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19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西城(南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交大附中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练习语文

2020—2021学年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邻(pí)    yán     自出机zhù)    争流(gě)

B. 角(jī)    tòng    私枉法(xùn    惴不安(zhuì)

C. chén  鸡(pìn     望风披mǐ)     牙咧嘴(cī)

D. dì)    除(bǐng    不落臼(kē)     而不舍(qiè)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

A. 逡巡    稗官野史    毁家书难    和颜悦色

B. 肆业    目不交睫    积思广益    荒诞不经

C. 箴言    人心惶惶    精兵简政    见风使舵

D. 秕谷    激流勇退    举棋不定    空空如野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祸起萧墙    雷力风行    文过饰非    鳞次比(zhì)

B. 宏篇巨制    皓首穷经    棉里藏针    含英华(jǔ)

C. 大声急呼    如虹气势    恬不知耻    无一人(qù)

D. 和盘托出    如丧考妣    谈笑风生    恰如其fèn

4.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 目前家政市场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保姆、雇主、孩子都很受伤,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业态,专家呼吁发展与管理规范需同步推进。

C. 老中医医术精,医德高,家里门可罗雀,来请他治病的人不计其数。

D. 别人求他办事,他含糊其词,真是毫厘不爽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的孔子首开儒家私人讲学的学风,垂范后世,并编纂了《论语》一书,教导众弟子如何成为彬彬君子。

B. “酒”是文人所爱,其往往会激发创作的灵感。李白一生好饮,酒后则才思泉涌,挥毫成篇,正如杜甫所言“李白斗酒诗百篇”。正因为李白生性好酒,所以自号“醉翁”。

C. 《阿房宫赋》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文章,作者苏洵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讽谏当朝统治者不要贪图奢华享乐,要爱惜民力。

D.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纯真的悲情表现出了被囚后的身世之痛与家国之悲,无限愁绪有如东流之春水。相传也正是这首词显露出的对故国的深切思念,惹怒了宋太宗,使该词成为李煜的绝命词。

二、课内文言文

6.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技盖至此乎    B. 鼓瑟希,铿尔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D. 而母立于兹

7.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五年,吾妻来      出嫁

B.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本

C. 迨诸父异爨            分家

D. 异乎三子者之        才能

8.下面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吾一日长尔      浴

B. 舍瑟作            善刀藏之

C. 其礼乐            会同,端章甫

D. 尔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成败之迹

9.下面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B.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D. 内外多置小门,往往而是

1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者秦也

A. 良庖更刀    B. 逸豫可以

C. 乎舞雩    D. 后人哀之而不

11.对下列句子中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③臣之所好者道也      ④其制稍异于前

⑤不吾知也        ⑥为国以礼

⑦斯用兵之效也    ⑧技经肯綮之未尝

A. ①④⑥/②/③⑦⑤/⑧

B. 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 ①④⑥/②③⑦/⑤⑧

D. ①④⑥/②/③⑦/⑤⑧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三年后,可使人人勇敢

B.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宝鼎、铁锅、美玉和石头被扔得到处都是

C.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邯郸变成秦的都城

D. 抑本其成败之迹

或者推究那成败的轨迹

三、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受。吴越人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释:①觌(dí):相见。

1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 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 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 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14.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轻舟追遣之

B. 观其取               一无

C. 汝故疏我             吾功哉

D. 彬总师也             上临哭

15.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 邀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 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16.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 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 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7. 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指端溪砚。  ②行:将要。

18.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 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 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19. 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江总《雨雪曲》)

B.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20. 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

21.补全下列句子所缺的内容

(1)___________,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  (杜甫《蜀相》)

(3)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4)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8)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9)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10)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11)凌余阵兮躐余行,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12)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  (屈原《国殇》)

(1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14)架梁之椽,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戍卒叫,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15)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先进》)

(16)________,春服既成,__________,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六、名著阅读

2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张昭为首的官员劝孙权降曹,但周瑜说,众人皆可降,惟孙权不可降。其后,他又向孙权引见了诸葛亮。

