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人间,敦煌壁画里草木生香
“春到人间草木知”,春气始来,万物更生,敦煌壁画中也有很多描绘花树草木的形象,无论是藻井里的“井”上添花,还是壁画中的佳木繁阴,皆具春香。
双龙莲花藻井
双龙莲花藻井的代表洞窟有第392窟、57窟。此二窟藻井结构和图案内容非常相似,藻井井心都为十二瓣莲花,莲花作收腰状,双龙对称分布于莲花两侧。
第392窟藻井井心为绿色,莲花两侧对称分布双龙。双龙遒劲有力、生机盎然,中间穿插云气纹烘托气氛,构图动中有静。莫高窟双龙莲花图案受中原装饰风格影响而产生。例如河南洛阳北魏元氏墓志盖中央刻十二瓣莲花,周围环绕一蟠龙,四角各刻一异兽神像。
平瓣大莲花藻井
平瓣大莲花藻井的代表洞窟有第203、386、204、333窟。平瓣莲花纹藻井中心莲花有八瓣或多瓣,花瓣平展,但方井四周的联珠纹边饰、三角垂幔纹都还保持着隋代的式样,如第386、203窟。
第333窟藻井边饰引人注目。此窟为小型窟,藻井小而深,半团花边饰精彩,融入云头纹和叶形纹,风格与质朴的井心莲花形成鲜明对比。
第203窟井心绿底,八瓣莲花,单纯质朴,与隋代后期部分洞窟相似,相对而言,不及隋代后期藻井莲花丰富、活泼。比较来看,第203窟绘制简略、通透疏朗,属于典型的疏体风格,与第329窟和第386窟井心密体画法的大莲花相比风格迥异,反映了初唐装饰图案疏体与密体两种风格并存的局面。
第204窟藻井构架、纹样组合虽然都还保留着隋代样式,但绘制精细,显露出唐代的审美情趣。藻井四角各画一身从莲花中涌出的化生菩萨是这幅藻井的特点之一,与隋代第401窟造型相似。
第386窟藻井用色以土红、青绿为主,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和谐的感受。其中心莲花平展,造型为细腰状,与第392窟藻井莲花花瓣有一定相似性,但也有很大区别:该窟莲花造型特殊,方井中心和四角莲花叠晕着色,纹样更加丰厚饱满,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初唐前期平瓣莲花纹藻井是隋代大莲花藻井的延续,但在造型、审美情趣、绘制技法、色彩方面都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隋末已见端倪,到初唐后期平瓣莲花纹发展出了新的样式,被桃形侧卷瓣莲花纹取代,形成华丽的宝相花。
石榴莲花藻井
石榴莲花藻井是由石榴和莲瓣、莲花角花组合而成的藻井,也是初唐前期具有代表性的藻井,代表洞窟有第373、287、375窟,其中心为石榴,呈“十”字形(第373窟)或“米”字形(第375、287窟)排列,依然保持莲花结构,花瓣中的石榴果实由两片相对的忍冬叶构成,形同石榴绽开露出石榴籽。
第373窟方井中心由柿蒂纹与环绕周围的云头纹、花瓣和蓓蕾组成,石榴对称分布于四方,四角有莲花角花、莲蓬籽,呈现方中有圆、圆中藏方的巧妙形式。
第375窟方井中心用八朵云头纹组成一朵团花,两组各四只变形土黄色石榴纹呈“十”字形交错组合,整体图案呈现“米”字形,四角为展瓣莲花,细节已漫漶不清。
宝相花藻井
初唐宝相花藻井是在石榴莲花藻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变化的结果,以第381、205、329窟为代表。
将第381、205窟和盛唐第211、323、334、331窟相比较,可以看出此二窟花瓣为桃形侧卷瓣,融入了忍冬纹、云头纹和叶形纹,花瓣逐渐丰富圆满,已经初步具备了宝相花的特征。尤其是第329窟的大莲花,异常繁复华丽,细密的线条和色块密密匝匝,形色一体,精彩绝伦,可谓初唐前期藻井图案中的奇葩。
第381窟和第205窟藻井莲花都显示出向唐代宝相花纹样过渡的特征。第381窟莲花花瓣实际已经发展为桃形瓣莲花,莲瓣中出现了云头纹,两个一组分布在桃形花瓣中,和宝相花同步。
第329窟藻井图案富有新意,生机盎然,窟顶绘五彩莲花,分五层,莲瓣为方头正卷形,此种造型为初唐和盛唐藻井中唯一的一例,至中唐和晚唐时期,正卷莲花瓣成为主流。莲花花心绘有色轮,旋转放光,四角莲花中心处也有彩轮放光,光华四射,这是初唐莫高窟唯一放光的莲花图案。莲花四周有四身持花飞天,乘彩云环绕莲花轻飞曼舞。
在敦煌石窟壁画中,除了有丰富的佛像画、经变画、故事画及装饰图案以外,还保存有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场景。
第285窟南壁的《五百强盗成佛图》,这里树木大量出现,摇曳多姿的杨柳,亭亭玉立的竹林,以及很多不知名的树木,使山水景物变得丰富多彩。此外,画家还在山峦和树林的旁边画出水池,池中碧波荡漾,水鸟嬉戏其间,别有情趣。
太子回宫 莫高窟第428窟东壁 北周
第428窟的《萨埵本生》和《须达那本生》两铺故事画都是以三道横长的画面相连续,详细地表现故事情节内容。作为背景画出了连绵不断的山水和树木。树木穿插于山峦之中,表现各种不同的样式。如婆娑摇摆的柳树、挺拔的杨树、枝繁叶茂的槐树等。特别是东壁南侧的《萨埵本生》故事画中,描绘萨埵太子的两个哥哥得知太子已舍身饲虎的消息后,快马加鞭地赶回宫中报告父王这一情节,背景中树木也随着两人骑马奔跑而向前倒,表现在风中摇曳的树木,十分生动逼真。
隋代第303窟在四壁及中心柱的下沿横卷式画面中,稀稀落落地分布着山峦和树木,树林中还画出鹿、羊等动物,或在觅食,或在奔跑,表现出山林自然的气息。树林的表现也很有趣味,有的整齐排列,有的则枝干弯曲,呈现出如舞蹈般的动态。
隋末第276窟在南北两壁与西壁交接处附近,分别画出奇崛的山峰。在岩石上还画出一些树木。在第276窟南北两壁的说法图中,还可以看出树木的具体刻画。北壁的菩萨身后的松树体现出挺拔直立的特点,西壁的树木表现出梧桐枝繁叶茂的特征,每一张树叶都用线描具体地勾出轮廓;南壁的树类似槐树,树叶采用“介”字点法。在每一棵树粗壮的树干上,都仔细地画出了树的纹理。
在第217窟的山水画中,画家们充分调动了山水的各个要素,山峰、河流、瀑布、树木、藤蔓等都各得其宜,表现得十分协调。树木更是种类繁多,开花者如桃如李,近景中柳树婆娑,松树挺立;悬崖上青藤垂下,草丛茂盛。
文章摘编自《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艺苑瑰宝——莫高窟壁画与彩塑》
今日推荐图书
▼
《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艺苑瑰宝——莫高窟壁画与彩塑》
《甘肃美术史图鉴》
胡同庆 郑怡楠 著
《唐代莫高窟壁画音乐图像研究》
《陇东北朝佛教造像研究》
董华锋 著
往期回顾
穿越千年灯火,看看古人过元宵有多讲究
舞狮献瑞,百戏之绝
郝春文 | 走近蒙尘千年的敦煌宝藏
虎年看虎,甘肃这些“文物虎”虎虎生威
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