待地回家了。而这段时间,恰好 90 后入职,于是造成了一种错觉,90 后变了,和以前的人不一样了。


其实人没有变,变的只是工作环境,而且是好的改变。


02

人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


其次就是权利意识,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无私奉献,经过历史的检验,实际上被证明并不长久,并且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人口红利吃一代人就够了,麻烦不要那么贪心,吃完一代又吃一代,我跟你谈劳动法,你还不乐意了。


无私奉献,少数人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要求大多数人都无私地去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只会导致个体对集体越来越失望,因为公事过度侵占了私事的空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没有得到回报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只会导致人对工作的厌恶,并不是人变坏了,而是社会的进步使人的法制意识增强。


奉献精神会有一些短期收益,但是于长远来看,无异于杀鸡取卵。


拿今年大火的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举例,为什么制药的原材料明明很低,但是药厂却不愿意降低单价,药厂只要发扬奉献精神,降低药价,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图源:《我不是药神》


药厂是恶的,只看重利益,而不在乎人命。但是药价不单单只有原材料成本,还有高额的研发成本,研发是高风险的,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回报。如果一旦政府强制压低药价,那么只会导致药厂的投入回报比降低,药厂就不愿意再投入大量资金做研发了。无论是于药厂还是于社会,奉献都会导致停滞不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人性。


一个人,同样如此,一味地要求无私地付出,只会导致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并不是长远的做法。


社会在进步,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吃不了苦了,不愿意做又苦又累的事,总喜欢动些歪脑筋,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喜欢想办法省时省力。不喜欢下班还在单位,而喜欢劳逸结合,下班过自己的私人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也很能吃苦,中国的工作人口比,在全世界来讲是最高的,加班也是排在前列,过劳死的新闻时有见报。


但是如果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不要再提您当年了,以单位为家,下班不愿走,苦活累活抢着干。


您当年在单位还不是在打牌,换我我也不想回家啊~


图源:《色,戒》



如何理解「年轻人的苦」?


知乎机构号@KnowYourself


01

他们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吃苦的方式变了


我们揣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题主纵向对比了过去自身的经历后,看到很多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年轻人,不像过去那样普遍的从事体力劳动、对物质水平要求更高、抗打击能力也有待提高……


所以疑惑现在的年轻人是否不如「过去自己那几代人能吃苦」。


从忍耐式吃苦到精神紧绷带来的巨大压力


不过,我想无论是哪一代人,生活最终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吃苦,而是慢慢构建想要的生活状态。只不过由于过去物质匮乏,走向理想生活的方式更多是「忍耐式的吃苦」,例如节俭、不注重物质享受。


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受到那样的物质局限,他们相对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偏好以自主、更具有发展性的方式去吃苦。正如许多答主提到的:他们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吃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现代年轻人的辛苦更多来自于一种「压力下的紧绷」。这也是老一辈人常有的一种困惑「明明一天到晚坐办公室还嚷嚷着累,所以他们不能吃苦了?」


但与体力劳动的辛苦不同,在高强度压力的环境中,紧绷本身就是一种「苦」。


02

紧绷的状态让人过度内耗、异常辛苦


紧绷感体现在:全身肌肉紧张,特别是脖子和胸口发紧、头疼、眼睛干涩等等;同时情绪烦躁、紧张;整个人都处于备战状态,即使手头没有事情要做,还是随时提防新的问题出现。


有趣的是,很多人工作日坐吃、休息日丧躺,一年也不会真的运动上几次。却发现自己一整天都只是坐着开会,累到到全身发抖、头痛欲裂。 根据 Jacobson 教授的研究(1976),即使表面上没有大幅度运动,人体内依然存在许多张力,会持续不断地消耗能量。


图源:pixabay.com


这些张力来自于「不随意肌」的运动,我们很少能察觉到。「不随意肌」指不随意志控制的肌肉,比如不论你是不是愿意,心肌总是在舒张和收缩。(相反,随意肌能随着我们意志运动,比如你可以控制自己抬起手臂)。


而这些不经意的变化都会消耗能量。当投入工作时,心脏的不随意肌会发生改变以加快心跳,帮助你保持在兴奋状态,以解决工作中的挑战;当焦虑时,不随意肌的形状与运动都会相应变化,使得身体进入「战或逃」状态,好像整个人都绷直了。


每个人都有能量上限,一旦超出了上限就会紧绷。长期紧绷会损伤身体和精神,降低能量上限,就像一块金属反复掰揉后容易拗断一样。


能量上限降低后,你会比过去更容易感到紧绷,紧绷状态更容易持续。因此长期紧绷会造成「紧绷的恶性循环」,使得你越来越容易紧张,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Jacobson, 1976)。


