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广东、四川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学业质量监测

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上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高三(上)期末  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月份)

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级线上考试语 文

广东省深圳市2020 届高三年级3月线上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学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夸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窑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lO%,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

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家兼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搴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榘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

       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

(摘编自杨珂《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

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

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

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

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

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

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

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

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

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荒漠化程度。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2017年“未来政策价格”的启示》,2017年8月2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治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让稀有的生物物种得到恢复和再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地处世界第三极入口处的可可西里国际名声很大,这片高原上孕育的神秘物种更是引来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可谓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其不停变化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也为这片净土增添了神秘。当人们在担忧气候变暖时,也许可可西里的些微地理生态变化,就可能是一些信号。珍惜这里的生命,就是珍惜我们的星球。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具有世界意义》,2017年8月24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美国保护地体系在管理级别上分成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面,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即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如在国家公园内的经营项目一般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来进行经营。国家公园由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署负责,野生生物避难所由鱼类和野生生物署负责,海洋保护区由商务部负责,荒野地保护区由森林署、鱼类和野生动物署、国家公园署负责。

(摘编自《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2017年度“未来政策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B.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口中的“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指的是中国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

C.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全面认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过程。

D.美国生态保护异常严格,但如果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这中间就有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索南达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全世界对地球的第三极有了新的认识,将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不过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C.材料一揭示了我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分析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在全球具有的重要意义。

D.中国只要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就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3)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3.(15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田野里出世的婴孩

[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

    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锄头。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

    法尔霍那双肿胀的手满是汗水,他把汗都揩在那条宽松的黑裤子上,掉过头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瞧着他身旁挥锄头的妻子,说:“怎么?你怎么啦?”古丽沙是一个肩膀宽宽的结实女人,干瘪的脸上淌着亮晶晶的汗珠。由于剧痛,脸已经不成样儿,而且露出一道道的皱纹。她没有回答。

    法尔霍用胳膊狠狠推她的腰部:“你到底怎么啦?”古丽沙用疲倦的眼神瞥了丈夫一眼。她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怪吓人的。这时锄头忽地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她用手紧紧按住大肚子,俯下身去,在红棕色的土地上跪了下来。

    监视他们干活的汉子撑着黑色的太阳伞站在一旁,这时叫了起来:“古丽沙!不要再干了,走开吧!”

她痛得死去活来,使出常人罕有的力气,咬紧牙关控制自己。她突然呻吟起来:“哎哟……”对一个女人来说,劳动时被陌生人听到这种声音真是丢脸。

    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女人驯服地蹲在地上。她知道这副样子丈夫是不会宽恕的。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时,监工的又说:“古丽沙!快走!娘们儿!现在你赶快走,快!”她朝离她一千英尺光景远的沟渠走去,这是农场的边界。

    法尔霍咆哮着,看到九岁的女儿赤脚站在监工的身旁,吩咐她说:“你得代你妈干活!”女孩知道现在该轮到她了。她拿起和自己身子一般高的锄头,走到行列里。锄头的起落声依旧和农场工人们的歌声相应和。

    古丽沙挺直身子站在沟渠里,她环顾四周,在炙人的热浪中侧耳细听。看不到什么人。空旷的土地上热气逼人,这片土地向远处延伸,似乎没有尽头。

    她把宽大的黑裤子口袋里的物件全部倒空,取出一些东西。她知道自己分娩期已近,早就张罗好这些东西。她正想蹲下身去,忽听到后面有走动声。原来是一条狼狗!她捡起一块石头向它扔去。那条狼狗吃了一惊逃开了,但没有消失。

    古丽沙焦急极了,又向那条狼狗看了一眼。狼狗在她的目光下退了几步,但还是盯着她,眼睛射出异样的光芒……

    这时古丽沙肚子又痛了起来,这是最厉害的一次阵痛。她裸着膝盖蹲下来,两手撑住地面呻吟起来,脖子上静脉粗得像手指一般,颤动着。

    “法尔霍,庄稼汉,”监工说,“跑去瞧瞧那个女人……她也许会送命的。”法尔霍朝妻子在苦苦挣扎的那个沟渠望去,摇摇头,恨恨地骂了几声,继续干活。他怒火中烧,怨恨自己的妻子。

