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始于专注,成于诚信”写作指导与示例
有关“始于专注,成于诚信”写作指导与示例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分析】
一、“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
二、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2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信息分析:
结果:谭木匠成功了——问题:为什么成功——原因:一和二
一是不隐瞒、正视缺点,善于发挥瑕疵的价值,讲诚信;二是能坚守。
话题:诚信与坚守(由此衍生出来的写“本分”、“本真”、“守拙”、“负责”、“尽职”等等,只要以此为基石、圭臬,都可以)
立意:讲诚信并能够坚守,才能获得成功。
【名师指导】
四个问题讲清真正议论文写法
网络上现在充斥着各种对这道题目的分析,实际上都是简单的论点罗列,告诉学生你可以写什么,却始终没有告诉学生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同时片面强调只要有话可说,无论怎么写,只要不跑题,都是可以的。但须知高考本身的选拔性,决定了不是从随便一个角度展开都是可以取得高分的,大家千万不要被此误导。现在展开本文真正的思考方式:
第一,写一个论点还是两个论点?假若你是老师,现在如果限定学生写800的文章,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只能在800字内写清楚一件事;另一个说我可以用800字说明白两件,你选拔谁更有能力?显然,能在800字内说清楚两件事,也就是讲明白两个论点的学生显然是水平更高的(不过三个又多了,想想为什么)。
第二,论点是并列式好还是递进式好?显然,大部分学生看到材料凸显出两个关键名词——“诚信”、“专注”。你确定了写两个论点,那么下面的问题是如果想用论点就秒杀所有平庸的文章,必须尝试用多向度思维方式在这两个名词之间进行逻辑嫁接。一般来说用并列、选择、条件、因果、转折、递进是进行嫁接的方法。但需要注意,前两个“并列”、“选择”写出的文章仍然平庸,比如你的论点是“个人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是诚信与专注”,这样不好,因为两者之间只是简单的并列,选择就更不好了。因此我推荐在嫁接时主要采用递进,找到两个名词之间的递进关联。试想,一个人的成功之路必然是先确定自己的前行方向——专注某事;然后以最真诚的、诚信的态度呵护这个方向才好。于是,我们尝试着写出这个论点:“经商如此,个体生命的成长亦如此。人总要勇敢迈开第一步,选定方向,坚守专注;并能够在成熟后抵御诱惑,始终以诚信态度呵护自己的理想,便一定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这个论点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专注;第二,诚信;第三,两者的关联,先专注某事,再诚信做事。有了这三者,你在论点上就占据了先机。
第三,题目材料究竟要不要在文章中概括,怎么概括?记住了,一定不要在第一段概括材料,第一段仅仅提上一句材料让你有感悟即可,因为首段是论点提出段,不是论点论证段。但不是不要引材料。再分别展开两个论点的时候,引用材料,会让老师觉得你是一个不呆板的学生,始终在因材料,同时又用材料说事分析。记住,要将材料切开,绝不一次引用完毕,比如此文,材料明明讲了两件事,分别对应“诚信”和“专注”,那么你一定不要将两件事在文章第一段就先概括出来,而是把两段材料分别在下面具体展开时分段引用,这样效果最好。
第四,举例举什么,怎么举?一般而言,对于这种议论文,少举文学例,什么司马迁苏东坡,不是不能举,但无论你怎么创新,老师见到这样的名字就烦。另外,你好好看看,题目材料讲的是谭木匠的经商之路,你上来用司马迁作例子,你好意思不?文章总得结点地气吧。记住,什么材料什么例子,材料明明是谭木匠,是做买卖,那你找马云、找阿里巴巴、找乔布斯都好。但例子得有新意,并紧扣材料。课堂上,我给我自己的学生讲四问法,对一般人来说哪怕不懂这个,也至少要明白举乔布斯,尽量不说他创新,因为大家众所周知,你可以说他对手机的关注始终在于如何调动用户的使用体验,这实际上是对工业化的某种抵抗,是对人性的关怀等等,角度尽量新,这要你之前做好丰富的准备。我的学生一般都有那么十几个这样的例子,有了这些你就不愁上来就写什么司马迁苏东坡了。
议论文靠思想方法与思维能力,绝不是语言堆砌那么简单。(请看下面的例文)
始于专注,成于诚信
材料读罢,感慨万端。“谭木匠”小小的品牌走向成功,给人太多思索。经商如此,人生亦然,勇敢走出第一步,确定自我的方向并用专注的精神坚守;并且始终以诚信的态度呵护,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专注”——一个与当下文化格格不入的名字,似乎被人淡忘,但却是最值得坚守的品质。“谭木匠”,这响亮品牌的成就,却来源于对“我善治木”这看似质朴的经营理念的坚守。多少年来,不做股票、不炒地产,尤为难得的是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不做股票、不炒地产,并非不能做、不可以炒。在当下喧嚣的文化场域中,比起“做大做强”的豪言壮语;坚守专注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专注,所以能自信的坚守一块小小的田地、努力耕耘、收获良多;更因为专注,所以能心无旁骛,始终如一,在成功的开端与结束皆能守住最初的信念。
