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0北京密云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上)期末语文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学年高三期末语 文试卷

北京市大兴区2020年高三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期末语文质量检测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标杆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作文议论文《文化认同》例文

东城区2020届高三年级期末优秀议论文《中国力量》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古诗鉴赏汇编

2020北京各区高三散文阅读汇编

2020北京期末高三各区作文、微写作、语言运用汇编

2020北京高三西城区期末记叙文《新高度》例文

2020北京高三期末丰台区议论文《我看流行语》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最全版)

2020北京各区期末《论语》习题汇编

2019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论语》习题汇编

2020北京各区期末《红楼梦》6分试题汇编

2020北京高三各区语言运用题6分汇编(最无聊的新题型)


2019丰台区高三期末议论文《亲近与远离》例文汇编

2019.1北京东城区期末语文 · 议论文《坚持与改变》佳作

2019.1北京西城区期末语文 · 议论文《品德与文化》佳作

北京海淀区2019.1期末语文 · 议论文《学以成人》佳作

2019.1北京西城区期末语文 · 记叙文《脸》佳作

2019.1北京海淀区期末语文 · 记叙文《2035年,我们来相会》佳作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记叙文(小说)的写作立意

高考记叙文(小说)写作情节篇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74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 保定腹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雄起”的雄安新区,将使得区域内的河北省有 了一个全新的强支撑点、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窗口,高度聚合政策性优势,吸引市场资 源,进而拉动河北“洼地”的全面创新发展。

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 历史意义。雄安新区设立的另一重要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的设立势必会为相关 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三省市的相关产业也有可能受益。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 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任务、距离北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在 河北是非常合适的。然而,为何是雄安?从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 边三角形,可以与周边几个大城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而且,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有湖泊 湿地分布,生态坏境优良,资源较为丰富,此外,新区所涉及的三县人口密度低、开发程 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就如同一张白纸。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跳岀去”建一座新城,不只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最先进的理念 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对雄安新区而言, 无论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还是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 展先行区,都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和实践。一些外媒把雄安新区称为“中国新区3.0”,一点 都不为过。

(取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设立雄安新区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B. 雄安新区的设立势必对北京、天津、河北的相关产业大有裨益。

C. 雄安新区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新组城区,距离首都北京很近。

D.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与三地形成等边三角形。

2.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强支撑点:指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B. 洼地:指区域内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地方。

C. 新引擎: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D. 白纸:指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较差。

材料二

202011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上海浦东新区,这位地球上“长”得最快的“90后”,以开放为品格,以创新为灵魂,迎来三十而立的高光 时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面临着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生产需要的原材料短缺,建筑密集,厂房拥挤,道路狭窄,污染严重等问题,岀现了因为城市建设落后而产生的大城市病。 面对当时的发展困境,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提到了“浦东开发”。他说,目前我们的希望是开发浦东,黄浦江上面多建几座大桥,把工厂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浦东疏散,这样旧市区才便于改造。由于浦东开发程度较低,这里具有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 浦东是上海未来的希望,那边要建设一个“新上海”,以减轻“老上海”的压力。

其实,浦东现代经济起步并不晚,1864年以前上海开办的9家外资船厂,有5家在浦东。英美的石油公司如美孚、亚西亚、德士古等公司也在黄浦江东岸占据了很长的岸线,开 设油库码头。浦东的这种沿江码头经济发展,也打破了阡陌纵横的乡村景致,伴随着村落一批批的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工厂、码头、仓库或居民点。浦东由此开始向城市化发展。

面对中国地图,浦东是一个一马平川的好地方,是由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夹带的泥沙,经历千万年积淀而成,故有人称之为长江之子”,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浦东属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是“大三角”中的“小三角”浦东东临大海,西边紧靠终年不冻的黄浦江,属于亚热 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30天。这片肥沃的土地不像中国的北方雨水少而常常发生干旱,也不像中国的南方雨水过多而造成土壤中石灰质的流失,日照充足,雨水适宜,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平原。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政治格局巨变,经济全球化浪潮初起,浦东的成功开发,不仅带动了整个上海市的飞速发展,还为加快构建长三角世界城市群积累了发展优势。

(取材于《经济日报》的相关文章)

3.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浦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浦东新区开发之前,上海已面临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困境。

