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南宁到底有多佛系
文丨西部君
经常有读者留言说,整天围着重庆、成都和西安转,为什么不写写南宁?每当看到这样的建议,西部君都会在脑子里面过一遍,南宁最近发生了什么,但最后往往陷入一片空白。
其实不止在西部诸城,在全国的省会/首府中,南宁都堪称最低调的那一批城市。这种低调甚至会让你忘了,作为首府城市,它一度还是广西“大西南龙头梦”的战略支点,有着近海临边,比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盟的绝佳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实力,没法像重庆、成都那样,在各种排行榜十强上露脸,这当然是低调的原因。不过所谓存在感,GDP之类的硬指标只是因素之一。
比如,和昆明2017年4857.6亿元的GDP相比,南宁4118.83亿的体量,其实差不了多远。但说起在全国的存在感,南宁无疑比昆明要低很多。举个例子,问云南省会,大家都会想到昆明,要问“广西的首府是哪个城市”时,很多人下意识蹦出来的答案,可能是桂林。
说白了,南宁太佛系。佛系到很少闹出动静,不管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以至于缺少辨识度,吸引不了外界的眼光。
1.没有新闻的南宁越来越佛系
南宁到底有多佛系呢?西部君整理了以城市名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大西南龙头梦”的战略支点南宁,与西部三大城的存在感差距。
制图:西部君 (注:因为未知原因,西安2006—2008数据异常,2009年恢复)
上图为互联网开始普及的2006年至今,以西部几个主要城市名称为关键词的PC端搜索指数,指数越高意味着全网关注度越高。考虑到南宁面向大西南的战略方向,加上西北银川、西宁等地存在感相对偏弱的局面,这里主要比较南宁与三大城和贵阳、昆明之间的差异。
将上述数值转化为折线图,得出如下的走势对比:
制图:西部君
2006年到2008年,6个城市的关键词搜索指数,处在一个比较低的起步阶段,相互间的差距不是太大。原因是此时的互联网才刚刚普及,整体的访问量不大,各大城市的互联网营销也少,所以像成都虽然在2008年遭遇了大地震,但以“成都”为关键词的搜索量远比今天少。
2012年重庆有个最高点,因为那年发生了一件众所周知的大事;昆明2014年的搜索指数一度超过西安和成都,因为发生了火车站袭击。
除开这种大事件所造成的高点,到2009年开始,成都、重庆和西安,逐渐与南宁、昆明和贵阳分化开来。这种分化在2012年达到顶端,然后指数差距呈下降趋势,不过总体仍然可以划归两个档位。
以“成都”为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在2017年有一轮暴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雷的歌曲《成都》在这一年火了。虽然网友的搜索行为,目的性只是歌,不过二者之间的关联度,也足以让作为一座城市的成都吸引更多目光。
如果你登录成都市的政府官网,还会发现,这是为数不多配有自动播放的背景音乐的政府官网,而所播放的背景音乐,正是这首《成都》。
2.移动端的影响力,西部进一步分化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搜索行为发生在手机上,而非传统的电脑PC端,西部君也整理出了近五年来的移动端搜索指数:
制图:西部君
以“成都”为关键词搜索,2012年指数是2889,到2018年达到23386,可见搜索行为从PC向移动端转移的速度。为了方便对比,我们还是转化为折线图:
制图:西部君
在2012—2013年间,6个城市都维持在低起点。随着智能手机让触网行为移动化,成都、重庆和西安,也是逐渐与南宁、昆明和贵阳分化开来,而且2017年和2018年,这种关键词搜索量的差距并没有像PC端所显示的那样逐渐缩小,而是逐渐扩大。
为了避免百度指数太单一,西部君还对比了360趋势的曝光量,以360收录的网页为统计基础,分析、计算关键词的曝光次数。如下图,对比的这6个西部主要城市,最终在曝光量上分化成了两个档位,而且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因为前面分析的是百度和360的指数,很多手机APP内的搜索行为没有纳入其间。比如截止4月,抖音上关于西安的视频超61万条,播放总量超36亿次,点赞总量超过1亿。
3.搜索“南宁”的动机让人意外
