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悟|邱耕田:系统观念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意义

邱耕田 理论周刊 2023-07-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这六个“必须坚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立场、意义、机制、方法、品质等属性。其中,系统观念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是我们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工具。

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整体,而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对事物系统性的认识中,人们提炼概括出了相应的系统观。其中,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一种科学的系统观。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有两大支柱,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原则和联系原则。毛泽东要求“照辩证法办事”,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性和发展性存在的最深刻、最全面的学说。在恩格斯看来,“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列宁也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联系着的事实,“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新的实践进程中充分肯定了系统观念的重要意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系统观念能使我们获得科学的认识

人类的社会性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只有改造世界才能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要改造世界就必须认识世界。无论是在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方面,系统观念都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分析工具。系统观念要求我们以整体性思维理念来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我们正在开展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正如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

整体性思维理念所要揭示的是事物系统的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为构成系统的静态的要素之间和动态的发展阶段之间内在的、稳固的联系。整体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科学性在于它是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着眼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换言之,整体性思维要求我们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例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而我们对新发展理念的准确把握就离不开系统观念。以整体性思维看来,新发展理念具有“一”和“多”的辩证关系。所谓“多”是指新发展理念是由五种不同的发展理念构成的,这五种发展理念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它们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角度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发展的动力、关系、价值目标等予以了揭示和反映。正由于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多”的存在,所以,它才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关照性和指导性,才成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理念。

同时,作为“一”的新发展理念又是一个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绝不是只有经济指标这一项,这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以整体性思维理念来看,作为“一”的新发展理念,表达的是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或不可分性。

要着眼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还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能力从不同方面表现和张扬着整体性思维理念,它们是坚持系统观念在人们思维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

战略思维是对事物的全局和长远的关注与谋划,历史思维是基于纵向的时间维度对事物的演进历史的一种考察,辩证思维要求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属性,系统思维则要求着眼于对事物内部诸要素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把握,创新思维要求在实践基础上关注和追求事物或工作的创新性变化,法治思维要求在法律的视阈和语境中考虑和处理各项工作或事务,底线思维要求在一种忧患意识中做到居安思危、在利与害的矛盾斗争中追求社会性事物的安全发展。上述诸种思维能力既体现在我们的认识中,还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它们有一个共性,即都着眼于事物的内外联系及其所导致的发展变化,是从不同角度对整体性思维理念的揭示与反映。

系统观念能促成新发展

系统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论意义,系统观念的实践意义在于,我们审视发展现实、解决发展问题、重塑发展未来、推进发展实践,要有一种整体性的视野,要处理好“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要做到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

例如,我们既要整体性地把握新发展理念,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可见,我们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时,切忌单打独斗,而要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

再比如,以系统观念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发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就意味着我们在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中,要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反,在实践中,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就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着新时代我国整体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或整体性的实践布局和思想观念,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整体性的改革观、整体性的安全观、整体性的生态观、整体性的文化观、整体性的国际观等等。

其中,具有整体性的改革观及其改革实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全新局面,关键在于其所拥有的全面性、整体性。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而这种方法论其实就是一种系统观念的运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总之,正是在一系列具有高屋建瓴、顶层设计意义的系统性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我国发展才真正步入了一个整体性推进的新阶段,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发展”。这种“新发展”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实践趋向。“新发展”鲜明地体现着系统观念的科学伟力,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实践途径。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格格
推荐阅读


1.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田野调查大有可为3.理解历史政治学的几个关键词4.刘尚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心在于调节风险分配5.毛泽东评陕北公学:“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6.姚洋:好的经济学研究要遵循两个“有用”标准

推荐给大家看,请戳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