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四川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三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0 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广东省四大名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下)段考语文试卷(一)

广州市 2020 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18)

2020年广西玉林市、柳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语文试卷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学调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高三二轮语文强化训练语文试题(一)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  ②横槊赋诗

B举酒属客  ②举匏樽以相属

C七月既望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②盈虚者如彼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A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代的散文诗。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赤壁赋》即属文赋。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创豪放派一代词风。

C壬戌,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法。

D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悲—乐—悲”的感情变化。

B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C文章描写形象优美,善于取譬,如对箫声的描写,作者借助比喻和想像将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D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释)①公元757年,杜甫在京城任左拾遗,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户杨柳弱袅袅”正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D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7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简要回答。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麦子黄了

杜学峰

黄亮升任了副局长。老黄接到他儿子电话的那天,他让老伴把家里的那只老母鸡拎出来宰了,砍下半边炒了下酒。昏黄的灯下,旁边坐着老伴儿,老黄独自一人喝酒,边喝边与他娘说着话:“咱儿子争气呀,十几年的书没白念,当年我先钻窑孔后甩大锤劈山开石,虽落下了很重的矽肺病,值呀。你看邻居的狗娃,小时候吃得胖胖的,人见人爱,都说那娃有福气,今天呢,狗娃在城里过的是什么生活啊,一根竹棒,两根绳索,在车站跑着揽活。哎,我有次看见他站在副食店门口将一瓶啤酒汩汩地灌了下去,看着心疼啊!”

老黄那晚喝得很开心,喝得上眼皮粘粘的,然后倒将桌旁的床铺,欢快的鼾声似乎一夜在宣泄老黄的心情。

日子如山岗掠过的风,一下子就到了腊月。

那天,他娘接了个电话,说儿子今年过年不回来了,就在城里过,春节有空再回来。

老黄一言未发,抽出烟叶,裹着烟卷,自顾自地抽起旱烟,缕缕蓝烟缭绕着老黄的脸。

那年过年,没有往常的热闹,但老黄是沉静的,该吃吃,该喝喝,说话也响。他没去谈以前做科长的儿子会年年回来,好吃的一大桌,尤其是自家山里出产的干笋子,儿子吃了一碗又一碗,边吃边说好吃,还吃得过后直流口水,然后打着响嗝,和父母拉家常。老黄不愿也不敢让自己情绪发酵,以免蔓延开去,醺了他娘,弄得过年伤感。

大雁回了,抖落一路的风尘;新燕来了,啄上新泥筑新巢;麦苗青了,房前屋后一片翠绿。大地像一片海,风拂过,唯见绿浪起伏。老黄和老伴儿躬着腰,侍弄着庄稼,像两个圆点在绿浪里隐没。

儿子没回,差不多快一年了。

儿子其实也并不是没牵挂父母,有隔三差五的小车来到家门口,一袋袋一件件的东西,都是司机代搬,邻里好生羡慕。而唯有老黄默不作声,仍旧只顾摸出烟袋,裹着烟卷,手还有些抖。尤其是当司机往屋内搬运东西时,老黄面向里屋,脸涨得通红,猛抽旱烟,团团蓝烟遮罩了他的整个面庞。

五月的大地一遍火热,坎上地里的一茬茬麦子就像熟透的少妇,浑身散发着醉人的香味儿,透射出农村生活的火热与富足。

然而,今年老黄似乎对弥漫的麦香没了知觉。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一边端着酒碗,一边望着屋前那大片金灿灿的麦地,喃喃地说道,这日子就是好啊。

那夜,老黄剧烈地咳嗽。半夜里,老黄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说自己得了重病。

第二天,儿子回来了。父亲啥也没说,拾起镰刀抬腿进了麦地。正午的太阳像一柄柄毒剑,明晃晃地刺得人不敢抬起头来,照在头上似麦芒刺得生疼。父亲展开姿势,像是在大地里舞蹈,一茬茬麦子被父亲放倒,脸上的汗水淌落而下,被大地吸吮得不留一点痕迹。

儿子站在阴凉处,劝父亲:“爸,进屋休息吧,等太阳偏了些,再割吧。”父亲闷声不响,继续割。儿子无主意了,只得跟在父亲身后像小时候那样捡拾折掉了的麦穗。

正午的大地如一块硕大的火床,烤得黄副局长衣服全湿透了,口渴得犹如眼前干坼的泥土。黄副局长终于忍耐不住,声音洪亮显得有些果断:“爸,你再不回家,我就回去了!”

老黄霍地从地里站起身来,眼睛里似支出了两把镰刀。用手头的镰刀指着儿子:“你敢!”

