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四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2020北京十中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中央民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

2020北京首师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

北京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语言基础运用

2020年(13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微写作、作文

2020年(14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北京朝阳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延庆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密云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通州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

2020北京平谷高三一模语文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北京昌平高三二模语文

2020北京朝阳高三二模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二模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三二模语文

2020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

2020北京门头沟高三二模语文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2020北京西城高三(下)6月模拟语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二模语文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中就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如某小说中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对于这次疫情,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而对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中建立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取材于陈楸帆的文章)

材料二

人类是一个技术性的物种。我们借助技术,生活在一个和自然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因此,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世界就是按照人的意志被塑造的。然而这显然不是事实。

人类虽然已经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但相对于自然界来说,仍旧渺小得微不足道。

人类早已把飞船送上了太空,然而就连最近的月球,载人登陆的记录也只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银河的尺度是10万光年,人类最远的尝试,只是在它的边缘角落里徘徊。就连地球,我们所知也甚少。深入地下的最高纪录,是苏联留下的科拉超深钻孔,达到地下12公里多,和地球6300多公里的半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所以,尽管人类建造起高楼大厦,制造出飞机汽车,能够控制局部环境,对于自然来说,仍旧只是微不足道、能力有限的一种生物而已。

在这种认识下,对灾难的想象就成了人类生存试验的提前功课。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各种各样的灾难都会考验人类的生存能力。这种灾难,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很快就会发生。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太大的局限,小行星从地球附近经过,未必能够得到及时的预警,地球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那更是无法预期的事,因为除了偶然性的局部地震之外,全球性地质变动远在人类的经验之外。

灾难能够带来警示,带来反思。它让我们学会在自然面前保持谦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那些虚构的灾难,可以帮助孩子塑造世界观,意识到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之中,但稍稍放开眼界,就会发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脆弱,从而减少因为人类的技术优势而滋长的自大。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许多描述灾害的小说或者电影,多少都带有科学的元素,不敢说这就能够让人立志走上科学道路,但至少可以埋下许多种子,这和科幻小说的普遍意义是一致的。孩子们在成长,对灾难的思考无疑有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这个世界。

(取材于江波的文章)

材料三

时下这场疫情,让我们真正认识了一件事:一种结构简单的非细胞微生物,居然可以在技术文明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人类社会如何从这场灾难中学习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却是一个持久的课题。如果从少年儿童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一项需要立即深入开展的,恐怕就是灾难教育。

灾难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它能让少年儿童对人类社会曾经深陷和可能面临的各种灾难有客观的认识。如此,才能在灾难真正袭来时冷静客观地面对。

当然,灾难教育的价值远不止如此。海德格尔曾说:向死而生。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死”的必然在场能够催生出自我的存在感,进而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实现精神的觉醒与迸发。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灾难教育的本质,或许有所裨益:灾难教育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直面灾难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重要;才知道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多欠缺;也只有在这时,人性的矛盾和光辉才能抛开各种伪饰,得以真实呈现。

灾难教育的实施,可以通过对灾难的“预演”,去培养少年儿童的危机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探索精神,并学会在灾难面前葆有人性的光辉。

灾难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其中一个可选项就是科幻阅读。科幻作品致力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假想式预演”,因而人类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灾难,就成为科幻小说的一大创作主题。少年儿童阅读灾难题材科幻作品,其实就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灾难教育。

但有一点不得不说明,这类作品中会出现各种沉重甚至阴暗的情节与氛围的描写。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烘托主题的必要手法;从灾难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灾难的“真实”呈现。对那些出于情节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描写,哪怕有些阴暗,我们也不需要视为洪水猛兽。我们要明白,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他们的视野,可能跟我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更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足够的理解、辨识和接受能力。换个角度说,如果连一些沉重、阴暗的描写都无法接受,当真正的灾难袭来时,又怎能去面对呢?

