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泰州,有一群无形的高山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范观澜专栏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内文明而外柔顺,内强健而外谦和,如处于顺境要“静观自得”,碰到逆境只要“波澜不惊”了。
——作者
作者往期经典
无 形 的 高 山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曹金红诵读
家乡泰州,襟江负海,环三水而绕双城,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的世界竟是一个水的世界。可是人们素来对巍峨的高山是憧憬向往的。这里虽然没有山,竟然城中冠名有东山寺、南山寺、西山寺、北山寺。
当年城内公园中一座十多米高的土墩能敢谓之“泰山”。如今在步入凤城河景区的“碑苑”后,我亦觉得这里虽然没有山,然而就仿佛置身于许许多多无形的高山之中。仰止高山,却能够领略到别样的美妙风光。
碑苑在秀丽的凤城河边,一片郁郁葱葱的苍翠竹海之中,那些格局迥异的奇石上面,分别刻着上至五代沿至当代精选的名人咏泰州的诗句。
有人说,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间人情物理的隽永表达。
同时这些诗文又是由本土籍的书法名流泼墨而就,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艺术佳品,不由觉得似乎在这里依稀看到了许许多多无形的高山。而且这种高山在我们的心中又是那样巍峨挺拔。
在泰州2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诸多文化名人的因缘,他们在这里,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游宦,或寄寓,但却留下了文笔精炼优美、笔花耀眼四射的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啊!
你看,1700多年前的西晋左思专门为这里写下的“(丽见)海陵”,“窥东山之府,则瑰宝溢目,(丽见)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
唐朝大诗人王维对泰州的写意:“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北宋年间泰州相继出了五位宰相,其中三位名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都任过泰州盐仓监,同时也留下了不朽诗句。
晏殊的词章意蕴深远,风格清丽,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后人奉为“天然奇偶”。
吕夷简在这里亲手栽植牡丹并赋诗:“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至今脍炙人口。
范文正公更以雄才大略为民兴利除害,他的不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然而该名句正是源于“泰州文会堂”诗的“君子不独乐”。
另北宋曾致尧、刘颁,南宋陆游、文天祥,明朝储巏、凌儒,清朝邓汉仪、周亮工、陈维崧、王士祯、蒋春霖、郑板桥、孔尚任,当代赵朴初等在“碑苑”中都留有不朽诗篇。这些诗歌,或豪放不羁,或婉约多情,或典雅华丽,或朴素生风。
有的是诗人羁旅的偶感之作,有的是诗人哲思的理性升华,有的表现了诗人的磊落心胸,有的则流露出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赤子情怀。
诗句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意蕴独具。读过这一首首诗歌不犹觉得这一位位先贤不正是家乡泰州历史上令人仰视的一座座无形的高山吗?
再看,“碑苑”中的每一首诗歌又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佳品,这里除明朝的储巏与当代赵朴初采用的原作之外,其他有来自于京城的傅家宝、高运甲、吴为山、朱天曙;
海上张森、周志高,西子湖畔王冬龄,大名湖边顾庆生,龙城阙长山,省城金陵的陈仲明、陆越子、刘灿明、黄明、周积寅、郑奇以及居住本土张舜德、俞振林、戴琪等。
他们不管现在安居何地,但均清一色的泰州籍。
在他们中间有的早已成为当代书法巨匠的,在书法领域已颇为显赫,但为家乡却慷慨应征作品。其作品中不仅表现有阳刚雄浑,还有表现秀逸儒雅,风格各异。
正由于这些书法家的二度创作,使这一首首古诗词似乎陡然间增加了厚重和灵性。有的书家虽然离世了,但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
走进“碑苑”,向历史深处回望,正由于看到两千年流播而不衰的诗词歌赋而看到泰州大地两千多年的文脉延续而不息。
在这矗立无形的高山怀抱之中,似乎正是承载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记忆,并有了无穷的人文张力,还有了那摄人的神秘----也许这心目中无形的高山已远远超过了气象万千的三山五岳了。
栏目主编:李建丽
文/范观澜
诵/曹金红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