    “瞧那边,小子,”监工又说,“跑去看一看那女人怎么了。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法尔霍把锄头扔在一边,往那边跑去。真想一脚接一脚地踢她……这个不中用的女人捣他的鬼,他真受不了。他在沟渠边停住脚,睁大眼睛向下瞧。

    古丽沙倒在地上的小路旁。在沾满鲜血的一块破布上,浑身上下一片紫红色的婴儿在伸手伸脚地扭动。一只狼狗正扑在婴儿身上。他霍地跳下沟渠。狗三脚两步逃开了,舐着血淋淋的嘴。婴儿闭着眼睛,手脚还在扭动。法尔霍打开布包,原来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法尔霍一下子变了。他仰望天空,严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抱起婴儿,大叫一声:“我的儿子!”他乐得几乎疯了。养了四个女孩后,居然来了一个男孩!

    古丽沙感到丈夫就在身边,张开眼来。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挣扎着想站起来。“这回你挺不错。”法尔霍说,“挺不错的,女人!”他抱着婴儿从沟渠里一跃而出。

    监工看到他穿过红棕色干裂的土壤跑来。“那边……那边……”他说,“法尔霍向这边走来了!”大伙儿都停止干活,倚着锄头,目不转睛地瞅着。法尔霍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大声喊道:“我的儿子!我有一个儿子了!”他把婴儿紧紧抱在胸前,婴儿裹在一块带血的破布里,浑身还是紫红色的。

    “嗨,你得小心,庄稼汉。”监工说,“别抱得这么紧,你会把他闷死的……现在你回农场去吧。告诉厨师,是我派你来叫他给你些油和糖浆,让女人吃一些吧。走吧!”

    法尔霍不再感到疲倦了,炎热他也不在乎。现在他年轻得像二十岁的小伙子,轻捷得像小鸟似的。他向农场的小泥屋走去,茅屋顶在他的眼前隐隐闪现。

(选自《外国经典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反映了法尔霍怒火中烧的心理及只顾自己的面子,不顾妻子死活的龌龊和丑恶心理。

B.“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主要突出表现了古丽沙屈服于丈夫的淫威、无奈、隐忍和坚强的心理。

C.小说中插入对法尔霍九岁女儿的叙述,暗示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应该参加体力劳动,这既是对自己的锻炼,也能相应减轻家庭的负担。

D.作品以“田野里出世的婴孩”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小说的背景,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

(2)这篇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小说反映了特定背景下“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住,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日:“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日:“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日:“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日:“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日:“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日:“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荻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连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耒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B.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

D.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媵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

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个题。

临江仙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写此词时,与纳兰性德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滴芭蕉”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2)“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     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     ,流亡海外。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120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     ”。(  )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       ”的甲骨文文化展。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延续

横征暴敛

信使

证古泽今

B.保留

巧取豪夺

纽带

震古烁今

C.延续

巧取豪夺

信使

证古泽今

D.保留

横征暴敛

纽带

震古烁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

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

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

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

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

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

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8.(6分)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7年4月15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竞赛通知)

(2)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祝福信息)

(3)据报道,2016年共有362位民警在工作中丧命,4913人负伤。对此,公安部表示,警察的执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支持。(时事新闻)

9.(5分)如图是我国传统杨柳青年画《五毒》,这一年画跟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根 据要求回答下面两个小题。

(1)这一传统节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2)为下面一副对联写出下联,要体现出上一小题所写的节日主题。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材料二: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材料三: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材料四: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完成一篇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的演讲稿,在你所在的班上作一次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解答】(1)C

(2)D.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第三段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故本项不正确。

(3)A.原文第一段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没有诗文的内容,故本项不正确。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2分)

2.【解答】(1)A.获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于文无据。

(2)D.“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是治理的努力目标,不表示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条件关系绝对化。

(3)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生态保护。从法制、政策、机制方面对个整个生态链进行梳理和重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如中国研究的生态修复与发家致富有机结合的措施。分级管理,多部门分工负责,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需要组建更多保护环境的专业机构、志愿者机构。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3.【解答】(1)C项,作者写法尔霍九岁女儿揭示出在特定环境中,女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是一样地位低下,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指出地点,“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点明时间.暗示社会环境.开头的环境描写着眼于农场中的汗水和锄头,突出做农活需要壮劳力,为当时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提供了依据.为下文写古丽沙所遭受的痛苦和挖掘其性格中的驯服做铺垫.