(取材于马传思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幻文学作品被人牢记,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

B.在科幻作品中可以展现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话题。

C.科幻作家、作品没有义务承担“预测未来”的功能。

D.科幻文学可以在作品中展现某些问题,引发人讨论。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同意世界是按照人类意识塑造出来的说法。

B.“旅行者1号”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

C.人类可以控制局部环境,但仍是能力有限的生物。

D.人类对从地球旁经过的小行星有时无法及时预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所有科幻小说中的世界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

B.材料二认为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由于认知局限无法预期。

C.两则材料中关于科幻作品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看法是相似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类对待生存环境认知的看法是一致的。

4.下列关于灾难教育的价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客观冷静认识灾难。

B.激发出强烈的生命意志。

C.培养探索世界的精神。

D.增强科幻作品深刻性。

5.结合三则材料,简述科幻作品可以起到哪些教育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安君伐韩,拔野王。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合音)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怯不战,怒,数让之。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决矣!”母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

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据上党民              按据:收拢安抚

B.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怯不战  更:更加

C.身所饭而进食者以十数    奉:两手捧着

D.二奇兵以劫之            张:设置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王龁伐赵                       母

B.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   使赵不将括则已

C.天下莫能当                     尽与军吏士大夫

D.使赵不将括则                   吾决矣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数让之。

赵王怒,多次责备廉颇。

B.若胶柱鼓瑟耳。

大王的行事就如同胶柱鼓瑟一样不妥。

C.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赵奢不能难倒赵括,但也不认为赵括真会用兵。

D.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父子并不同心,赵奢希望大王不要任用赵括。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散布谣言,离间赵国君臣,使得赵括当上了将军。

B.赵王不听谏阻一意孤行,撤换了廉颇,导致赵军大败。

C.赵奢为将时,尊重并爱护麾下的将士,与之同甘共苦。

D.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可惜最终未能成功。

10.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为什么赵括兵败在战前就已经注定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2.“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张咏《淮西有答》)

13.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古代咏怀诗是诗人抒发怀抱情志的诗。①李白蔑视权贵,“________,________”,表现孤高自傲的个性;②杜甫登高感慨,“________,________”,抒发虽困顿而忧国的感情;③陆游用典明志,“________,________”,渴望像诸葛亮一样施展抱负;④辛弃疾遥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表达抗敌救国的豪情。他们都是有大理想、大情怀的人,是大写的中国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

贺兰山的岩画大名鼎鼎,当然首先因了贺兰山本身的传奇。据说贺兰就是那个神话里的“不周山”,故事里的共工与颛顼争斗,共工不管不顾地拿自己的头朝山上撞,山被撞坏了,自此“不周”。当然这是外话了。贺兰山岩画的有名,更主要的是因了那画的内质,有一种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初看上去潦草一些,似涂鸦一般,细究了来,又恰有一份性情的真率活泼。岩画的内容,随心所欲,丝毫不遮遮掩掩;形式上具有一种童年思维的清澈透明,性灵毕现;岩画彰显的态度,又自有一份虔敬恭正,万物从中一体。这就真的是好,是贴近了生命和心灵本源的好,从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

贺兰山岩画类似于那种黑白连环画,其重心不在对形象的塑造,而在对线条的迷恋。这种对形式的追求与迷恋,体现的是一种表意的思维特质,所以,贺兰山岩画呈现出强烈的装饰化倾向,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成为其突出特征。这在贺兰山岩画的动物题材中,有着淋漓的体现。

岩画里的牛多是轮廓,兀自站着的,低头抵角的,一律安静沉默,不动声色,身形却不合比例地瘦下去、瘦下去,把壮硕与牛气都收敛了起来,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一个牛的概念或符号。一只虎卧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身上斑驳的花纹夸张地凸显着,却并不虎气,甚至有点乖觉。豹亦是如此,仿佛是墓碑前的石雕,抑或剪纸画上的图样,总之,绝不青面獠牙,不会让人产生畏惧。

当然,最具形式感的是羊。那些好看的羊角被缭绕的线条极力夸张,以致后来羊角替代了羊本身,再后来“羊”干脆就成了“美”。看“美”的字形就知道了,他们对羊角之美的那份痴迷简直就是登峰造极。在这里,绘画的功用性似乎可以漠视,形式上的美却得到用力的表现。刻画者思维里强烈的审美化倾向,以及对美的表达的理性与通透,让人感到惊奇。他们对美的那种创造能力,甚至先于物质与技术的创造能力,最先蓬勃发展了起来。

