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Ao的mArket,让好事发生!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商业零售和品牌维度,“年轻人”其实是一个被过度总结的概念,让我们不断陷入到概念和说法的迷思中去。


这可能是来自于形容词的匮乏,或者是大家对于感受力的参差,当我们将分析推进到所谓“审美、策展、潮流、时尚”时,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变得混乱起来。我们明知道年轻人喜欢潮流,喜欢新鲜事物,但我们又如何去界定什么是真正的“潮流与新鲜?”,或许看图说话是一个好办法,但谁又能保证谁是客观谁是主观,谁又能代表“大多数年轻人”?


在这样的时刻,其实看看案例更有意义。其实你总是能发现,特别是在城市更新领域,有一群人是不会去可以标榜自己所谓“年轻网红打卡”。然而他们所做的事情,却真实的创造了年轻的传播力,带来了年轻世代的关注——不仅仅是年龄,而是真正心态年轻,客质好,正向的一群人那里。


你看他们的方法:并不急于去给自己贴标签,而是将更多的精力去放在“好”内容上面,思考什么样的品牌、艺术家、设计师和主理人,什么样的空间内容,设计风格是真正有价值、有引领的,以及,如何去创造一个真正促进交流,新知和愉悦的实体空间。只要把这些“好”的内容如期呈现,想要的人也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沿着这样的路径,在被各路朋友推荐之后,我的关注投入到了一个“好的市集”:


hAo mArket



寻找hAo mArket的过程,是充满愉悦的。


在以往,每次来上海的焦点都指向了安福路、武康路,看着这里从寂静到游客成群,带来了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吵杂与争议,过热并不是好事,不论是品牌、内容和顾客,其实都需要发现一个新的据点。


而hAo mArket坐落在陕西北路的一个院落里,在寻找的过程里,有不错的轻餐、咖啡、烘培,有足够的“配套”包围着hAo mArket,生活方式完整,吃饱喝足以后,就可以探索这个“好市”。


hAo mArket所在的建筑是上海民航局曾经的退休干部活动室,然而现在变成了年轻人的“活动室”,也算一种传承,在这个舒服的院落里,hAo团队使用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来与这个建筑沟通,既没有凌驾之上大幅改造,也没有被建筑的风格掩盖,而是沿着原有的空间逻辑一点点去填充,让更新自然而然的发生。



于是在hAo团队的创作之下,好的内容在这个建筑里长出来:花园里的艺术装置摆出的“A”,首层的策展空间OK Center的装置,二层的香氛集合店和三层的买手店,天台的咖啡,都被克制和稳妥的填充在其中,一层层探索,一页页翻阅这本“实体杂志”。


其实你很难定义这里到底是做什么的,是一家店?咖啡馆?展览空间?还是一个mini的城市更新综合体?其实这些定义不重要,这些只是功能而已,反而限制想象;重要的是你有很多理由可以来这里,用各种“打开方式”来理解hAo mArket,来感受它想要表达给你的态度:


让“好人、好物与好事”,在这里自然发生。



蛮多朋友和我提及hAo mArket会很开心,是很真诚的那种喜欢,也非常愿意分享给他人。


能肯定的是,这不仅仅来自于场景和选品的好,毕竟这里是上海,有太多的案例和范本摆在那里,大家的水准都不差;难得的点在于,hAo mArket提供的场所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攀比化的,而是非常自然,很契合当下与年轻世代交流方式:平等交流,拿作品说话,少起一些高调。


这也体现着hAo mArket与传统购物场所的不同,它的压力感要少很多很多。作为传统购物场所的商业空间,不管是被透露,还是潜意识的,它总是很难让人放松,因为它的目的性太强,它很难与你平行的对话——事实上,没有多少人是真的买不起,谁都喜欢好东西并且想得到,只是不愿意太被目的性的控制。


在这一点上,hAo mArket的方式不仅仅是给你一个轻松好玩的洋房花园,它其实也在通过创意的空间内容,比如策展演出、各式各样的社群活动,来实现对顾客的吸引和“安利”,也吸引了各种新锐独立品牌,为他们的产品与理念提供一个“线下内容空间”,得到传播,得到与顾客的链接。


而在这过程里,“好东西”则成为了价值观的核心。分享好的展览、品牌、产品,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分享欲,如同我们往往难以接受硬广,然而对于来自朋友的分享,却能充满信任,hAo mArket就是要尝试做这样的小伙伴,在分享的同时,来获得自然而然的信任感。


所以这是hAo mArket,没有用高端、焦虑和爹味来征服,而是希望融入日常,用分享的态度来和顾客对话,让一个商业场所弱化商业的气氛,成为内容场所,成为一个生活场所。



在hAo mArket soft-opening的这段时间里,这本实体的“生活方式杂志”已经呈现了几次好玩的内容。有岳敏君的展,“YUE MINJUN XIXIHAHA”;有和广州在地文化共同呈现的ok center限时快闪店,在之前这家店已经出现在阿那亚、成都REGULAR源野,这一次同样在这里;在品牌端,Lazy Eazy、Candle Boy等等这样的品牌都成为了hAo mArket的合作对象;


在短短几个月内,hAo mArket所更迭的内容、展览与活动,可能比不少传统商场和美术馆都要多和密集。对此,你不能用传统marketing的逻辑来看待,在我看来,hAo mArket更像是在做空间的branding,通过与内容和品牌的互动,试图去占据有关“好东西”的价值认知,以及传播它们,和找到对味客群的能力。


毕竟这是个不缺渠道、不缺商场、不缺空间的当下,而是缺好内容带来的传播,认证与分享。在过去的时代里,完成这个任务的有高端商场、有时尚杂志,有明星...而在现在,KOL/KOC,空间策展与社群,才成为了主战场。


从这个逻辑来看,你会知道hAo mArket走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上。而空间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环,回到最终,依然是如何去构建“hAo”的标准,输出内容貌似更重要,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呈现、传播、它还包含着作为买手和输出的能力,去击穿艺术、情怀与商业、经典之间的边界,来得到市场的认证。



为什么安福路会那么火?因为如今商业场所同质化的时代,安福路早已不止是一条街道,而是一个放大器,是一个展场,一个“内容发生器”...尤其是当每一家品牌都努力的在这里做内容,做事件的时刻,它也便得到了最多的关注与传播。


比起关注“网红街道”本身,理解背后的逻辑或许更加重要,以及,初心更加的重要。安福路最早打动人的,是它的在地属性、生活方式、是它轻松自由的氛围...但安福路只是一个场所、它不是团队,更不是一种标准,而它也势必会因为过度的被聚焦,而影响它原本的价值。


“安福路逻辑”需要有更丰富的呈现,这其中充满机遇,相比其他玩家,hAo mArket有完整的想法,有自己的初心,以及平等自然的城市更新理念。


期待在这样的mArket里,能见证更多的hAo事发生。




*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hAo mArket团队



零售空间难做,因为你“只做零售”

新锐品牌在追求怎样的线下呈现?

现所的线索

从REGULAR到现所,来聊聊商业的意识形态







       



商业地产研策人、爱好写字、坐标北京

可以多聊聊。

我的微信:zoffwalker  视频号:小佐老师Zoff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