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茅台酒在市面上一瓶难求时,在厂里上班的他们,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豪感。从某种层面来看,他们并不觉得大学生酿酒亏了,或者说书白读了。
9月26号,茅台酒2021年度生产任务即将结束,张斯民(化名)也迎来了他的婚礼。老张还特地从班组老员工手里买了6瓶“飞天”,作为去女方家接亲时的“重礼”。从凌晨三点出门接新娘,忙到八点张斯民准时拜堂后,我和胡不归(化名)就一起撤了。和张斯民一样,胡不归也是2019年考进茅台。着急忙慌赶回去,是因为今天车间要打扫卫生,班组通知必须去。车上胡不归跟我聊了很多,让我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了解。他还打趣道,因为长期和酒糟在一起,现在一出汗身上都有股酒糟味,“酱香已经入体了”,听来颇有一种武侠小说的感觉。
实际上,张斯民和胡不归是考了两次才进厂里的。2018年我们刚毕业时,班上已经有三位幸运儿考上了,分别是余生、王时、李衡(皆化名),王时还放弃了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读研究生的机会。我们几个是高中同学,也都是仁怀人。后来上大学,除了李衡是在贵州本地读书,其他人都在外地。本来有机会成为研究生、技术员、统计员或财务的他们,毕业面临职业选择时,都不约而同指向了酒。当然,他们还有另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考公务员。但现在问起当年热衷于考试的他们,是否还在准备公考?一致回答:“都没考了,现在我更愿意待在大厂当个酿酒工人,能考上茅台内招是最好的。”王时刚到车间时,茅台酒第5轮次基酒已经烤完,第6、7轮次生产则相对规律,基本就是每2天1个窖池生产,周日和节假日都能休息,算下来每个轮次的工作日在23天左右。此外,大曲酱香酒酿造有个特点,随着轮次的推移,活计相对就要轻一些。这就给刚下一线的王时造成了一定假象,以为酿酒的劳累程度就是如此。直到下一个生产周期开始,他才体验到酿酒真正的滋味。
茅台酒的生产周期一般是从重阳开始,经过9个作业轮次,分别是下沙、糙沙和七个轮次取酒,耗时一年完成。其中,下沙、糙沙是一年中最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基础的工作,需要工人百分百的精力投入,为以后的每个轮次做好铺垫。晾堂上,班上都是你一锨我一铲互相鼓着劲,翻拌有力,节奏明快。
为了确保每颗粮食都喝足水,粮食要被翻拌三次,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做到精细化操作。酒师会严格把控着水温,在接水处和粮堆间提着水桶来回跑。
王时一开始干的就是在晾堂上翻拌高粱。记得当年和他在一起,可以明显看到手上的新茧子,感觉还有血丝。三年过去,现在对于手上的茧子,王时早习以为常,而他也从一位酿酒新人熬成了副班长。
一栋标准的大曲酱香酒制酒车间,布局多为48口窖池,沿车间长中轴线两侧整齐排列。这样的布局既有利于微生物发酵,也方便生产管理。茅台酒厂车间大多如此。车间里以班为最小生产单位,每个班组14人,负责12个窖池,共有4个班组。
班组人员分工大致包括酒师(负责工艺)、班长(人事管理)、副班长(上甑和摘酒),另需3人配合上甑。还有一个行车工,负责开航吊,一般由女性担任,也是班组内唯一的女性。其余人做晾堂,负责摊晾和收堆。酿造过程中,任何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到基酒的质量和产量,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温度,迅速作业。因此,酿酒工每天的劳动强度特别大,基本是干完一茬接着一茬,只有接尾酒时可以略微休息。茅台员工每天的生产任务都以“排数”计算,所谓排是指2个酒甑上甑取酒到摊晾收队这样一个工作流程。据王时说,茅台酒生产不同轮次每天工作的排数不固定,下沙、糙沙均为3排,一轮次4排,四轮次之后为5到6排。
上下班时间则是根据季节不同和温度变化而调整。现在是冬季,基本是早班5:30、中班12:30开始上班,早中班每周一轮换。而在一年当中,他们还要忍耐至少6个月40度的高温,夏季凌晨3点就得起床,4点到车间准时干活。能趁休息时间去吸烟区抽上一根烟,对很多工友来说,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生产特别累,他们都特别珍惜放窖期,一般会有一个周的时间,有时甚至十多天。王时经常趁这个时间出去旅游,或去找同学,除了散散心,也想通过同学见识到更多的人,来拓展自己的眼界。相比于王时,其他人的生活则要平淡一些。他们或买房、买车、结婚、妻子怀孕,为了承担起家庭责任,出去潇洒的时间就少很多。胡不归已经在仁怀市南部新城买下一套房子,今年又全款提了一辆24万的车。房子首付和车款,大部分是父母借来的,他希望早点还清债务。今年已经订婚的他,明年就要结婚了。在茅台酒厂里“铲糟子”即使是份苦差事,想进去也绝非易事。2018年7月5日,一则贵州茅台社会招工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内传开。公司称,为满足2019年生产用工需求,面向社会招录336名制酒、制曲工。招录人员均属合同学徒工,签订三年期劳动合同。当时我已在贵阳某国企上班,收入虽然不多,相比于大多还没有着落的同学来说尚算稳定,因此没太在意。但跟我一起去贵阳的刘涪川,直接回到仁怀备考。而在考试当日,我才发现我的高中同学几乎全部参与了,包括已在贵阳有了一份稳定高薪工作的程清雪。还有同学为了招考,甚至辞掉了原本的工作。
这种现象,不光在我们班存在。可以说,但凡符合招考条件的仁怀大学生,大多都去考了。据说,当天仁怀街头全是考生。
