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门记忆】护土安民——扎根澳门的土地信俗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2-07-23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诞,主角“土地公”可谓最“贴地”的神仙,光在澳门这个弹丸之地,已有近10所供奉土地的庙宇、约200个公共土地神坛,家宅和商店门前供奉土地的神位,更是多不胜数。

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宝诞,不少信众都会上香拜祭。

澳门作为中华文化根深叶茂的地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地华人将原乡的土神和信俗带到澳门,形成历史悠久、独特鲜明的土地文化,并以三大土地庙:沙梨头土地庙、下环街福德祠、雀仔园福德祠为核心,以及分布全澳约200个土地神坛为支柱,传承土地信俗。

本澳约有200个公共土地神坛
信仰土地神已融入澳门华人的日常生活,土地公的祭祀及神诞庆祝活动更由来已久。沙梨头土地庙相传建于明末,殿侧墙上的乾隆五十四年(1789)石碑,可证建庙至少230年;雀仔园福德祠庙内碑文证实,原旧庙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下环街福德祠的碑文,更描述了150年前的土地诞盛况。

列非遗代代传承


每年的土地诞都会表演神功戏
三座大型土地庙的贺诞活动大致相似,包括上香拜祭、醒狮、神功戏及敬老宴等,皆祈求“土地公”护佑一方平安,街坊邻里互助和睦,社区热闹祥和,贺诞活动已成为澳门民间节庆活动之一。

土地诞活动已成为澳门民间节庆之一

本澳三大土地庙于2017年成功申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21年正式公布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预期澳门土地信俗将代代传承与弘扬。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