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继海、赵昕 | 形塑与重塑:理查三世形象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

高继海,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高级研究院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小说、西方文论、莎士比亚等,也涉猎中国古典哲学及文学如《易经》《诗经》等。
赵昕,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继海 教授

形塑与重塑:理查三世形象变迁研究

原文载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经作者授权由 “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微信公众号推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19ZDA294)阶段性成果


摘要:几百年来诸多文人墨客以理查三世为蓝本创作无数不朽名篇,从托马斯·莫尔笔下的驼背暴君到威廉·莎士比亚剧中的杀人恶魔,再到当代历史小说家菲利帕·格里高利作品中虽不完美但也是在动荡年代不得不上位的正常人。本文试图对理查三世及其统治时期追本溯源,并结合经典莎剧《理查三世》《亨利六世》和格里高利的当代小说《白王后》来探究理查三世的形象转变之路径。但本文追寻理查三世形象转变之路并不为证明理查三世无辜与否,只为发现不同时期作家如何以各自独特迥异的方式展示创作思想,如何建构、重构以及解构理查三世这一经典的历史人物形象,以期当今读者能在历史真相问题上持一种开放心态。


关键词:理查三世;托马斯·莫尔;威廉·莎士比亚;菲利帕·格里高利;形象变迁


莎学家丹·布林(Dan Breen)在论文《莎士比亚和历史写作》(Shakespeare and History Writing)中写道:“对于21世纪的读者来说,若想了解从理查二世退位到亨利七世上台之间的历史,莎士比亚恐怕是唯一的阅读来源。” 诚然,全球戏剧大师的盛名使得众多读者误认为莎士比亚为历史学家,尤其是不少年轻读者习惯从莎剧作品中获取历史知识。虽然莎剧妇孺皆知、扣人心弦,但其描写的剧中人物与莎士比亚均不属同一历史时期。正因为莎剧呈现的不是真实的历史原貌,历代文人墨客才有余地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的演绎版本填补诸多历史空白。

菲力帕·格里高利(Philippa Gregory)是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围绕诸多历史人物创作出包括《白王后》和《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在内的十余本畅销历史小说。拥有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的格里高利,在其作品中为包括理查三世在内的诸多历史人物提供了全新的阅读视角。本文将理查三世一生最具争议之处分成两个部分展开论述:外貌和罪行。每一部分都从都铎王朝建立的自身神话开始,及至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六世》的推动,再到格里高利的当代小说《白王后》,以期发现不同时期的作家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理查三世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

一、背景

据大卫·鲍德温《理查三世传》描述,1452年10月2日理查三世在英国北安普敦郡降生,是其父约克公爵理查和其母塞西莉·内维尔孕育的11位子女中最为年幼者。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其童年的记载,但1456年的一首诗《克莱尔·罗尔》(Clare Roll)有这样一句描述:“理查三世还活着”(“Richard lives yet”),这句话也许暗示理查可能自幼多病。


1461年,理查长兄爱德华登基为英格兰国王,年仅9岁的理查收获纷至沓来的荣誉,先是受封巴斯骑士,四个月后又被加封为格洛斯特公爵,随后被授予嘉德勋章。由于爱德华国王令人大跌眼镜地宣布迎娶地位低下且已育两子的寡妇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本该成为政治联盟的婚姻被国王如此擅自做主,令大多数朝廷重臣极度失望,大有被背叛出卖之感,这场不被看好的婚姻破坏了国王与贵族们本来良好的关系。为爱德华国王夺得王位立下汗马功劳的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本计划让爱德华迎娶法国公主,对国王这段婚姻最为失望。为安抚沃里克伯爵,爱德华于1465年允许其将理查收留家中以便完成学业,这在当时是一种荣誉的象征。理查与沃里克及其家人的情感纽带此时也许已见雏形。

1467年,理查在沃里克伯爵家的平淡生活被打乱,爱德华四世罢免弟弟乔治的首席法官职位,并将妹妹指婚给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亲戚。此时,反观自身地位的降低,沃里克伯爵更加 “憎恨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家族的崛起”,开始谋划叛乱。首先,沃里克拉拢爱德华的弟弟乔治,向其许诺王位,未经爱德华允许,宣布大女儿将与刚刚遭到贬斥的乔治结婚。这是沃里克向爱德华的首次公开挑衅,同时也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敌对立场。理查在这次站队时没有动摇,始终忠于其兄长国王爱德华,他的忠诚也得到诸多回报并逐步掌握实权。“理查第一次掌权的记录是1469年对叛徒亨利·考特尼(Henry Courtley)和托马斯·亨格福德 (Thomas Hungerford)的审判。理查以当时审判委员会首席审判长的身份判处二人死刑。”

