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江苏各地区高三一模优秀作文汇编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室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下)期初模拟语文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高三(下)期初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20年江苏省名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仿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江苏卷)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19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十一)

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彩绚丽的画。他曾满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彩和他画中的色彩太不一致了。
  不仅梵高,很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思索过……
  优秀作文
  把画中的色彩带给生活
  生活灰暗,画的绚丽一如既往。这就是梵高的伟大之处,他深知苦难的宿命,但他要重振信心,要画,要梦想。
  古往今来,多少人亦如是!
  明知不可得,也要追寻;追寻本身的意义或许大于一个完美的结果。生活的色彩沉重凝滞,且让心中那幅画的绚烂点亮生活。
  你是否曾被《安妮日记》打动:那是怎样暗无天日的苦难岁月,密集的铁丝网,轰鸣的枪炮,血腥的屠戮......然而,身处其间的孩子却矢志不渝地做着梦,写下对和平的渴望,甚至描绘一个不凡的未来——即使她有没有未来还难以想象。
  越是深重的苦难,人的自我意识就越发强烈,对人类的悲剧性实质的洞察也越发深刻。这种悲剧性,即曹文轩在《远方》中所述的“人总想着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但是,这样的悲哀却不一定导向消极悲观,反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心灵中喷涌而出的美与希望来抗拒悲剧,填补生命的空虚,即使希望渺茫。
  今天,虽然没有太多的苦难,但我们不也在追寻吗?
  追寻一种超脱庸俗的美好,追寻一种名利场之外的憩息。钢筋水泥间,总有人不忘心中的桃花源;物欲之中,总有人呼唤真诚,让“理想国”常驻于心......即使生活不尽如人意,他们心存色彩,竭力用心中的色彩点染生活。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这种信仰的姿态,是梵高所坚持的,或许也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人的结局更可能是“悲”的,挥之不去的苦难或庸常会把人淹没,万物寂灭之时,自然之力会把人吞噬。然而,明知“悲”的宿命却仍要前行,却仍不吝惜自己的力量和美德,来给生命添一点幻想和色彩,这是人性永恒的闪光。
  那时读希腊神话,我有些不解:阿喀琉斯早就被预言他的脚踵会中上阿波罗的神矢,赫克托耳参战时就收到他将阵亡的神谕,为何他们义无反顾?
  或许就是人性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也许结局是头破血流,路远马亡,但有过一个神圣的理想,有过一个战斗的姿态,就够了。
  画是虚幻的,但一代代人在把画中的色彩带给生活,人对美好的追寻创造亘古如新。

宿迁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民以食为天”,看似寻常的一日三餐,蕴含人世间种种滋味。烟火氤氲间,总能让人咂摸出生活的喜怒哀乐,感受到追求的酸甜苦辣,咀嚼着人世的悲欢离合……

这题的灵感显然来自于“车”。衣食住行,“车”属于“行”的一种。那么,“食”的范畴显然远远大于“车”。所以,试题做了缩小概念的努力。“看似寻常的一日三餐”,把“食”缩小为了“三餐”,“烟火氤氲”更是强调了日常饭食的特点。所以,路边小吃、异域美食,应该不在本题的范围之内。但是,有“民以食为天”在前,考场上写广义的“食”的文章应该不在少数。为避免评分标准上的争议,命题时要慎用与后文在概念上不一致的引语。2016年江苏卷“说与不说”一题,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入,也是弊大于利。

苏州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明;文明体现在我们对待他人、自然、社会的实际行动中。

“文明”实在是个过于庞大的概念,而且材料中出现的几处“文明”意义并不相同。第一个分句谈到的“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说的是作为社会发展阶段的“文明”,“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说的是作为公共秩序和个人道德的“文明”;第二个分句谈到国家、民族、地方和人“都有自己的文明”,说的是作为精神和物质财富总和的“文明”;第三个分句中的“文明”则又比较接近第一分句中的后一种“文明”。用这样的材料来命题,还不如直接做成命题作文:“文明”。

文明是丈量自身行为的尺度

文明就是《小哥俩儿》(凌叔华)中的妈妈低声对厨子说“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吓吓它就算了”而不是一脸慈爱地夹起一块猫肉递给大乖二乖。文明就是看到偷鱼吃的猫把它赶走而不是全家捉之塞入麻袋让肥胖的爸爸一下下地坐死这可爱的生灵。(见龙应台的《故乡异乡》)

