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沟,到黄金酿酒走廊,勃兴中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片区,似乎正是对历史的某种回应。
从茅台镇沿赤水河旅游公路一路向北,往来车辆车水马龙,亦如奔流的赤水河昼夜不息。两岸密集的酒厂接连出现在视线之中,时刻提醒人们,这是一条黄金酿酒走廊。▲赤水河
我的老家在距离茅台镇27公里的合马镇。由于茅台镇路段时常塞车,2013年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大道建成后,经遵赤高速、园区到合马镇便成为我回老家的首选。
经常路过园区,加上平时工作也常到园区参加活动和调研,一来二回,对这里便熟悉起来。从遵赤高速大坝收费站,沿着一条五岔河直到其汇入赤水河,短短的十几公里,就有近二十余家已入园的酱酒企业沿河分布。
以五岔河为界,与怀庄酒业面对面
尤其是自五岔河大沙坝水库往下,至入河口的几公里内,酒厂布局十分密集。
这一段也正好是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片区的重要地段——酣客君丰、秦含章、夜郎古、仁怀酱香酒、国台、大唐、怀庄、恒兴、李兴发等酒企均在其中。为什么园区大部分企业分布在五岔河谷两岸?这条河上游是否还有酒企?仁怀名酒工业园区选址于此,又是基于什么考量?为了弄清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印证我的某些猜测,我拉上了同学刘福波,临时组了个“考察队”,对五岔河和园区进行走访。
隐秘的黄金酿酒走廊
五岔河是赤水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仁怀市高大坪镇尧坝村通大坪组小箐沟。
河流从园区中部穿境而过,主河道流经尧坝、银水、高大坪、五岔、卢荣坝后,于合马镇罗村附近汇入赤水河,河长27公里。
五岔河自大沙坝水库以下,已是我们的熟悉区域,考察的重心便放在了大沙坝水库以上河段。
第一站我们先到了五岔村。走到河边时,酒的迹象出现了,似乎在印证此前关于五岔河沿线分布酒企的猜想。我们先发现了一家小规模的酒厂和瓦盖的小作坊,就在小作坊背后的土里,还有一堆丢弃的酒糟。
▲五岔村发现的小酒厂和小作坊
▲路边丢弃的酒糟
拍完照后,沿着河流方向没多远,又发现了一家正在修建的大厂,已经进入水电安装等阶段,预计今年重阳节就可投产。为了能沿着河边走,我们挑了一条仅能通一车的乡村马路。从钓鱼台分厂围墙外出发,大约10分钟车程,大沙坝水库已经隐约可见,此时一辆停靠的车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五岔村往大沙坝水库中途发现建设中的钓鱼台分厂
我们询问了当地村民,往前走是否还有酒厂。村民表示,要到荣昌坝才有了,大沙坝水库两岸没有酒厂,也不准建。“现在环保政策严得很,我们住在水库两岸,垃圾、生活污水都是严格管控的,”一村民说。但再往上,地势变化极其明显。海拔急转之上,河谷两岸悬崖峭壁,根本就没有缓坡地带,不适宜修建酒厂,这也是园区规划止步于五岔片区的一大原因。▲途中发现的五岔河上游水源之一
尽管五岔河上游段因地势、气候等无法修建酒厂,却为下游园区保证了优质水源。随着园区的成长,接纳了园区大部分酒企的五岔河,未来有望进化成仁怀又一条重要的黄金酿酒走廊。
黄金走廊中的荣昌坝
从五岔河下来,沿着园区的道路网,我们又前前后后将园区走了个遍,整个园区的轮廓也更清晰起来。
▲园区大门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地处赤水河中游茅台河段支流五岔河谷地带,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现建成区面积6.15平方公里。整个园区由荣昌坝片区、二合片区、同民片区、沙坪片区、五岔片区组成。
五岔片区和荣昌坝片区由五岔河串联,二合片区和沙坪片区则沿赤水河排开,同民片区和荣昌坝片区大二公路末梢部分由金溪河串联,三线合围架起了园区的主体骨架。
▲同民片区考察路上
去年12月,总投资13亿余元的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业集聚示范区同民项目开工,建成后可新增制酒产能5040吨、制曲产能9800吨。而沙坪片区、荣昌坝北部(往大同方向的很多空地),还没有修建酒厂。从园区规划范围和现阶段发展来看,五岔河穿境而过的荣昌坝片区,是园区中范围最大、入园企业最多、建成和投产企业最多的片区。
荣昌坝片区东起草字坝,西至桃子坪,北为吴家坪,南到茶坊坳,总规划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4.34平方公里。布局结构为“一带两片”,即中心共享带及沿五岔河两侧分布的北岸片、南岸片。▲园区配套建设
位于五岔河左岸的酱酒小镇,每到晚上便灯火通明,一眼望去真有茅台古镇的感觉。酱酒小镇与园内各酒庄有机联合,也构成了园区的旅游主体。据园区领导介绍,园区核心区域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现有入园企业92家,开工建设67家,投产48家,可实现酱酒产能7万千升。▲园区入驻企业
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沟,到黄金酿酒走廊,勃兴中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片区,似乎正是对历史的某种回应。
1985年,茅台镇荣昌坝宋墓群被发现。一块残存的墓碑上,刻着“时以庚寅绍定三年孟冬吉旦置造,寿如山岳耸,福似海河深,子孙昌盛,富足荣华,谨题耳”。
绍定三年,是南宋理宗年号,距今已近800年,“子孙昌盛,富足荣华”此八字,在时下的这片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呼应。
荣昌坝地区群山似怀抱,清溪如玉带。墓中出土的飞天石刻,仙女腰间束带,衣褶轻盈,举头飞空,灵动飘逸。
“飞天仙女”作为酱酒的超级符号,也给园区的酱酒酿造蒙上了神秘色彩。
历史好像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落地此处找到了一种极强的关联。
选址:承载量是重要考虑因素
从茅台镇出发,沿赤水河旅游公路,约20来公里就可抵达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中心。从酱酒酿造的六个维度,既纬度、海拔、日照度、温度、湿度、风速来看,园区和茅台镇核心产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相差无几。此前,我曾随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钱维宏教授,考察过仁怀名酒工业园区。
