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野:深耕!沃“野”千里!

立德树人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4-01-01

他是国家级领军人才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

曾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发表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100余篇

他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袁野

袁野到北京理工大学任教后,学校鲜明的红色基因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深的感染着他。同时,北理工有着广阔的科研平台,深入的校企合作,广泛的对外交流,为师生们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在北理工这片沃土上,袁野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书写着北理工青年教师的精彩篇章

深耕大数据研究

从事科研工作十七载有余,始终深耕在大数据研究领域,一台电脑,一张键盘,一摞草纸,就是袁野的“主战场”,为人低调谦和、做事专一务实,他说,这是性格使然,也是十多年科研工作的磨砺而来。

2000年,正值袁野参加高考。那时候,能用上电脑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对新鲜事物一向充满好奇心的袁野对计算机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他数学功底不错,选择计算机专业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读研时期,“大数据”这一概念十分火热,人们意识到数据中潜藏着可以促进生产的巨大价值,而要挖掘到这些价值,则需要科学的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看到了大数据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加之所在实验室在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深厚积累,袁野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瞄准在了“大数据”上。

正式踏上科研之路后,袁野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王国仁教授的倾力培养,“我的导师长期从事数据库方向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丰硕,可以说我是有幸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有了“高人”的指点,袁野更加踏实、勤奋,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袁野与学生研讨

袁野曾先后赴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令他最记忆犹新的是2016年至2017年期间在爱丁堡大学的经历。爱丁堡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世界闻名,拥有多位图灵奖得主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涌现出许多人工智能支付和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在这里,袁野遇到了许多行业内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对我的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袁野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即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往,他更注重面向实际应用端的科研与技术开发,但在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他发现,只有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技术的深层次原理,进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回国后,他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为后续研究成果的产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紧跟前沿,让数据更智能

大数据研究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袁野专注于图数据库基础软件的研发,经过一些列的科研攻关,成功建立了完整灵活的智能图数据处理体系。相较于国际主流技术,袁野的研究将亿级大图处理的延迟时间从小时级提升至秒级,查询效率跨越了两个数量级,性能提升超过百倍。相关成果使袁野荣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基于此研究成果,袁野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神经符号数据库。“过去的数据库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的信息化系统,比如图书馆、企业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但这些数据都是结构化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多地要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比如图片、视频和文本等。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为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呢?袁野提出建立“神经符号数据库”,它既能处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又能高效地管理人工智能时代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多媒体内容,让普通人也能轻松使用人工智能,不再觉得它是高不可攀的门槛。“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是他们自己产生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神经符号数据库“来产生智能。因此,我认为它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更接近于广大使用者的需求。”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基础做支撑,袁野正在为这一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

袁野担任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神经符号计算:理论、技术与应用”技术论坛主席

在多年的科研过程中,经历过顺境,也经历过困顿,既有停滞不前时的挫败感,也有取得成果后的喜悦感,袁野更加清楚:“科研犹如一场漫长的修行,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才能有所建树。”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这样一个不断进步、持续创新、充满变革的领域,保持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的拥抱变革、创新突破,乃至引领变革。“择一事,终一生,自从选择了计算机科学,选择了大数据研究,我就下定决心为之奋斗一辈子。”袁野说道。

爱才育才,桃李芬芳 

做导师13年,指导过的研究生近百人,由他培养的研究生在顶级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文百余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袁野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引导学生找到兴趣、快乐生活

袁野指导学生科研

从自己的科研体会出发,袁野主张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刚开始从事科研肯定是比较迷茫的,所以我会在初期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方向,同时给他们一段时间去探索,看看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是否能够建立自己独立的思考。科研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批判精神,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有这种精神,这样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走的更远。”袁野说道。

“袁野教授对我们一直是耐心指导,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充分尊重我们的兴趣和擅长的方面,在科研方法和技巧上也是倾囊相授,同时也十分关爱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帮助我们应对学术研究的压力和挑战。”博士后乔连鹏说道。

袁野与毕业生合影

在袁野的实验室,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会办一个晚餐会。这个晚餐会并不是为了讨论科研课题,而是为了让大家放松休息,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既增进友谊,又可以从紧绷的状态中暂时抽离出来,舒缓身心。一个实验室,就像一个大家庭,有老师、有学生,有师兄师姐、有学弟学妹,而他们,更是彼此前进道路上的伙伴,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袁野说:“我对学生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在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人格独立、品行优良的人,去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走向企业,希望他们能够收获快乐,收获幸福!”

未来,袁野将继续在他热爱的科研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为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官微推荐

国家级教学名师闫清东:书写“特车”育人精彩篇章

周家东:“自然”而然,不止《自然》

袁梦琦:报国!就在电光火石间!

武楠:三尺讲台“好榜样”

赵洱岽:深耕教学的为师者

周遥:万里之“遥”,北理工“催化”希望

王宏洲:在数学建模里看见世界

刘广彦:用“国际桥”,广育彦才

郝佳:做“以教为先 科教融合”的急先锋

王帅:做科研,就要“顶天立地”

国家级教学名师刘新刚:厚积薄发,守正创新,探索教学新生态

胡海岩院士团队:“力”筑强国梦,躬耕育英才

⑬朱蓉禅:数学天地,自有“禅”意

⑭马秋君:不说桃李满天下,也见百花满园香

⑮教书育人,他很“陶然”

⑯他有“盖”世武功!

⑰寓情于教,身体“莉”行

⑱刘浩:“浩”然之气,育全球治理“领军人”!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计算机学院

图片:本人提供

供稿:王媛

编辑:王媛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   

666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