1466年春,在沃里克和乔治的操纵下,约克郡多地、多次发生叛乱,理查在协助王兄平息叛乱中表现出耿耿忠心和卓越才能。爱德华国王为了缓解与沃里克伯爵的矛盾冲突,授令理查与沃里克伯爵的次女安妮·内维尔(1456-1485)联姻,这场婚姻给理查带来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理查明确表示了爱慕之情以及迎娶之意。他是出于爱情,还是看中其可能继承的巨额财产?学界并没有定论。但联姻却让乔治颇为不快,因其妻为安妮长姐伊莎贝尔,这一半财产本应落在作为安妮监护人的乔治头上。在国王的斡旋下,兄弟双方达成了协议。理查可娶安妮为妻,得到一半沃里克的财产,而乔治则被封沃里克伯爵和索尔兹伯里伯爵,并获内务大臣一职,继承沃里克的其余遗产。

此后理查见证诸多重大变故,如国王下令处死兄长乔治等。乔治死后,理查便成为最大受益者,不仅获得乔治的头衔和土地,还得以在北方进一步扩张势力。有证据表明,此时的理查已变得利欲熏心、野心勃勃。这一证据主要来自他与年迈的牛津伯爵遗孀伊丽莎白·霍华德(Elizabeth Howard)的交易记录。1471年,理查已获得伯爵遗孀儿子的大部分房地产,但即便如此他仍 “明确表示希望继承伯爵夫人自己的土地”。正是他处理此事的蛮横态度,知情者认为他已变成危险人物。一些书面文件记载,理查一直囚禁并威胁年迈的伯爵夫人直到她正式将遗产授予他。“据称,他威胁伯爵夫人如果不合作就会在隆冬季节把她送到米德尔姆,还有目击者作证说经常看到伯爵夫人哭泣。” 但这些书面文件也存疑。鲍德温认为其问题在于,这些均是后来牛津伯爵的记载,而当时理查已去世,所以这些文件很可能是有意偏袒都铎王朝而抹黑理查。同时,威廉·汤斯托(William Tunstall)的记录却以一种更有利的方式回忆了这些事件。汤斯托称,他曾安慰 “哭泣的伯爵夫人,告诉她 ‘这位公爵是一位骑士,也是国王的亲弟弟,不会加害于她’”。

爱德华四世临终前任命理查为爱德华王储的监护人,1483年4月爱德华国王去世后,理查 “写信给王后和议会表示哀悼并宣布对爱德华王储的效忠。他还给王后的弟弟,里弗斯伯爵安东尼(Anthony,Earl Rivers)发信,询问他打算何时采用何种路线把爱德华王储带到伦敦 ,并建议他们会合的地点”。两人约定了会合的时间和地点,但安东尼受到理查的伏击被捕,12岁的爱德华王储被理查带走并囚禁于伦敦塔。

接着理查开始搜刮证据,罗织罪名,质疑伊丽莎白和爱德华婚姻的合法性,爱德华最年幼的儿子、9岁的约克公爵也被迫和爱德华王储一起住进伦敦塔。理查三世于1483年6月26日登上王位,其加冕典礼于7月6日举行。理查的两个侄子仍被囚禁塔中,但在被囚禁的几个月里,二人越来越少地露面,最终从人间蒸发。

二、外貌

英语 defomrity,且指道德缺陷。” 铎王朝时期涉及理查三世的作品中都用该词定义其外貌特征莎士比亚借用这些史料并通过自己的神来之笔令这一畸形特征更加深入人心但随着新考古发现现代作家开始改变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以菲利帕·格里高利为代表的现代历史小说作家并没有呈现出他畸形的一面且格里高利认为身体畸形与否都和他可能的罪行无关