B. 黄浦江上建桥,迁移工厂,开发浦东,有助于上海旧市区改造。

C. 浦东现代经济起步较早,目前上海开办的外资船厂大都在浦东。

D. 早在19世纪,村落消失,厂房兴建,浦东开始了向城市化发展。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雄安新区和浦东新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雄安新区探索了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伏化开发的新模式。

B. 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对雄安新区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C. 浦东东临大海,西靠黄浦江,故被称为“长江之子”

D. 浦东的开发,帮助上海走岀了困境,实现了新的腾飞。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新型城区选址的区位因素,以及新型城区建设的意义, 每条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18分)

假骨董【注】

骨董自来多贋,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辈,修洁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穀则全以此作计然策矣。一日,予过王斋中,适坐近一故敝黑几,壁挂败笠,指谓予曰:此案为吾吴吴匏庵先生初就外传时所据梧。此笠则太祖普赐十高僧,而吾乡姚少师道衍得之,留至今,盖欲以歆予也。予笑曰:是诚有之,然亦异洪崖得道上升。油垢樸头,李西平破朱泚破绽衲袄也?王面无以应。

时娄江曹孝廉家一仆范姓,居苏城,变好骨董,曾购一阎立本醉道士图,真笔也。王以廉值胁得之,索价千金,损之亦须数百,好事者日往商评。不知范素狡黠,已先令吴人张元举临摹一本,形模仿佛,几如桓元子之于刘越石,酬之十金,王所收者是也,真本别得善价售矣。元举眇一目,偶为王侮,因宣言于外,谓若双目盲于鉴古,诮我偏明耶?此语传播合城,引为笑端,王遂匿不敢岀。真伪二本,予皆见之。

董太史玄宰,初以外转,予告归至吴门,移其书画船至虎丘,韩胄君古洲,各岀所携相角。时正盛夏,惟余与董韩。及董所昵一吴姬四人,披阅竟日,真不减武库。最后岀颜清臣书朱巨川告身一卷,方叹诧以为神物,且云:此吾友陈眉公藏,实异宝也。予心不谓然,周视细楷中一行云:中书侍郎开播。韩指谓予曰:“此吾郡开氏鼻祖耶?余应曰:“唐世不闻有姓开,自南宋赵开显于蜀,因以名氏,自为两姓。况中书侍郎,乃执政大臣,不见之《唐书》?此必卢杞所荐关播,临摹人不通史册,偶讹笔为开字耳。鲁公卢关正同时,此误何待言。董急应曰:子言得之矣。然为眉公所秘爱,姑勿广言。卷而箧之。

后闻此卷已入新安富家,其开字之曾改与否,则不得知矣。顷韩宦滁阳,偶谈颜卷,予深悔当年妄发。

(取材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注】骨董:古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面无以应。        赪:变红                  B笔也。      绝:死亡     

C为两姓。          析:分开                  D卷而箧之。    亟:赶快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异洪崖得道上升            不见之《唐书》        B偶为王              友陈眉公

C诮我偏明耶                            则不得知矣                 D韩胄君古       鲁公卢、关正同时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坐近一故敝黑几       刚好坐在邻近的一个破旧黑色小桌旁边

B王以廉值胁得之         王伯穀用很少的钱逼迫对方而得到阎画

C周视细楷中一行云       韩胄仔细观察到一些行云般的小楷字

D子言得之矣            董太史玄宰说我所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董本来就有很多贋品,吴中一带特别多,当地的文人还能借此维持日常生活。

B.苏州城一范姓人氏,凭着一幅阎立本的画获得数百乃至千金,得到许多人好评。

C.在吴中一带,藏有古董的人常常会相互比试品评,藉此表现其在收藏界的实力。

D.藏家董太史赞叹为神物的颜清臣名作《朱巨川告身》卷被视为贋品。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真本别得善价售矣。

11文章结尾说予深悔当年妄发,你认为作者是妄发吗?请据选文简述理由。(4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岀,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今尹,无喜色;三己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 灵公》)

(1) 请解释一以贯之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2分)

 

 

(2)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夫子之道的内涵,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其现实意义。(4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时曾计划岀峡以避乱、返长安。②远天:指云安,荆楚有采椒花 制酒祝寿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诰的明光殿,诗人曾于宫中落笔为文。日边,指朝廷。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首联上句写时值腊月寒天,却已春意萌动;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面令人伤悲。