当然,网友用城市名进行关键词检索,形成的全网关注度未必都是正面的。比如昆明游客被打事件,让“打人”、“毁容”成为与“昆明”关联的字眼,对城市营销而言当然不是好事。
鉴于此,西部君也分析了城市名搜索行为的需求图谱,也就是用户在搜索该词前后表现出来的相关检索词需求。
上述为2017年9月与“成都”关联的检索词,越靠近圆圈中心,关联度越高。由图可知,很多人以“成都+地铁”或者“成都+天气”进行搜索,第二圈还有“旅游”。
这是西安。“大学”、“天气”外,还有个“科技”,说明给外界以与科技关联的认知,第二圈同样有“西安旅游攻略”。
再来看看下图的广西,时间还是2017年9月。
除了“天气”和“地图”,大量的搜索直奔“死鱼”,以及另一个不可描述的词。西部君最开始以为“死鱼”是某种养殖风波,后来查阅发现完全不是,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搜索行为跟着热点走,某个时间点的搜索行为,未必能够反应出全全貌,为了避免这种局限性,西部君将时间点定在了一年后,也就是刚过去的5月,得到的结果更让人意外:
在与“南宁”关联的检索词中,“死鱼”的搜索趋势,居然还在最强的一档,而且搜索量呈红色的上升趋势。这揭示了在隐秘的互联网上,“南宁”让人记住并检索的标签。
4.西南人民对“南宁”兴趣不足
关键词的关联搜索,反映出用户搜索行为的目的性,换句话说,他搜索这座城市的名字时最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那么,这些用户的分布呢有没有规律?
同样是以百度指数为依据,西部君对比了这6个城市的人群画像,也就是关注该关键词(城市名称)的用户来自哪些地域。下图是检索“南宁”的用户分布,区间是2017年至今,颜色越深,用户越多。
南宁所在的华南,颜色最深,其次是华东,说明在华南尤其是广西人之外,大量华东的网络IP有过搜索“南宁”的行为。
西部君对比了6个城市,本地和华东的搜索用户数,都分别占据第一、第二档。不过除了“南宁”外,剩下5个城市,都有该关键词所在的西部片区,与华东区同居第二档。
比如,搜索“成都”的用户四川本地人最多,第二多的除了华东,便是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搜索“贵阳”的用户,第二多的除了华东,还有重庆、四川、云南和西藏;搜索“西安”的用户,第二多的除了华东,还有宁夏、青海、新疆、甘肃等西北诸省份。
下图是贵阳:
不过搜索“南宁”的用户,第二档是华东,第三档才是西南的诸省。说得更直白点,比起昆明和贵阳,西南地区的人民,似乎对“南宁”没有什么太强的兴趣,他们搜索“南宁”二字的频率,甚至比不上不接壤的华东地区的网友。
搜索用户的地域分布,能看出城市在区域内的位置。对南宁而言,包括它所在的广西,一直就面临着拥抱西南还是拥抱华南、珠三角的发展分歧。《广西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一文的作者曾经指出,宁当大西南的鸡头,不当珠三角的凤尾,是广西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失误。不过从搜索行为来看,“南宁”在西南人民心中的存在感并不强。
不管这种因素源于战略考量,还是地理或者历史原因,客观上都让南宁在西南的城市合作中缺少热度。比如经济体量更低的贵阳,反而是和重庆打的火热,大有催生新CP的趋势。(详情参见西部君此前的推文:《重庆与贵州,西部新CP呼之欲出》)。另一方面,南宁在西南缺少网感,容易被“遗忘”。
小结:
说到存在感,很大程度上跟综合发展水平相挂钩,发展水平高,自然会有办活动、造话题和上头条的机会。但反过来说,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能够能在网上闹出点动静,同样也是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比如重庆、成都和西安,在经济体量领先西部的前提下,还在不断“折腾”。大手笔抢人自不用说,还在抖音上寻找存在感,通过网红打卡景点来提升城市的网感;经济体量更小的贵阳,也在着力打造“中国数据中心”、“中国数谷”,拉来BAT三位大掌门人为数博会站台。
至于南宁,虽然在经济体量上和贵阳、昆明互有高低,但目前来看的确过于佛系了。这种佛系能够让自身偏居一隅,不受外界打扰;但在城市营销网络化的趋势下,也意味着放弃了营销自己的机会。这样看来,佛系的南宁真该推自己一把,去沾染一些烟火气了。
--- E N D ---
勾搭西部君:hbdx1990xz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