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青梅产区中,是否能诞生同样的顶级梅酒生产基地和文化传播中心?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200多年前,杜甫草堂内面朝窗外的一次远眺,让西岭雪山美名天下。▲在成都市区遥望西岭雪山
1980年代,大邑迎来多位日本客商。他们在当地人的陪同下,不看工厂只跑乡村,对大邑的土壤和自然环境细心考察。不久后,大邑从日本引进了“南高”“莺宿”“白加贺”等青梅品种进行栽培。截至2006年,大邑成规模种植青梅已超过20年,种植面积和产量跻身中国六大青梅产区。
不过,仅仅依靠种植和产品初加工的附加值并不高,直到多家酒企进驻,才为大邑青梅酒产业插上翅膀。
随着人才和资本接踵而来,西岭雪山下的小城大邑,逐渐走向中国青梅酒舞台的中心。
青梅的梅,与梅花的梅,在植物学上是同一物种。只不过,梅花是以观赏为主的品种,青梅是以结果为主的品种。
作为梅的故乡,我国采食梅子的历史至少已有六七千年,且对梅子的应用是早于梅花的。
早期梅子的主要用途,其实是和食盐类似的一种调味品。三千多年前,商朝的一代明君高宗武丁在任命宰相时,曾说过一句“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贤相能臣之于帝王,相当于酿酒用的曲蘖和羹汤中的盐梅。这里的梅,与盐并称,便是在食用醋发明之前作为一种酸味调料。
作为果酸含量极高的水果,梅子除生食外,还可制成梅干、梅饯、乌梅、梅酱、酸梅汤等。从魏晋开始,梅又以花闻名。
因此,梅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也衍生出极为丰富的梅文化。唐朝时期,梅子由遣唐使引入日本,在日本也受到广泛推崇。诸多与梅有关的典故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只不过,当时的青梅煮酒,并不是直接把青梅放进酒里煮,而是以青梅佐煮酒。“煮酒”,即酿好后装瓮蒸煮杀菌的酒,与酿好直接饮用的“生酒”相对,一般在腊月酿制泥封,来年清明、立夏间开坛。
开坛时正值青梅采摘时节,两者相遇于春夏之交,青梅煮酒便成为当令佐食的风味搭档。直到宋元时期黄酒之名兴起,煮酒从名词演变为动词,青梅煮酒才有了今天字面上的意义。福建诏安,广东普宁、陆河,浙江绍兴、长兴等地都是青梅的知名产区,种植有白粉梅、软枝大粒梅、大核青梅、大青梅等近20个品种。
四川大邑也是青梅的主产区之一,并且是国内少有的南高梅产地。
地处成都西部的大邑,从自然条件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大邑自东向西,也是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典型的立体气候和垂直地貌。在大邑境内,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并存。从海拔500多米的安仁古镇,到海拔1000米的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再到5353米的成都第一峰苗基岭,不到6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海拔落差高达4800多米。
这种地形在全国都极为少见,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大邑境内的青梅分为野生和种植两种,野生果梅主要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林之间,西部高原、山地也有一定分布。䢺江镇、悦来镇、晋原镇等地则是大邑青梅的优势种植区域。▲䢺江镇梅林深处
上世纪80年代,热衷食用青梅的日本,由于本国南高梅紧缺,希望从海外进口。但南高梅对水土要求苛刻,经过精心筛选,最终选择了大邑。
南高梅是日本最著名的梅子品种,特点是颗粒大、核小皮薄、果肉厚实。▲南高梅
1990年代出版的《中国果树志·梅卷》记载:1985年大邑从日本引进了“南高”“莺宿”“白加贺”等品种进行栽培。
同期中国改革大潮兴起,由于青梅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大邑县政府鼓励当地农户大量种植,并将梅树列入开发项目。为了验证从日本引进的南高梅是否适合大邑栽培生长,大邑还曾在本地金星乡星火村建立了果梅种植园。通过引种栽培,并由西华师范大学对南高梅品种选择和繁育栽培技术深入研究,证实大邑是四川果梅生长和引进南高梅最适合的地区之一。到1992年,大邑拥有梅树达到60万株,2018年青梅种苗突破100万株。经过40年的培育,如今西岭雪山下的大邑,除了是中国六大青梅产区之一,也是国内几乎仅有的南高梅量产种植地。
酿造一瓶中国梅酒
西岭产佳梅,但真正让大邑青梅酒走上产业化之路的,却是一群“外行人”。2011年,时任新丝路时尚机构总裁的陈涛,注意到明星等公众人物对健康果酒的需求,而彼时市面上这类产品还非常缺乏。3年后,陈涛与四川梅鹤酒业相识,首次接触到青梅酒。2014年6月的一个下午,成都府南河边流水汩汩,陈涛和“冰青”联合创始人之一、成都酒业协会会长王墙做了一场长谈。
陈涛认为,青梅酒在国际上增长迅速,但在中国还没有出现规模化的成熟品牌。而青梅原产于中国,“青梅煮酒”“青梅竹马”等典故均深入人心,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随后,几位合伙人决定成立醉美丝路(北京)国际商贸有限公司,选择在大邑生产冰青青梅酒。
