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在今天,我还是在问,为什么叫A4呢?

A4美术馆 A4美术馆 2023-12-13




对于一个刚进入A4美术馆的职场人来说“无法了解A4的15年,就无法真正进入A4的世界”,整个6月身为编辑的我都潜在美术馆的网盘里,数字碎片如洪流一般袭来时,始终有一个问题如锚点,将我拉回起点——“为什么叫A4呢?”


这可能是每个刚踏入A4的人,都会问的问题,这也是A4美术馆15年来在不停追问的问题。


A4美术馆,这座2008年诞生于麓山国际社区A区4栋的建筑,如何在15年间坚守属于艺术文化的一隅?又如何重拾勇气,再次出发?我们最终决定用15个切面,来呈现她的成长轨迹与多元视角。这15个切片瞬间并非是去定格某个决定性的时刻,而是想通过回溯这些点滴历程,让我们去看清一座美术馆的来路和去处。





起初,极近透明的质地

起点:透明——来自丹麦的当代玻璃艺术展



*开幕式剪彩

*开幕式馆长致辞

*“透明”展览现场观众



2008年3月,A4展览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以当代艺术作为展览开端,显然,它要承接更多的期待。当106件最脆弱的玻璃艺术展品从远在10000公里外的丹麦运往成都,馆际交流在艺术上的接近性,使得我们辨认出了A4身上国际化的基因,这也是A4最初的底色,极近透明的质地,明净铮亮,敏于细微。


当时,孙莉刚刚成为创始馆长,站在台上,略显青涩地主持着开幕仪式,并与一席艺术家和外宾站在一起,剪掉手中的红色缎带时,A4鲜活的生命便由此开始跃动。


而走进A4展厅的第一批观众,在陈列的艺术展品前,如何看展?与如今看展的人有何不同?也许镜头会告诉我们。





在余震中破土萌生

关怀儿童的初心

“画出彩虹” 城市灾难启蒙的儿童公益行动



*馆长孙莉与孩子们的合影



但开馆不到两个月,成都就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全城都陷入一片动荡与危机时,闭馆整修之时,A4在思考如何才能帮助城市进行灾后恢复?灾后,很多儿童的身心都受到了震颤,压抑的情绪需要及时疏解,一个艺术疗愈项目“画出彩虹”就由此开启。两个多月时间,A4走访了四川6个安置点,与当地灾民和NGO组织一起开展城市灾难启蒙的儿童公益行动。


在这场持续的援建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参与到儿童美育启蒙的初貌,这也成为了2014年首届iSTART儿童艺术节的成长基点,当我们面对儿童,面对弱者,美术馆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公平的责任由此凸显出来。





探入艺术实验场

向青年策展人敲门

首届青年策展人计划



*策展人鲍栋在导览

*艺术家现场

*青年策展人计划开启合影



作为A4的掌舵人,馆长孙莉始终保持着时代敏锐度,当时,策展人群体深刻地改变了当代艺术的创作及传播模式,年轻的策展人崭露头角,成为了艺术生产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A4开启了青年策展人计划,邀请到国内极具专业和独立精神的7位青年策展人(鲍栋、杜曦云、段君、刘礼宾、盛葳、崔灿灿、鲁明军)分别主持、策划6个主题性展览和1个学术研讨会,通过系列性实验和理论自觉,深度探讨策展模式和话语方式,以及在现行体制下,策展究竟何为?


这场交集,带来了一些策展反思,拓展了我们在策展方式和创作方式的更新,也引出了接下来A4青年艺术家实验项目的开启。





尚看不清前路

那就一点一滴聚拢星火

首届青年艺术家实验季



*青年艺术家实验季历届展览海报

*观众与艺术家展览互动现场



青年策展人计划很好地开拓了A4对艺术内部系统的研究视野,于是,2011年A4开始聚焦青年艺术家实验季,关注青年艺术家成长和表达,在还不能看清前方路途中,一点一滴地聚拢星火。


该计划在每年6至9月推出平行个人实验艺术展,以不设限的多元艺术形态,包容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敢于重新书写既定公式的青年艺术家,多声部的话语主题从此派生出了众多新的表达,A4也成为了先锋青年、城市青年发声的理想试验地。


