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过去100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与“民情”的探讨,一般都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下进行的,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西方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西方奉行普遍主义原则,中国奉行特殊主义原则,等等。梁漱溟对公德和私德做了如下界定:“对于社会的道德,就是公德,……这人对那人的道德,就是私德。”费孝通也是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表现出若干相互矛盾的特点:(1)各种社会群体以成员间的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取向”,而非价值中立取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筑起来,难以形成“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2)虽然这些情感、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使得所有社会群体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但同时又是高度主观的。他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不同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端由他来确定。因此,以“自己人”和“他人”的区分为基础,人对人的依附是这种群体的基本构成逻辑。进入该群体的每一个人都附属于这个群体特别是处于圈子中心的人,没有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性,其人生价值就是为这个群体甚至群体领袖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盛行。“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这样,费孝通先生就以“差序格局”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公私不分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组织方式和变动模式。
(摘选自《探索与争鸣》《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肖瑛)
材料二:
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迷或概括,很难成立。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由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人们自然甚至不得不以一种“爱有差等”的方式来理解并组织其主观世界,并据此同他人交往。
从生物学上看,一个人无论是富有爱心或是缺乏足够爱心,都天然更疼爱自家的孩子,更多关心自己的亲人。因为所谓爱,这种自然情感的意味,就一定是对人要有所区别。我们也可以将“一视同仁”定义为一种爱,一种更博大的爱,但那只是文字游戏。因为,老子早就尖锐地指出,就因为其一视同仁,因此天地对于万物,以及圣人对于百姓,就都是不仁的,就无所谓仁或不仁。对常人来说,爱如果不是爱一些人胜过爱其他人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
除了人们的生物本能外,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爱有差等”也有突出的地缘根据本中可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古代社会,任何可能相遇的人都一定是地缘的。
由于交往、交流和互患是关键,这也就隐含着,所谓地缘关系并不真的是地缘,其隐含的是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互惠。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如今会有种种改变,突出表现在交通通讯日益便利的当今,爱有差等的人的天性没变,但当年的地理空间距离如今变成了心理情感距离了。
也从来都有努力克服这种可以波纹做比的个人主观心理上的差序格局。在中国,春秋时期,与认定并坚持“爱有差等”的孔子同时,墨子就倡导“兼爱”“发无差等”,前面也提及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即便孔子,固然看到了人性无法改变,却也主张“泛爱众而亲仁”,以及弟子子夏主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因此,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甚至必须建立并实践某些必要的差序格局,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即便规定对公民同等保护,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资源稀缺之际,只要必要且为当时社会和统治者接受为“合理”,不仅有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者的优待,也会坚持基于国籍、年龄、性别的某些区別对待(歧视)。对外,每个国家也都会,也有理由甚至必须,基于本国的意识形态或经贸或战略利益,选择同一些国家关系更近甚至结盟,疏离或敌视另一些国家,这同样是差序的格局。
如果理解了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就可以断定,差序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其中某些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合理,是压迫性的,应予且必须废除。但这仍表明无法以差序来概括中国社会甚或乡土中国,至少不准确。
(摘编自朱苏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期)
材料三:
人与小之用关系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即使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并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社会关系”仅仅局限在血缘关系的范围内,尤其是随着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的丰富和深化,过分强调“差序格局”只会背离现实。
然而,许多学者仍然把“差序格局”视为解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构的核心观念,为了证明这一解释的有效性,这些学者除了在经验中寻找证据外,还常常做出一些非常强硬的却不现实的假定。然而,当这些假设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差序格局”有效性的匮乏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解释失灵。因为“差序格局”对人的预设是“血缘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减为血缘关系,所以该概念还存在很多无法回应和解决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人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还有情感、利益关系,同时还有可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中。因此,这种浓描血缘而淡化人之社会性的“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
(摘编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樊凡 刘娟《“差序格局”抑或“关系情理化”: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反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以“情感取向”作为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织方式的依据,就无法构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B.差序格局中的成员个体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来确定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
C.材料二只是从理论上反驳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差序化地应对和想象世界是人的本能和必然。
D.材料三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这与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有一致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先生看重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价值,但他也认识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构关系是可变的。
