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高三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高考《论语》理解阅读练习题汇编1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语文

房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三语文

2021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范文5篇

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范文《说“强基”》9篇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期末议论文《兼听》范文5篇


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北京丰台高二(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高三期末《红楼梦》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高三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早发渔浦潭(1)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2.“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萧若愚》)

3.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偶来

顾炎武

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②栖迟:游息。③故:通“固”。④款段:驽马。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

4.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B.“老一丘”是说作者若愿意,可以选择在此地生活到终老。

C.“赤米”是颜色发红、高品质的米,“足”是说物资充足。

D.用“青”“绿”来描写自然风光,色彩丰富,颇具画面感。

5.本诗后四句用“元亮”“少游”“鸟兽同群”“辙环”等典故来表达心志,下列对这几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作者能够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相遇,可以过上闲适的生活。

B.马少游乘马车疾驰,气势煊赫,但坐在简陋柴车上的作者不羡慕那样的富贵生活。

C.“鸟兽同群终不忍”化用了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作者与孔子的想法类似。

D.“辙环”,既指孔子周游列国而车辙往复,也指作者自己为抗清在多地奔波辗转。

6.有些古诗在拟题目时,只借首句前两字来代题,实际相当于无题。但对于这首诗的题目,有评论家说,本诗“以‘偶来’二字为题,似同无题,然全首寓意尽在此二字中”。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偶来”二字体现了全诗怎样的寓意。

 

 

 

(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题杜甫画像     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①。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注释:①雕锼:雕刻。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八极”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洪荒天地之中,事物丰富繁多。

B.“丑妍巨细”两句说杜甫的诗写尽了世间百态,不见斧凿痕迹。

C.“瘦妻僵前子仆后”一句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D.“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化用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8.“青衫老更斥”一句中以“青衫”代指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   )

A.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B.昔日青衫遇知己

C.尚忆青衫陪众隽(陆游《书怀》)          D.青衫昔作督邮时(刘克庄《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9.这首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视事    谢朓(1)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2)。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释:(1)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2)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暖”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暖”意思相同。

C.五六句,写起身披衣,洗漱之后坐在窗前开始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D.七八句,说丰盛佳肴只吃一菜足矣,排场显赫所居不过一屋,由此可见作者不以优渥的物质生活为乐。

1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高斋周围的景色,以动衬静,虚实相生。

B.五句至八句叙事,多角度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

C.最后四句抒发情怀,“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D.诗歌融景、事、情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12.诗歌尾句“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有另一版本作“销”,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

(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时曾计划出峡以避乱、返长安。②远天:指云安,荆楚有采椒花制酒祝寿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诰的明光殿,诗人曾于宫中落笔为文。④日边,指朝廷。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首联上句写时值腊月寒天,却已春意萌动;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

B.其一颔联“何处”句写听觉,听到大雁的鸣叫;“谁家”句写视觉,看到江船逆流上行。

C.其二首联写“寒轻”“日满”, 呈现“山烟碧”“江雾黄”的美景,以色彩凸显冬日之美。

D.其二颔联写女子背盐出井,男子打鼓发船,既写民情,也体现了云安多盐、临江的特点。

14.雁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的“雁”, 与“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杜甫《孤雁》)

C.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

D.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李愚《思妻诗》)

15.两首诗的尾联非常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

 

 

 

(2021·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1);云山摛(2)锦,朝露漙漙(3)。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4),似二陆(5)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1)耿耿:明亮。(2)摛(chī):舒展,铺陈。(3)漙漙(tuán):形容露水多。(4)长安:代指宋都汴京。(5)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

C.诗人“凭征鞍无语”,“无语”表达出无缘与二陆“共客长安”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

17.这首词多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对相关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君尧舜”化用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出苏轼兄弟的政治追求。

B.“用舍”两句化用《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C.“但优游卒岁”化用《左传》中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表情达意更为简洁。

D.“且斗尊前”化用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传递的情感相似。

18.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2021·北京通州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雪曲

江晖(1)

边城风雪至,游子自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恐君犹不信,抚剑一扬眉。

注释:(1)江晖:南朝陈诗人。曾直言进谏而不被君王采纳。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城风雪至”概括交代了边关萧萧北风、漫天飞雪的自然环境。