▲钱教授给我们讲解园区地形特点
察看了园区四周环境过后,钱教授提出,实际上与水同样重要的还有山脉、河谷地形,园区也是仁怀的又一块酿酒风水宝地。
钱教授特地解释了301车间所在位置的优越性,“这里地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不存在风口对穿,因此气候稳定,富集的微生物也不易流失。”在一次闲聊中,中国白酒工艺大师、高级工程师陈孟强还曾提及,他当年也参与了园区的选址分析。
陈孟强认为,综合各项地理和气候条件,园区落地在荣昌坝及其周边是合理的,也是最优的选择。在园区中穿梭,还有一样东西十分醒目,那就是河谷两岸的“紫红色”。▲园区建设前原貌,能看到大片紫红色土壤
据调研,园区土壤多为紫色土,地质结构为多粒状紫砂页岩,碱度适度,质地中性。
这种土壤具有良好渗透性,无论地表水或地下水,都有利于水质过滤,同时可溶解红层中的有益成分。通过走访,我们还发现园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又一特点——外险而内平。从卫星图上看,这个特征十分明显,在四周高山的严密合围下,竟圈出了一大块较为平坦的中间地带。▲五岔河荣昌坝片区卫星影像
荣昌坝片区位于大娄山脉西侧,黔北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地段。总体上四周高,中部低,最低点为五岔河水面标高391米。河谷两侧部分地区切割强烈,地形起伏大,坡度达到40°~60°,中部地形相对平坦,坡度5°~10°。
外险内平,这一点对园区极其重要。外险提供了群山环抱、气候适宜的酿酒条件,中部平缓则为获得更大产能承载量,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支撑。从园区定位来看,一方面是要打开仁怀酱酒酿造产能增量,同时还承担着推动白酒产业集群发展和优化产业格局的重任。▲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规划图
仁怀市在“十四五”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中就提出,将引导企业向核心区以外的产区、名酒工业园集聚。围绕园区白酒产业定位,美酒河镇等适宜白酒生产区域,被纳入园区总体规划;茅台镇其他规模企业和技改整合企业,纳入园区管理;招商引资的白酒建设项目也入驻园区,由此推动园区布局提档升级,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园区航拍
园区要尽可能满足现阶段及今后仁怀酒业的发展需要,承载量便成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此外,从园区的选址、布局延展开来看,“酿酒向北”的白酒产业政策导向十分清晰。
从仁怀现阶段及发展规划来看,白酒酿造企业几乎都在仁怀市的中部和西北部。
以茅台镇和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为两大主要聚集带,分布于茅台、二合、合马、美酒河镇,以及仁怀城北的苍头坝等地区。
以茅台酒厂位于中华村的取水点为参考点,划一条线与赤水河垂直,可以发现这些区域基本都在划线上方。
而形成此番“酿酒向北”的格局,还得从一次批示说起。
1972年,周恩来总理作出了“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以内不准建任何化工厂”的批示。
随后,坚决维护茅台酒生态环境,得到了历届仁怀市政府的贯彻。
事实上,赤水河在仁怀境内的主要支流——五马河、九仓河、盐津河,水量远比五岔河丰富,也有很好的酿酒条件。皆因是茅台酒厂上游支流,最终变成了红粱主产地和旅游地。
▲茅台上游支流九仓河区域
现今已划入仁怀城市范畴的坛厂、鲁班等南部地区,曾经也分布着众多酒厂。后来在政策引导下,酿酒厂房都转移到了茅台镇、名酒工业园区等仁怀北部地区。
仁怀也因地制宜,借着坛厂等地区地势平坦和交通便利,将其规划为白酒配套园区,提供白酒包装、物流、仓储等服务。
▲坛厂八卦园
周边分布着红粱种植区和包装物流仓储配套区
早在2012年仁怀酱香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中,茅台镇和合马镇、二合镇(已并入茅台镇)、沙滩乡(今美酒河镇)、大坝镇、火石岗乡(今火石镇)、三合镇等6个乡镇(均在仁怀北部)适宜酱酒生产区域,便被划为仁怀市白酒产业规范发展区,其余地区则为限制发展区和禁止发展区。目前仁怀正在编制的市级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据称将要划定“酒线”,对仁怀市酿酒区域再做一次细分。
规划中,仁怀市茅台取水口以下,仁怀赤水河谷适宜酿酒区域总面积为182.46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建设区面积为71.63平方公里。
而就在近日,仁怀的酿酒功能区又有了新的界定。
最新《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确定:
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生产功能区总面积为120.44平方公里,分别为茅台酒产区15.03平方公里;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53.03平方公里,名酒工业园产区52.38平方公里(现有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这也意味着已形成充分认知的“仁怀适宜酿酒区域87.43平方公里”将成为历史。
有趣的是,仁怀适宜酿酒区域从87.43平方公里至120.44平方公里,增加的面积(差值33.01)和名酒工业园区增加面积(差值27.38)十分接近。
也就是说,白酒产能依然来自于仁怀北部,大概率也只能来自北部,仁怀“酿酒向北”已成产区共识。
而120.44平方公里,或许已尽了仁怀产区的最大努力,也是仁怀产区在生态和生产上又一次系统权衡的结果。
注:文中名酒工业园区照片源于《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十年掠影》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