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过虎年春晚的朋友,想必对已经刷屏的《只此青绿》印象深刻。▲剧照来源: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这支取材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营造了一段跨越千年的中式美学梦境,也让人再度惊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是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被称为“青绿山水”,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说到传统文化,除了一些传世名画,传世的名酒其实也有不少。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整整百年的考古行动中,来自不同年代的酿酒装置、酒器酒具不断被发掘、鉴定和珍藏。▲夏代乳钉纹铜爵
这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酒行业对自身来路的认知,很多都源于这些文物和它背后的悠长历史。
如果将一些重要的考古成果与史料、文学作品中的信息结合起来,一幅幅古代生活画卷便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一场时光之旅——在过去的某一时期,它确实是人们所亲历的生活。
假如穿越到明朝,爱好喝酒的你或许将有一番奇遇。
作为《金瓶梅》的热心读者,你记得书中关于饮酒场面的描述多达300余次,涉及金华酒、葡萄酒、茉莉酒、药五香酒、竹叶青酒、菊花酒、艾酒、麻姑酒、豆酒、羊羔酒、老酒、南酒、烧酒等数十个品种。
转眼之间,你来到了500多年前的成都,在一片快活的语调中,看见人来人往、商贾繁荣,饭馆、酒楼、茶铺,锦缎丝帛,各种风月场所,一派富庶繁华。彼时的成都为蜀王封地,称得上明朝财力最雄厚的番府之一。
第一代蜀王是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于洪武十一年册封。此后近200年,朱椿的后代在这里生活、繁衍,共诞生了十五代蜀王。
在蜀王的治理下,自然条件优渥的成都不仅钱粮充足,商业也十分发达。热闹的街市上,你可以随意走进一家酒楼、酒馆,抑或专门售酒的店铺。▲古成都水井街复原模型
在靠近河道、码头与驿站的地方,你看上了一家比较气派又不过分华丽的酒楼。当掌柜掀开封坛,一股酒香迅速将你包围。
见酒体非常清透,你捧着一只青花瓷碗,准备一饮而尽。可惜没能成功,酒入喉头,带来些许灼烧感,你迅速决定,“酒嘛,还是要慢慢品”。这酒有点烈,喝起来挺“有劲儿”。显然,这不是以糯米为原料的发酵酒,很可能是高粱酿造的蒸馏酒。
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因国民经济受损、粮食供应紧缺、百姓尚存温饱问题,曾严令禁止酒类生产,甚至直接限制糯米耕种,以期杜绝酿酒对粮食的消耗。后来经过20年左右的休养生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之后,对酿酒的限制开始松动。
可以粗浅地推测,朱元璋对耕种糯米的限制,迫使人们将其他作物用于酿酒,反倒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朝酒类的多样化,间接推动了酿酒技术的进步。你与邻桌酒客热情搭讪,阔气地将对方的酒钱算在自己账上,由此换来了一番友好的攀谈。从对方口中,你得知这是整条街上颇有口碑的一家酒馆,酒就是从后院酿出来的。同样的粮、同样的水,但就是比别人家的好喝一点,也说不上为什么,“可能是手艺的问题吧”。掌柜被你的热忱打动,破例带你到后院酿酒的地方看看。▲水井坊酿酒作坊遗址
走进这座酿酒作坊,走过宽敞的晾堂,你看见粮食正在地上摊晾。不远处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其中一个木质、分层的装置,下面可以点火,外部连接着导管,你曾在博物馆里见过,用现在的话说,它是用来蒸酒的蒸馏设备。再往里走,你看到了一口口长方形的窖池。这令你十分吃惊,心说:“虽然没有任何现代化可言,但从原理来看,这跟21世纪的酿酒车间,也差不太多呀。”
联想到酒馆所处的位置,想到码头、驿站和路的走向,你恍然大悟,搞不好这是一个熟悉的地方。
你曾看过资料,1998~1999年,成都水井街上曾发现了明清两代的酿酒作坊遗迹。挖掘出晾堂3座、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及路基、木柱、酿酒设备基座等,并有大量青花瓷片。这一遗址的发现,还入选了“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借着这一契机,水井坊品牌声名鹊起。 “太神奇了”,你心说。这个热情的老掌柜肯定想象不到,这个酿酒作坊将会沿用数百年,并在20世纪末令考古学家为之一振。
在水井街酒坊遗址被发现的千禧年前后,多处古代酿酒作坊被发掘。
它们形成于元、明、清等不同时代,分布在不同地域,成为酒行业了解自身来路的重要实物。