B.“游子自心悲”一句刻画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斗志消颓的形象。

C.“抚剑一扬眉”表现戍卒手执长剑、远赴疆场、以死明志的决心。

D.本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通篇充满一种悲壮慷慨的激情。

20.“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一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B.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两首诗都具体描写了边塞的风雪,请结合诗句,分析“风雪”形象在营造意境、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2021·北京顺义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①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荣誉性官衔),是作者的友人。②吴潜:南宋诗人,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积极抗金,清除奸佞,却受谗被贬。③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④垂虹: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吴江人张翰而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

22.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玉阶前”的一“问”,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辞官的疑惑和关切。

B.“空自怨”的“空”,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意思相同。

C.“留君”又“送君”,表明作者内心欲留而又不敢留的胆怯心理。

D.“一笑问青天”,既有内心的不平,又有早知结果的自嘲与豁达。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

B.全词语句短促,节奏鲜明,与作者内心情绪上的激切与愤懑相应。

C.“世事悠悠”“年光冉冉”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

D.全词处处洋溢着铿锵的报国之志,与岳飞的《满江红》格调相近。

2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划线句的观点对“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一句加以赏析。

 

 

 

 

(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527题。(共12分)

哀江头【1】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释:【1】唐肃宗至德元年秋,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叛军抓获。第二年春,杜甫脱逃,沿长安曾经的风景胜地曲江潜行,因感怀创作此诗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冠以“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中回荡着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

B.全诗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之情,及深沉的国破家亡痛。

C.从“霓旌下南苑”的欢愉到“血污游魂”的悲惨结局中寓有深刻的教训之义。

D.结构上看全诗是先从追溯对昔日的回忆写起,之后再从回忆到现实。

2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细柳新蒲为谁绿”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B.“苑中万物生颜色”写御驾游苑使花木生辉,直接描绘了帝、妃游苑的欢乐情景。

C.“明眸皓齿”一词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D.“人生”两句以无情衬有情,意谓江水江花无情,而人生有情泪沾胸臆。

27.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杜甫的《哀江头》和《登高》这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A“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错误,根据“卧闻渔浦口”来看,应是诗人尚在睡中,却被船外水禽噪聒声惊起。

2.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借啼不住的猿声烘托行舟飞进,表达作者畅快和兴奋的心情;

其余选项都是表达作者寂寞悲凉的感情。

3.《早发渔浦潭》:描绘了早晨渔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见景象,明朗开阔,活泼有生机,表达了诗人旅途之闲淡悠然及对美丽江景的喜爱与置身自然的喜悦。

《早发》:描绘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的景象,凄清萧瑟,荒芜冷寂,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寂寞及对家乡的思念。

【分析】

《早发渔浦潭》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乐观的情绪,欣赏途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一片高朗开阔的诗境与心境。开篇“东旭早光芒”, 已构定全篇基调。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 再到“晴景豁”,构成一段完整的过程,渐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的心态,更以“晴景豁”照应开篇,在完整结构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的精神风貌。

《早发》一诗,通过“星河”“孤灯”“斜月”“寒露”几个意象,描写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凄清萧瑟,荒芜冷寂的景象,衬托作者羁旅的孤独寂寞之情。“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点明作者在本应家人团聚的重阳佳节却独自远行,从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4.C赤米,即粗糙的米。白盐是粗盐。“赤米白盐”是淡泊简陋的生活。自足是自己感到满足,不是充足。

5.B.马少游是汉代名将马援之从弟。他与志向远大的哥哥马援完全不同,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无意仕途,只想优游乡里终此一生。此处是说自己在春天里骑驽马的淡泊悠闲的情怀和马少游一样。

6.“偶来”指自己偶然来到湖边,因而有难得的机会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清静、闲适的生活。“偶来”也指自己享受隐居式的生活只能是偶尔的、暂时的,最终还要去为抗清事业奔波。“偶来”中既有对闲适生活的留恋,又有投身抗清事业的坚决,二者交织,寄寓了作者为了抗清事业而“终不忍”自我享受、还是选择舍己为公的情怀。

【分析】

“偶来”,偶然来到。据此可知诗中所观所感皆是偶然得来的,是暂时的。对应诗歌内容,“偶来湖上……”指自己偶然来到湖边,“栖迟”“ 青山绿野”等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清静、闲适的生活因“偶来”而显机会难得。结合注释“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可知,作者享受隐居式的生活不会长久,最终还要去为抗清事业奔波。“偶来”的 “ 自足”“ 无求”“逢元亮”“遇少游”的闲适生活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留恋,而“鸟兽同群终不忍”,不能忍受和那些异族为伍,所以必定又要投身抗清事业。诗歌以“偶来”寄寓了作者舍己为公的情怀。