想起那个曾经并持续着改变世界的乔布斯。太多人理解他的维度在于创新;我却以为那如潜流般长存在乔布斯生命中则是“专注”精神。在商业精神甚嚣尘上的浮躁年代,人们也许关注整合营销;也许关注成本控制;也许关注产品包装;但乔布斯最吸引我的却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他竟然从一开始就始终“专注”着科技背后的“人性”。因为这样的专注,乔布斯的眼光投射在少有人问津的用户体验上。是的,专注,因为了解科技背后人的需求。因为这样的专注,乔布斯改变了整个世界;事实上,是他的专注让世界与众不同。
选定方向,坚守专注,人迈出了步向辉煌的第一步;然而,诱惑依旧很多,面对那些唾手可得的利润、好处,能否用诚信的心态始终坚守,是更关键的问题。
作为传奇的马云同样有着相似的经营理念。他深谙互联网商务的本质不是“互联网”而是“商务”,“商务”背后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因此,诚信对于互联网商务也许更为重要。他虽然不懂得网络技术,但却可以评价始终如一在经营企业时对网络交易的诚信的关注,赢得了客户。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因为他懂得,诚信的达成,需要太多时间,只有心存善念,胸有成竹,时时诚信,一定赢得人们的口碑。
经营如此,人生亦如此,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并用诚信小心呵护,任何人都一定会走向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成功”。
【一类文】
取利远, 远故大
“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不对自己产品的缺点有所隐瞒的理念,将“谭木匠”的品牌打了出动,遍布世界各大城市。谭传华的成功,印证了“取利远,远故大”的道理。
何谓近利?即眼前的利益。如今社会上百姓对生活用品的不信任,很大的原因在于商家对自己商品的过分掩饰。当苏丹红被揭露出来,当黑心棉被揭发出来,当人们发现商品并非其表面描述得那般好时,社会便陷入了不信任之中,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为了多赚一点钱的商家也因此自食恶果,售货架前无人问津,甚至以倒闭告终。谭传华在木梳上刻写“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在一些商家眼中似乎是不必要,甚至近乎可笑的诚实,但在如今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的社会上,这样的诚实却难得可贵。不对自己产品存在的不足有所隐瞒,既是对自己商品绿色天然的自信,亦是对购买者知情仅的尊重。这样的目光是长远的,购买者有了对商品的信任,公司的利润便可长久,所以取利远,远故大。
当股票、地皮热在全国兴起,炒股、炒地皮成为了人们尤其是企业家发家致富、赚得更多钱财的最快速、便捷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毕竟不是长久赚取钱财的不二法门,当金融海啸袭来,当房屋泡沫升腾,当手中的股票变成一堆废纸,当那一套套毛坯房无人问津,多少成功人士为此倾家荡产,几近崩溃?又有多少人痛失本业,无奈从头再来,甚至草草了结了生命?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理念,一心做好本职工作,不想一夜爆富,亦不愿随波逐流放下本业炒股买房,这样的踏实、本分、不在意眼前诱人的利益而是坚持专心于做“好公司”,这样的眼界与长远的打算不难解释为何他可以把专卖店开到2000家,开到世界各地。
谭传华的成功亦告诉我们:不要把眼前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要把目光放得长久,踏实做好本职,才能真正做成事、成好事、成大事。
取利远,远故大。眼界决定境界,亦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事业。古有宋清卖药之闻名,今有传华制梳之遐迩,以后呢?我们该上场了。
向你的事业敬礼
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做人要懂得敬业。所谓敬业,并不仅指一板一眼地完成固定的任务,而是要以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爱护、尊敬自己的事业,向事业敬礼。
对于事业尊重的第一个外化表现就是负责,是以公正、客观、坦然、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劳动与劳动成果。我这里所说的负责,不只指对工作过程本身的负责而是对劳动与劳动成果整体的关注。正如“谭木匠”不仅生产出木梳而且将其缺点刻于梳上,这便是对于自身劳动的整体接纳。尊敬劳动就也要尊敬它的缺点,不回避,不放任,公正坦然地评价。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也是进步的基础。