两个男人就在地里僵着,有风裹挟的热浪拂过麦地,只听得有饱满的麦穗炸开麦粒的声音。

半响,老黄开腔了:“今天我把话揭开了。你捎回的那两件茅台五粮液是你自己买的么?”儿子不作声。“不是你买的往家里送,那叫什么!”老黄近似咆哮。老黄顿了顿,“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在地里捡麦穗挨了一顿饱打么?”儿子赧然,面有愧色。“当年叫你捡麦穗,你居然跑到人家麦地中间,割下一块来!”老黄剧烈地咳嗽起来,一大口浓痰吐在儿子面前,带血。

儿子心疼起来,连忙去搀父亲。父亲大手一挥,胡须颤抖:“那是你小时候犯下的糊涂,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你拿人家送的东西往家里搬,你坐公家的车回家,你现在是懂理懂法故意犯法!当了副局长怎样了?你还不是泥腿子出身,你还不是有一个得了矽肺病的父亲!老家不想了,土地不亲了。我告诉你一个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做人的胆。我佩服狗娃,一根竹棒,两根绳索,同样撑得起自己的一片天。”

一阵微风拂过,浑身湿透的黄亮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是小说线索。从“麦子青了”到“麦子就像熟透的少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老黄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B小说中的“老黄”虽为一介农夫,但深明大义。在得知儿子在岗位上有不廉洁嫌疑的时候及时地棒喝,读来畅快淋漓。

C有风裹挟的热浪拂过麦地,只听得有饱满的麦穗炸开麦粒的声音”,小说运用这一环境描写暗示了老黄情绪的激烈。

D小说中的狗娃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老黄两次对狗娃生存状态的评价不同,但情感大同小异。

10请简要概括“老黄”在儿子升任副局长之后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11小说以“一阵微风拂过,浑身湿透的黄亮不禁打了一个冷颤”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处暑一过,受暖湿气流和高空槽影响,气温竟然直降至12℃,华北、黄淮等地骤然降温,人们早晨出门突然发现冷气逼人,一寒如此。

最近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里有一对“夫妻搭档”,他们戏里戏外都是夫妻,并且已经相濡以沫30年了。

《我们时代的中庸——<中庸>解读》是魏承思先生继承先师南怀瑾衣钵所著之书,书中鞭辟入里地对《中庸》进行了分析。

我们欣赏一切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生成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认为完美的作品就应该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的。

在一年中暑热和湿热最集中的日子里,毒虫纷纷出巢,一男子遭蚊虫叮咬不以为然,未料深夜高烧发展为丹毒。

宁阳蟋蟀强悍善斗,号称“天下第一虫”,在这次北京举办的“长城杯”的大赛中,宁阳虫又折冲樽俎,独占鳌头。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纪录片创作要坚持自己的精神品格,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来引领年轻观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

B五四”之际,团中央官方微博主持的“青年大学习”话题讨论,汇集了各级团组织推出的精品,总阅读量近5000余万次。

C为提高绿地管理养护质量,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等多项规范性文件。

D拿起一本好书,读一篇好文章,就像穿越一片无边无际的田野,每向前一步,空气就更新鲜,视野也更开阔。

1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令郎在高中参加了物理竞赛,他有一些问题想向您请教,还望您不吝赐教。

B我把读书征文的参赛作品《梦瓷》送给语文老师雅正。

C小吴对语文老师说:“老师,您总是很关心我,我感到特别欣慰”。

D咱们是最好的朋友,这次你要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我会鼎力相助的。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草是有记忆的,①_______。虽说花草的生命很短,从春到秋,但它们把春秋一世的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花草就这样记住了时间。树也是有记忆的,它能记住更长时间的变化。树的生命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春天发芽,秋天结果,然后脱下满树的黄叶,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可是,②_______,植物学家看到这一圈圈的树纹,就知道,哪年③_______,哪年遇涝逢旱。

16阅读下面语段,变换①②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使它们所在的句子成为整句。

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酝酿了北京的古老韵味;①北京的尊荣大气是因历代帝王的青睐形成的;时代的发展,又带来了北京的现代繁荣。②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漫步,置身于宫廷楼宇丛中,行走于高楼林立的街头。用心去感悟这座焕发美丽的古城,或许你才能真正感悟到北京古老而独特魅力。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一条条道路上行走。这些道路,或许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或许是诗意盎然的小径,或许是成长与追求的道路……在这些道路上,你总会遇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风景,听到一些声音……