B. 曹操派蒋干当说客,周瑜设群英会,并假装酒醉,让此人偷走一封书信,骗得曹操杀了蔡瑁,并逼死荀彧。

C. 曹操在船上置酒设乐,面对长江,手持长槊,作了首乐府诗《龟虽寿》,开头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个典故是横槊赋诗。

D. 关羽攻打长沙郡。老将黄忠出马迎战,他为报关羽不杀之恩,不忍射死关羽,被太守韩玄问罪。魏延杀了韩玄,献城投降。

2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备娶了孙权之妹,周瑜让孙权用声色来迷惑刘备。张飞依照诸葛亮的第二条妙计,使刘备夫妇返回荆州。周瑜领兵追赶,中计兵败,荆州士兵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B. 周瑜亡故,诸葛亮去吊丧,遇到庞统,便劝他去荆州。但刘备觉得此人貌丑,只命他为县令。赵云发现此人有才,大力向刘备推荐。

C. 庞统和法正劝刘备在宴席间杀了刘璋,西川便唾手可得。刘备不从,于是魏延首先提出要舞剑助兴。

D. 孙权派鲁肃入川讨荆州,刘备假意答应先还三郡,关羽不许。于是鲁肃设宴请关羽过江,其实暗藏埋伏。关羽乘小舟,一行十数人,佯装醉酒,全身而退。这个典故叫单刀赴会。

2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忠和严颜同去救援葭萌关,两人定计偷袭了曹军屯粮的天荡山。其后,诸葛亮派法正协助黄忠,用以逸待劳之计,夺取了定军山,并斩杀曹军主帅于禁。

B. 曹刘两军对峙日久,曹操进退两难,某日定口号为“鸡肋”,杨修洞悉其中之意是想退兵,曹操怒而杀之。

C. 庞德主动向曹操请缨去救援樊城,迎战关羽。为表示决一死战,他命人抬着棺材出战。赵云放水淹七军,生擒此人,他宁死不降。

D. 曹丕一夜梦见三马同槽而食,问吉凶,贾诩说是吉兆。但事实上,“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这三马指的是司马懿与其两子。

25.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结合《三国演义》41-80回相关内容简要阐释。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未识绮罗香

许冬林

①依稀是16岁,骑着父亲的前面横有大杠的自行车,去江边的长街,只为了看一件白色的裙子。一路上,柳枝拂拂,蝉鸣如沸,也顾不得停下来歇息。到得长街,寻一处无人的街角,将一脸的汗水擦掉,理理衣衫,按一按砰砰的心跳。然后,故作平静而悠闲地逛街,装作不期而遇了那件白裙子。

②那是一件白色半身裙。我是上街买学习用品时偶然看见的,它挂在一家服装店的正面墙上,位置已经显示了它的不同寻常。白裙子像是用上等白丝纱做的,裙摆镶有一圈蕾丝,若能穿上,我想我顷刻间会变成一个幸福甜美的公主。我眼热心热,也不敢向卖衣服的人提出要拿下来试试,只怯怯问她多少钱。25块,最低也要22块,低于这价就不要问了!卖衣服的女人瞟了我一眼,看我是个孩子,想也是口袋空空,爱理不理地,大约与我还价的心都没有。我彼时只有十二三块,还差了一大截,不敢再问,目光被粘在裙子上,迟迟不舍得走。

③心里想着好好攒钱,也许到下个星期,那裙子的价格会再跌下一截来。攒了六七天,私房钱没涨,裙子也没跌价。日暮时分,一个人在人影稀稀的长街上满怀怅惘地推车回家。我心里知道,那个夏天,我是买不起它了。她是为有钱人家的女儿而准备的,那就看看吧,只要那件裙子还没被卖掉,我就可以来看她。跑过了好几趟。怕店家认出自己来,再去,我便推着高大笨重的老式自行车,从店前缓缓走过,转过头,看它高挂在店堂上方。来一趟,去一趟,我至少可以看两次。回家伏在桌子上看书,只觉得有一件白白的裙子在远方飘拂……一个夏天,就那么因为一件裙子而寂然薄凉起来。

