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宿迁,为何如此水灵?

值得品味的 好酒地理局 2022-10-22

在宿迁8524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中,有27.8%是被水面覆盖。这些蜿蜒交汇的河汊湖泊,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温润底色。


地处苏北的宿迁,别名是“水城”,这其实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江苏,人们对于水乡的联想,更多是在长江南岸的江南
然而,这里的确有着不输江南的水乡风貌。

宿迁的西北端,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的骆马湖,南端的洪泽湖则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两大湖泊南北环绕,其间2045条大小河道交错纵横,织就了宿迁“苏北水乡”的绵密水网。
在宿迁8524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中,有27.8%是被水面覆盖。这些蜿蜒交汇的河汊湖泊,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温润底色
不过,宿迁的水并不全是小桥流水。
在诸多流淌于宿迁境内的河流中,有三条大河赫然醒目。一条是淮河,一条是古黄河,还有一条是京杭大运河

▲黄河落日

她们都是曾深刻塑造了中国地貌、生态、经济乃至文明演进的世界级千古大河
宿迁,是大河之子
广阔的苏北平原,本就是黄河淮河冲积形成。宿迁的水系河湖,也多是由这三条大河衍生而出,进而演变为如今“三河两湖一湿地”的水域格局。

这是一座被大河倾力雕琢过的城市。

昔日温柔的母亲河

如今提到淮河,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划分我国南北方的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这条线的南北两侧,分属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两地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生产、民风民俗均不相同。
▲航拍古淮河上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标志,红蓝代表南北

正因为差异迥然,两大水系又一南一北,覆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疆域,人们在追溯文明源头时,通常会把黄河长江,视作中华文明主流

其实,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淮河流域,同样是人类早期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在我国古代,淮河是与黄河、长江齐名的“四渎”之一。“四渎”,就是四条自西向东独立入海的大河,包括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夏禹时期的“九州”与“四渎”示意

古人认为,这四条大河都有神性,掌管着影响农业生产的行云布雨。“四渎”“五岳”也是历代天子隆重祭祀的名山大川
淮河的发源地也是一座古代名山,名曰“桐柏”
传说中盘古氏就是在此处开天辟地,造化万物,并将自己的血脉化作了淮河的源头。从此,淮河带着生命的温热始向东流。
在流经宿迁时,也许淮河曾在此地多眷念流连了几分,宿迁也成为淮河流域重要的文明起源
1977年宿迁双沟境内,发现了距今约1800万年的两种古猿化石,分别命名为“双沟醉猿”“江淮宽齿猿”。这意味着人类的“前传”早已在这里书写。
2010年宿迁泗洪县,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顺山集文化遗址,除了发现碳化稻外,还有作为炊具的陶灶。

▲顺山集遗址出土的陶灶

与之相距4公里的韩井遗址,又发现了全世界已知最早的古稻田
两处遗址的发现,不仅将江苏文明史往前推进了1600年,还表明淮河流域是我国乃至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为什么宿迁能成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之地?
远古时期人类逐水而居,淮河中下游几乎都是原地区,河流湖泊众多,自然是理想的家园。
人们后来对淮河的了解,多半跟淮水泛滥有关,但在历史上,淮河曾是一条温柔母亲河
▲古淮河畔冬景
民国水利专家武同举,曾沿着淮河做过大量实地测绘。
他认为,淮河自古有利无害,“淮流顺轨,畅出云梯。南北支川,纲纪井然,两岸陂塘不可偻计……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
昔日的淮河两岸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淮河地处南北衔接处,气候和作物生长条件兼具南北优势,既能种植水稻,也能发展旱作农业。地形也以平原居多,土质肥沃,加上灌溉之利,物产丰饶可谓乐土

▲苏北平原 图/泗洪县委宣传部

秦汉时期,淮河流域已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当时淮河两岸,兴建了大量的陂塘水利工程,用以灌溉农田。
《水经注》所记载的近200项兴建于汉代的陂塘工程中,60%以上分布在江淮地区。
▲陂塘即人工修筑的小水塘,用来蓄水和灌溉农田 
图源:《钦定授时通考》

由于农作物种类丰富,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无意将石膏注入豆汁,还发明了豆腐这种塑造性极强的美食。

从隋唐到北宋年间,随着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淮河流域进一步被开发。除农作物外,等经济作物也广泛种植。