请以“         的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B   

2    D   

3    C   

4    A   

5    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两个“属”通“嘱”,劝酒、敬酒。A项两个“横”分别是“弥漫”“横握”。C项两个“望”分别是“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仰望、想望”。D项两个“虚”分别是“天空、长空”“月缺”。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②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③渔:名词作动词,打鱼。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故选D。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C句中“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法”错,应是“干支纪年法”。故选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全文表现出作者‘悲—乐—悲’的感情变化”错,从全文看,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是“乐—悲—喜”。故选A。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缪:通“缭”,缭绕,盘绕;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表被动,“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此非……乎”翻译为“这不是……吗?”。第二句得分点: “固一世之雄也”是判断句;固:本来;“之”的;“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而今在安哉”,“安”哪里。

【点睛】

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6    B   

7    第一问: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但不幸被狂风折断了枝条。第二问:抒发了因受牵连而仕途(人生)失意的愤懑之情。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错,“恰似”的陈述对象是“杨柳”,该句是用十五岁少女纤柔的细腰描写杨柳,意在表现杨柳的妩媚动人。故选B。

7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本诗题干第一问是要求分析“杨柳”这一物象的特点,要抓住诗句中描写杨柳的句子来分析。如“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这两句的意思是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通过比喻,写出了杨柳的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狂风挽断最长条”意思是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这句写出了杨柳不幸被狂风折断了枝条的样子。第二问是要求分析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对托物言志的手法的考查,也是对本诗情感的考查。分析此类题目要找到物和人之间的相似点和契合点。结合诗下面的注释可知诗人因受牵连而仕途失意,所以才写了这首诗,而诗中的杨柳虽美,却被狂风折断了枝条,不能一展身姿,和诗人的遭遇很相似,从而抒发了因受牵连而仕途(人生)失意的愤懑之情。

【点睛】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8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晏晏”“锱铢”“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9    D   

10    得知儿子升为副局长之时,老黄开心、得意;儿子过年没回家,老黄郁闷、惆怅;平时司机往屋内搬运东西时,老黄尴尬,担忧。把儿子“骗”回来后,老黄愤怒、情绪激动。   

11    (1)老黄的训诫使儿子觉醒,呼应前文老黄“诫子”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2)用细节描写暗示人物心理,强化了小说为官要廉洁的主旨。(3)故事戛然而止,含蓄隽永,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   

【解析】

9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但情感大同小异”分析有错。第一次提到狗娃,对狗娃包含同情和怜惜,也带有对儿子升职的庆幸和喜悦;第二次提到狗娃,包含对狗娃的敬佩,也带有对儿子为政不廉的不满和愤怒。故选D项。

10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本题要求概括“老黄”在儿子升任副局长之后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答题时注意抓住时间段和主要的表情达意的词语概括,此题注意抓住“得知儿子升为副局长之时”“儿子过年没回家”“平时司机往屋内搬运东西时”“把儿子‘骗’回来后”等时间段,概括其“开心、得意”“郁闷、惆怅”“尴尬,担忧”“愤怒、情绪激动”等心理。

11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要求回答“一阵微风拂过,浑身湿透的黄亮不禁打了一个冷颤”结尾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手法,情节、人物、主旨以及艺术效果的角度分析,此题从情节看,老黄的训诫使儿子觉醒,呼应前文老黄“诫子”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从人物和主旨的角度看,用细节描写暗示人物心理,强化了小说为官要廉洁的主旨;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看,故事戛然而止,含蓄隽永,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

【点睛】

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12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①一寒如此,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本句形容天气冷,属望文生义。②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本句用于形容夫妻关系,正确。③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本句用于对《中庸》一书的分析,正确。④一挥而就,意为一动笔就写成了,借以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字、绘画一动笔很快就完成。和后文中的“一气呵成”相呼应,正确。⑤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能用于“一男子遭蚊虫叮咬”的情况,这里应是“不以为意”。⑥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对象错误,不能修饰“蟋蟀”。故选C。

13D

B项,不合逻辑,“近……余”“阅读量”与“次”,不合逻辑;C项,结构混乱,偷换话题,“我市制定、颁发的《市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市城市公园管理标准》”中“的”字应改为“了”字。故选D。

14B

【解析】

B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使用正确。A项,“令郎”,敬称对方儿子,不能用于自己的儿子。C项,“欣慰”,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师傅对徒弟等,不能用于“小吴对语文老师”。D项,“鼎力相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故选B。

15它能记得季节的变化(它能记住较短时间的变化)    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    风调雨顺   

16历代帝王的青睐,造就了北京的尊荣大气    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