当我们真正做到这点时,我们其实已经不再将自己的劳动看作一种产品,而是一件作品。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结果本身,而更多的是结果背后的价值。谁能说“谭木匠”对缺陷的关注不是对其木梳,对于消费者使用价值的关注呢?当我们开始用心尊敬工作的价值,我们就将劳动与事业本身变得高尚。这种尊敬不仅让事业腾进,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同时,对于事业的尊重还表现为对于事业的专注。当一个人足够爱自己的工作时,他不会对外物留意过多,而是专注于怎样将自己的职分做到极致。专注于自己事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自己的职业对话,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钻研,去发明创新。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位状元背后必然都有一颗热爱尊敬事业的心和对于本业的专注。此外,坚定于自身本业的人往往不容易为多变的形势与纷杂的信息所迷惑,不易迷失了本来的方向与目标。就如专注于木梳制造的“谭木匠”创造了商业奇迹。有时精而不求全,能让人在自己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对于事业的尊敬,在此时,就会帮助人铸造一份独特的而又不可或缺的个人价值。
其实对于事业的尊敬影响的不只是工作本身,也是人的一生。马斯洛提过非常著名的需求阶梯理论,将人生的需求由生存需要到自我实现分成了许多层次。其实我们并不是满足了下一级需求才可以攀爬上一层阶梯,当一个人将自己的事业看作终生所托而不是生计所迫去尊敬时,那他在获取生存资料的过程中就以自尊赢得了尊重,并在塑造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达成了自我实现。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社会的金字塔尖,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敬业获得平民化却真实的心灵财富。
在物质爆炸式发展而人心浮躁的今天,你凭什么成功?凭什么独特?靠的就是那一份敬业与认真。让我们学会向自己的职业,敬礼!
专于事,精于行
“谭木匠”是一块木制的金字招牌,但其打造者秉持的理念却极为朴实纯粹。“我善治木”,一个“善”字道出企业成功之本:专注。“宁精勿杂,宁专勿多”,成事者贵在专于事,精于行。
“专注者心无芜草,自当远离袅袅炊烟。”于坚如是说。专注是一种撇清杂念与诱惑,和干扰决裂的勇气。股票与房地产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但乘一叶“专注”的扁舟,谭传华是以躲过了滚烫的金钱风暴,平稳航行,领一帆碧波。回首风雨飘摇的岁月,战争使人无暇“专注”,文化荒芜,学者纷纷跳海从商或掷笔从戎,只有她,叶嘉莹,仍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净土。“人心安静,哪里都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岁月雕刻了她的才华,坚守使她学识精深,专注使她的造诣炉火纯青。
“我一生的工作只在发现美,于是其他都变成了发现美的形式。”纪伯伦如是说,专注是一种秉持良知、恪守志向的立场。梳子的芳香为现实的急功近利驱散着狂热,这是谭传华与浮躁世事的另一种对峙,从一个含蓄的角度彰显着企业淡泊致远的文化内涵。而今学者已不再纯粹,写书甚至已变成追名逐利的噱头,讲座、售书、巡游等活动纷至沓来,“作家”成功“转型”为媒体人、商人,甚至“演员”,头衔繁多。但我庆幸了他的存在。“三十年来未曾附庸”,他站在寒冷的高纬度捍卫着一个作家的使命,沿边界行走,深入神秘的民族,执行着一个“学者”应履行的一切。一分专注,收获一分凝练,他的文字纯钢百炼,足以令机会主义者心惊了,他便是张承志。文坛上从不乏踽踽独行者,索尔仁尼琴的良心,帕斯捷尔纳克的坚守,克里希那穆提的不渝……他们无视身旁拥挤的“捷径”,在已选择的领域内精雕细琢,臻于郅治,在守护一隅良知之余亦收获了仰止的高度。
“专注”的同义词并不是不肯变通的“固执”,相信“谭木匠”在梳子的领域内的创新和开发才能令这一叶船舟不断开拓新的风景。反观同样是金字招牌的柯达相机,由于执拗于胶卷而不肯融入数码时代,终遭时代淘汰,而同业者富士公司却因发现胶卷内蛋白胶原的美容功效开辟了化妆品领域的新世界,化险为夷。可见专注须建立于因时变通之上,智慧地专注于事方能百战不殆。
李开复曾言:“成功即简单事情的重复,重复事情的专注。”专于事,精于行,做好每一项所选择的事业,执著地走好每一段路程,这一条蹊径必有芬芳的回赠,守得云开必月明。
木质人生
“我善治木”,寥寥四言,点明一个企业的理念也道尽了谭传华的人生信条。木质人生,便有那般瑕疵,也须活出如此真实;常对百种诱惑,却难动我一心坚持。
木质人生,谁说不精彩?