④有一次,听蔡琴的歌《未识绮罗香》,那种淡淡的忧伤、浅浅的委屈以及一种隐约的漂泊感,绵绵渺渺覆盖了我一个午后的光阴。这首歌出自唐诗《贫女》,作者是秦韬玉。

篷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⑤听着蔡琴的歌,读着古诗里贫女的幽怨心声,想着自己的少年时光,素淡单薄的未识绮罗香的时光。一时间,感慨万端。其实,何止绮罗香未识,还有钢琴未碰过,芭蕾舞未跳过,大剧院里的歌剧未现场欣赏过……人在时光的低处,在世界的低处。想起来,舌尖依然有微微的苦涩泛起。

⑥有一次出门,坐在身边的女友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我们说起彼此的童年,说完,我忽然心底无限欢悦感动。我庆幸自己有一个乡村长大的童年,感谢上苍安排一件在我少年时候出现的却没有买起的白裙子,感谢那些曾经的失落、苦涩、怅然……她在城里有幼儿园,有大工厂,有《唐诗三百首》……我呢,未识绮罗香,却识得了草木香,识得花香泥也香。夏日里爬到桑树上摘桑葚吃,雨后在门前撒凤仙花的种子,花开时揉取花汁染指甲。踏着露水珠子在田埂上放鹅,心里沉沉揣满欢喜,因为卖掉鹅,开学的学费以及平时的零花都有了保障。清晨的大喇叭上在播放黄梅戏,自己跟着哼唱,《谁料皇榜中状元》、《到底人间欢乐多》……许多唱段都是那时学会的。

⑦如今,我一个月的收入够买好几件绮罗的衣裳,家中衣橱里也挂满长长短短的白色裙子,回忆往事,苦涩之中,竟有深深浅浅的芬芳和甜蜜。是啊,那时未识绮罗香,如今却从中体悟到了岁月香。

⑧我想,人生的开场大抵有两种。一种是晴空丽日里开始就站在高处,端的是看尽风光,后面却是漫长的下山的路,越走越暗,越走越低。我们当然欣赏另一种,人生之初是山谷浓荫里一条涓涓清瘦的细流,道路蜿蜒险窄,但只要笃定地走,就能走出深林,走向平原与大河。人生越走越阔。

(取材于许冬林的《未识绮罗香》,有改动)

2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 凸现了16岁的“我”看裙子时的复杂心态。

B. “我”冒着酷暑反复去看那件白裙子,源于想成为公主这一单纯的想法。

C. 16岁时因为一件裙子所品尝的世态炎凉,使“我”寂然薄凉了一个夏天。

D. 与城里长大的孩子相比,“我”感到自己童年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笔财富。

E. 作者认为,人生开场时身处世界的低处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27. 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绮罗香”在文中的含义

②以“未识绮罗香”为题的作用

28. 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感谢那些曾经的失落、苦涩、怅然”?

八、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正确的读音为:A项,吊唁(yàn);C项,妊娠(shēn 龇牙咧嘴(zī);D项,不啻(chì) 摒除(bìng);故选B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毁家书难(纾);B项,肆业(肄) 积思广益(集);D项,空空如野(也);故选C。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3.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雷力风行(厉);B项,宏篇巨制(鸿) 棉里藏针(绵);C项,大声急呼(疾);故选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A项,“巧夺天工”:人工的胜过了天然的。该词误用,使用对象错误。因为语境中的“苍山”“洱海”本为“天工”,而该成语是赞叹“人工”的。B项,“良莠不齐”,莠是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合乎语境“家政市场从业人员”中好人坏人都有的情况,才会造成“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保姆、雇主、孩子都很受伤,面对如此混乱的市场业态”这种情况。使用正确。C项,“门可罗雀”: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望文生义,与语境中“老中医医术精,医德高……来请他治病的人不计其数”矛盾。D项,“毫厘不爽”一点都没有差错。望文生义,此句中该成语被错误为“一点都不爽快”的意思。故选B。