(一)都铎王朝时代

1485年,亨利·都铎在博斯沃思战役中杀死理查,赢得王位并开启都铎王朝时代。由于理查拥有英格兰北部的大部分领土,当时大部分北部地区都抵制亨利的接管。这种抵制的证据可在约克城的收藏记录中找到,其中关于理查的评论只有两条是在他死后立即记录下的,其中一条是办事员约翰·哈林顿(John Harrington)记录:“仁慈的理查国王身亡的消息使这座城市变得沉重和悲壮。” 理查的支持者成为亨利统治的巨大障碍,但亨利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即利用有关理查外表的谣言做文章。

谣言的利器之一是文字作品。第一位在文本中描述理查的作家是约翰·劳斯(John Rous)。劳斯是一名来自沃里克郡的作家,曾在1483年分别用英文和拉丁文完成两部作品来描述沃里克的伯爵们 “是理查的忠实崇拜者”。鲍德温指出这两个版本都是对理查国王的致敬。然而,1485年8月劳斯又用新版本取代了原拉丁版本。在这个新版本的《英国列王记》(Historia Regum Angliae)中,劳斯这样描述理查,“他在母亲的子宫里呆了两年才出生,一出生就长着牙齿和头发,而且长发及肩”。该版本与劳斯早期对理查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托马斯·莫尔爵士的 《理查三世史》更是令理查三世变得臭名昭著。莫尔描述:“理查身材矮小,四肢畸形,驼背,左肩比右肩高得多,脸长得很难看……恶毒,愤怒,嫉妒从他出生前就一直如此。据说公爵夫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麻烦,生他的时候,他的脚是先出来的……而且生来就带有牙齿。” 莫尔作为都铎王朝的重臣之一,其文稿难免失之偏颇。此外,博斯沃思战役之时莫尔仅有7岁,正如鲍德温所说,莫尔很可能以劳斯的描述为原型塑造了理查三世形象。除此之外,“从1490年到1492年,莫尔曾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默顿(John Morton)府上做侍从,此时还是少年的莫尔也许听到诸多关于理查三世的议论。因默顿和理查三世是死敌,默顿口中的理查三世也必然是被丑化的”。

(二)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并不是首位畸形化理查三世的作家,故其之前的众多作品都可成为其取材来源,尤其是托马斯·莫尔的著作。诺顿版莎士比亚全集在对戏剧的介绍中概述了这种可能性的原因,“莫尔的《理查三世史》被纳入了16世纪的主要编年史,另外最显著的是,爱德华·霍尔的《兰开斯特和约克两大显赫贵族的结合》也成为《理查三世》的重要取材来源。尽管资料来源众多,但莫尔的理查更接近莎士比亚的版本”。

莎士比亚对理查的刻画以 “驼背” 而闻名,莎剧《理查三世》第一幕第一场就以理查的大段独白开场:“天生我一副畸形陋相,不适于调情弄爱,也无从对着含情的明镜去讨取宠幸;我比不上爱神的风采,怎能凭空在嫋娜的仙姑面前昂首阔步;我既被卸除了一切匀称的身段模样,欺人的造物者又骗去了我的仪容,使得我残缺不全,不等我生长成形,便把我抛进这喘息的人间,加上我如此跛跛踬踬,满叫人看不入眼,甚至路旁的狗儿见我停下,也要狂吠几声。” 虽然这段台词中没有明确指出理查三世具体是何种身体残缺,却一开篇就坐实了都铎王朝关于理查畸形的传言,“身体畸形、相貌丑陋、心灵扭曲、作恶多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

随着莎剧剧情进展,理查侄子口中的描述更令人震惊:“据说我叔叔长得好快,才生下两小时他就能啃嚼面包;我却两周岁才长出一颗牙呢。”这无疑借用莫尔以及劳斯的描述。通过赋予理查三世出生两小时即能 “啃面包” 的能力,譬如安夫人诅咒其为 “支离糜烂的男界毒疣” 和 “臭烂的毒蛤蟆”;玛格莱特王后叱责其是 “口喷毒液的驼背蟾”;伊丽莎白王后谴责其为 “毒胀的蜘蛛、驼背的蟾蜍”;就连亲生母亲也咒骂:“我这可诅咒的肚腹,死亡的苗床,产出了一个残害世人的恶怪,他生就一副毒眼,谁也躲避不了他那致命的目光!” 甚至抱怨他从出生就令自己背上痛苦的负担:“孩提时你暴躁倔强;入学后你更加凶狠粗野;血气方刚的时日你胆大妄为;成年后又变得骄横、险诈、恶毒,愈是和气你愈能伤人,你笑里藏刀;在你和我同处的岁月中,你何尝有过片刻给我任何安乐?” 里士满伯爵(即后来的亨利七世)更指控其残暴:“这一只恶毒血腥、横行霸道的野兽踏烂了你们丰盛的农田果园,他把你们的热血当残羹吸吮,把人们的伤口做他的饮槽,这一只万恶的人面兽。” 莎剧中理查三世的畸形残体成为其僭越王权的过程中供人诅咒的利器,并一步步地描摹成 “理查的标准像一个 ‘比变色龙更会变色’、比普罗透斯更会 ‘变形’、比 ‘马基雅维利’ 更 ‘凶残’ 的、‘邪恶’、‘罪恶’、‘有毒的驼背癞蛤蟆’”。

