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系列(十):读(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系列(十):读(观)后感怎么写?
1、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 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2、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 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 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 “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 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4、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 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 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 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 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 “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范文导写】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长大,还是不长大?这永远是一个问题。我们绝对相信科学,长大是必然的。时间会流逝,年龄会增长,你一定会一天天长大。长大,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作业、补习班。下课变得越来越晚。负担也越来越重。不过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我不想不想长大》的书,里面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让我知道了,长大,并不可怕。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扇贝喜欢小动物,他养了很多小动物:小鸟、小兔子,可一个个小动物都离开了扇贝,为了弥补心灵的空缺,蒜泥妈妈给扇贝买了一只小猪——荷包蛋。荷包蛋的出现让扇贝有了新的理想:吃好一点,睡好一点,每天都开心一点。可小猪荷包蛋却越长越大,扇贝想尽办法帮它减肥,结果都失败了,慢慢的,家也开始乘不下荷包蛋了,最后,妈妈执意要将荷包蛋送走,荷包蛋在草头表姨家受尽了苦。扇贝也在长大和好朋友荷包蛋的离去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后他带着荷包蛋出走了。也最终找到了荷包蛋的理想家园。扇贝渐渐的不再害怕长大了,因为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对于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所以只要坚强、努力、竭尽全力了,就不再害怕什么,也不再害怕长大了。
长大并不可怕,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也就没什么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家长和老师都在抓孩子,作业加小灶、拖堂,再加上午休时间精简。学习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不过,只要坦然面对,加快步伐,坚持,一定会成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不得磨蹭了,天天作业、补习班和试卷,都排着队地向你涌来,恨不得连喘气的时间都节省下来,只要坚强、坚持,一定会熬过去的,也一定会成功的!每一次,考好了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很开心,却免不了遭到同学的嫉妒,在旁七嘴八舌地说些什么;考不好,老师和家长都会批评你,同时,也遭受到了同学的嘲笑。长大,不但压力和负担都很重,同时也面临着同学的竞争,一直争一直争,可能都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了。在这时候,一定要坚强,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了,也就不再害怕长大了吧?
只要竭尽全力,迎来的就是开心的笑脸。所以,长大,并不可怕!让我们加油勇敢迎接崭新的明天!
【实战演练】
【原创试题 · 2020高考作文猜想:整本书阅读】
读下面的书目,根据要求写作。
“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推动得如火如荼,并且学界已经取得了共识,皆认为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在倡导“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下,请你写一篇文章显示你读名著的收获。
教育部推荐高中生必读课外书有: 1.《论语》;2.《三国演义》(罗贯中);3.《红楼梦》(曹雪芹);4.《呐喊》(鲁迅);5.《女神》(郭沫若);6.《子夜》(茅盾) 7.《家》(巴金);8.《雷雨》(曹禺);9.《围城》(钱钟书);10.《谈美书简》(朱光潜);11.《哈姆莱特》(莎士比亚);1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13.《歌德谈话录》(艾克曼);14.《巴黎圣母院》(雨果);15.《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16.《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17.《复活》(列夫•托尔斯泰);18.《普希金诗选》(普希金);19.《老人与海》(海明威);20.《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要求:选好名著,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从“读后感”“推介信”“书评”选定其一),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押题依据】
“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推动得如火如荼,并且学界已经取得了共识,皆认为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在倡导“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下,2020年高考极有可能会对这一语文教学热点作出回应,表现在作文命题就可能是写“读后感”“推介信”“书评”。当然,其“整本书”的范围应是众所周知的名著,也应是教育部要求高中生必读的名著。
应用文写作已经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考查点。
【写作指导】
全国卷的命题非常注重应用文的写作,一般书信体、演讲稿、慰问信、观后感、家书等等已经密集亮相,这是一个现象级的导向。那么,还有哪些文体可能会考到呢?