5.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常识和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理解文章主旨要结合文章的内容。A项,错在“编纂了《论语》一书”。《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成。B项,错在“自号‘醉翁’”。其实是欧阳修自号“醉翁”。C项,《阿房宫赋》的作者不是苏洵,而是唐代诗人杜牧。故选D。

二、课内文言文

6.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盖”通“盍”,何;怎样。B项,“希”通“稀”,本意是“稀疏”,引申为“稀少”。D项,“而”通“尔”,你的。故选C。

7.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意思是:分析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原”作动词,推究,推本求源。故选B。

8.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乎”: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在。C项,“如”:连词,至于;连词,或者。D项,“其”:语气助词,表期望、期许。相当于“一定”;代词,他。B项,“而”:都作连词,表顺承,在时间顺序上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事件。故选B。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9.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其实”:古义:那实际情况;锦衣:事实上。C项,“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爷爷。D项,“往往”: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故选A。

10.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例句:“族”:名词作动词,灭族。A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B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C项,名词作动词,吹风。D项,“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活用类型相同,故选C。

11.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①④⑥介宾短语后置句。②被动句。③⑦判断句。⑤⑧宾语前置句。故选D。

12.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具体语境中翻译句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B项,译错“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两句里有词类活用现象,选项只是当作名词来翻译,没有正确译出活用的词。正确翻译是: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故选B。

三、课外文言文

【答案】13. C    14. D    15. B    16. D    

17. 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会心的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根据上下文可知,曹彬开始统帅军队时,太祖曾允诺,等到他攻克李煜,就任命曹彬为使相,此时李煜已成阶下囚,因此潘美对曹彬提前表示祝贺,所以C项,“预”是“提前、预先”的意思。故选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B项,“所”字后均接了一个动词,为结构助词,加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前一个“以”表示对事物的处置,译为“把”;后“以”表示工具、凭借,译为“用”。C项,前一个“何”放在“故”这个名词前面修饰“故”字,是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后一个“何”是代词,表疑问,译为“什么”。D项,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后一个“之”用于谓语和补语之间,译为“得”。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的译文代入原文,考查其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B项,原本应是判断句,而且下文说曹彬“遂受而籍之以归”,此项的解释显然不合文意。正确的是:此处的“近名”是“追求名声”之意。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此题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选出的是“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各项逐一对照之后,发现D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选项所说“心存戒备”“有所防范”,在原文中并无此意,原文是太祖器重他,不断委他以重任。故选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弄懂上下文的意思。联系上文,第一处笑的是潘美私下看着曹彬微笑,是因为当初攻打南唐时皇帝曾许诺封他为使相,潘美预先恭喜他时,曹彬说过皇帝还不会封他为使相,因为太原刘继元尚未攻克。果然被曹彬说中,皇帝以此为缘由暂缓封相。知道了这点,答案就容易得出:潘美会心的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第二处笑是皇帝听了他们的解释之后也大笑,是因为曹彬的确猜中了自己的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同时也有自我解嘲之意,为了补偿曹彬,之后赏赐曹彬钱财。此题主要是概括大意,稍加理解,只需要说明两人为什么笑的原因即可,不用逐字翻译,也可用原文回答。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刚满一周岁时,他的父母把各种玩具摆在席子上,看他选取什么。曹彬左手拿盾牌戈戟,右手拿礼器,一会儿又拿起一枚官印,其他什么东西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不寻常。

(后周显德)五年,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私人相见赠送的礼物,一件也没有接受。吴越人驾小船追上送给他,送了好几次,曹彬仍不接受。然后说:“我若一直拒绝,就是在追求虚名了。”于是接受下来登记带回,全部上交官府。

起初,太祖赵匡胤(当时还不是太祖)掌管禁军,曹彬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没有公务不登门拜访。大臣们在一起宴会聚饮,也很少参与,所以太祖很器重他。建隆二年,太祖从平阳把他召回来,对他说:“我过去经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故意疏远我?”曹彬叩头道歉说:“我是后周皇室的近亲,又是朝廷重臣,恭敬地任职,还唯恐招致过错,哪里敢随便结交呢?”

