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非、栗洁歆 | 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 “新文科语言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Author 王立非 栗洁歆
【作者简介】
王立非,教授,博士、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语言教育、商务英语、语言服务等。
栗洁歆,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
王立非 教授
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 “新文科语言学”
原文载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经作者授权由 “外国文学文艺研究” 微信公众号推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20年度重大项目 “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 (项目编号:ZDA135-16) 和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一带一路’ 语言服务便利度测量模型构建与应用” (项目编号:20YYA002) 的相关成果。
摘要:本文以服务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出 “新文科语言学” 的概念,论述新文科语言学的内涵,梳理新文科语言学急需建设的若干重点学科方向,建议聚焦以下5个重点领域:一是开展语言安全研究,服务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是开展语言服务研究,服务我国高质量对外开放和发展;三是开展应急语言研究,应对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四是开展语言智库研究,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五是开展语言管理研究,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法新文科;新文科语言学;语言安全;应急语言服务;语言智库;语言管理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2021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北京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教研〔2021〕5号)。这两份文件都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要大力建设和推动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培养交叉学科人才。高校外语学科应按照文件精神和要求,加快建立新文科语言学科,加大新文科语言研究、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发展 “新文科语言学” 的构想,论述新文科语言学的内涵和重点学科方向,探讨语言学科如何更加紧密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
新文科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它不是从西方引进的,也没有照搬西方语言理论,而是植根于中国大地,针对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问题,以中国现实为导向,以重大问题为焦点,以交叉学科为特色,按照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言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产生跨学科研究领域,开展语言如何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相关问题研究,如国家语言安全问题、国际传播语言服务问题、应急语言管理问题、语言智库决策咨询问题等,为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中面临的语言理论、语言应用、语言教育等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法、中国方案、中国成果。
1. 语言安全方向:以服务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目标,提升语言安全能力
我国已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规定,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我们提出的 “语言安全” 指的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采取必要措施,应对一切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语言行为和事件,维护国民、国土、主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态、信息、资源等各类安全 (王立非,2021)。语言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面对诸多涉及国家安全的语言问题,需要设立 “新文科语言学” 的语言安全学科方向,以便开展深入研究。设立 “语言安全” 学科方向可以进一步推动语言学与国家安全学的交叉融合。围绕语言主权安全、语言资源安全、语言文字安全和语言技术安全等重点方向,构建语言安全学科体系,培养语言安全人才,全面提升语言学服务国家安全的能力和语言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 (王立非,2021)。
语言主权安全方向重点研究语言主权的安全规划和治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重要法律,面向新时代国家安全变化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要以语言主权安全为目标,以民族团结为重点,提升语言主权安全能力。从治理领域、治理层次、治理内容的角度,开展全球语言安全治理、国家语言安全治理、区域语言安全治理、民族语言安全治理、机构语言安全治理、社区语言安全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沈骑、赵丹,2020),形成体系化的语言主权安全规划,为提升语言主权安全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语言资源安全指一个国家可以保质保量、及时持续、稳定可靠、经济合理地获得与提供语言人力资源、语言信息资源、语言文化资源、语言教育资源,以及资源的技术保障、行政保护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王立非,2021)。语言资源安全方向重点研究通用语言文字、外语、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等口头语言资源、书面语言资源和语言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语言资源安全涉及全球、国家、地方、个人等不同层次,事关国际安全、国家主权和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个人和家庭和谐稳定,已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资源之一。