(3)男人强壮,下得了苦力,是劳动的主力,具有话语权,占主导地位,而女人恰恰相反.这篇小说通过写法尔霍和古丽沙的故事,突出了男人的力量强大于女人的现实,这种现实决定了男人的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根植于人心.法尔霍认为古丽沙丢了自己的脸,对她大呼小叫,甚至拳脚相加.而在古丽沙看来,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她也就隐忍和屈服.女人习惯于顺从男人,易被驯服.小说中法尔霍粗暴、蛮横,一味责骂妻子,而古丽沙则甘愿屈服于丈夫.对于“重男轻女”的现实,整个社会推波助澜.当法尔霍知道古丽沙生下的是儿子时,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而那些与他在一起干活的“大伙儿”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就连“监工”也格外开恩,赏古丽沙“油和糖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解答】(1)B;

(2)A.“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错,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长。

(3)C.错误;“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错,原句“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应理解为: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而神宗会认同滕元发的看法;

(4)虽:即使;济:成功;殆:危险;

整句译为: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

且:将要;度:准备;谕:告诉使人知道;

整句译为: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

译文:

        滕元发,起初名甫,字元发。因为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召入朝廷考试,担任集贤校理。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宰相固然有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他儿子担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仪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取消这个任命。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发为安抚使。当时城中房屋多数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压,都睡在帐篷和茅草屋中,滕元发独自住在房屋下,说:“房子倒下百姓死去,我自己应当和他们同命运。”免除田租,修筑堤坝,纠查贪污残暴的官吏,责罚盗贼,北路因此安定。升为开封府尹。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藏,经历几任府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驼背也就消失了。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道滕元发忠心诚实,所以事情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一点也不避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天下人纷纷议论,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神宗会听信他,因此借事,让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历任齐州、邓州知州,滕元发妻子的亲族李逢谋逆,有人因此排挤滕元发,贬为池州知州,又改为安州知州。流落在外地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错贬到筠州居住。有人认为他还会复官,滕元发谈笑自若,于是就上奏为自己辩解,神宗看了很怜悯他。哲宗登上皇位,滕元发调任郓州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滕元发说:“学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于是这场争讼停止。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滕元发威名流传西北地区,号称著名将帅。河东的十二将,其中有八将担负守备西部边界,分一半人轮休。因年老竭力要求去淮南任职,担任扬州知州,没有到达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

5.【解答】(1)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错误,从词中来看,“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是指对当初妻子书写还不熟练的娇憨情景记忆犹新。

(2)因疲倦而忽然低首,甚至弄乱了书笺,仍不放手,看到一半就已泪眼模糊了;通过诗人看旧时书笺时间之长、沉浸之深、用情之浓,表达了对亡妻的情意之厚、思念之苦。

 

译文:

       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6.【解答】(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重点字:坼)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解答】(1)保留:保存不变。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主语是“古文字体系”,它并非保存不变的,所以选“延续”较好,这里指延长下去,没有中断或消亡。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巧取豪夺”,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横征暴敛: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信使,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加上引号,表特殊意义,联系上下文,此处指的是真实可靠的使者。证古泽今:指见证古代、泽被今世。甲骨文作为文字,是真实可信的历史证明。震古烁今: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故选C。

(2)上下句的衔接,补写的部分在语境中是前后照应的,前文两句先写120年前,再写120年后,D两句分别对应这两句,进行了总结。就句式来说,A.一般说“是……还是……”更连贯。B.被动句略啰嗦,在此处是不符合要求的。C.动词用“彰显”不如“见证”,这里强调的是“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突出的是一种历史文化。故选D。

(3)A.“把……感悟”搭配不当,应为“为……感知”。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让文物“活”起来,不是“展览叙事”的目的,而是效果。D.表意最简洁顺畅,且逻辑合理,故选D。

 

答案:

(1)C

(2)D

(3)D

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8.

(1)“过时不候”改为“以免错过比赛”;

(2)“鄙省”改为“贵省”;

(3)“丧命”改为“牺牲”.

(每找出一个词一分,每改对一个词一分.)

9.

(1)端午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段礼节等也可)

(2)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或:天中解粽叶挂艾虎五毒个个走天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