五行之中,木性最平,温婉不比水,坚强难敌金,这也像极了黔首布衣、芸芸众生,无特长有弱点,平凡如一粒微尘。治木先解木,木梳之上刻印自身的缺欠,就是天然最动人。立身先正本,人无完人,常自省敢正视不伪装,坦白真实也成就了你的意诚,意诚,可致身修,如此,野百荷也有春天,木质人生,一样可以繁花似锦。
五柳先生不避贫寒本色,东坡居士不掩朝云之思,留下率性文章,澄澈内心令后人望之动容。而讳疾便防民之口,忌医就怒遣华佗,厉王孟德,心思算尽,掩耳盗铃,终成千古一笑。前事不忘,木在身边,既然出身平实,何妨活得朴质?
看中国古建筑,取材上最青睐于木,非是看不到木的易蛀易毁,而是更属意于木的不躁不凉,缺点与亮点并存,中庸气质,也投影出一段木质人生。
木固而道生,木的成长,也演绎出一段段的人生品质。是松则苍翠正直,是柳则婀娜多姿,紫檀高雅黄梨富贵,人生各有风采,不瞻前顾后首鼠两端,也不朝三暮四东施效颦,坚持自我,就是坚持真木颜色。
想当年,史玉柱出身乡野,木欣欣以向荣,事业做大就在俯仰之间。怎奈以木望金,旁逸斜出,多能则多不能,落得“巨人”大厦忽喇喇便倾。更有各行骁将,露头角后便觊觎两栖三栖乃至多栖,力不能逮只好偃旗息鼓,彻底栖息。人生如木,当学木直中绳,即便横遭槁暴,也必中规中矩,对人而言,便是内心的一种坚守。我善治木,只善治木,一个善字,由内到外,成就了一段坚持的佳话。旧择良弓,木心不直则难中靶心。今度人生,心正方能一马平川。木质人生,这木心就在一种真实,一种坚守。
金玉满堂,金质岁月,难对苍茫大地真干净后的凄凉;似水柔情,水样年华,怕看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就过一种木质人生吧,木般质朴,木般坚直!