文明就是《老人与海》中的小饭店老板让孩子为老人送去免费饭菜还不忘用餐巾纸包好刀叉而不是吆喝一声“喂过来吃”。文明就是诺贝尔委员会主动颁发奖章奖金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全世界相关人员首先提交个人申请。

文明就是看到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认真欣赏(川端康成)而不是折之撅之独享之然后再要求他人环保有爱心。文明就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不是装高雅高贵装优雅优秀装文雅文化装A装B装X之余还自认为善良美好反把自己感动得无以复加。

如果你也定位为文明人,文明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丈量自身行为的尺度。被带上断头台的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王后),不小心踩了行刑者的脚,她马上脱口而出“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个细节让人更加明了何谓文明、何谓礼仪、何谓修养、何谓美德。姑且不论法国大革命的对与错、罪与罚,但王后心有他人的良好习惯让我们依稀回忆起久违的贵族精神、乡绅风度。

一群心口不一、知行不一、里外不一者,创造不了文明也承担不了文明。不是你有点文化就是文明人。在那个非常时期,监视者、告密者、揭发者、互斗者、阴谋阳谋者,没有几个是文盲,但没有几个能称得上文明人。倒是胡适先生能担当起“文明”二字:那清贵的脸庞、明澈的笑容、儒雅的气质,从青年到晚年都没有过变化。他是那个时代的“先生”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后世标杆。野蛮荒芜之后、百废待兴之时,中国人蓦然回首,胡适仍在灯火阑珊处笑意温和。

文明是修养,可惜的是:自视甚高者不屑修,自视低贱者不愿修,内心分裂者不以众人修其身而以圣贤修于人。自己言尧舜、行桀纣却引导、鼓励、责令他人只行尧舜且不得言桀纣。他们忘记了“俯不怍于人、行不惭于影、思不愧于往”也是一种宁静或幸福。



无锡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情,是人与人的情面与交情。人情可贵,人情也可能是负担;有人说人情冷漠,但人情也自有温暖在……人情,蕴含人生百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人情”与“文明”一样,也是一个义项丰富的词语。好在本题明确锁定“人与人的情面与交情”这一义项。但是,“人情冷漠”中的“人情”是指人际关系、人情世故、人与人的感情,这就破坏了定义的统一性。




南通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

本题在概念选择上是同类试题中最为成功的。“主角”一词范围不大不小,适合作文。“每一个舞台”一方面落实了“主角”的定义,一方面暗示了“主角”可取比喻义。但后面一句仅将核心概念向“当好主角”一个方向上引申。那么,写作就应该被限定在这一方面,即讨论我们如何当好主角,而不能写如何当上主角,应该争当主角等。所以,严格说来,本题不属于核心概念型材料,而是类似“拒绝平庸”的单线论述式的材料结构。

【二】观点碰撞类

采用这种类型材料的试题有两道,都比较成功。

南京、盐城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容易知足,幸福感就随之增强;也有人说,人的视野小了,格局就会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幸福感就随之下降。


花开小院,香远益清


  我愿择一方小院,静候花开满院而后伫立庭前,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携闲情逸趣,一壶清茶,安享一生之幸福。

  有人说:“大丈夫志在四方,安事一室乎?”毛泽东也曾壮志挥毫:“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文天祥亦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连手无缚鸡之力的李清照也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我只愿护我小院安宁,不愿染是与非,只愿在这小院品茶、赏花、享幸福。堂堂七尺男儿,怎就胸无大志?或许有人说这是自甘平凡,更有甚者言,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闻此,只能置之一笑,是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视野小,容易知足,但恰恰如此,我才懂得幸福,幸福就是平淡生活,安享心中的那份宁静。

  那些自命不凡,不甘平凡的人又该说了:“你这是妄自菲薄,”我却不然,或许我确实是井底之蛙,可井底之蛙也可看见那明媚的阳光、湛蓝天空,还有何不满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正如千年之前,庄惠二人在那桥上探讨鱼的快乐一般,我就是我,旁人如何得知我的幸福是什么,又如何会理解大好青春,岁月如花,把时间浪费在一隅小院中的幸福呢。

  心中的花枯萎,时光它一去不回,我在这小小视野间看见了芬芳遍地,看见了五彩霞光,又在自己的心中精心栽种了一朵小花,心房一片光明,心间香气缭绕,如何能不幸福?