后来2019年、2020年的茅台招考也延续了这样的盛况。茅台社招考试主要分为文化测试和体能测试。文化考试内容包括高中语文、高中数学、社会知识,2020年改考行测。体能测试项目则只有一项:跑步——男子要进行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跑不进4分30秒,直接会被判定为不合格。2018年,我们班只有五个同学成功通过文化考试,2019年有两个,此后则再无一人考进茅台酒厂。因为制曲名额很少,竞争相比制酒工更为激烈,很多同学考了多次依旧无果。2017年茅台正式发布招聘简章,面向社会招录337名制酒、制曲工人。这也是茅台酒厂在停止社招5年后首次对外招工,当时是限定2000个报名名额。就在报名网址开启还不到半日,服务器便陷入崩溃。茅台招考火热的背后,是飞天茅台市场价格的节节攀升。此后茅台更是一路狂飙,成了最赚钱的白酒上市企业之一。仁怀随之而来的变化也肉眼可见。2016年茅台大酒店建成开业,2017年茅台学院开始招生,同年茅台机场通航,可谓日新月异。实际上,由于地处西南山区,交通不便,茅台酒厂曾长期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今年11月8日茅台庆祝建厂70周年时,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曾向87岁的张元永老人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茅台1951年建厂首批39名员工的花名册复刻件。
茅台原董事长季克良也曾提到,自他1964年进厂后,茅台酒厂曾有20年没有分来大学生,一度是从工人队伍中培养骨干团队。
而如今,报考茅台的学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的名校毕业生。酒厂效益好自是原因之一,同时,茅台也舍得与员工分享财富。
王时说,茅台酒厂缴纳公积金平均水平在4000多,买房用公积金还贷足够了。自己已进厂三年,月工资一万五左右,扣除五险一金也有八九千。如果心大一点,这个钱也可以花掉,因为年终根据班组产酒情况,厂里还会发奖金,也有个十多万。除此之外,茅台酒厂节假日还会发米面粮油和各种生活用品,午餐也是特别丰盛。正因为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即使是茅台酒厂的一线生产岗位,也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据胡不归说,制酒车间有个大学生,曾考上茅台物流公司管理岗,但最后还是回到了生产线上。不过,还有一群人,与胡不归他们干着同样的工作,薪资却只有一半,且不能享受各种优渥的待遇。这就是劳务公司招进去的派遣工,刘涪川也是其中的一位。派遣工没有编制,厂里哪个班组缺人就会补上去,很少固定班组,也因此很容易缺少归属感。但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怀着一丝希望,有一天可以转为正式工。2018年茅台在册员工有26568人(年报数据),其中生产人员22492人,占比高达84.7%,茅台的“生产导向”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进入茅台后被分配到生产岗的概率极大。为了留住人才,茅台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针对知识分子,可以解决一名子女就业,工资、奖金也会向一线的脏、苦、累、险岗位倾斜。
重赏之下,必有良“匠”,茅台的虹吸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当茅台酒在市面上一瓶难求时,在厂里上班的他们,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豪感。从某种层面来看,他们并不觉得大学生酿酒亏了,或者说书白读了。
在李衡看来,大学生酿酒并不丢人,每个行业都要有引领者,在综合能力和素质上,大学生或研究生可以起到带头作用,优化企业的整体素质。“更谈不上资源浪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岗位只要肯努力,哪儿都能发光发热。”胡不归则有着更为现实的考虑:“只要一个月七八千到账,就是好的,受够了三四千交完房租水电紧巴巴的日子。”如果跳出茅台酒厂,从整个仁怀来看,也许能看得更为全面。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仁怀人,或许从一出生就注定与酒脱不了干系。
袁华,高中同学,毕业后在安顺、遵义、贵阳等地上班、创业失败后,2019年结了婚就留在仁怀。现在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搞科研,在酿酒的源头默默耕耘。
他说自己平时也卖点酒,客户都是熟人或熟人介绍,一个月有一两千的收入,有时则一分钱都没有。
王郎,高中同学,就是上文提到辞职回乡考茅台的典型例子。原本在云南某工程部干得好好的,2019年回来考试失败后,去过超市、开过烧烤店,今年开始在仁怀一家酱酒销售公司上班,据说已成交了几十个客户。而像他这样选择卖酒的仁怀年轻人或大学生特别多,其中不乏做得风生水起的。
相比于王郎的不稳定、高薪资,方轼则走上了另一条路。
2019年他先是考进习酒生产岗,去年5月份又考上销售岗位,被分配到了南方某地级市担任业务经理。现在工资到手九千多,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外面闯荡,不断学习知识,同时拓展圈子,打开视野。而我的弟弟陈仲,初中都没毕业就出门闯荡,修过车、理过发,甚至还在工地上学过砖工,最终还是投身到卖酒大军去了。在仁怀待了半年后,直接跑去广州南沙区开了一个店铺。
其实,细究仁怀现在活跃于酒界的老板和大商,早期经历大多也都是如此。
黔酒股份董事长张方利、黔醉酒业董事长赵仕杰……都是在兜兜转转后又聚到酒业,摸爬滚打几十载,最终才成了气候。也有像国威酒业董事长梁明峰这样的发酵专业大学生,从茅台车间一步步干起,最后执掌一家企业。可以说,酒已经深深刻入仁怀人的基因,并塑造了他们。反观这片土地,山地纵横,无法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农业,却有着优越的酿酒条件。
在其他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拥有比较优势的酿酒,自然成了仁怀的主导产业。无论是政府或行业协会,乃至社会各阶层,对白酒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这与很多地方拥有众多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均衡有很大不同。原本可说是劣势,却也因此成就了仁怀在白酒行业难以企及的高度。黔醉酒业董事长赵仕杰曾说:“在仁怀不做酒,是不务正业!”关于茅台镇“大厂”里的年轻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文末留言分享~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