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书馆员职业发展丨图书馆人奇妙夜直播全文(四)

图情出版
2024-09-14

2024年1月19日18:30,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直播间,图书馆人奇妙夜再次如约而至。视频号超过3.3万人观看。应大家要求,志愿者为我们整理了文字版。以下是直播全文第四期,与你分享。

前期回顾:

图书馆人奇妙夜文字版来了 | 直播全文(一)

炫彩项目展示 | 图书馆人奇妙夜全文版(二)

图书馆管理的智慧 | 图书馆人奇妙夜直播全文(三)

主持人介绍:

王媛:清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我查查看”公众号主理人

邓咏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图书馆学编辑室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秘书长,“图情出版”公众号主理人

第三部分  图书馆员

王媛:奇妙夜进入到第三部分,我们来谈谈自己——图书馆员。谈谈个人职业成长与发展。

邓咏秋有新馆员提了一个问题:

25 新进入图书馆工作的跨专业新人应该如何提升专业能力? 

王媛: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我今年十一月份有机会在几个图书馆来谈青年图书馆员的自我修养这个话题,我非常高兴图书馆行业能够吸纳了越来越多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加入到图书馆行业。当这些年轻人到图书馆之后,可能会发现图书馆的工作虽然上手很容易,但是如果想深入地去提升自己还是有些难度。这里,我作为一个工作将近20年的图书馆学专业的老馆员,给大家一点建议。图书馆学专业性其实非常明显,建议没有学过图书馆学专业的馆员,系统地学习几门图书馆学的核心课程,在网上都有MOOC,比如程焕文老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读几本经典教科书,比如吴慰慈先生的《图书馆概论》;阅读王子舟《图书馆员手册》。我记得我们馆的一位馆长,他自己并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所以他刚到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就非常认真地找来了吴慰慈先生的《图书馆学概论》这本书来进行系统阅读。同时在2023年的时候,我们图书馆业界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书,由王子舟老师撰写的《图书馆员手册》。

有关于知识储备的部分,同时帮助跨专业到图书馆工作的年轻人拥有一个非常切实的体会。了解自己的图书馆,你才能爱上你的图书馆同时去关注我们这个行业中的一些会议、一些科研信息,比如说来观看图书馆人奇妙夜。最后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我们都能一起融入到这个行业里,能够感受到,我们在一个大家庭当中,共同为图书馆这个行业、这个职业去奋斗。

专业阅读与能力提升

2023年度图情好书发布

邓咏秋今年我们图书馆学专业图书中有三种书入选了我们出版社的年度十大好书,下面我们想为这三种书办颁奖礼,并且把作者请出来跟大家见面讲书,希望大家能沉下心来阅读这些专业好书。有请第一种年度致敬好书,请观看视频。

年度致敬好书

画外音: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1-5集),历史有多重,记忆就有多重。图书馆保存着人类的记忆,而图书馆的记忆保存在图书馆人的脑海里。

2012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记忆项目,开展以口述文献和影音文献为代表的记忆资源建设。2015年12月,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界30家相关单位发出倡议,共同开展记忆资源建设,并启动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资源共建共享体,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图书馆界重要人物口述史工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保存重要的文献史料。截至目前,全国共28家单位参与项目,共开展48位图书馆人访问工作。

此次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就是此项目的第一批成果,全书共130万字,记载了29位图书馆人的人生经历与历史记忆。在他们的记忆里,饱含着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蕴藏着图书馆人的奋斗经历,见证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艰难与辉煌。图书馆前辈们的集体记忆是属于中国图书馆界以及全社会的记忆遗产,是中国图书馆人的精神殿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辈们已经交出了无愧于历史的答卷,我们也将担起我们的责任,今后我们将访问更多的图书馆人,保存更多图书馆人的记忆,服务于当下,留存于后世。有图书馆在,人类的记忆就不会中断;有图书馆人在,人类的文明就不会有黄昏。 

田苗(本书主编):各位国图出版社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场合,能和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做的这套书,今天我向各位介绍的这套书叫做《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是我们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与全国近40家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相关院系历时8年打造的重要的出版成果。