  视野大小,无关幸福,我视野小,我能安享芳华,难道我能说雄霸天下的秦皇不幸福?

  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幸福,而秦皇却有手握天下,威仪临九州的幸福,如此可见,视野之大小,与幸福确无关联。始皇帝拥兵百万,一统天下,沙场征战,战无不胜,而后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或许至高无上的权力就是他的幸福。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盛唐宰相张九龄说:“江山安好,百姓安康,臣与君王相处融洽,便是臣之幸福,”他的幸福,便是大视野所见,虽说他最终死于帝王猜忌,但他为国,为君王奉献一生的贡献可使后世传颂、帝王铭记,这才有了后来玄宗拜相时总问,“风度比九龄何,”张九龄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百姓君王,可谓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虽然他一生在“忧”中忙碌,可心怀天下的他终究还是幸福的,否则也不会安祥辞世。

  无论是谁,总有个幸福的理由,我不染功名事非,始皇抛却个人私情,统一天下,终于手握大权,这都是幸福,水花只开在雨天,烟花要绽放在黑夜,幸福必有得失,无关视野只看心之所向,那便是幸福,而我们的幸福就是静立闲庭,等候花开满院。


  少年心事当拿云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一句七律便道尽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雄心壮志。

  古人云:“知足常乐”,仿佛没有野心,没有大的视野,便易知足。但又有人说:“格局小了,人生之路便越走越窄,谈何幸福感呢?”

  为何以上观点会产生分歧呢?原因便在于“人”。这一切都源于人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以及随时间推移,社会变迁的人的适应能力。有雄心壮志的人自然是人中英杰,但却因此而好高骛远,那这一生便只能得过且过,没有大志的人只能囿于井底观天。盲目自大只能是自取灭亡,懦弱自卑易于一事无成,顽固不化也只能惨遭社会淘汰。

  所以,对于想要对人生常乐的人,恰当的大局观以及事业无疑是一切的基石。

  曾有井底之蛙坐而观天,自以为天便是如此之小,这种想法何其可笑,许多人便如同这蛙般囿于困境而不自知,一时的得过且过,真的是知足的快乐吗?恐怕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人会自甘平庸,他们都渴望蓝天,渴望外面的世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振翅不仅仅满足于翱翔蓬蒿之间,满足于与斥鴳的争胜,他的视野何其广阔,于是便志在四方。

  或许都曾耳闻过“先赚他一个亿”的趣事,许多人对此付之一笑,却不知王健林的这个小标志,抚掌之间便可令无数人望其项背,而那些同样戏笑说要“先赚它一个亿”的人也只能是戏笑而已。

  由此可见视野何其重要,格局何其重要而适合自己的视野更是重中之重。

  而作为少年一辈要有“拿云”的心智,不是好高骛远,而是随着自己境况而逐渐调整的目标,但无万万不可胸无大志,安逸于如今和谐稳定的生活,浪费了时光,蹉跎了岁月,这样的幸福感是安逸生活所营造的虚假氛围。烈士暮年,尚还志在千里,想要在更广阔的疆域里驰骋,体味建功立业的豪情与幸福。至于好高骛远更是要不得,对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的人来说,到头来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少年心事当拿云”,以适合自己的方向为目标,看到适合自己所看到的视野,才能拥有人生常乐的幸福感!

  

遍布虚空

  简媜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书说道:“理遍布虚空,却又历经人事。”我想不仅仅是理吧,那虚无缥缈的幸福也是如此吧?