B.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既有源自于先天注定的血缘关系,还有因交通不便不得已而形成的地缘关系。
C.由于地缘对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互惠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地缘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材料二认为“差序格局”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建立和实践。
(3)下列做法或说法中,可以用差序格局来解释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签署限制没有医疗保险的移民入境的法令。
B.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C.中国在世界上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当今社会商品交易中屡见不鲜的“杀熟”现象。
(4)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
(5)如何辩证看待现代生活中的差序格局,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2.(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盼不到意中人归来,心中自然没有蓬蓬的柳絮飞腾之状,仅有“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
B.“意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写女子听不到意中人的足音,就决不会为任何人揭开心中的“帷幕”,突显等待者内心的怨恨和寂寥。
C.“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一句是对上一句“错误”的解释:马蹄仅仅从女子的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D.作者说诗的主角是以他的母亲为原型的,1948年12月,作者来到江南的一个村落这唤醒了他童年的逃难经历,于是这些回忆就被艺术化了。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倒装的结构方法,把本来应该置于结尾的两句放在开头,既可以避免情感上显得过于灰冷,又使结构新颖奇特。
B.“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用情景化的比喻使女子的内心情感形象化,以色彩的变化暗示情感的变化,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C.诗歌开头句和结尾句都使用节奏急促的短句,这恰恰表现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急切思念,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水乳交融。
D《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波澜起伏,轻巧婉转而又深情婉曲,让诗歌增添了想象的空间,缠绵之情也韵味十足。
(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句中,诗人用叙事的方式象征化地展开情景,请补齐这句诗所包含故事的四个层面。
(4)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诗人流沙河也说“他很注意汲取中国旧体诗词之美”,请结合本诗简析郑愁予诗歌的“中国元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椽。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史事护高祖。高祖以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孶孶得民和。上所为教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出何卒,谥为文终侯。
(摘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C.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D.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
B.贾人指商人,古时也指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委身为贾人妇”中贾人即商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节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权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做沛主吏掾时,多次在刑狱之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卒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吏卒们都送份子钱三百,萧何独自送了五百。
B.萧何从谏如流,韬光养晦,自污其名。当门客劝说他声明过盛,民望太高,离灭族不远时,他能及时听取建议,自污名节,受到了刘邦的认可。
C.萧何心系天下,为民请命,不怕牢狱之灾。因为为百姓争取上林苑的空闲土地,于是被刘邦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把他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
D.萧何先后辅助两代皇帝都能精忠为国、尽心尽责。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②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5)刘邦说他之所以对萧何“拘而又放”是想让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如何理解他这种想法?请简要说明。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蚕麦①二首(其一)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清淡如话,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句,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可谓炉火纯青。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着顾我这贫病之人。
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无忧的富足安乐。
D.颈联写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日暮方归。表现丰收的来之不易。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道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这在文中表述为:“ , 。”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像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 ,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井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 ,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你没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7.(4分)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已分别结束月夜休眼期,②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恢复月面工作,进入第十二个月昼工作期。③截止目前,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工作时长已超过300天,远远超出设计寿命:④“玉兔二号”巡视器克服月背复杂地形,⑤行驶里程也已超过300多米,实现了“双三百“的突破。⑥在新的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幅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等科学载荷将继续对月表环境开展科学探测工作:⑦巡视器将继续按照规划路线走,⑧搭载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也将在不同探测点进行科学探测。
8.(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数字丝路”(DBAR)是2016年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启动的一个国际计划,目前有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它通过分享经验、技术、数据和知识,各国专家紧密携手,实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这有助于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保护降低实害风险、水资源管理、城市发展、粮食安全、海岸带管理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等。2019年9月中科院编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被列为中国政府参加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四个正式文件之一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的两个文件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地球大数据科学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进程。