(三)菲利帕·格里高利

在格里高利的当代历史小说《白王后》中,理 查在前半部分并没有经常出现,直至国王爱德华去世、伊丽莎白掌权后才日益凸显,但格里高利在处理理查这一历史人物方面采取了较之以往不同的策略,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新颖的视角来看待理查。

小说《白王后》中,伊丽莎白初见理查时并不反感:“我一看到理查就喜欢他,他应该会成为我孩子们的好玩伴,他们只比他年幼一点。” 还通过伊丽莎白向读者描述了理查三世的一部分外貌特征:“他和他的哥哥们非常不一样,低矮、害羞、黑头发,瘦小、安静。” 虽然格里高利似乎也按照托马斯·莫尔和莎士比亚的描述,给理查三世留了一头黑发,但其余的描述却能给伊丽莎白一种安全感和亲和力。外表上的不同使他有别于其长兄们,更重要的是,伊丽莎白似乎将爱德华的身体特征与其野心等同起来。理查不像爱德华或乔治那样高大威武,伊丽莎白认为,这恰恰表明他性情随和,容易相处。

伊丽莎白只把警戒心放在理查兄长乔治身上,理查渐渐长大,“格洛斯特公爵理查,今年17岁,是个英俊的瘦小男孩,可能是家里的小宝贝,但他却不是最受欢迎的。在约克家所有的男孩中,他是唯一一个像他父亲的,肤色黝黑,身材瘦小,与骨架粗壮、英俊的约克家族其他成员相比,有点不像一家人”。此外,“他是一个虔诚的年轻人,有思想,生活简朴”。尽管小说《白王后》是在理查三世遗骸被发现之前创作完成,格里高利并没有呈现出理查畸形的一面,且她认为残疾与否都与理查可能犯下的罪行无关。“遗骸的出土对他的声誉没有影响,这些遗骸对澄清他是否杀死了伦敦塔里的王子们这个问题毫无帮助,更无法证明他担任英格兰的国王是否合法。”

(四)理查三世的遗骸

大多数根据莎士比亚《理查三世》改编的影视作品模仿莎剧中 “驼背” 的形象来塑造理查三世,比如1955年劳伦斯·奥利弗改编的同名电影以及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系列电视剧《空王冠》。英国有一个名为 “理查三世协会” 的组织,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理查三世正名,洗清泼在他身上的污水,认为都铎王朝的作家们所塑造的理查三世,只不过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而进行的一种政治宣传。其中一些历史学家甚至经常把理查的肖像作为证据,指出一些现存最早的肖像画作并没有显示出任何身体畸形,而那些都铎王朝时期的画像却明显畸形,这无疑表明肖像也可以根据动机进行人为操纵。该协会对理查三世形象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莎剧中理查三世 “驼背” 形象的质疑。2012年,菲利帕·兰利(Philippa Langley)和一队考古学家在英国莱斯特的一个停车场下发现了理查三世的遗骨。从遗骸中可以确定,理查三世并不是 “驼背”,而是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此外,脊柱侧弯导致其两个肩膀高度不一,但相关专家指出,“由此造成的残疾在理查三世在世时并不明显。这可能意味着他的右肩只是比左肩稍高,但这很可能被衣服掩盖而不易被人发觉,只会在其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面前才会显露”。

三、动机

作为英国有史以来最臭名昭著的国王之一,理查三世的统治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和丑闻。事实上,数百年来理查三世被指控了多项罪行,包括杀害亨利六世及其王位继承人、篡夺王位等。但所有这些指控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本文也仅限于对其可能罪行的推敲和基于可能动机的猜测。


