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源野更新了什么?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源野的最大鼓吹者”,在北京某次开业活动上,这是品牌方给我的一个评价。


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不能否认,作为第一个开始“鼓吹”REGULAR·源野的同行,在我2021年所有的文章里,这个案例的出现频次是最多的。可能多到大家审美疲劳,为什么一个几千平的更新项目要翻来覆去的说。


我毫不掩饰对于REGULAR的认可。在我眼里,它是2021年最好的城市更新案例,也是一个超前的让人有点担心的项目,以至于要关注顾客和品牌是否真正的有所准备,能让这个案例叫好叫座,不仅仅是自嗨,而是真的有实际的行业意义。


同样,捧REGULAR也并不仅仅是捧这个项目本身,而是在捧一种价值观,推崇一种更加贴近当代消费的创新方法论:有关如何做年轻,做在地,做更新。对于商业地产这个滞后且缺乏创新的领域而言,REGULAR·源野进行了一次难得的实验。


既然是实验,那就一定有结论。不只是“招了几个网红店”,也不只是做了个“美术馆式的公园商业”,源野不止更新了自己,也更新了线下商业创新的方法论,构建出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与前置条件。


1.源野在传统商业定位维度的基础上,定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场所精神和价值观,把传统意义上追求稳定和包容性的商业,增加了更细分的体验维度,也由此呈现出自己的差异感,呈现出迥异于其他商业的体验消费方式。


2.源野营造了一个“有内容的松弛”感。“松弛”在成都处处可见,老街道、坝坝茶、随处可见的公园,但真正像源野一般却独一无二:既“有内容”,保持整体审美,品牌和内容的独特,空间品质感;又“放松”:公共空间被简单繁盛的绿植、无冲突感的建筑材质所营造的气氛,就如同一个街角的口袋公园。


3.源野最大化利用了原本“恶劣”的场地条件。传统意义上这是个没法做的商业:没有地面上的昭示、在公园的下沉里、缺乏商业氛围...等等,然而正是这样的条件,让源野有了一个相对独立,不受周边影响的商业环境,为自己独立的氛围营造,打造一个“身边的远方”,瞬间抽离出城市场景提供可能。从地铁站走到源野的花园里,就是一次最快的“微度假”。


4.源野在实现如此场景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不方便说源野的具体成本数字,但它基本等同于传统购物中心的一个艺术装置的成本。源野并没有用太昂贵的材料,更多的是在“营造”,在统一审美的把控下,让各种要素都指向“松弛”,最终实现这么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关于场所感与品牌组合。


5.源野从内在,呼应了成都“公园城市”的方向。这不仅仅是项目正处于公园内部,而是还原了“公园”所吸引市民的气质:平等、开放、普世、随意的城市公共空间。源野在这样的公共性与商业的精致感中,找到了一个平衡和传承。


6.同样,源野在“更新公园”的过程里,并没有对传统公园氛围形成冲击:地面上,是传统的大源中央公园,老人们在公园里跳广场舞;在地面下,年轻人也在享受着他们的公园,两者处于同样的场域,却又各得其乐,也能相互融合。


7.源野用“杂志编辑”的方式来选择品牌。在传统商业的维度下,填满一个几千平的项目可能很简单,但“填满”和“填的有趣”截然不同。源野首先确立了每个主题的内核:“Market、Fashion和Select”,通过价值观、主理人与产品的维度,和品牌来去深入定制每家店的主题、细节和场景,最终组合在一起,形成每个区域所应有的氛围。说着容易,但其中有巨大的沟通成本。


8.比挑选更难的是拒绝。对人而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是你所拒绝的才让你成为你,对项目也一样。项目爆火以后,必然有更多的品牌和客流应声而来,但在保证氛围、主题和定位的基础上,怎么和传统租金、坪效与noi的经营指标之间做平衡,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考验团队、考验投资人,更考验“拒绝”诱惑的决心。


9.克服小体量品牌组合难题:创造“强目的性的高频日常”。小体量做商业,最大的问题是体量有限,丰富度不足从而影响购物效率,和消费目的性。对于和周边商业有天然隔绝,仅二十余个铺位的源野更是如此。但源野所选择的品牌,基本都是“非标、定制和首店”,也意味着“仅此一家”这本身就是强目的性;同时从功能而言,咖啡烘培轻餐、买手店、独立品牌、主理人品牌本身既日常,也有目的性,这都为源野的持续运营逻辑提供保证。