🔗相关阅读:A4展讯/10.18 2014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即将开幕





开窗,向国际艺术的蔓生

平行的极东世界



*展览现场

*馆长孙莉与金岛隆宏(左一)、日本艺术家的合影



这是A4开启国际合作一个重要窗口。


彼时,观众甚至是艺术界的人对日本的当代艺术尚未有更多的了解,为了填补这一空缺,A4特别邀请日本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金岛隆弘先生担任策展人,联动了八位日本中青代艺术家(荒神明香、加藤泉、村山留里子、名和晃平、平良美树、SHIMURAbros、田中圭介、渡边豪),促成了这场在西南地区首次系统性展示亚洲当代艺术的展览,并为接下来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与日本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深度共创

展览也因此有了厚度

艺术家个案研究计划



*2012孙逊个展展览现场

*2013陈晓云个展展览现场


深入到本地的艺术生态,我们看到,西南地区的影像艺术和行为艺术尤为鲜活。


2012年A4希望美术馆能通过更为深度的方式介入到艺术创作中,于是展开了一项艺术家个案研究计划,每年为一至两位当代艺术家举办大型个展,提供空间为艺术家展示陈列作品的同时,还鼓励针对现场的全新创作,并编纂艺术家个人学术文献画册及拍摄相关现场文献记录,所呈现艺术家个展,也因此有了厚度。


🔗相关链接:

A42012艺术家个案研究计划

A42013艺术家个案研究计划






美术馆为儿童做出改变

向每个具体的儿童真诚发问

首届iSTART儿童艺术节



*首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开幕现场



自08年的公益活动开始,A4就持续关注儿童教育、儿童艺术,并随着与NGO合作产生了更为紧密的链接,A4每一年都在做和儿童相关的展览、项目,到了2014年,光是一个展览已不足以承载它的内容,于是我们启动了第一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基于童年视角、儿童赋能和社会共创,以更大的体量和更广泛的参与让美术馆下沉到了人类具体而微的角落,重新认知儿童、认知自我,使美术馆跳脱于宏大、系统甚至僵化的惯性,变得更加柔软温暖。


🔗相关阅读:

A4教育中心/“i- start”麓镇儿童艺术节

从小小的我开始——关于“ i-start”儿童艺术展策展构想

iSTART儿童艺术节七年回顾,致所有的大小孩子们

iSTART招募|第九届iSTART召唤无限游戏的“家族”




声音

将我们凝固进一个动态现场

声场与视域——国际声音装置艺术展



*展览现场



伴随着艺术媒介朝新媒体的流变,技术、装置和感知的交互,将会碰撞出什么火花?A4在这一年,开启了一场新的国际对话。


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背景下,国内首个系统介绍国际前沿声音装置的展览在A4开幕,该展跨媒介融合了声音艺术、视觉艺术、当代设计等多向度的艺术形式,创造了10个不同的体验场域,协奏出了一曲复调恢弘乐章,为观者带来全新的感知与反思。


🔗相关阅读:

A4现场/声场与视域(视觉篇一)

声场与视域/展览背后的故事(视觉篇二)





跃迁点

向公共型美术馆的转折

迁馆:麓镇A4当代艺术中心—麓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

*闭幕展“作为时间界定的光”



经过七年之痒的A4,让馆长孙莉越来越明晰美术馆的整体结构和未来方向,这一阶段A4做出了两个重大转折,一个是我们笃定了要做非盈利美术馆的决心,即从小众、极具先锋性的艺术机构转为更具开放性、公共性的A4美术馆。第二个是,地理位置的转变,我们从麓山国际社区转移到了麓湖艺展中心,从一所独栋建筑迁址到一个更为复合型的建筑体。


2015年12月31日,我们在麓镇以“作为时间界定的光”的主题展作为最后的谢幕,而即将开启新旅程的A4还将遇到哪些新的体验和冒险?往下看。


🔗相关阅读:作为时间界定的光-骆丹个展|A4开幕现场





在空间中触探、创造

美术馆的未来形态

麓湖·A4美术馆 | 开馆展:创造空间



*开馆展馆长孙莉致辞

*独立策展人李振华致辞

*麓湖·A4美术馆开馆展



作为麓湖·A4美术馆的开馆展,“创造空间”源起于策展人对新A4美术馆的想象,一个独立于城市、文化主流之外的美术馆将如何构建?系统性的艺术体制将如何回应艺术现实?