生民之初,似乎杀戮、血腥、恐惧、死亡、无助才是生活的主体,何以我们祖先的眼光与视角,会超越蛮力、凶猛,而积淀出这样一份从容与安雅?他们执着一念地把那些与自己相依的动物、相伴的植物,印刻在石上,是怀着对美怎样的痴迷呢?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本来就是人的灵性的体现。在此意义上,我们还会看到人面纹样陶盆,看到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看到灵动的线条如何幻化成书法艺术,看到深浅的水墨如何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是一个对美如此敏感而痴迷的民族,他们天性上都喜欢用欣赏的、审美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本性上对美的欲望与灵性,使他们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图腾——“华夏”。“华”,“花”也;“夏”,“人”也。“华夏”,字形本身就充满着花纹之感,纹理灼灼,斑斓绚丽,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这种被着力强调了形式的岩画,因它本身的寓意与华夏文化的渊源关系,似乎可被称为“华夏之纹”。

如果说,美是贺兰岩画所昭示的一种力量,那么应该还有一种更不可忽略、或者说更大的力量。当我们的祖先一星星、一毫毫,在山岩上书写,当那时的人们,用一双双肉质的手去触刻岩石,千次万次,使之成沟成线,这是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这背后有什么?这背后的动机与力量来自何处?只有一种解释,是信仰。

因了对信仰的执着,贺兰山岩画就具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气质。他们有对兽的描摹,有对人兽合体的生硬地拼接,再到对神的刻画,这是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同时又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的过程。当人的神性被唤醒,生活的空间被神性的光芒笼罩,这一方土地,这一群民众,便开始了与兽的根本决裂,创造出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当篝火燃起,那些青面獠牙的面具在空中飘拂,鼙鼓发出震撼的声响,那个美丽的羊头被恭恭敬敬地抬上祭台……这时候,人已经认知到生活的空间里有高于自己的力量。人的自知伴随着人对神的创造,于是岩画中的圣像壁产生。山壁上刻下的那些形态各异的人面像是我们的祖先造神留下的痕迹。那个巨大的太阳神,头饰繁复,头顶的光芒散射开去,很有霸气。刻画笔力粗犷稚拙,也许因为过于郑重其事,笔意里还含着点拘谨小心。

只有在圣像壁下走走,才能知道什么叫万物有灵;只有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看看,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先民心灵的温度与精神的斑斓。他们知道一个喜欢羊的群体更需要凝聚,使羊性爆发出威力,从而去战胜狼群。造神,使初民们战胜了自身的兽性,爆发着群体的力量。

于是,一个氏族、一个部落、一个种族,击着鼓,举着旗,披着荆,斩着棘,浩气冲天,开天,辟地。当信仰的光芒冉冉升起,理性的光辉开始照耀,文明就此诞生。我以为贺兰山岩画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还处于艺术的启蒙阶段;从人类发展的进程来看,只属于人类的童年岁月;从表现的内容来看,也只是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状态。但在欣赏岩画的过程中,这些遥远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人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为什么会让人产生一种记忆的回味?

那种熟悉感应该是来源于心底的认同,审美感动应该是来源于人类童年的记忆。人总会有一种寻根的意识,就像一个生命越是经历了岁月,童年的记忆越会清晰。文化的童年奠定着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不管它走多远,不管它盛开还是凋落,它的童年都会那样新鲜着、金黄着、跳跃着、呼叫着、生动着、活泼着,发出一些响动,粘贴出一种记忆,拉出心底沉埋着的那份乡愁,如丝般孱弱而悠长,如丝般似断亦连……

(取材于张瑞《贺兰山上的华夏之纹》)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炼得只剩了一个形体     提炼:简化、凝练

B.对美的表达的理性与通透     通透:清晰、透彻

C.生动地写意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     写意:自然地表现

D.先民心灵的温度与精神的斑斓  斑斓:丰富多彩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贺兰山岩画具有“浩浩洪荒的高古气质”,表明岩画历史久远,厚重古朴。

B.我们的祖先在贺兰山刻画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动物、植物,源于对杀戮与恐惧的逃避。

C.有花纹的陶器、青铜器和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展现了人们富有灵性的心灵世界。

D.作者认为贺兰山岩画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作品,艺术上处于启蒙阶段,却有独特魅力。

17.作者为什么说从贺兰山岩画中“可以发现我们民族文化与思维上的某些特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8.贺兰山岩画创作时代距今十分遥远,作者在欣赏时却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这源于他独特的审美方法:作者从贺兰山岩画鲜明的艺术特点中,思考和感悟华夏民族文化的性格与特质,从而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试借助这种审美方式,谈谈你对生活中某一种美的事物的认识与思考。

 

19.《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

2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1)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又      由于     那么       B.虽然       又      由于     因此

C.虽然       并且    但是     因此       D.如果       并且    但是     那么

(2)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①借助故事,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降低未来的风险。