关于推广和空间细节。


10.高效的“零成本”品牌推广。这要建立在优秀和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和内容之上,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好品牌更懂得如何去影响顾客,创造社群,而重要的是让他们结合在一起,打磨出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商业产品,而媒体和kol也在追逐好的内容,他们会自然而然来主动传播。所以请重视重视产品,没有花钱的源野,要比多少砸了数百万营销费用的场子影响力更广泛。


11.无处不在的场景细节。审美不能掉线,共享充电宝箱子那么丑,但又不可或缺,怎么办?源野的办法是都集中在大台阶下的小房间里,如同卫生间一般,给共享充电宝做一个“充电间”,解决基本需求。


12.陈列没有多余,核心是审美。相比于传统甲方,商管故意营造的“丰富和品质”,源野往往用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不俗的效果,中秋节一个挂在树梢的“月亮”,国庆节挂起被射灯照耀的国旗,这种简单的点缀和突出,就已经足够,也带来了传播。所以说审美是一种效率,不怕没钱展陈,就怕又花钱又土,还不如不做。


13.创造让人停留社交的场所。传统购物中心都是难以停留的,除非你消费,当然这也是故意的设计,让人流动起来,增加店铺客流效率;但事实上,这样会让顾客心智里与你有距离感,在现在,品牌也好场项目好,首先要成为社交空间,和顾客做朋友,要为他们设置出可以坐着发呆的场所,他们才愿意更多的到来,认识你,消费你。源野最不缺的就是公共座位,你可以坐台阶,坐各种的台面,拿杯咖啡,看着人来人往,甚至连打围的空铺都设置了公共座位。



关于客群,与行业启示。


14.源野是国内少有的,还原出类似上海“安福路逻辑”“衡复风貌区”的商业案例之一,不只是一个年轻生活方式的街区,也是社交媒体传播和高质年轻客流的中心。至于到底什么是“安福路逻辑”,以后慢慢道来。


15.如何吸引年轻高质的客群?是的,要少看点所谓“Z世代报告”,因为写这些报告的人往往自己也没做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要足够真诚,你要给他们真正“好”的东西,请注意是他们理解的“好”,好审美,简单、本质、放松、去凸显出品牌本身的产品内容,文化内核,而少一些油腻的、多余的、“尊贵的”的装饰。


16.项目本身要有硬核的原创精神。对于优质、新锐品牌而言,他们不愁找不到一个地方,而是发愁怎么找到一个“特别”的地方,而此时,有懂年轻人的公共空间,有建筑结构感强烈、场所本身透着街头、社群价值的场所才更加适合他们,也更加稀缺。


17.审美是一种高效率生产力。它有时并不简单指向“高成本”,太花钱往往是因为在为自己的低审美买单。懂审美,意味着低的决策成本,意味着更少的浪费,可以站在简单的高级感前来引领品牌和客群,从而占尽优势。毕竟谁都向往着更好。


18.理想主义、生活方式、价值观并不是“虚”的,核心是你要相信它,理解它,并且找到志同道合的,内部外部的人来共同实现它。人不可能创造出认知范围以外的事物,只有当自己能够理解并输出时,这种所谓“虚”的概念才有可能真正的呈现,从而造就出真正的创新。这一点,来自于对源野团队的感受。


19.源野重新确认了产品的价值。商业空间本就灵活多变,需要不断突破,源野用事实证明,只要产品理念创新,呈现水准到位,品牌和顾客一定会为此买单,并且无上限。



还想说明的一点:当“有内容的松弛”作为一种定位。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质丰盛,解决一家人的富足生活。这种逻辑指向“选择多功能全体量大”,由此,打开了来自于百货和购物中心的时代,也因此,造就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购物中心开发浪潮。


但在一二线城市,我们早已走过了物质匮乏的年代。


对于物质丰富的新一代人而言,松弛反而成为了稀缺的感受。如何能有一个场所,能让大家放松、舒缓、抽离、低心理成本、让顾客可以得到片刻的自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认真的观察一种生活态度,它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也是为什么街区重新成为关注焦点,因为它的生活、社区和公共感,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性,和传统的购物中心截然不同。


那么“松弛”会成为未来的商业更新主题吗?源野给出了一种答案,或许还有更多的答案。



普通的REGULAR,“不普通”的REGULAR。

从REGULAR到现所,来聊聊商业的意识形态

请用价值观,来吸引未来的客群




       



商业地产研策人、爱好写字,

可以多聊聊。

我的微信:zoffwalker  视频号:小佐老师Zoff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