我们常说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是知识的殿堂,那么这个天堂谁在守护,这座殿堂谁在维持,是图书馆人。而我们对图书馆人的生活对图书馆人的故事知之甚少。我们中国的图书馆人一直有这么一个优良的品质,就是甘当社会进步的铺路石,一直是关心别人多体谅别人多,而讲述自己的机会少,关注自己的故事少,因此恐怕很少有读者会知晓图书馆员的故事。

这套书一共访问29位图书馆行业的重要的学者专家和事业家。在对他们的访问中,不仅有每一位图书馆人逆境风雨的人生故事,还能够看到中国图书馆员的群像。并且能从中透视20世纪涵盖了将近一百年中国图书馆界的发展与成果。这些中国图书馆员的生命故事和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也和整体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休戚与共。

在这套书的前言中,我写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将图书馆的馆舍视作是它的躯体;将图书馆的馆藏视作是它的心脏;将图书馆的服务视作是它的血液;将图书馆的读者视作是它的脉搏,那么图书馆员是一座图书馆的灵魂。”因为如果没有图书馆员的担当,没有图书馆员的使命,图书馆的馆藏是无法与读者见面的,更提不上图书馆各种以人为本让读者可以感到宾至如归的文化活动与文化体验。我们将图书馆员比作图书馆的灵魂,这并不是言过其实。因为在书中,你们能看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将他们的一生贡献给了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学术界的学术发展,也能感受到这些我们所采访的图书馆老前辈们的拳拳赤子之心。

咏秋中国图书馆项目启动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将近10年,仅是我们编辑出版的过程就非常的辛苦。

沈燮元先生在世的时候还曾经就我们编辑提出的一些问题,精心地给我们逐个回复。密密麻麻笔记回复,告诉我们当时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哪些地方可能记录有一些笔误。现在,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显然图书馆的这种口述资源就是记忆,它是一种口述的方式,如果我们不把它通过视频以及视频转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记忆就会随着老先生的离去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套书,是我们图书馆界集体努力的一个成果。既是老一代把他们大脑里的智慧通过口述的形式传递给我们,也是下一代我们去采访的专家采访他们的上一辈的老先生一种接替的事业,体现了我们图书馆员的代代传承。这一套书里面5册书里面能体现到他们的一个职业的成长的故事,还有他们对职业的情怀。

这样的一套书,也许不能够人手一套,但是我希望每一个图书馆应该有这样的一套书,因为这是我们图书馆人自己的记忆。同时,我觉得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去发展这种记忆资源的这种工作。因为我们图书馆去做这种口述史这种记忆资源的采集,可以放在图书馆里进行馆藏标引等,被后代传承,被读者利用,这是我们图书馆保存口述史做口述项目的一个优势。

此外,希望新一代图书馆员能够认真的去学习这套书,从中可以汲取职业成长的智慧,增加我们职业的认同感。

年度人气好书

邓咏秋:第二种书我们要颁奖的是我们年度人气好书

视频介绍:2023年年度好书《图书馆员手册》,这是一部了解图书馆及相关知识的手册内容包括图书与图书馆、图书馆与图书馆员、图书馆与图书馆资源、文献信息组织与揭示、读者服务、技术应用、图书馆学教育研究、趣味知识、相关法规内容、摘选等。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学术性与趣味性兼顾,作者王子舟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他用三年多的时间写作这本书,这本书既吸收了国际上同类职业手册的优点,也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展现了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的辉煌历史,中国图书馆人的创新实践。这本书出版后,迅速成为业界关注与学习的热点,也为图书馆以外的社会人士了解图书馆与图书馆相关知识打开了一扇窗。


王子舟(本书作者):2019年的时候,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邓咏秋老师找到我,她说能不能写一个图书馆员手册,我觉得这个选题非常有价值,我们国内图书馆也没有非常系统这一系列手册,我查考了国内外很多的一些手册,尤其是国内的改革开放以后编写的一些,基本上都借到了并且认真拜读,然后认真的把这些手册一些优点尽量继承然后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写进去。