▲摄影/夏寿长

“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财,商有余货”,淮河一带逐渐成为与江南并驾齐驱的富庶之地,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北宋学者李靓曾评说:“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民间也流传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说法。

▲摄影/陈超

水土肥美,粮食富足。昔日的淮河如同慷慨的母亲,哺育着两岸居民,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生命最初美好记忆

黄河,给了宿迁一场“成人礼”


如果将今日的淮河走向与古时对比,你会发现淮河下游在宿迁一带,曾经历一场剧烈的变迁

昔日自西向东独立入海的淮河,如今却在进入江苏后注入洪泽湖,然后水分四路

一路通过高邮湖南下进入长江,另外三路向东分别通过新沂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注入黄海

促使这一切发生的,则是另一条被篡改了命运千古大河

早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南犯,当时留守开封的杜充不敢出战,就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

没想到此举非但没能挡住金军,还导致黄河脱离原有河道,南下抢夺了淮河的河道。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

由于淮河下游都是平原地带,面对黄河这条著名的多沙河流,几乎毫无抵挡能力,只能任其在广阔肥美的苏北平原一泻千里。

此后黄河又多次决口,淮河水系也因此被打乱,成为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最激烈的河道之一。

直到1855年,黄河再度改道从山东入海,才结束了长达727年黄河夺淮历史。

后来的人们常听闻淮河泛滥。殊不知,大自然才是人类行为的承受者,并以无比包容和惊人的修复能力抚平一切。

如今在苏鲁豫皖四省境内,当年黄河夺淮形成的河道依然存在,成为一段沧桑岁月的见证。

在这条全长为728.3公里的黄河故道中,有515.3公里是在江苏境内,其中有大约1/4流经宿迁,宿迁段也是黄河夺淮路线的主河道。
作为黄河夺淮的主要河段,这700多年的兴衰沉浮,犹如一场严苛的“成人礼”,给昔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宿迁,留下了一份独特的厚重
宿迁的地形和水系也因为这场剧变而被深刻重塑,乃至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地理形态——三河两湖一湿地

千年运河史,也是宿迁的国脉枢纽史

宿迁境内,还有一条大河是无法被忽视的,甚至在世界河道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条河流。

▲中国大运河示意  图/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世界三大运河中,京杭大运河不仅开凿时间最早,也是线路最长的一条。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0倍、巴拿马运河的20倍,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宿迁是从大运河南下进入江苏后的第二座城市,也是运河沿线的重镇

如果说自西向东流的淮河古黄河,曾陪伴不同时期的宿迁从初生走向成熟,那么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就是宿迁在上千年起落中始终挺立风骨

▲今天宿迁境内的京杭运河,每天仍有货船在河面上穿行
从宿迁的地理位置来看,其实早已决定了这里是一个命脉所在
宿迁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正好位于南北分界线上,古时便有“北瞰泰岳,南控江淮,西襟大河,东连渤海,盖两京之咽喉全齐之门户”的说法。
在历史上多次著名的战争中,宿迁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宿迁境内的淮河支流泗水,是少有的南北走向,在航运中是很难得的可用水道。早在春秋战国之前,泗水已经成为粮食运输的水上通道。
如今在宿迁境内,保留着不同时期的三条运河。
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入淮段(今宿迁境内老汴河),也是通济渠目前仅存的一段;二是元明时期作为京杭运河主航道的黄河故道;三是康熙年间开挖的中运河

▲老汴河遗址 图/泗洪县委宣传部

宿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

沿河而生,因河而兴。即便曾因黄河夺淮历经风雨,宿迁仍不失为一座商贸名邑,并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

明嘉靖十八年,日本遣明使策彦周良沿运河北上赴京,途中曾在宿迁停留。

期间他去了项羽祠,看到路旁酒铺众多,酒帘上书:“味招云外三山客,香引蓬莱八洞仙”、“消万斛愁怀,壮三军胆略”,还有“任意零沽、零卖应时”,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这些见闻后来都被他写进了《入明记》,成为后世了解明代中后期风土民情的重要史料。

这段酒肆店招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宿迁作为运河沿线重镇的繁华风貌

康熙年间开通的中运河,则进一步成就了宿迁的高光时刻

▲宿迁皂河镇的中运河段

在全长179千米的中运河中,宿迁段占到112千米。京杭运河宿迁段的长度,居江苏省沿河各市之首,是江苏水运最繁忙的河段之一

自中运河开通后,宿迁一跃成为货通南北的商品和金融中心邻近的扬州、镇江,远到福建、山西的商人,都聚集到运河沿岸各街口经商。

乾隆南巡时,六次下江南曾五次驻跸这里,并称宿迁是“第一江山春好处”