语言文字安全方向重点研究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如何确保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权、发展权和传播权不受到干扰、威胁与侵害。语言文字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极易受到侵害,已经成为语言服务安全建设的重要课题。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保护本国语言文字安全的战略或政策。美国出台了 “国家安全语言规划” (文秋芳,2019),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国家联邦安全战略》,法国明确了军队25种关键外语语种,以色列强化了希伯来语在本国的地位和安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应加快研究出台语言文字安全战略或规划,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维护中文的纯洁性、稳定性、规范性、独立性与完整性,坚持通用语言文字形成的价值标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王立非,2021)。
语言技术安全指采用通信和媒体技术、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开展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技术创新时防范技术安全风险。我们应加强语言技术安全管理,包括语音识别技术、智能译写技术、语言大数据分析技术、文本情感分析技术、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等 (王立非,2021)。语言服务智能化程度越高,技术风险就越大,我们应改进和完善我国语言技术安全和管理,尽快研究制定语言技术安全标准,消除语言技术安全隐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语言技术安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语言服务方向:以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目标,提升国际语言服务能力
语言服务面向 “一带一路” 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战略,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投资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据统计,“一带一路” 沿线语言多达2488种,其中官方语言有54种,语言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贸易便利化产生的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提升 “一带一路” 语言服务便利度就是为企业对外贸易投资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语言服务。提升语言服务便利度就是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克服语言障碍、加强语言互通和传播、降低语言服务成本和风险,提高跨文化沟通效率。语言服务质量和便利度直接影响市场准入自由度、操作环境优越度、基础设施完善度、边境管理成熟度等贸易便利化的诸多方面。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一是语言服务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有效地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有助于塑造中国形象。二是语言服务有助于中国智慧的国际表达,可以利用信息编译、口笔译、机器翻译、技术传播、语言服务外包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传播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利用语言智库服务、语言教育服务、语言服务贸易等方式,倡导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三是语言服务有助于对外人文交流,如国际中文教育、中国出版物海外发行、跨境文艺演出、中国品牌海外传播等,将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四是语言服务有助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形成交叉学科,有利于更好地探索国际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设立国内自贸区21个,签署了全球涉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1年9月16日,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积极推动更大范围的区域贸易便利化。自贸试验区贸易软实力包括语言服务软实力,直接影响贸易便利化、贸易人力资本和贸易成本等贸易软实力。我们应不断加强自贸试验区的语言服务能力、语言服务质量、语言服务管理水平、语言服务技术创新、语言服务人才队伍等,提升自贸试验区语言规划能力、翻译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等,改进语言服务便利化,储备语言服务人力资本,降低语言服务成本。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第一,“一带一路” 知识产权服务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应建设 “一带一路”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通过快速和精准查询,为企业识别、研判和规避法律风险提供法律维权援助,用高水平的翻译服务或语言技术服务手段助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和保护调查。第二,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服务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自由贸易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和专利需要我们提供翻译服务和多语言术语数据库服务,为企业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国外专利申请和注册的基本程序、文本规范、术语选择和专利审查的具体内容和信息,协助其完成我国专利国际注册或外国专利在中国的落地;加强专利外文版翻译和知识产权国际转化,实现中国知识产权和专利 “走出去”。