(一)都铎王朝时代

都铎王朝指控理查犯下的第一个罪行是杀害兰开斯特王储及其父亲亨利六世。都铎王朝时期的两位作者(罗伯特·法布扬和波利多·维吉尔)在编年史中均写道:“理查三世、克拉伦斯的乔治和威廉·海司丁斯袭击并杀害了他们。” 但诸多证据显示,兰开斯特王储卒于图克斯伯里战役,图克斯伯里的修道院里有一块兰开斯特王储的墓碑,墓碑上有一段拉丁文铭文,可将其卒期追溯到1471年5月4日,而爱德华国王却直到1471年5月21日才回到伦敦,所以他或他的兄弟们不可能在伦敦杀死兰开斯特王储。兰开斯特王储死后,爱德华四世胜利回到伦敦,就在当天亨利六世被谋杀于伦敦塔中。

关于亨利六世的死亡方式和动因尚无定论,其中剑桥彼得学院的院长约翰·沃克沃斯(John Warkworth)的说法似乎表明理查三世与亨利的谋杀有关。沃克沃思认为亨利 “在5月21日,星期二晚上的11点到12点之间被杀死,当时在伦敦塔的有格洛斯特公爵和爱德华国王等人”。沃克沃斯的说法对理查三世很不利,但直到托马斯·莫尔等人的作品中,才出现理查直接谋杀亨利六世的说法。由此可见,“相较于大多数历史学家对史料的精心筛选,约翰·劳斯和托马斯·莫尔则选择将传说写入历史,直接抹黑理查三世”。莫尔在其著作《历史》(History)中明确指出理查亲手杀死了被囚禁在伦敦塔的亨利六世。

理查另一个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罪行是篡夺王位并谋害两位侄子。爱德华四世临终前指定理查为王储监护人。理查得知兄长已逝后,寄出数封表忠心的信件并开始着手计划护送王储回伦敦,然后加冕。由于误解年轻的王储处于危险之中,理查和白金汉在斯托尼·斯特拉特福德从王后的弟弟安东尼手中夺走王储并将其软禁。理查的做法遭到了一些朝臣的非议和抵制。作为回应,理查三世发出更多信件来解释此举只是为确保王储安全。“所有的信都赞扬了格洛斯特公爵对侄子们的尽职,并解释了他的意图。” 这些信件发挥了作用,反对声音偃旗息鼓。但接下来却是宣布爱德华王储为私生子并拘留其弟弟约克公爵。史称 “塔中王子” 的两位王子从此被关在伦敦塔,直至神秘失踪。

(二)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超越了所有都铎王朝时期的作家并强加给理查更多的罪名。在莎剧《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是一直在行动的人物:向安夫人求婚,设计陷害哥哥克莱伦斯公爵,杀害伊丽莎白王后的弟弟,囚禁两个王子,筹划篡位,杀害海司丁斯勋爵,杀害两个王子,杀害妻子,杀死白金汉公爵,向侄女伊丽莎白公主求婚。这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只为展现理查三世在夺取和稳固王位过程中的斩钉截铁和心狠手辣”。

莎剧《理查三世》一开篇理查就设计陷害兄长克莱伦斯入狱,还两面三刀地阳奉阴违:“去吧,走上你那万劫不复的路吧,单纯的克莱伦斯!我是多么爱你,恨不得马上把你的灵魂送归天国,单看上天是否有意收下我这份礼物。” 接着就巧舌如簧地唆使安嫁与自己,但在安同意后又心思恶毒地自忖道:“我要娶了她;可是也不要长期留下她来。”

关于历史上 “塔中王子” 失踪事件,莎翁更是毫不迟疑地归罪于理查三世。莎剧中理查三世直言不讳地对白金汉发出指令:“呵,多么恼人的结果哪!让爱德华活着当 ‘的确尊贵的君王’!贤弟,你一向并不如此迟钝,要我直说吗?我要那私生子死;我还要把这件事马上办到。” 当发现白金汉不再为虎作伥时,他又急于寻找新的爪牙,并顺利地在侍童的举荐下雇用一位名为提瑞尔的杀人恶魔,“两个死对头,他们扰乱我的心,不让我安睡,我要把他们交给你去对付了。提瑞尔,我是指那伦敦塔里的两个私生子”。