写“读后感”,最好要有主标题,并以“读《xxx》有感”为副标题。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推介信”就是向亲友或同学推荐、介绍某一名著,希望对方去阅读。着重从“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简要写)、“作者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写)、“就一些内容谈我的感受、感动、感悟”(重点写)、“这本书对人生方向的重要指引,在我生命中重要地位”(简要写)等等,着重写自己推介给对方的理由。体裁就是书信体,注意书信体的一般格式<</span>倡议书、建议信也是这种格式,其文体同样值得重视)。
“书评”,是对一本书的综合评价,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书评的对象是书,写书评的时候不要过多去写作者,也不要写太多自己的感悟,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但可以在书评中适当穿插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观点,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任何不涉及对某本书进行评价的文字,都不能叫做书评。着重从思想性、艺术性两大方面进行评论。
当今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有两大点,一是从题材上来看,贴近校园生活;二是从文体上来看,应用文写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应试2020年高考作文,这个题目极有必要着重训练。
【高分范文】
品《论语》之味,悟人生之道
——《论语》读后感
邹佳彦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学著作浩如烟海,有讲述花妖狐媚的《聊斋志异》,有描写山河鬼怪的《山海经》,更有将儒家精神传承千百代而不止的《论语》。
品《论语》之味,悟人生之道。《论语》是根据孔子及其弟子平日言行而集成的一本语录,其中语录体现了孔子在为人处世,生命意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书中有体现孔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交友观,有体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观,还有“匹夫不可夺志也”的人生观。通过读《论语》,我们可以实现与古人圣贤的亲密谈话,和古人圣贤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文化交流,学习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了解提升自己应学习的人生态度。读《论语》,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是基础,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才是真谛。
作为课业繁重的高中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是我们重点要做的事情,而如何学习好课内知识呢?《论语》告诉了我们答案。“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第三省:“传不习乎?”告诉中学生每日都要反思自己学到的知识有没有得到巩固;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对于学习,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读《论语》,通方法,这便是《论语》其中学习方法的一味。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孔子大教育家一生所奉行的条例。《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就有力地证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于孔子而言,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和纠正自身毛病的过程,人无完人,类似的,也就没有人一无是处。一双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眼睛与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样重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这个道理。只有善于发现他人长处时积极请教学习,察觉他人行为不当时积极反思自己,人才会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不停发现中成长。读《论语》,悟真谛。这正是其中为人处世的一味。
《论语》流传千年而不衰,对儒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构成的巨大作用不喻自明,《论语》对于当代中学生的好处更加明显。在我们中学生的时间段,许多人生哲理还未曾知晓,若在此时,手持一本《论语》,细细品味其中短小而精炼的句子,既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又对人格的塑造也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时光已经过去,未来的一切还可以着手改变。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习《论语》吧!品《论语》之味,悟人生之道。
【点评】
读后感,侧重在“感”。本文从“读”的角度简要提炼出《论语》的精髓,随即着重呈现了“感”:感受、感悟、感慨。言从文顺,顺理成章。