 

7.C“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错。“瘦妻僵前子仆后”句描绘的是杜甫家庭生活的遭遇,并不是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8.A   题干中的“青衫老更斥”的“青衫”代指人,故该句所用修辞是借代。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用官职“青衫”是指官服,故该句中的“青衫”不是代指人。

9.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

诗的开头两句“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先从杜甫的诗歌写起,“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句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作者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钦敬。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表示作者愿意追随杜甫。

综上分析,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

 

10.C“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错误,“秉笔”,执笔,此指批阅公文。这两句是写诗人起身披衣盥水,到窗下捉笔办公,不是写字作画,自然也不能体现志趣高雅、悠然自得。

11.A虚实相生”错误,前四句实写野外的景色,没有虚写

12.“锁”字更好。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虽能带给作者精神愉悦,但官场纷乱,忧愁只能被暂时锁住、封存,无法彻底消除。“锁”字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为国忧虑的深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以及出世入仕的矛盾心理。

“销”字更好。诗歌最后两句写以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选择来消除心中的忧愁和身体的疾痛,这与开篇的雪映青山、江村美景形成呼应,体现出山水自然对诗人的巨大吸引力和精神抚慰作用。与“安得”一起,强化了对归隐的渴望之情。

【分析】

诗歌前四句写野外的远景,让读者感到:这画中景物于残冬岁尽,已破寒待出,正萌发着春日的生机。接下来四句,诗人把笔转向自我,写身边琐事。这四句,一句写一个生活片断,从诗人起身披衣盥水,到窗下捉笔办公,到用膳,最后又回到自己的居室。自然景物萌发生机,而他却精神委靡;给他居“连驾”大屋,他却说:我居小屋一间就满足了;给他吃“列俎”佳肴,他说:我只须吃其中一只菜就足够了。总之,他不以有这优裕的生活环境为幸、为乐、为荣,却反以之为累、为苦、为怨。后四句由叙写生活转为抒发情怀。“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这二句大意是说:我徒然为多难的国家担忧,因为这官场既混乱,又充满欺诈,料想是无法把它治好的。原来,他对这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之所以厌烦,乃因为,这官场看是生活优裕,而实为险恶危途。

到此,如认为“锁”字更好,那么“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的意思是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虽能带来精神愉悦,但官场纷乱,忧愁只能被暂时锁住、封存,无法彻底消除。“锁”字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出诗人为国忧虑的深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以及出世入仕的矛盾心理。

如认为“锁”字更好,那么“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的意思是要想“销吾”这“愁与疾”,只有放弃这荣华富贵的官,而去归隐山林了。这与开篇的美景形成呼应,体现出山水自然对诗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强化了作者对归隐的渴望之情。

 

13.A“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错误。该句主要交代了地点是在“云安县前”,并不是为了写“云安寒冷”;而且该中“可怜”是怜爱的意思,写了作者想到今年或可乘船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情,并未表达“江面肃杀令人伤悲”。

14.D“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中“雁行”比喻诸军貌合神离;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中的“孤雁”,“不饮啄”写出了孤雁的品骨;C.“唯有年年秋雁飞”,借“秋雁”表达物是人非之感;D.“讯音无雁寄回迟”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

15.同:(1)手法: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干法。

2)情感: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

异:(1)手法: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比。

2)情感: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

【分析】

解答此题,我们一定要注意题目:对尾联“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异同”类题目,我们要先找“同”,再找“异”,同中求异。

从情感上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写了自己曾经在长安做官的荣耀,从而表达自己因为“肺病”不能归朝的思归之情;其二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写了不担心春花开得不够美丽,而是因为身处楚地,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

从手法上来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借用了汉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诰,“日边”,用《世说新语·夙惠》中晋明帝童年事之典故,借指皇帝和朝廷,是用典的手法;同时,“明光起草人所美”又是回忆往事,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再者,“明光起草”与“肺病几时”对比,即用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尾联“楚客惟听棹相将”中“楚客”来自于鲍照诗“楚客心悠哉”,“相将”来自于陶潜诗“相将还旧居”,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春花不愁”又写出了作者的担忧,属于虚写。