第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应开展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海关保护活动,制定知识产权海关执法制度和保护条例,完善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制度,对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概念或新表述提供准确、规范、统一的阐释、翻译和术语标准,建立双语或多语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系统” 与国际知识产权案件双语或多语判例库和查询平台。第四,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语言服务学科,应建立国际知识产权语言服务学科方向和课程体系,为商事诉讼、国际并购、国际仲裁、反垄断反倾销、贸易救济、经济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领域提供法律语言服务。第五,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离不开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扩大知识产权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制定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开展多边和双边知识产权谈判、跨国知识产权审查和信息共享都需要语言服务的参与和保障。
3. 应急语言方向: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为目标,提升应急语言能力
应急语言指在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用于抢险救援行动或危机沟通所使用的中文、外语、民族语言、方言、手语等 (王立非等,2020)。应急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应急管理学交叉产生的新学科,由应急语言理论、应急语言应用、应急语言教育构成,研究重点包括应急语言政策与规划、应急心理语言干预与康复、应急沟通与翻译、应急语言教学、应急语言管理、应急语言技术等。
应急语言研究面向突发事件或事故灾难应急管理,提升应急语言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政治语言应急研究,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稳定。二是加强经济语言应急研究,化解国内外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繁荣。三是加强法律语言应急研究,推动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四是加强信息语言应急研究,防范网络舆情风险和网络语言暴力,维护健康的社会语言环境。五是加强科技语言应急研究,助力科技创新成果发表和知识产权保护。六是加强语言文字应急研究,维护通用语言文字事业稳定发展和繁荣。七是加强应急语言教育研究,建立应急语言教育体系,培养合格的应急语言人才。
4. 语言智库方向:以服务党和政府的决策为目标,提升语言咨政能力
语言智库指以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国家语言战略、语言教育与语言治理决策为目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略研究、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人才培养、舆论导向、公共外交、公共知识传播具有深刻影响 (王立非,2021)。王立非(2021)提出聚焦4个研究重点:一是语言智库战略能力研究,聚焦语言战略规划能力、语言战略思维能力、语言战略体系构建能力和语言战略国际合作能力。二是语言智库治理能力研究,包括语言治理行为、语言治理过程、语言治理内容等。语言治理行为关注国际组织、国家、机构、个 人的语言行为治理;语言治理过程聚焦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3个不同阶段;语言治理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网络、应急等方面的语言治理。三是 “一带一路” 语言智库能力研究,重点是 “一带一路” 中文国际传播能力、“一带一路” 语言本地化服务能力以及 “一带一路” 语言标准化能力。四是应急语言智库服务研究,包括应急语言规划、应急语言管理、应急语言教育、应急语言技术等。语言智库方向通过系统预测、咨询、评估、谋划语言战略和政策,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公共政策咨询、社会舆论引导、知识传播等,开展智库理论、智库发展史、智库研究方法、智库数据库开发、智库报告编写等研究。
5. 语言管理方向:以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提升语言管理能力
语言管理是指在有限的条件约束下,运用系统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对自然人、组织机构(商业团体、政府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等)以及国家的语言行为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一门管理优化科学 (时秀梅等,2017)。
语言管理方向主要研究语言规划管理、语言教育管理、跨国语言管理、语言资源管理、语言标准化管理、应急语言管理等6个领域。语言规划管理重点研究语言战略规划管理、语言安全规划管理、语言能力规划管理、外语教育规划管理、“一带一路” 语言规划管理等5个领域。语言教育管理重点研究语言教育规划管理、语言教育政策评价管理、语言教育环境管理和语言教育技术管理。跨国语言管理重点研究企业国际化中的语言管理问题,包括企业语言战略管理、企业跨语言沟通管理、企业组织话语管理、企业话语传播管理、企业语言审计管理等。语言资源管理研究与语言资源相关的要素,包括语言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语言信息资源处理与保护、语言文化资源利用与推广、语言教育资源管理等。语言标准化管理研究语言标准编制、语言标准推广、语言标准应用、语言标准认证等。应急语言管理涉及应急语言规划、应急语言教育 (如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在华外国人的应急语言教育)、应急语言人才管理 (如高校和社会应急语言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应急语言技术管理 (如应急传播技术、应急语言监测技术、应急机器翻译技术、应急语言数据处理技术、应急语言决策技术等) 和 “一带一路” 应急语言管理(如各国应急管理政策法规调研、区域应急语言协同机制建设、跨区域应急语言救援行动管理、跨区域应急 语言资源配置、各国应急语言志愿者培训)等。
说明 1. 本文推送时未加注释,引用时可参考原文。2. 本文经授权推送,未经授权不得转推。
往期文章回顾
陶久胜 | 英国复辟时期的新教民族身份焦虑——《力士参孙》中的疯癫、复仇与反偶像崇拜
江玉琴、蒋金玲 | 论情感作为人类主体性解释的悖论——以《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人机恋情 (关系) 叙写为例
李伟昉、陈会亮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当前和未来——李伟昉教授访谈
王立新、王钢|关于外国文学研究的理念、路径与方法的思考——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访谈录
蔺玉清 | 对性别和种族本质主义的意指——解读伊什梅尔·里德的《鲁莽的注视》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