2002年6月,江西李渡酒业对老厂无形堂生产车间进行改扩建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陶缸,经过考古部门的发掘,一个完整齐全的酿酒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
遗址呈凸字形分布,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挖掘面积约350平方米,挖掘出的炉灶、晾堂、蒸馏设施、水沟和墙基是明朝的;陶质地缸、酒窖、水井则是元代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另一个影响重大的酒业考古成果,是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2004年,考古部门在800平方米的挖掘面积中,清理出土了一大批和白酒酿造工艺密切相关的遗迹现象,包括酒窖26口、炉灶5座、水井1口、晾堂2座以及粮仓、池子、水沟、蒸馏设施等各种生产要素。不仅如此,“天益老号”酒坊遗址还发现了大曲窖。
该遗址清晰地展现了从原料浸泡、蒸煮、制曲、拌曲发酵,到蒸馏酿酒、废水排放整个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的全过程。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物,考古专家将其年代推断为清代到民国时期,其中大曲窖是清代早期。
此外,泸州老窖古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宜宾糟房头酿酒作坊遗址等,都对酒业历史文化研究大有裨益。
除了上述酿酒作坊遗址,还有一件颇为奇妙的事印证着连绵不绝的酒业历史进程。
国家博物馆众多瑰丽的藏品中,竟混迹着一块黑乎乎的泥巴。那是一块穿越600多年历史的古窖泥,来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五粮液古窖池群。
因为泥巴内部活跃着古老的微生物菌群,它被称作国家博物馆众多藏品中唯一一件“活国宝”。
事件起因可以追溯到1964年。一天,在四川宜宾五粮液的长发升酒坊里,一位酿酒工人在整理窖池时,双手偶然间在柔软的窖泥中碰到了一块硬物。当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一块破旧的碎瓷片出现在眼前。▲五粮液长发升古窖池
经过考古学家的鉴定,从瓷片以及长发升酒坊的建筑风格,专家最终得出鉴定:长发升酒坊为明代老窖,在出土的陶瓷片上,考古专家发现了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存活至今的微生物群落。
假如你不是到明朝的成都,而是到了其他城市和地域,或许也将见到鲜活的酿酒景象,这是那些考古发现所引发的遐想。经历了明朝的一场醉,见识了众多古老的酿酒作坊之后,等待你的,将是一场跨越不同年代的酒器赏鉴之旅。说实话,你对古代酒器的第一印象是字都好难写。就比如《诗经》里出现兕觥 [sì gōng]、金罍[léi],又不好写,又不会读。但反过来一想,光酒器就有这么多复杂的称谓,足见对喝酒这件事,古人是相当认真的。早在史前文明时期,就有了比较特别的饮酒器具。比如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一些地域就能见到觚形杯、高柄杯、筒形杯等酒器。▲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2003年11月13日,在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史前遗址,考过工作者发现大量原始人盛酒用的器具。其中有一种叫“蛋壳陶”的高筒杯,做工非常精细,杯壁如鸡蛋壳般薄,高15公分,上口和今天的玻璃口杯一样大。
觥[gōng]是一种使用年代相当久远的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在河南省博物馆,你曾见过一件牛形铜觥,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背上伏着一只小小的虎。那是1977年出土于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的商朝物件。▲牛形铜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器物仍然以青铜器为主,酒器当然也不例外。1933年,安徽省寿县楚王墓曾出土一件大型青铜盛酒器——兽耳罍。此罍体型矮胖,圆口、直颈、广肩、鼓腹、圈足,重达9.6公斤,两侧有对称兽耳衔环,腹部饰模印羽纹(又称云纹),那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器物,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战国兽耳罍
商周之后,你最向往的是大一统的西汉王朝。但假如你恰好来到汉武帝时期,最好不要随便攒局,因为你很可能会为此付出金钱的代价。当时有明文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当然,这个限制性条款恰恰反映了汉代人对酒的热忱,如果不是聚众饮酒的热情过高,应该也不至于上升到政策性限制。总之,还是要奉劝你,不要贪图人多热闹,找一位酒友对饮就够了。
