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红图》哲学是相对的,科学是绝对的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阴阳五行》侯宝林、郭全宝
《五红图》是一段传统相声,其中涉及到了我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声艺人们在结构此段相声的时候恰恰是遵循“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反其道而行之,展示了形而上学的可笑性。
而演员又根据自身气质以及对这段节目理解的不同,将如此一段节目演绎出了各自风格迥异的版本。笔者在这里就其有突出特点的两个版本,试谈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59lvuomt&width=500&height=375&auto=0《五红图》赵伟洲、张金玉
赵伟洲、张金玉先生的《五红图》,前面以《蛤蟆鼓》作为垫话,觉得似乎欠妥。前面逗哏夸奖捧哏知识渊博,捧哏便欣然承认,并且带有几分骄傲,这时逗哏以“蛤蟆个体小却叫唤声音很大”向捧哏提出问题,捧哏形而上学地回答“蛤蟆肚大脖子顸”为答案,似乎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也牵强地可算作答案。但是,捧哏在此时由于被胜利冲昏头脑,洋洋得意地又加上一个“万物都是一理”,这一下就让逗哏抓住了把柄,进而追问捧哏“字纸篓自”等等问题。这就是传统小段《蛤蟆鼓》的梗概。赵伟洲先生注意发掘了《蛤蟆鼓》这个段子中逗哏与捧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逗哏的穷追不舍来讽刺揭露了捧哏的自以为是。但是,后面转接《五红图》似乎是一个败笔。因为,逗哏在前面已经就捧哏的“形而上学”为攻击点,对捧哏进行刨根问底,那么后面怎么又会犯捧哏一样的错误呢?逗哏演员“万物都是一理,都包括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的命题和捧哏的“万物都是一理”的论调,同出一辙,有悖于垫话与正活之间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要求。逗哏刚刚质问捧哏的“形而上学”,怎么又会在后面也犯“形而上学”的毛病呢?这不是故意授人以柄吗?似乎不太符合人物性格逻辑。
当然了,也可以解释成为逗哏在质问捧哏之后,也被胜利冲昏头脑,所以才会露出破绽,但总觉得这样的诠释似乎牵强。
侯宝林、姜宝林先生的《五红图》,确实是众多版本中,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段。侯宝林先生有学者风范,擅长表演批谈论讲一类的相声节目。侯先生将这段节目中的逗哏设计成为一个“吹大话的假冒科学家”的角色,展开故事情节,简洁明快直接切入主题。
在表演中,侯先生不乏警句,如“哲学是相对的,科学是绝对的”等等,展示了侯宝林先生的博学。这些警句相对于揭露假冒科学家吹大话的主题,确实起到了虚实结合、真假相杂、迷惑观众的作用。
姜宝林先生本身为逗哏演员,这段节目却是他为侯宝林先生捧哏。姜先生从旁捧哏,时出讥刺之语,为观众揭开了逗哏这个“假冒科学家”的麒麟皮下的马脚。由于两位都是逗哏演员出身,一起合作,就充满了更多地语言上的你来我往的回合,使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增加了这段节目的精彩性。
这一段《五红图》透射出了哲学辩证之光,尽显相声艺人们的奇思妙想。在《五红图》的大框架之下,演员们尽显才能,表演出若干版本,这才是丰富性与同一性的完美结合,也只有在这样的多元性的表演当中才能对相声进行发展创新。反观如今相声的新作品当中,鲜有对同一相声作品进行不同的诠释,值得反思。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