  当孩童尝到糖果而露出甜蜜的笑容,我可以说,那是一种幸福感。当一位农民在烈日下看着生长旺盛的庄稼而眯起双眼,那也是一种幸福感。当一位老人重逢自己多年未见的好友而双眸泛光时,那也是一种幸福感。

  所以我想,纵使一个人视野小,见识少,他也可以很幸福,并不会因此而下降其幸福感。幸福就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它一直在你周围飞来飞去,只要我们仔细去体会周围风的流动,也许就能看到它的身影。

  幸福遍布虚空,一个容易知足的人,可以在停杯投箸间看见它,那是全家人一同用餐的幸福。一户安居乐业的人家,他们早出晚归,朝五晚九,虽做不成什么大事,但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的幸福一直萦绕在他们身边。

  难道视野广阔的人就没有幸福感了吗?并不是。只是一个视野广阔的人,他或许游离了祖国大好河流山川,走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也因此知道了许多事,他们也许放心不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时而忧虑,时而焦躁,他们或许并未留意那周身的幸福感。但若让他们不再留心天下,短暂地休憩身心,将视野放小,可以看到眼前之物,眼前之景。他们也许会看到堂前檐下燕子正啄来枝干泥巴筑着新窝,也许会看到四五孩童追逐打闹,也许会看到春来那枝头的一抹新绿。那是,他们从前体会不到的幸福。

  我想,简媜将自己置身于大山中听师傅念诵经文,看山间竹涛波动,也许正是想把自己的视野缩小,她才会跟从师傅打坐,看僧人摘果子,陪修行之人打球。她从中不仅仅是发现了理存之于一举一动,我想,她未曾写出来的,还有幸福。那里的每一天万事万物中即有理,也存在着幸福。

  所以,幸福是遍布虚空的,它并不会因为一个人视野小了,而随之下降。难道视野是一成不变的,人会越来越不幸福吗?

  所以,将视野放小,也许我们越知足,也就能看到那遍布虚空的幸福了。也许它就藏在柜子上的糖果罐里,也许它就藏在远人寄来信件的邮戳里,也许它就藏在你我的双眸中。







盐城、南京2019届一模作文详解

苏北三市(淮安、徐州、连云港)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生如书,一页页被翻过。

有人说,要经常回头翻翻,这样你会懂得更多,这代表一种反思与成熟,不忘过往方可更进一步。

也有人说,人要向前看,少翻过去的旧账,这是一种明智之举,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越。

本题如果抛开翻书的比喻,直接看其争议点——人生要常回头看还是向前看,很接近2016年南京一模题: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不同在于,苏北三市题除了给出立场,还明确了支持各自立场的论点(“不忘过往方可更进一步”“懂得放下才能真正超越”),为考生的构思提供方便。结构上也比南京2016年题更为清晰。可见根据试题类型对材料进行剪裁,是提高试题质量的必要步骤。


【三】诗意哲思类

选用诗歌为材料的试题有两道。材料对原诗都有改造,但优劣有别。

镇江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多幸福的小石头啊\独自在路上漫步\匆匆而过的宇宙\也得披上它自然褐色的外衣\它独立不羁如太阳\与众同辉,或独自闪光。

本题材料出自美国诗人狄金森的寓言诗《小石子多幸福》(“How Happy Is The Little Stone”),以石头喻人。石头的“小”,与它“漫步”的从容、它让宇宙也显得匆匆的“永恒”、它让宇宙改色的影响力和它如太阳般“独立不羁”的高傲形成对比,“与众同辉”与“独自闪光”形成对比。小石头象征一切具有独立精神、不断发挥能量的平凡人物。本题可以由此讨论平凡与杰出、渺小与伟大、独与众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删去了原诗“漫步”后“不汲汲于功名,也从不为变故担心”一句,以及结尾的“它决定顺应天意。单纯,一味自然”。这些删除并不影响诗歌的完整性,而且可以避开“慢生活”“超功利”“回归自然”等主题的套作文章。


常州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东西被创造到世界上,只不过是为了紧靠着你的心口,就只存在那一瞬间的光。但那光,叫永恒。

材料前一句,是屠格涅夫的情诗《一朵小花》的最后三行(最接近戈宝权的译本),曾被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引作中篇小说《自夜》的题词。“一瞬间的光”原为“一瞬间的时光”。“时光”讹误为“光”,倒是强调了那些东西对于“你”的积极意义,也算歪打正着。但此误之后,又有无知妄人续上“但那光,叫永恒”一句,这就与前面的“只存在那一瞬间”相矛盾,而且俗不可耐,可谓化神奇为腐朽。不少语文学习资料辑入时不加辨析,把两句全部当做了屠格涅夫的格言。命题者用这样的假格言命题,是要向屠格涅夫和苏州考生谢罪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