当时就想一定要编写一个能够这个吸收国内外的一些知识,同时也能把优良传统的一些内容添加进去,不久这个手册就问世了。一共10章内容,40多万字。一些读者认为章节列的内容都挺有意思的,都是读者所关心的,很难想象我当时怎么考虑的。我们以往的手册都是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提炼出来,实际上那些手册都是以图书馆为主体的,这次想以馆员为主体,图书馆员进入图书馆应该会什么东西,应该知道什么东西,以馆员的应知应会为内容。所以很多题目都是以问题形式出现,比如图书馆是什么、图书馆为什么是公益性的,这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第九章的趣味知识就很有意思,我们看了之后,觉得图书馆学、图书馆专业这个职业很有意思。

年度引航掌舵好书

邓咏秋:第三本好书我们要颁奖给引航掌舵好书请看。

视频介绍:2023年国庆出版年度好书《图书馆管理札记》,《图书馆管理札记》是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对自己三十余年公共图书馆职业生涯所做的思考与心得。他不仅全方面展示了广州图书馆这些年来的发展,还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于图书馆管理的认识。全书从时代环境着眼,内容囊括公共图书馆的理念、使命、功能、管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并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人才建设、馆舍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总结,并凝练了自己的经验。它不仅可以为图书馆人提供实践工作方面的指导,也可以为热爱关心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便捷途径。


方家忠(本书作者):这个书前后大概用时两年时间,书的写作动机是那时候我差不多做了10年馆长,然后在之前当副馆长也有6年时间,所以我想可以把管理方面的思想、思考和自己处理问题的意见一些心得系统梳理一下。之前对图书馆管理有一些学术研究,但结合个人职业生涯的书比较少,这个角度的成果还是比较有价值的。从行业方面来讲,行业也没有普遍方面的这种著作,我们这个行业是需要管理方面的思考。而且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如何从理论、实践相结合,这方面相对来讲,是缺少的,所以这本书能够有一定参考价值。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业界人士一直在推动图书馆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专业发展包括服务、管理、资源、人才各种方面,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说这种思考可以梳理出来,那么在图书馆事业也可以发挥作用。

就实际来讲,我想要写的,跟我实践相关的,就是这些年广州图书馆发展面临的环境,碰到的问题,做了的一些工作,这里有很多方面超出了一般的管理范围,是一个宽泛的管理性质。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全国图书馆行业,广州图书馆是有代表性的一个图书馆,我们这几年发展得很快,我们自己说转型发展,我们算是走在行业的这个前面。放在全国图书馆行业,我们广州图书馆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代表,那如果我把这个梳理出来,可能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广州图书馆发展视角一个案例。我觉得这对我而言是有意义的一个事情。

我认为,在写作风格不要那么专业,读者容易读,才会愿意读。这本书的内容是和图书馆管理的实践相关的,包括我们的时代环境,我们的社会背景理念、使命、功能还有领导、管理等比较宽泛的内容。在图书馆行业,我们的馆员,特别是要做管理工作的同行们可能会更有兴趣。既然准备要写出来,那就希望更多人愿意看,通过交流分享,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27 图书馆员写论文,可以写什么,怎么提高研究能力?

王媛:我们在这一部分讨论图书馆员的成长,图书馆员的成长很重要的是我们职业上的发展,我们要晋升职称,就要做研究、写论文,其实我们在这次征集当中也收到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如何投稿。咏秋,因为我知道你长期从事图书馆学的编辑工作,也在很多的场合给业界的同仁们来讲图书馆员如何写作。普通图书馆员写论文可以写什么,然后怎么样提高研究能力,请发表您的高见。

邓咏秋:这个问题很好,也比较有普遍性。因为咱们馆员评职称,要写论文并发表,这都是刚性的需求,但是你刚才说的这个普通图书馆员,他可能就不像那些高校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强一些,公共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的科研能力相对弱一点,因为他们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去做一些实践的事情,但是这些东西其实也是可以写成论文的,也是可以做研究的。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先解决选题的问题,选题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个是从工作中来,一个是从阅读中来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去做一些研究,比如图书馆炫彩项目,我们把自己图书馆好的一些项目,进行筛选、思考,然后写出来或者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视频其实跟写作是一个原理。比如说一个较好的案例去投稿,要考虑的有五个方面一是背景,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二是活动主要的亮点三是活动的主要内容,即具体是怎么做的四是活动做了以后有什么效果五是分析与总结。每年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也有很多的业务案例征集,大家可以去投稿。如果五个方面都做好了,再加上活动本身策划得比较好、有创意,符合图书馆的价值,就完全有机会获奖。每年的中国图书馆年会的论文集,论文集里面有一半是学术论文,还有一半是业务案例,优秀的业务案例会结集出版,能够公开出版在很多公共图书馆是算成果的。