▲皂河古镇上的龙王庙乾隆行宫,内有一块5米高的御碑

如今,这条历时千年始成、又在上千年间承载着国运的大运河,依然静静流淌在宿迁这片土地上。

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宿迁境内的中运河作为典型河道段落,一同被列入大运河遗产,遗产点为龙王庙乾隆行宫

三河两湖一湿地

宿迁是大河之子

千百年来,这三条大河在此交汇,继而塑造宿迁的面貌命运,其深度广度都远大于淮河流域其他地区。

如今宿迁“三河两湖一湿地”的水域格局,也形成于此。

镶嵌在宿迁南北两端的两大明珠——洪泽湖骆马湖,在南宋之初,都还只是一片小湖群

▲骆马湖滩,因河沙储量丰富发展出了一片沙滩公园

正是因为黄河挤占淮河下游河道,淮水沂水等河流四处寻找出路,便在这些洼地积蓄成湖,久而久之扩张成统一的大湖

这两大湖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湖底有大量泥沙沉积,湖底海拔甚至比周遭地面还要高出数米,形成了著名的“悬湖”,其成因则是黄河多沙的特性所致。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时期,被称为“水上长城”

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入海输沙量高达16亿吨),“斗水七沙”的黄河在倾泻于苏北平原的同时,也在这里衍生出了新的水土

如今在宿迁以东的盐城响水县境内,还留有一处“古云梯关”,曾经是淮河的入海口。

在黄河夺淮后,因水体中携带大量泥沙,大大加速了入海口的造陆运动,江苏北部的海岸线也从古云梯关附近,快速向东延伸

到1855年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时,云梯关距离新的海岸线已经有70多公里,苏北地区也因此新增了大量陆地

▲如今苏北的沿海滩涂面积仍在不断增加

而在黄河故道两岸,大量泥沙淤积,也改变了当地的土壤结构

比如宿迁的耕地,多属于淡色潮湿雏形土,主要发育于黄泛冲积物和古湖河沉积物。其中,因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可耕作层,厚度能达到30多厘米

古时受限于战事频繁和耕作技术不高,这些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建国后随着水利兴修、“旱改水”等工程建设,曾经的鱼米之乡逐渐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摄影/杨洪雷

如今宿迁已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年产粮食超过400万吨,位列全省第四,是名副其实的“江苏大粮仓”
作为淮河入江入海“中转站”的洪泽湖,也成为淮河流域的航运枢纽和渔业生产基地,有着“日出斗金”的美誉。
洪泽湖周边则大部分成为湿地,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冬。

▲洪泽湖湿地鸟类天堂  摄影/张连华

在“三河两湖一湿地”的宽阔水域调节下,宿迁气候宜人,空气湿润、是江苏省唯一没有酸雨的城市。

这里也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

独特的湿地气候也成为酿酒微生物的繁衍天堂。

2018年,宿迁与英国苏格兰、法国干邑并称为“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

苏格兰威士忌的主产地,位于斯佩河流域。那里空气湿润、植物茂盛,拥有特殊植物香气的湿地层,让流经的水源纯净而独特,由此酿造出了著名的“生命之水”

法国干邑是位于夏朗德河上的一个小城,特殊的沙质土壤和相对稳定的中度湿润气候,赋予了干邑白兰地酿造陈年的理想环境。

而拥有75万亩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宿迁,出产了素以绵柔著称的洋河双沟两大名酒。

▲湿地上的水杉  图/洪泽湖湿地公园

除了气候湿润更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繁衍外,湿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物产的丰富,都是湿地名酒的重要成因。

如今在宿迁洋河镇上,每年谷雨前后,洋河酒厂还会举办盛大的仪式祭祀谷神后稷,并将酒厂最上乘的好酒封藏。

这或许是鱼米之乡千百年来顺应农时的习性使然,也是对这片丰美水土的深深感念

参考文献:
《宿迁市志》
《黄河故道的形成及其文化遗产》 荀德麟
《汉代江淮地区陂塘水利发展及其环境效益》惠富平 黄富成

《顺山集遗址将江苏文明史至少推前1600年》 宿迁日报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