在汉代喝酒,如果天气寒冷,你可能会用一种叫樽的酒器来温酒。
跟你之前的设想不太一样,汉代的樽是个“大块头”,不是直接用来喝酒的酒杯,而是一种温酒、盛酒的器具。
▲胡傅温酒樽
1962年,山西右玉县曾出土西汉中陵胡傅温酒樽,同时出土两件,形制几乎完全一样,只是镌刻在口沿上的铭文稍有不同。
两件铭文均为“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其中一件铭文最末多了一个“二”字,也许是表明这是第二件。
至于饮酒器具,你可能会用一种耳杯,也许是玉制的,也可以是青铜的,或者是汉代盛行的漆器。
▲马王堆汉墓出土西汉“君幸酒”漆耳杯
2015年发掘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随葬内容之丰富、奢华令人叹为观止。其出土的各类文物足有一万多件,其中金器480件,重量超120公斤,另有汉五铢钱近200万枚,重余十吨。
这些浩瀚的文物中,当然有不少精美酒器,最多的是耳杯,玉耳杯、青铜耳杯、漆耳杯,造型多样。
▲海昏侯墓出土玉耳杯
青铜盉也是海昏侯墓出土的一种器物,据考古学家推测,它应该是一种盛酒器,兼可用作温酒或调和酒与水的器具。
汉代之后,你决定去看看隋唐的酒器。相隔600年,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两汉有了很大差别。此时的长安街头热闹繁荣,人们热情奔放,大街上碰到一个胡人,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隋·双身龙耳白釉瓶
隋朝的酒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1957年,在陕西西安发掘的隋代李静训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酒器。
其中,双身龙耳白釉瓶、金扣玉杯和高足金杯等皆优美秀致,展现出隋朝工匠的高超技艺。
唐朝更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彩酒器、瓷酒器和金银酒器发展的黄金时代。
大名鼎鼎的唐三彩,是一种由酱黄、浮白、葱绿三种颜色组成,间有翠蓝的艳丽低温釉陶器,明丽、美观。
▲唐·三彩双鱼壶
1992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唐代三彩酒器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酒器——三彩双鱼壶,壶体由两条腹部相连的鲤鱼构成,扁扁的壶身煞是可爱,两鱼头顶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绳系提,器口较小,被两鱼嘴共同承起,除鱼尾处外皆施三彩釉。
唐代的青瓷和白瓷酒器亦颇负盛名,品类也比较多样,包括联体壶、执壶、盏、杯、碗、盅、双耳瓶等。
▲唐·白釉双龙耳瓶
风气开放的唐朝之后,宋人用超高的美学造诣,带来了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另一场繁荣。
站在21世纪的今天,宋代的美学和生活方式仍令大批文艺青年向往。所以,你没有理由不去看看宋代的酒器。
宋代酒器以瓷器为主,当然也有金银器,组合形式主要有台盏、执壶,以及与执壶(也称注子)相配套的温碗、装酒用的经瓶(即梅瓶)等。
▲宋·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宋人饮酒,需先将储存在梅瓶中的酒倒入执壶,借助温碗内的热水加温,然后再斟在台盏或盘盏中饮用,宋徽宗赵佶《文会图》等画作均有这种执壶、温碗及台盏配合使用的情形。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
1981年,北京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韩佚墓出土了成套的越窑青瓷注子温碗及台盏;1993年,四川彭州市西大街宋代金银器窖藏有数套银经瓶、银台盏、银注子、银温碗出土。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一把宋代西村窑青白釉刻花凤首壶,造型雕花极为考究。
▲宋·西村窑青白釉刻花凤首壶
当然,在故宫博物院大量保存的是明清两代的酒器。比如,明洪武时期青花花卉纹执壶、青玉竹节杯,清代宫廷的金錾花云龙纹执壶、反瓷镂空荔枝式杯等。▲明·青花花卉纹执壶
你会发现,虽然一些明清酒器带着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格,奢侈昂贵,但一些民间的酒器,大体来说已经跟你小时候爷爷的酒壶比较接近。这次酒器鉴赏之旅让你大饱眼福,在那些酒器的变迁中,那些过去的生活,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你的思绪。
你不由感慨,在遥望不可及的远古时代,竟留有如此丰富的酿酒痕迹,人们可以从中窥探当时的社会样貌,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
回到当下,接下来将有怎样的考古发现,今天的酿酒文明又将带给历史怎样的惊喜,或许那是第二个考古100年所蕴藏的惊喜。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