莎士比亚还向观众展示了理查更多的罪行以及心理动机。理查利用完妻子安以后,令人 “放消息出去说王后安病了,可能会死。去干起来;这对我太重要啦,一切不利于我的火头都得扑灭。(凯茨比下)我必须和我大哥的女儿结婚,否则我这王业就摇摇欲坠了。杀掉她两个兄弟,娶过她来!莫非是如意算盘”。甚至将魔手直接伸向亲侄女,“现在我知道布列塔尼的里士满觊觎着我的侄女小伊利莎白,想借这一结合,妄图争得王冠,我就去找她,再当个快乐幸福的求婚郎”。图克斯伯里战役之前,理查三世和曾与亨利·都铎订婚的侄女伊丽莎白公主关系亲密,尤其是妻子安去世后,此举被认为理查三世有意迎娶侄女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理查真正犯下这些罪行,但这些骇人听闻的行为和剧中其可怕畸形的外貌一并塑造了这一永恒的邪恶形象。


(三)菲利帕·格里高利


格里高利的作品因其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平衡的观点。在其小说《白王后》中,理查三世既虔诚忠心又可能有对黑暗权力的欲望,这反映了历史学家们对于理查三世这个人物在评判上的分歧,因为他的动机从不公开明了。另外,格里高利提供了别样地看待理查的方式,这有助于抵消莎士比亚以及其他都铎王朝作家对理查声誉带来的损害。


在整部小说中,格里高利提到了理查三世性格中的一些积极方面,以便使他的动机和后来的行为变得更加不确定。可以说,理查最重要的品质是对兄长爱德华的忠诚。在小说中,乔治和沃里克伯爵首次叛变时,忧心忡忡的伊丽莎白就曾对理查的忠诚提出质疑:“理查的忠诚在哪里?他和他们是一伙的吗?” 爱德华回答:“我的理查忠于我,感谢上帝。理查总是对我忠诚。”


当莎士比亚毫不迟疑地将种种罪行加身于理查时,格里高利却一直试图弥补莎士比亚对其名誉造成的损害。由于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确实是理查谋杀亲侄,格里高利的小说便没有将矛头直接指向理查,她不仅提示了其他的可疑对象,即那些也会从中受益的人比如亨利·都铎及其母亲等,也没有完全把理查的嫌疑排除在外。格里高利以一种模棱两可的含混态度处理理查这一人物。爱德华四世死后,事态发展迅速。此时格里高利又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别样的故事,并把责任归咎于海司丁斯勋爵而不是理查。在小说中,听闻王子们可能遇难的理查在夜色的掩护下拜访伊丽莎白王后,问她是否成功地把儿子们偷偷带出了伦敦塔,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十分痛苦,“他们就这样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我也无法为自己辩护。所有人都会认为我冷血地杀了他们,他们会叫我怪物。以后大家想起我就会先提起这一罪行。” 这不仅反映缺乏证据证明理查就是凶手,同时预示这些指控对理查日后声誉的巨大损害。

结语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亨利·都铎赢得了王位,托马斯·莫尔就抹黑理查为一个多疑阴险的驼背暴君。而这一形象又被莎士比亚进一步戏剧化为一个可怕的嗜血恶魔,也给世人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理查三世形象。但随着以格里高利为代表的当代历史小说家创作的诸如《白王后》的作品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之后,理查三世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莎士比亚的英国历史剧强化了都铎王朝的自身神话,进一步损污了理查的声誉,而格里高利从现代女权主义观点出发,对理查三世这个历史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客观真实的塑造。


说明 

1. 本文推送时未加注释,引用时可参考期刊原文。

2. 本文经授权推送,未经授权不得转推。


往期文章回顾

彭青龙|数字时代文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审视

朴玉 | 生活与文化认同——论《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日常书写的多重意蕴

杨令飞、鲁少博 | 安妮·艾尔诺《悠悠岁月》后现代叙事策略探幽

陈梅 | 大地的言说——《啊,拓荒者!》的地理叙事分析

宋炳辉|比较文学专业期刊如何因应新文科建设

聂珍钊 | 灾难冲击、伦理选择与文学叙事

陈会亮 | 英语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伟昉教授访谈录

傅敬民|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批评功能

王立非、栗洁歆 | 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 “新文科语言学”

周小仪 | 双重叙事进程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