(北宋太祖)开宝七年,征伐江南。在长期围城期间,曹彬常常延缓军队的进攻,希望李煜出降。城池即将攻破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处理军务,部下诸将都来探望。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能治愈的,只要诸位诚心诚意地发誓:在攻下城池那天,不随便杀害一个人,我的病自然就会好了。”诸将答应了,共同焚香立誓。第二天,曹彬的病情稍有好转。第三天,金陵被攻陷。李煜和他的大臣一百余人来到军营门前请罪,曹彬安慰他们,以宾客的礼仪相待,请李煜回皇宫收拾行装,曹彬率数人骑马守候在宫门外。旁边的人悄悄对他说:“李煜进宫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没有决断,必定不会自杀。”李煜和他的大臣终于得以保全性命。

当初,曹彬率军出征李煜的时候,太祖对他说:“等打败李煜,一定封你为使相。”副统帅潘美预先向他道贺,曹彬说:“不可能。这次出征,依仗皇上的天威,遵循朝廷的谋略,才能成功。我有什么功劳,更何况使相是最高的品级啊。”潘美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曹彬答道:“太原还没有平定呢。”等到回师还朝,献上俘虏,太祖对曹彬说:“本来应该封你为使相,但是刘继元还没有平定,暂时还得等等。”听到这话,潘美偷偷地看着曹彬微笑,太祖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照实回答。太祖也大笑,于是赏赐给曹彬钱二十万。曹彬退朝后说:“人生在世何必位至使相,好官职也不过是多得些钱罢了。”

咸平二年,曹彬患病,真宗乘车亲临府第探视病情,亲手为他调药,又赐给他白银万两。六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真宗亲临吊唁,哭得很悲伤。

四、诗歌鉴赏

【答案】18. C    19. D    

20. 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军队,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军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如见万里烟尘清”主要是写酒后的清醒,而不是恍惚迷离。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情感”。 题中,A项写的是自然之景,B是写战后的混乱,渴望朝廷能有人出征,C是写写征夫思念家乡,对战争的厌恶之情。D是写男儿壮志,收取河山之情,与题意合。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主要意象。题干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答题关键词“实关国家之命运”“ 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本题答题时,要将酒与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要点出陆游的爱国之情。

五、名句名篇默写

21. 

【答案】    (1). 丞相祠堂何处寻    (2). 长使英雄泪满襟    (3). 铁马秋风大散关    (4). 塞上长城空自许    (5). 渌水荡漾清猿啼    (6). 迷花倚石忽已暝    (7). 熊咆龙吟殷岩泉    (8). 虎鼓瑟兮鸾回车    (9). 凭轩涕泗流    (10). 危樯独夜舟    (11). 天地一沙鸥    (1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左骖殪兮右刃伤    (14). 子魂魄兮为鬼雄    (15). 奈何取之尽锱铢    (16). 多于机上之工女    (17). 多于在庾之粟粒    (18). 函谷举    (19). 摄乎大国之间    (20). 因之以饥馑    (21). 莫春者    (22). 冠者五六人

 

六、名著阅读

22.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把握清楚,《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战役众多,对人物,事情发生的事件、地点,战争的意义或造成的影响,且不可张冠李戴。A项,张冠李戴,错在“但周瑜说……”阅读《三国演义》,可知认为“众人皆可降,惟孙权不可降”的是鲁肃,不是周瑜。B项,曲解情节,错在“骗得曹操杀了蔡瑁,并逼死荀彧”。曹操中计杀的是蔡瑁、张允。荀彧并不是在这个章节中被杀,他是自杀而死的。C项,张冠李戴。错在“《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短歌行》的开头两句。故选D。