03

哪些人容易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其实容易处于长期紧绷的人,并不一定不能吃苦。相反他们可能更加对自己要求更高,或更加因为紧张和焦虑而不敢休息、超时工作。


1.「高敏感」的人


高敏感人士有很强的感知力与洞察力,他们对他人情绪和外界刺激容易过度反应。一些外界变化(例如声音、气味等等)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只是稍微吸引他们的注意;而高敏感人士则会迅速进入应激状态、感到惊惧。


长此以往,比起普通人,高敏感人士总是消耗更多能量,也就容易持续地感到紧绷(Aron, 1996)。


图源:pixabay.com


2.「过于有条理」的控制狂


控制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感受,但控制狂则希望一切环境与自身都在掌控之中,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Shapiro, Schwartz & Astin, 1996)。


他们总想着「我要等事情做完再休息」。然而成年后的世界充满了混乱,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地出现,于是很少有放松的时候。


他们长期处于「休息剥夺」的状态里——始终在赶着完成下一件事情、处理新一个混乱。这样的人,容易长期处于紧张中。


3.内心很孤独的工作狂


如今加班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跟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正在变得更难有关。很多人之所以拼命工作,是因为他们无法面对工作之外寂寞的人生。


他们在工作中不但找到价值感,还找到人际陪伴——即便只是工作性的。当然,这些日夜不休的工作狂会长期处于紧张中。


4.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的拖延症


有习惯性拖延的人们在完成任务之前,会长时间陷入「没有完成任务」焦虑中。在此期间,即使拖延者没有在工作,Ta 也在情绪的影响下处于无法放松的状态。


而等工作终于完成后,由于拖延浪费了原本可以用来休息的时间,拖延者也无法得到充足的放松,最终形成长期紧绷感。


图源:pixabay.com


04

如何解除紧绷?


人们以为「放松」是天生就会的事情——玩儿就是放松。曾经这也许是真的,因为那时候「玩」还没有被种种文化挟持。


 注意:


1.打游戏、刷抖音不是放松。

2.去健身房拼命举铁也不是放松。

3.社交也不一定是放松。


上述是现代人经常选择的「玩」法,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真正的放松,它们或者会使我们兴奋、或者会过度耗竭我们的一部分身体能力、或者对我们的情绪投入要求很高。


其实放松很难,因为放松时,我们更容易感受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所以人们宁愿耗竭,不愿意真正休息。


1.像规划工作一样规划休息和放松


Jacobson(1976)教授建议人们像管理预算一样管理自己的能量,注意「节流」,避免能量的过度使用。


我们可以列一个「活动—能量」单,写下对自己而言消能较大和较少的活动。选择那些快乐、且耗能较少的活动,可能是看小说、发呆等等。在做日常工作规划时,也要将这些小能量活动放到日程计划里。


此外,好好利用周末来放松(而不是加班,咳咳)。这要求人们平时要做好时间管理,避免把工作日应该完成的事情放到周末去做。


图源:《龙猫》


如果你的周末很寂寞,那就去约一些可以呆在一起无所事事的朋友——而不是强制一堆人陪你加班。


2. 工作间隙的小睡(nap)


研究建议人们可以在工作期间进行 15~30 分钟的小睡,可以有效地提升记忆力,并且能清空大脑、为之后接触新的信息作准备。但小睡时间不宜超过 30 分钟,否则人们负责决策的脑区活动会开始减弱,等醒来后,需要更多时间让它恢复到工作时期应有的兴奋水平。



3. 买个自然风景的海报/相册放在手边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帮助人们舒缓他们的压力,脱离紧张状态。而且,我们不必专门去公园工作,只要能看见有自然景色的图片就行。


建议可以买国家地理的杂志,感觉脖子僵硬、身体发紧时可以翻着看看,或者在工位旁贴一个有自然风光的海报等等。


图源:《龙猫》


4. 社交放松


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让人放松,你需要选择你社交的对象。建议找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们,和他们聚在一起。


其实,你大可不必把能量耗费在无意义的紧绷上。如果你可以养成一种及时放松休息,缓解自己的紧张的习惯,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迎接更加忙碌和有挑战的生活,让这些辛苦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意义。


以上。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意犹未尽?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文章

举报到底有没有用? | 怀才不遇 | 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 太监 | 细思极恐的影视情节 |「杀鱼弟」和河南考生背后 | 找对象必看的经济学理论 | 遇见一个合适且长久的人有多难? | 有文化到底有多可怕? | 唐朝可以有多开放 | 寻找汤兰兰 |中老年保健 | 周杰伦的巅峰时期


文末彩蛋

长按扫码进入「知乎实验室」,回复「开心」即可获得今日份的开心~

「好看」的人,圣诞节不用加班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