“在灾难中成长”成人礼演讲稿写作指导及例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0年庚子新春,新冠病毒汹汹来袭,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挺立风雨的坚强脊梁,看到了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看到了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一场没有硝烟的生命保卫战,中国向世界展现的是历经风霜淬炼而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抗疫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场全球范围的共同战“疫”中 ,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来自日本的捐赠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暖人诗句;截至3月26日,我国已陆续向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并积极分享防控经验……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疫情期间,博雅中学为高三学生举办主题为“在灾难中成长”的成人礼活动,通过视频向高三全体师生及家长直播,请你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疫情期间,你应《人民日报》(海外版)约稿,代表中国“新一代青年”撰文,给其他发生疫情国家的青年加油鼓劲,表达心声。
2021年春节,你由大学返回母校,原班主任邀请你以“疫情”为背景,就“追星”话题为高一学弟学妹做一次演讲,请写出演讲稿。
要求:结合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很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
优秀标题
第一驱动任务
《历风霜淬炼,成国之栋梁——“在灾难中成长”主题演讲稿》
《风雨肆虐紧,国之砥柱立——“在灾难中成长”主题演讲稿》
《不惧厉石磨砺,誓迎剑锋熠熠——“在灾难中成长”主题演讲稿》
《青年担当:汇聚萤火,便成星河——“在灾难中成长”主题演讲稿》
《笑迎“千磨万击”,定然“不负人民”——“在灾难中成长”主题演讲稿》
第二驱动任务
《共担风雨,共克疫艰》
《团结携行,共克疫艰》
《云海荡朝日,共担风雨时》
《疫情终会过去,未来必将光明》
《青山一道同云雨,人类何曾是两物?》
《与子同袍抗疫情,清歌一曲愿君安》
第三驱动任务
《夜空中最亮的星》
《追星要追真英雄》
《他们才是最亮的星》
《追星易有,成星可求》
《追宜追之星,走向上之路》
《聚众星之光,成日月之辉》
《拨开星光迷雾,还己七窍清明》
《与其匍匐为精神侏儒,不如挺立成国之担当》
【教师下水作文】
走向上向善之路
——“反思疫情、理性追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今天能受原班主任邀请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当面交流“追星”话题,很是荣幸。在我看来,人类自混沌蒙昧之时,便有了追星逐月之幻想。顺时而下,中国历史上不乏风采卓异如星光闪耀之人,于是“追星”现象数不胜数,仅以盛唐为例:张籍迷杜甫,火烧杜诗佐以蜂蜜,每天三勺;魏万追慕李白,不远万里,终得诗仙赠诗;葛清最“爱”乐天,脖子以下全部纹上了白诗,而且图文并茂。人总会被偶像迷失心智,可去年那场旷古罕有的新冠病毒疫情让我幡然顿悟: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追宜追当追之星,才能走向上向善之路。
追最亮之星,慕科学之光。
去年疫情肆虐,国人一度惶恐。人们悟得:以当仁不让、舍生忘死为使命的无双国士钟南山,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带领团队挂帅出征的73岁巾帼英雄李兰娟,以开发研制疫苗为解决疫情之道的陈薇……他们“铁肩担道义”,秉持科学理念,才是国人心目中最亮的那颗星。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相信你们也不会忘记:耗尽最美年华研发青蒿素让全球数百万人尽享科学之福的屠呦呦;实验中不惧核辐射危险逆行而战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邓稼先……毋庸置疑,他们或用科学救人于病痛,或用科学耀国之实力,他们才是真正的国人之星。
追宜追之星,铸务实之风。
疫情之时,务实之人是以身践行“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的如张静静一样的数万医护人员;务实之人是“以小我之身、非凡之勇为行动”的如汪勇一样的快递小哥们。当然:置身于荒寂大漠却对敦煌文物不懈开发保护的樊锦诗;一辈子只为一件事、研制“糖丸”,解决了中国脊髓灰质炎疫病的顾方舟;虽踏上死地也不顾的凉山救火英雄;为“中华有为”而极限抗压的任正非……他们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砥柱,是不折不扣的实干之星。那场疫情中以身许国、公而忘私、向死而生的普通人与这些人,一起化为那颗颗闪亮、宜追之星,汇聚成灿烂星空,留下一片炫彩璀璨。
做合情合理之事,追德艺双馨之星。
你看:有人为“肖战”应援厮杀而辗转反侧;有人因喜欢某明星去机场接机,终挤爆机场玻璃,空留一片混乱;有人不惜消耗心力也要成为粉丝间“互撕”的主力军;有人经常自掏腰包,为给足偶像足足的“排面”,承包“海陆空”为明星支援。这些人不仅以“追星”为荣,还以“追星”为主业。可我们年轻人是否想过:他们是不是我们该追的星?我们做的是不是合情合理之事?退一万步讲,即使追艺术之星,我们也该追如梅兰芳、陈道明、何冰这样的德艺双馨之星。
学弟学妹们,听学长一声劝,开挂人生不掉链:惑于工巧,纵情于耳目声色之娱只会流于浅薄;泛滥“追星”,则会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祸福难料。我们应恪守正道走向上向善之路,追宜追当追之星。
好,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