四、作文(60分)
9.(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高考结束后,山西朔州的一位地理老师带着孩子们骑行1800多公里到上海。在这位老师出发前后,他的同事、领导都非常紧张,某位同学的妈妈甚至气得住进了医院。
与此同时,马云也就此事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今天,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增长知识,而是如何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老师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去发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假如你是上述班级中的一员,班委会决定,在到达上海后要给那位住院的家长写封信以表达慰问之情并打消家长的某些顾虑;这封信想请你代写。
要求:格式正确,情感真挚,事理透彻,不少于800字。署名为x班委会,时间为2019年6月16日,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解答】(1)C.材料二不只是从理论上反驳材料一的观点,也从历史和实践中寻求证据证明了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模式确定为差序格局的不合理性,例如在材料二第二段中就提到墨子就倡导“兼爱“爱无差等”,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等论据。
(2)C.“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错。原文是“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是说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地缘是决定性因素,而交通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地缘已不再有决定性影响了。
(3)A.美国的做法明显是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它把移民分为三六九等按差序对待处理,这种行为完全符合差序格局的概念要求。其他三项中,B.“距离虽近,情感却远”这与情感和距离的差序分布明显违背。C.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国家不分大小远近强弱一律平等的理念,所以不符合差序格局的要求。D.当前社会上屡见不鲜的“杀熟”现象是六亲不认的表现,明显与差序格局背道而驰。故选A。
(4)本文在论证上主要采用驳论论证法,开篇点出错误论点,接着给出自己的正面观点。然后作者围绕“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和“天然且基本的方式”等方面论证差序化的普遍性、必要性和先天性,对错误论点进行批驳。最后得出结论。
(5)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先天性,注定了这种格局并不会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2.【解答】(1)B.等待者内心没有“恨”的成分。
(2)C.“表现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急切思念”错误,这两句节奏急促的短句,旨在表现过客的来去匆匆,并非表达女子急切的思念之情。
(3)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4)这首诗使用了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诸如“江南”“莲花”“飞絮”“跫音”等;营造出情意绵绵而又迷离怅惘的意境氛围;全新塑造了古典诗词中幽居深闺的思妇形象和漂泊异乡的游子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解答】(1)B
译文:前195年(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
(2)A.“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错,古代可以用布衣指称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3)C.“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错,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刘邦只是认为萧何“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而没有明确这就是“欺君罔上”的罪行,且“不为君分过”也不是刘邦给萧何所明确界定的罪行,只是他例举前人的做法而已。
(4)①原:希望;毋:不要;稿:秸秆。
译文:长安一带地域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不要收走禾秆,留下作为禽兽的饲料。
②以:因为;亡:使……灭亡;分:承担;法:效仿。
译文: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
(5)一是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把萧何关押起来而错上加错,真成了桀纣那样的暴君二是告诫萧何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不能因为为百姓争取利益而让国君进退失据,失信于天下;三是要告诫百姓,萧何还在我刘邦的掌控之中,生杀予夺,全决于我。
参考译文: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前195年(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为相国,功居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增加吗?而您从刚进关中的时候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相国趁这个机会为民众请求说:“长安一带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大怒说:“相国你大量地接受了商人的财物,然后就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上林苑!”于是就把相国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几天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严酷?”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如果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财吗?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后不太高兴。当天,高祖派人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高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我所以把你用镣铐拘禁起来,是想让百姓们知道我的过错。”
高祖去世,萧何侍奉惠帝。萧何生病,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前193年(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4.【解答】(1)B.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
(2)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5.【解答】故答案为:
(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重点字:翼)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蜉蝣、沧海、粟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
(1)B。
(2)①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韵味。②原文将描述炊烟形状、姿态和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也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
(3)答案示例:①有村舍处有佳荫:②朝阳是难得见的。
7.
③“截止”改为“截至”。④在“复杂地形后面加“等障碍”。⑤删去“超过”或“多”。⑦“走”改为“行驶”。
8.
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经各国专家携手,实现了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