由此进行归纳。相同点为:在手法上,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手法;在情感上,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不同点为:在手法上,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比。在情感上,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

 

16.C“表达出……的怅惘之情”错误。“凭征鞍无语”意思是“征鞍上,悄无声”。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这是过渡句。为此,便引出了下阙一大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这是下一段的内容。选项过度解读,杂糅了信息,无中生有。

17.B“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错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意思是“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抚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中的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可见“积极进取”曲解文意。

18.上阕“月华”四句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分析】

上阕“月华”四句意思是“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意思是“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19.B“思念家乡、斗志消颓”错。写出了戍卒在行军路上艰难前行的悲苦心情。

20.A.“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使用了互文修辞。

21.(1)江诗承前续写“风雪”的肆虐,风声呜咽,笳声凄婉,戛然而止;大雪漫漫遮盖道路,识途老马行进迟缓。寒风之狂猛、积雪之深厚,交代了边地的凄冷苦寒的恶劣环境,表现戍卒在行军路上艰难前行的悲苦心情。(2)杨诗紧承颔联,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狂风呼啸,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征战的艰苦激烈场面,表现戍边将士冒着风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的精神。

【分析】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意谓漫天大雪遮天蔽日,使战旗上的图画都晦暗失色;刺骨寒风不停呼啸,与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边城风雪至,客子自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描写边塞地区风雪到来,引发客子的悲伤,风声悲哀呜咽,以至于笳声凄凉哀婉,戛然而止;大雪纷飞,天地昏暗,以至于老马难以前行。表现了风大雪急。写出了边地的凄冷苦寒的恶劣环境,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凄凉渲染戍卒在行军路上艰难前行的悲苦心情。

 

22.C从全词看,作者并没有想留却胆怯而不敢留的矛盾。“留”是为了给朋友饯行。

23.BA.这首词并非主客问答形式;是上阕用了设问,开篇以“问”写送别,问友人因何事隐去,引出后文“报国无门空白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的回答;C.“世事悠悠浑未了”是指世上还有很多未了之事,“年光冉冉今如许”,意思是岁月匆匆今天我们已经这样了。全句加起来是对年华已逝,事业未竟的慨叹。说“美好岁月”欠准确;D.词句中流露出报国之志,但说“洋溢”“铿锵”欠妥;和岳飞《满江红》格调根本不同。

24.湖海之上,满汀鸥鹭,自由自在;远处烟雨中露出一半远帆,空阔、自然,写出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烟雨”茫茫,也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分析】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三句,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整体景象悠然、空阔,充满自然之趣,从而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表现了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半帆烟雨”,烟雨苍茫,意境迷离,暗扣作者前路迷茫;照应了后句“报国无门空自怨”“欲归何处”,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25.(3分)D(全诗是从眼前到回忆,从回忆回到现实。)

26.(3分)B(“直接描绘了”错

27.【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简洁版)】相同点:两首诗都写出了忧国之情。1分)如:《哀江头》中“欲往”句表现了诗人因叛军横行而心烦意乱、不辨南北,满含为国运担忧的哀痛;《登高》中“艰难”句隐含对国势衰微的忧虑。1分)不同点:《哀江头》包含着对长安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1分)流露着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1分)《登高》包含着诗人年老体弱、穷困潦倒的孤苦之情,1分)以及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愁苦之情。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答案(细化版)】相同点:两首诗都写出了忧国之情。①《哀江头》写黄昏来临,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诗人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表达了为国运担忧的深哀巨痛。②《登高》中的“艰难”句,既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感叹,也是对国势衰微的感叹,同样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不同点:①《哀江头》中“江头”两句描绘了长安在遭到安史叛军洗劫后的萧条冷落景象,“忆昔”八句回忆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的盛事,将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进行对比,表达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②《哀江头》中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之时,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③《哀江头》中蕴含“君王骄奢淫逸的生活导致了国家战乱、百姓疾苦”之思,表现了为国事谋虑之情。④《登高》颈联表达了时值深秋,诗人离乡万里,独在异乡,漂泊无依,年老体弱,穷困潦倒的孤独愁苦之情。⑤《登高》尾联写诗人因自身命运和国难而愁绪万千,白发日多,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和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愁苦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