展览由馆长孙莉和独立策展人李振华担任艺术总监,邀请到来自中国、荷兰、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3位(组)艺术家带来多种形态及语言的艺术作品,融合了诗性、声响、内在、运动、超视象与扩延的空间,试图通过身体性的体验,调动五感,使观者置身于亦静亦动的艺术现场,引发我们重新认识关于自身、城市以及文化空间的关系。


🔗相关阅读:A4展览 | “创造空间”正式启幕




包容、野生、异质

西南影像艺术的引力剧场

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



*“回路”展览现场



西南艺术生态所独有的包容、野生、异质的气质,在影像艺术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从2000年开始,活跃于中国大陆的影像艺术家,从中国西部出发,进入边陲之地、渗透城镇乡村、游走于市井坊间,用影像书写地区人们的生活日常。而这批影像者在当时作为一种现象被大家关注,却鲜有集中的展示、研究与讨论。


2017年,A4展开了一项影像实验研究计划,集中呈现11位来自西南并活跃于国际国内的影像艺术家(阿斗、陈萧伊、冯立、骆丹、黎晨驰、黎朗、李俊、木格、张晋、张克纯、张晓),通过展览回望西南地区影像实验的历程,并使我们去真正思考“在地性”,更多维度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与时代、对象以及影像本体的关系。


🔗相关阅读:回路也是重新出发!—— 开幕现场回顾






因为一把椅子的突然邀请

美术馆变得有趣起来

罗曼·西格纳:影像——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



*罗曼·西格纳在A4美术馆现场



恰逢A4十周年之际,瑞士国宝级大师罗曼·西格纳的影像展在11月正式揭幕,这次展览展出了罗曼从1975年至2018年所创作的206件影像艺术作品,以投影的形式完整呈现了艺术家创作生涯的全貌。


开幕那日,罗曼以其“日常性”的凝视,展出了在中国唯一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椅子》,并由麓湖·A4美术馆永久收藏。从水管中喷涌而出的水,好像使整个美术馆“活”起来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因为一把椅子的突然邀请,而变得有趣起来。


🔗相关阅读:

A4展览 | 我们一起解读罗曼·西格纳(一)

A4展览 | 我们一起解读罗曼·西格纳(二)





相互交织又自成一派

一片更适合艺术生产的土壤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



*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



A4的学术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个清晰、立体的研究脉络,除了历年来的展览研究外,还有自成一派的国际驻留项目,自2011年启动,经过9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驻地文化。


2019年末,A4国际艺术家驻留中心对公众开放,以一个综合现场容纳了21位/组艺术家的项目成果,将艺术家的特别洞察、民众喜文好乐的基因、城市新兴社区的开放性以及成都风土的散逸气息相互交织,创造出一片更适合艺术生产的土壤。


🔗相关阅读:从2019谈A4美术馆的国际驻留项目




十字街头的艺术激活

发生在周围的真实语境

从街头到语言:2008年以来的西南行为艺术 



*“从街头到语言”展览现场



成都的当代艺术是发生在十字街头的艺术,2019年由蓝庆伟策展的“从街头到语言:2008年以来的西南行为艺术”是对具体语境的描摹和解读,展览以艺术家的行为实验及工作转向为切入点,集中呈现活跃于西南地区7位行为艺术家(何利平、和丽斌、胡佳艺、童文敏、王彦鑫、幸鑫、周斌)的代表作品,这是区域性艺术发展的个案研究,也是全球语境和全国视野下观察当代艺术的的重要档案。


🔗相关阅读:A4展览 | 从街头到语言:2008年以来的西南行为艺术





谈谈隔离、新常态

人们疑心缝隙中的心理困境

国际驻留:艺术家隔离日志



*艺术家隔离日志



2020全球疫情是时代的共同遭遇,危机的袭来使我们意识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承担凝聚人类共同经验与救护志向的责任。这一阶段,A4国际驻留从线上联络到了来自23个国家79位艺术家,一起推出了《艺术家隔离日志》,呈现了艺术家们居家隔离的生活体验以及网络社交成为新常态下的艺术反思。


🔗相关阅读:艺术家隔离日志|一场关于“隔离生活与艺术反思”的展览

新书发布 | 484天之后,Hello from《艺术家隔离日志》




更重要的是,行动

第六届iSTART儿童艺术节

do it 项目



*第六届iSTART展览现场



同年,iSTART儿童艺术节以“行动共创”为关键词,推出do it当代艺术主题展,这场由国际著名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发起,27年间持续领跑、从未间断的艺术马拉松首次来到中国大陆。