那当然可能很多的馆员又想问,如果我想把这个业务案例写成能够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需要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你需要在业务案例的基础上稍微再提升一点,比如你前面要做文献综述,对国际国内是不是开展了同类的活动做一个调研,以便于把自己的活动放在同行的一个参照系里面,知道自己到底是做得好还是不好。这个思路跟我们做好一项活动的思路是一样的,做活动你不能光拍脑袋想,还要去调研,去参考人家好的做法。最后,写成能够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还需要理念上的提升。王媛你们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爱上图书馆项目”在国际上获奖了以后,做一些理论上的提升,比如说讨论利用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图书馆的营销,稍微做一些思考,能够让这个文章跟普通的工作总结就不一样了,现在普遍的问题就是很容易把案例写成工作总结,自说自话,没有研究。

王媛:其实刚才咏秋说的选题从工作中来,从阅读中来,这是她的一个核心观念,这里就再次callback一下图书馆炫彩项目,刚才其实小助理告诉我们说,很多图书馆炫彩项目获奖的老师们表达了感动,说自己有机会能够在这么盛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项目很开心。这就是我当时说的理念,让普通馆员站在舞台的中央。但是说到论文写作,这里我其实可以延伸一下,每一个图书馆炫彩项目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优秀业务案例的论文。

关于这个论文的写作其实还有第二个问题,还有馆员提到基层的市级、县级的公共图书馆馆员投稿难,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邓咏秋:我觉得所有人发文章都很难,相对来说,图书馆学专业发表(论文)比有些学科来说,我们的发表园地还是更加广阔一些,我们有40多种有正式刊号的刊物。除了关注一些核心期刊以外,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些普通的期刊,比如浙江图书馆的《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他们就比较愿意去发表实践的、接地气的文章。不同的期刊关注的选题方向、研究思路也有区别,大家可以多去了解期刊是否愿意发表某个方面的文章。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回应了大家的关切,我们请了五位图书馆学期刊的主编,共同撰写《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这里面包括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的更好、怎么写的更规范、怎么提高被录用、被录用的几率。关键是最后还有一个附录,这里面列出了我们图书馆所有的这40多种期刊,帮助大家确定投稿方向。

详细信息请看:荐书 | 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王媛:我非常理解提问的老师说普通的馆员投稿难,其实就像刚才咏秋说的,所有人都投稿难,我想到一个方法关于怎么样能够提高大家写作的水平、论文命中率,我在这里要发出一个呼吁,就是咱们基层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的学界,比如像武大、北大、中山大学联合展开研究,比如说图书馆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与基层图书馆来开展一些研究项目,基层图书馆有案例、有数据,图书馆学的老师有理论、有研究方法,两项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共同去研究出一些好的案例、好的论文。其实这种合作的模式是非常好的,我们希望图书馆的学界多带一带基层的图书馆一起来做研究。

王媛:说完职业的提升,我这里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有些图书馆员会担心自己的工作干着干着就没了,被替代了。有一个馆员说,现在很多的编目外包,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采编馆员?干着干着工作没了这可不太好。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国家图书馆顾犇主任来回答,我们的业务外包和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采编馆员,有请。

28 业务外包和人工智能会取代采编馆员吗?