2017年,在获得诸多资本加持后,冰青对四川梅鹤酒业的生产线股权进行了收购和增资,为研发青梅酒新品提供了硬件支持。同时,冰青还掌握了具有国家专利的酿造发酵技术,并拥有数千亩的青梅产业园。▲大邑西岭梅谷青梅种植基地
人才和资本的涌入,让大邑从中国最好的青梅产区,进一步成长为中国青梅酒的酿造重镇。
大邑之所以能出产顶级梅酒,与其独树一帜的青梅酒全果酿造技术也密切相关。目前青梅酒酿造工艺主要有糖浸汁、基酒浸泡、鲜果发酵三种方式。糖浸汁+基酒调配,是目前市面上较为普遍的工艺。周期短、成本低,但香气相对单一,青梅香和酒香融合度不高。鲜果+基酒浸泡,是日式青梅酒常用的工艺。生产周期大约3~6个月,工艺重点在于控制鲜果品质及基酒类型,通常果香呈现较好,但缺少发酵香和陈酿香。▲基酒浸泡工艺
鲜果发酵+陈酿,是指青梅鲜果预处理后,利用野生酵母菌直接对鲜果进行整体发酵。
这种工艺对原果要求相当高,成本也较高,优点是香气和口感最好,但生产周期较长,出酒率低,对原产地气候环境依赖度大,容易出现年份差异。同为鲜果发酵,还分为全果发酵和破碎压榨发酵,类似于酱酒中的坤沙和碎沙。
梅鹤酒业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李方坤告诉我们,在青梅酒行业,目前只有梅鹤酒业采用全果发酵技术。由于没有破坏原果,在酒体氧化程度、果味和香气保留等方面表现更佳。同时,大邑青梅酒在采摘、发酵、野生菌种参与发酵等方面,也有独特优势。在大邑,梅鹤酒业通过“公司+农户”建立了3000亩青梅种植基地,采摘不使用机具,全部手工采摘。采摘的青梅果径在3cm~3.5cm,有瑕疵的病梅、落地梅、以及果径达不到要求的青梅均不能用于酿酒。
同时,酿造青梅酒也需要老酒调味。根据经验,选用单一青梅品种作为老酒酿造原料效果更佳。
梅鹤酒业因为扎根大邑多年,目前拥有老酒超过1000吨,最长存储年份超过20年。
李方坤还告诉我们,大邑青梅产区经过多年发展,环境中已形成了独有的微生物菌群。梅鹤酒业曾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针对非酿酒酵母对传统青梅酒发酵过程的影响。
作为该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景明、博士研究生陈凯对我们表示,野生非酵母菌会自发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发酵体系,协同完成传统青梅酒发酵,进而引起青梅酒香气的演化。李方坤也表示,在手工采摘时,野生非酿酒酵母菌会伴随鲜果一同进入发酵环节,从而为大邑青梅酒带来独特的口感和香气。纵观各大名酒,在生产工艺上几乎都有自己的独门技法,比如茅台的“12987”、五粮液的“包包曲”等。大邑产区的青梅全果酿造工艺,也成为其独特标识和优质梅酒的品质来源。
大邑,要做中国梅酒“和歌山”
和歌山县是日本南高梅的主产区和最大的青梅产区,以出产高品质梅酒著称。大邑青梅酒,正在努力对标和歌山。近年来,由于青梅酒市场连续呈现两位数增长,一批青梅酒企业和品牌也快速崛起。四川、云南、广东、浙江、江苏、福建、重庆等传统青梅主产区,成为青梅酒生产重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青梅酒产能已经超过16000千升。
在福建诏安、广东普宁、广东陆河、浙江萧山、浙江长兴、四川大邑六大青梅酒产区中,分布在四川的青梅酒企业最为集中。
梅见和冰青近年来崛起势头明显,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也已在青梅酒领域布局多年。从地理位置上看,四川由于名酒云集,从上游果园建设、供应链打造乃至成本控制、物流运输等角度,均具有相对优势。隶属成都的大邑产区,也因此得到了诸多企业和资本的青睐加持。2017年12月,泸州老窖果酒酒业有限公司挂牌,注册地在大邑县晋原镇西岭大道551号,随后推出“青语”、“花间酌”、“拾光”三款青梅酒新品。
次年,泸州老窖再度加码,计划投资56.5亿元,在大邑打造非葡果酒行业第一品牌、世界青梅文化交流中心、世界级青梅酒产区。
据了解,2022年泸州老窖在大邑已启动青梅酒工厂建设。未来,一座现代化的青梅酒生产企业将出现在大邑。2020年9月,江小白旗下梅见青梅酒的原料基地在大邑县悦来镇揭牌。▲图/庞佳琦
随后,梅见又在悦来镇花溪谷成立了梅见青梅学院,组建行业专家团队,为青梅果农制定培训课程,以提高青梅种植水平,扩大青梅产量。伴随青梅产业的兴起,大邑在打造中国梅酒产区方面被寄予厚望。2021年6月,首届大邑青梅产业发展论坛暨大邑青梅节在西岭雪山下举办。期间,大邑䢺江镇被授予“四川青梅第一镇”称号。与青梅产业全球第一的日本相比,中国青梅和青梅酒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国巨大的人口体量和广阔市场,让梅酒产业的前景充满想象。
大邑所对标的和歌山县,除了梅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外,还设立了梅子博物馆和研究会。
每年的6月6日,既是和歌山南高梅收获的高峰期,也是日本广受欢迎的“梅の日”。在中国青梅产区中,是否能诞生同样的顶级梅酒生产基地和文化传播中心?
在四川大邑,我们看到希望和萌芽。这也许正是中国梅酒崛起的力量。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