这届iSTART破记录的纳入了超2500个小朋友参与,联动了11个城市,跨界与150多家机构合作,与艺术家共创了70多个重点项目,不仅让我们看到了iSTART的平台效应和影响力,也让我们重塑艺术与行动主义的交汇、社会圈层的集体共振和艺术教育观念更新。


🔗相关阅读:

iSTART | 首批国际艺术家指令发布,邀请你一起do it!

iSTART | 第六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回顾

A4新书 |《do it in Chengdu》新书发布






从一次舞蹈邀请、握手开始

发现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麓湖社区艺术季



*艺术季观众参与现场



疫情迫使我们从更为紧密的内部思考我们真实生活的附近,小范围的、局部的对话由此变得雀踊,并开始引力聚合爆发更大能量。


2020年首届麓湖社区艺术季在这一年的秋季开启,这个由A4联合麓湖社区五家单位发起的项目,使美术馆走向人群、走向更广阔的公共场域,让艺术成为绝佳的交互媒介、探寻家园归属感的重要路径以及促成有效对话的情感纽带。


从一次舞蹈邀请、一次握手开始,发现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阅读:用525,600分钟和你握手






穿越历史,走过艺术家漫长的一生

一则「爱与希望」心灵指南

“马克·夏加尔”西南首展



*“马克·夏加尔”西南首展现场

*“马克·夏加尔”西南首展馆长孙莉导览



2021年的春天,馆长孙莉与玛丽亚·多洛雷斯(Mme Miria. Dolores) 担任策展人,为成都带来了一场关于爱、生命与艺术的治愈之旅——“马克·夏加尔”西南首展,3个月92天,155幅作品,A4因为这场一流的艺术大展,被更多公众熟知,有不少人坦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一位西方油画大师如此多的真迹。如果还有印象,我们应该还能忆起展厅里那抹沉静的蓝、长长走廊上的寓言诗歌以及墙上那些熨贴的策展词。


这是A4主动走向城市、公共的一次大胆尝试,在“天涯共此时”的集体情绪中,A4的艺术展览提供一则治愈的心灵指南。


🔗相关阅读:2021成都必看国际大展!“马克·夏加尔”西南首展正式开幕





重新出发 脚踏实地

A4美术馆时空轮回

新馆、新展、新美术馆实践者



 *大卷伸嗣“灵韵之光 The Depth of Light”开馆展预告


   *馆长孙莉在A4新馆开展工作



迈入A4的第15年,我们又将迎来一些新变化。


首先我们正式从“麓湖·A4美术馆”更名为“A4美术馆”,A4的主场馆将会迁址麓镇的山顶广场,新空间全面升级,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可能性?回顾2008年我们在麓镇的山脚启幕,2015年再以“作为时间界定的光”主题展暂别,2023年又以“灵韵之光 The Depth of Light”重归,一个美术馆时空轮回,在A4的历史里留下了具有坐标意义的痕迹。


本次新馆开馆展将是日本艺术家大卷伸嗣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展览,他将如何激起A4当代艺术的涟漪,成为标记新水位的石子,值得期待!


接下来,还将有一系列的新美术馆学论坛、品牌结构性焕新和周年庆活动蓄势待发,在走向未来无边界的美术馆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自证A4“新美术馆实践者”的身份,让美术馆重新焕发生机。







15年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青春,正值少年时。

 

A4的诞生,的确好像是一个偶然,08年到现在,她会遇到什么?全球化、地震、新技术、疫情、时代困境......而A4的选择,她的沉浮,是一系列的成长故事。就是在这跌跌撞撞中,今天的A4美术馆也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并逐步走向成熟,跨入青年,当然她仍将怀着这股子少年气,怀着一种敏感的觉知,持续不断地进行内部的自我解构。

 

在这个长夏,让我们坐下来,一起聊聊与A4有关的故事~




#15周年话题征集


记一次,在A4美术馆的看展故事


15周年专题企划,本期将从观众视角,集齐大家在A4美术馆的精彩瞬间,欢迎各位观众朋友们在文末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一起来点亮这份回忆!


我们将随机抽取5位幸运观众,分别赠送简明展览单人票1张(价值¥90),一周后将于评论区回复获奖者。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正在展出

On Exhibition




关于A4美术馆

Learn More about A4 Art Museum


A4美术馆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百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与国内外近6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内容编辑 张皓玥

内容排版 张皓玥

视觉设计 KoujitsuDesignStudio 吕垒

内容校对 15周年项目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