回答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顾犇

顾犇:在智慧图书馆的时代,不是说用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图书馆员。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非核心的工作,让我们腾出时间去完善编目数据,做更多前沿研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为在编目工作领域,我们一直人手不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或者没有做到位。人工智能不是凭空出现的,其背后有大量数据支撑,而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其中大量信息需要图书馆去揭示。

现在有不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研究课题,例如本体、关联数据、可视化、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建设等,不能认为这些都是技术人员的事情,我认为编目人员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编目一直是国际图书馆界活跃的领域,一直有新的研究出现,而且涉及的方面很多,国内图书馆有专家跟踪这些发展,但是普通图书馆员不是很关注,发表研究成果不多,我们应该抓住机会,紧跟国际最新进展,做自己的研究,成为领域的专家。

另外,国际上传统编目与数字资源整合,通常都是传统编目员参与数字资源标准的制定。在中国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信息技术工作人员与传统编目员之间的距离,导致技术实施不切实际,而传统编目员又被边缘化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去消除这些差异,提高这个领域的专业水平,把握自己应有的地位。

在国际上,图书情报档案博物馆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中国国内还有各种因素制约,但我们要做前期的研究,有一些小型图书馆,本来就有各种类型文献和实物融合的收藏,可以先做尝试。从理论上讲,编目的思想都是一致的,编目员何去何从,从管理层面来说,我们需要应对人员短缺和经费的不足,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业务外包的趋势,我们需要与管理层沟通,说明工作的重要性,但也需要转变观念,把非核心的业务部分外包出去。

在编目领域,不少图书馆编目工作都外包,书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图书都编目加工完毕,直接上架即可,甚至有一些书商还做了采访工作,直接配送图书馆馆藏相关领域的图书。一方面说,这些措施确实节约了图书馆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在馆长眼中,采编一直是人员密集和资源密集的部门,管理起来麻烦,外包可以省去不少麻烦。另一方面说,外包也丧失了图书馆的主动权,长时间的外包,导致图书馆缺少编目专家和采访专家,甚至当需要考核编目工作和采访工作的时候,图书馆内部都没有人有发言权。

国家图书馆提供了联合编目服务,有可以依赖的数据,但是各个图书馆也需要有各自的编目队伍,在联合编目这个平台上发挥作用。联合编目涉及数据上传和下载,有大家的积极参与,数据才会更新迅速,质量才能逐步提高。国家图书馆自己也不能够保证所有图书都能快速并高质量地编目,有一部分的书还需要大家上传。所以从宏观角度来看,全国各图书馆的编目队伍存在是有必要的例如简单的著录、记到和加工工作是可以外包的,但是数据审校、规范控制、分类审校等都要有自己的专业馆员来做,有些图书馆把验收工作也外包,这貌似是简单工作,但也存在着甲方乙方职责不清的问题,让乙方为甲方验收乙方提供的服务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从总体上看,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人从繁琐的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例如图书馆的ISBN批量查重可以机器自动完成,图书封面扫描后可以转成机读目录也可以机器自动完成,但需要编目人员核对并纠正错误,这就和文字识别一样,虽然越来越精确,最后人工判断的步骤不可缺少。对于知识性的工作,目前看,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新开发的图书馆系统也是如此,也不可能取代馆员

王媛:还有一个关于我们的工作会不会干着干着就没了的提问。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有一些过去由人来做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数字虚拟人替代了,所以有一个同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对图书馆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图书馆员会不会被虚拟数字馆员取代呢?这个问题我们再次请到了澳门大学图书馆的吴建中馆长,我们来听听他的见解。

29 人工智能对图书馆会产生哪些影响?图书馆员会被虚拟数字馆员取代吗?

回答人: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

吴建中:现在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技术上我不懂,但想从文化层面谈一些看法。图书馆是为交流而存在的,即使到了高度数字化的今天,人们依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数字化只是丰富了交流的形式,而没有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图书馆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不是为了替代图书馆员,而是为了丰富和增强知识交流和人际交往。因此,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也要转变观念,人工智能既是一门工具,也是人类的朋友。图书馆要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并善于与之一起共同为激发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

感谢以下志愿者根据视频进行文字整理

河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生:张晨阳、张佳钰
国家图书馆:杜婉鹏
排版:何逸竹

回放来啦

扫码,点击直播回放

邓咏秋 | 图书馆人奇妙夜筹办经过

策划手记 | 图书馆人奇妙夜,Light it Up(王媛)

图书馆人奇妙夜奖品之一 


2024年 1月最新版

图书馆学可供书目excel版

下载二维码

国图社图书馆学(公共文化)可供书目下载

上面的网址长期有效,每季度或两月更新


点击阅读原文,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爱上阅读主题手账2024》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图情出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