坚守本真
一把木梳,一方小店:在我看来便是折射着一种安静的坚持。在物质生活飞速今天,能泰然守着最自然的产品,宠物不惊,在商业渠道错综复杂的当代,能安心做着最朴素的本行,不入红尘,这是何其不易。而这份坚守本着的精神,不单于商场助一个品牌声名远播,于文化于社会,何尝不是至关重要。
谭木匠用不毁弃优点不避讳缺点的态度,守住了一柄最本真的木梳。对于那些想尽办法要抛弃传统抛弃真诚的汲汲者,这是何等犀利的讽刺。犹记得在巴黎曾有一家米其林星级餐馆,成为如织游人的不二选择。衣冠楚楚的侍者决不把客人引进拥挤喧闹的厅堂,而会微笑着说明他们最精致的食物店面最勤劳的主妇今天只能供应给这么多客人,实在抱歉。这一家人将质优而有限的舰艇餐厅模式打造成了凝聚自身传统的招。他们从不忘记原本对于食品质量的追求,甚至为了本来寻求的家庭之乐提前歇业时间,提醒客人们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并延续自己的家庭聚餐。随时间愈加流行时,未必是好的,在看似不那么方便亲和的特征,也可以体现另一面的本真价值。商业如此,文学亦然。多少作家被流行德语言风格所迷惑,扔掉自己似乎缺点明显的语言特色,也招了自己真正可贵的个性之源。木心先生的散文,便是令人心思纠缠地绵密细致,一针一线地缝下去,莫言先生的小说,便是令人目眩的狂放野性,写丑恶之事突兀至令人作呕。前者是乌镇细白木质里雕出,后者是山东糙木里凿来,一者过细,一者过粗,而看似缺点之中,却是因为守住了本质而不可取代的文学魅力,自非刻意改造出的八面玲珑所能及。
不染指炙手可热行业,不碰触翻滚的热钱,这份对本业的专一使谭木匠得以做大做强,同样的坚守亦使文人学者可以达到本职的高峰。钱钟书一家人都不好风光名利,杨绛女士在《我们仨》中回忆,大鸣大放时给的金钱特权他们并不追求,后来慕名而来时记者专家钟书亦多闭门不见,不求做学术明星,不寻高大全的声名热利,反使钱钟书成就一代大师地位。反之不专本业,带来无数遗憾。冯友兰先生曾批评“1935年之后,胡适已经死了”,便足出于惋惜适之先生晚年交游频繁,既想广交学界朋友,又想参与政治运动,还欲照顾自身学术,终于本业无力顾及,失之泛泛了。
坚守本真,这在当浮华横流的社会实属不易。但那对于本质特点的持守,对于本职领域的专注,确足每一个人前进路上不应遗忘的信条。
商业也可以很人文(一类上)
犹记得“士农工商”中“商”被排至最末的轻视和冷落,更清楚大人们管经商叫“下海”。现今社会利欲熏心,你若志在从商,似乎就要被扣上“重利”的那顶帽子,而商业的种种似乎让企业家只因财富而被尊敬却未因品质而受崇拜。然而,“谭木匠”梳齿间清新的木香以及“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足以和其他一些高雅的品牌一起告诉我们,商业亦是事业,商业也可以很人文。
人经商“下海”,但亦可以不随波逐流,唯利是图,创业者的“做自己”即是在这茫茫商海中踏踏实实的陆地。“你需觅得所爱,并为之追寻”,这句话出自乔布斯,道出了他在个性与从众之间的坚持。这样的特色是企业取胜的法宝,可以是香奈儿的商标、王老吉的招牌或是谭木匠的木头,而正是这样的特色,又使得商业的竞争如艺术品般五彩斑斓,百花齐放。
同时,企业家葆有的对自己品牌的感情是这“人文”的基石。这份感情正是企业家以个人魅力对抗世俗逐利的凭借,亦体现了他们对顾客的责任。蒂芙尼只赠不卖的蓝盒子,是它的创始人自己设计的,他将自己对待品牌的那份细腻的情感注进了那令人悦目的水蓝色和白丝带蝴蝶结中。每一个购买蒂芙尼首饰的顾客,不论商品贵贱大小,一律用这令人清新的蓝盒子包装并附上创业者的亲笔签名,而不论买者出多少价钱,都无法直接购得这美丽的包装。谭木匠“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和他坚持做“好公司”而非大公司的理念,当然是感动我们的理由,他对自己品牌的热爱和不加以铜臭亵渎的神圣感,从此可以获得顾客的青睐。那份执著的感情,是商业的人文底色。
最后,一个好的品牌形象的建立取决于企业家的态度。无论是蒂芙尼对每一颗钻石的严格要求、精雕细琢、纯手工打磨,还是路易威登对它的每一款皮具的切割剪裁严密的把关,更或者是奢侈品之外的谭木匠刻写在木梳上的缺点,宜家给每位顾客寄去的小册子,都未尝不是一个企业家对待商业,对待自己事业的态度。我曾很深地感动于王石在他的每一本书中都提及的,对经营万科的既往如新的理念和他执着的、对每一位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亦更深地理解了为何从商者仍能以如此细致严格的态度对待这些已无须谨慎的事情。商业亦是事业,商业亦可以有演员中秉持的“有戏百笑生”的热情,亦可以有艺术家对待自己作品的严苛和执著的追求。
经商谓之“下海”,而那商海中坚实的陆地是每一位从商者所必须自己建造的。商品可以如艺术品般斑斓生辉,而商业亦可以如艺术般很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