②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的认识,让文明可持续发展。或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③科幻文学作品是一种科学普及的良好途径。或,阅读科幻文学作品有利于人们了解一些科学元素、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④通过阅读科幻文学的方式可以进行灾难教育。

【解析】

【分析】

1.A项,“是因为它能预言社会发展”于文无据。原文为“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故选A

2.B项,“会在抵达太阳系边缘时耗尽电力”错误。原文说“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旅行者1号’,飞了整整35年,才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而且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是在2012年抵达太阳系的边缘位置,即将在2025年耗尽全部电力。

故选B

3.A项,“都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错误。结合“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分析,原文是“许多故事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

故选A

 

6.B

7.A

8.D

9.D

10.①死读兵书,缺乏实战经验。

②骄傲。轻敌。

③颐指气使,不尊重将士。

④贪恋财物,不与将士同甘苦。

【解析】

【分析】

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B项,“更”,更加,解释错误,在这里“更”应翻译为“又”,“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可以翻译为“赵王因为廉颇损失伤亡大而又胆怯不敢出战”。

故选B。

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A项,两个“因”都是介词,都可以翻译为“趁机”;

B项,第一“使”,动词,派遣;第二个“使”,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使”;

C项,第一个“以”,动词,以为;第二个“以”,介词,把;

D项,第一个“已”,句末语气词,罢了;第二个“已”,副词,已经。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D项,“愿王勿遣”翻译为“赵奢希望大王不要任用赵括”错,应译为“赵母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可惜最终未能成功”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意思是说,白起佯装战败退走,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秦军坚守,无法攻克。这时,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断绝。可见,原文并没有内容表述赵括曾分兵两路,企图突破重围。

故选D。

 

参考译文

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野王。秦国派左庶长王进攻上党,予以攻克。上党百姓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王龁趁机挥兵攻打赵国。赵兵屡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便下令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又胆怯不敢迎敌,气愤得多次斥责他。应侯范睢又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赵王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重用他,这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仍是不听。

起初,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指出赵括不能重用。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亲自去捧着饭碗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同意了赵母的请求。

赵括到了赵军中,全部推翻原来的规定,调换军官,下令出兵攻击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退走,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营垒,秦军坚守,无法攻克。这时,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断绝。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都在内部暗中残杀,互相吞吃。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

赵军于是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乱。”于是使用奸计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11.C项,“浮云悠闲”错误,诗中“壶中唤天云不开”的“云不开”应该是“浮云蔽日”的景象。

12.D选项中均有“击剑”的细节,此诗中要借“击剑”这一细节表达内心的苦闷,D项表达的是这一情感;A项,表达的是决绝之情;B项,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C项,表达的是战场的激战场面。

13.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李白诗,狂放豪迈。

14.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5.C

16.B

17.①贺兰山岩画呈现形式化、纹样化、规整化的特征,体现了民族的表意的思维特质。②贺兰山岩画有很强的装饰性,重视形式上的美,表明了民族对美的敏感与痴迷。③贺兰山岩画有对兽、人兽合体、神的描摹,展现了一个由兽到人再到神的认知过程,示了民族对信仰的追求。

18.示例:书法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珍贵的现象。100年前胡适、钱玄同们背弃了汉语的文言文,要废除汉字和废除文言文而倡导白话文,此后,文言文基本从主流的艺术形态和主流的文化传播形态当中消失了。今天打开手机,打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包括电视台,都是白话文的,唯独有一门艺术——书法,至今坚定地保存着文言文的形态。正是书法把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神以及非常重要的经典传承下来,超越了历史而传承到了当代,并且通过书法的斗方、对联、条屏、扇面等形式送入千家万户。中华民族没有一家没有书法,我相信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门口挂对联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整个民族对中国书法的文化认同。书法的“书”形而下的气质就是必须要书写,而且还是以各种高妙技法来书写。同时它也具有形而上的气质,就是把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道法自然,浩然之气,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江东去”……这种精神的超越性,送入千家万户,让其陶冶精神而脱离日常生活的低级趣味,让经典文化精神引领中华民族登高行远。

19.贾宝玉的四个书童,双瑞对寿儿,焙铭对锄药,而贾母丫环的命名也是按照此法来命的。在贾府中的“四春”丫环,他们的命名就是按琴、棋、书、画来定的: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20.(1)C。

(2)病因:语序不当。修改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二模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