23.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把握清楚,《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战役众多,对人物,事情发生的事件、地点,战争的意义或造成的影响,且不可张冠李戴。A项,张冠李戴。错在“张飞依照诸葛亮的第二条妙计”。不是张飞,是赵云。B项,张冠李戴。错在“赵云发现此人有才,大力向刘备推荐。”第五十七回说的是:张飞前去耒阳县视察,发现庞统非凡的才能,终于使庞统受到刘备的重用。所以,不是赵云,而是张飞。D项,张冠李戴。错在“孙权派鲁肃入川讨荆州”。《三国演义》中孙权派去讨要荆州的人不是鲁肃而是诸葛瑾。故选C。

24.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把握清楚,《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战役众多,对人物,事情发生的事件、地点,战争的意义或造成的影响,且不可张冠李戴。A项,张冠李戴,错在“并斩杀曹军主帅于禁”。黄忠斩杀的是魏将夏侯渊。C项,张冠李戴,错在“赵云放水淹七军”。正确的是:关羽水淹七军。D项,张冠李戴,错在“曹丕一夜梦见三马同槽而食”。正确的是:是曹操作了一个三马同食一槽的梦。故选B。

【点睛】名著阅读的方法:1、感知内容,把握情节。通过阅读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它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必须熟悉并把握故事情节。小说情节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八个字以上,即“出其不意,写其不备”。2、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环境。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倾向,了解一些作品写作的历史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问世以来人们的评价等,这些背景性资料的了解对理解作品、把握人们很有帮助。3、分析人物形象。不同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能表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侧重于通过人物的外在肖像、语言、行动去体现人物性格;而外国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更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展示,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及个性是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一般来说少见单一集中的,可是在诸多方面中往往有能够集中鲜明体现其主导思想性格的因素,使他有别于其他人物而不雷同。4、理解作品思想主题和意义。小说主题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有些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可确定性的,而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不确定性的,还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有些名著需要多次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收获。5、感悟与收获。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感悟,可以采用圈点批注法、抄录精彩片段法,写读书随笔、札记、读后感、人物评论、书评、艺术评论等,随着读书量的增多与质的深入,必将会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与能力。除此之外,小说作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习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25. 

【答案】曹操的确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的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他初入仕途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但他不畏权贵,革除弊政,厉行法治,表现其行事果断的魄力。赤壁兵败之后,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可见曹操做事冷静,如此魄力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曹操因才授职,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他采纳枣祗、韩浩等建议,兴办屯田。至于像郭嘉、荀彧等卓越文臣,都得以重用,表现了曹操知人善任的才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首先要熟读《三国演义》41-80回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有关曹操的事件,抓住题干中说曹操“有本事”、“英雄”来分析曹操。回答本题时,先要明确表态:曹操的确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然后结合《三国演义》41-80回中曹操的事件,从政治才能、军事才能、文学才华等方面,分点回答他是一位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

七、现代文阅读

【答案】26. AD    27. ① “绮罗香”在文中指那条白裙子,还指富有的生活。②题目作为全文的线索,将作者对往昔与“绮罗香”相关的许多回忆和今天的生活勾连在一起;暗含了“我”的人生开场,引发了我对这种开场的思考与认识;同时,此题目引自文中的唐诗,也是文中所提到的歌曲题目,增添了文章典雅的韵味,富有文化内涵。    

28. 那些曾经给自己带来过些许的失落、苦涩和怅然岁月也的确带来过许多亲近自然的欢乐和许多美好的回忆,而且使我从中体悟到了岁月香,甚至使自己获得了人生越走越阔的感悟。

【解析】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曲解文意,错在“源于想成为公主这一单纯的想法”。原文只是说“若能穿上,我想我顷刻间会变成一个幸福甜美的公主。”C项,无中生有,错在“16岁时因为一件裙子所品尝的世态炎凉”,原文只是说“一个夏天,就那么因为一件裙子而寂然薄凉起来。”文中并没有说因为一件白裙子而使“我”品尝到世态炎凉。E项,曲解文意,错在“人生开场时身处世界的低处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未必是件坏事。”作者只是更“欣赏另一种”人生的另一种开场方式——“人在时光的低处,在世界的低处”时,“但只要笃定地走,……人生越走越阔。”故选A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