B.其一颔联何处句写听觉,听到大雁的鸣叫;谁家句写视觉,看到江船逆流上行。

C.其二首联写寒轻”“日满,呈现山烟碧“江雾黄的美景,以色彩凸显冬日之美。

D.其二颔联写女子背盐岀井,男子打鼓发船,既写民情,也体现了云安多盐、临江的特点。

14.雁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的“雁”,与“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 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杜甫《孤雁》)

C.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

D.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李愚《思妻诗》)

15.两首诗的尾联非常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6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 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表现岀"诚既勇兮又以武,            的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可以用身既死兮神以灵,         来纪念在那场 保家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2)面对新冠疫情,众多优秀青年以到中流击水,        精神,奋战在抗疫前线, 用实际行动证明作为后浪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

3 荀子在《劝学》中表达积少成多的句子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有: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5 野径云俱黑,                              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共5分)

17.宴会是《红楼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生日宴、节日宴、欢迎宴、游赏宴等。请从 《红楼梦》中选取一场宴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三个层面中,任选一个角度 对宴会进行简要赏析。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

在读到《我与地坛》时候,我正醉心于《莎士比亚全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跳岀了《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在我当时的感觉中,这句话正可以来概括《我与地坛》中主人公面对的困境。虽然两部 作品的主角——受了欺骗的王子和落魄无助的残疾人——所身处的时代地域及面对的难题有着巨大差异,但当事人那种被逼迫到濒临极限的感受,应该是相近相通的。

《我与地坛》对我的触动是那样强烈。我记得我把刊发作品的那一册杂志抓在手里,郑 重地摩挲着相关的几个页面。我想到儿童时期的高尔基,每当读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将书页对着阳光看,以为其中一定藏着感动人的奥秘。

我专门骑车去了一次地坛公园。冬日的寒冽中,我用了半天时间,走过整个公园,每隔 一会儿,就要擦拭一下被嘘岀的热气弄模糊了的眼镜片。虽然过去也来过,但此次它大不一 样了,只因为被史铁生描写过,便仿佛成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我寻找作品里描写过的那些场所,想象他的轮椅曾经停在什么位置,哪里是歌唱家练嗓子的地方,那对从中年慢慢地变为老年的夫妻,每天散步时是从哪个门进入公园。在漫长的日子里,作者史铁生坐在轮椅上, 望着面前的空旷和静谧,思考他的苦难和命运,他的活着的理由,他可能的救赎之路。

对于他,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摆脱但又必须厘漬的纠缠。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 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死亡之日才是解脱之时。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

史铁生的最初反应,与处于类似境遇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这样的情绪并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无奈中他只能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思考,试图弄明白一些事情。时间并未能平复伤痛,但有助于让他认识伤痛。从那一个一 次次与荣誉擦肩而过的长跑者身上,从那个漂亮但弱智的小姑娘身上,他看到了造物者的不讲道理,看到了偶然性的随意捉弄,看到了苦难的无所不在。

他明白了,“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而由谁来充任这样的苦难角色,谁去体现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 实在是没有理由可讲。那么,要不要活下去?也是在长久的思索后,作者领悟岀:“死是一 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这种窥见命运底牌后的开悟和坦然,使他得以平静地看待和接纳苦难,达成了与自己命运的和解。

这个命题同时还有着一个分蘖:怎样活下去?终于,写作接引了他,成为他每天愿意继 续观看晨曦和夕阳的最重要的动机。按照他的说法,“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 着。”或者,“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是他使自己获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 很长时间才找寻到。

自此他沿了这条道路艰难地行走,就像独自摇着轮椅跨过公园里的沟沟坎坎。终于,在走进这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岀了这一篇《我与地坛》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 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自此他获得了抗衡苦难的力量。

说到底,最终支撑起他残缺的生命的,是一种存在意义感的获得。我想到了 “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的著作《活岀意义来》。作为当年纳粹集中营中的一名囚犯,他展现了被关押者们的两种前景一一或者死于疾病冻馁,或者最终被推进焚尸炉,没有别的 选择。每个人都面对同样的境遇,但意识选择的不同将他们分别开来。那些能够始终保持某 种目的感的人,从肉体到精神都显得更健旺,甚至挨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哪怕这种目的是多么渺小。作为写作者的史铁生的卓越,也正是建立在这一点上。

在《我与地坛》中,我们看到了思想的清晰的展开。作品要表达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 念,而是诸多理念的汇聚和纠结。它从某一个逻辑起点迈步,层层递进和深入,在这条思想路途的终点,生存的“牢靠的理由”在他面前闪现,日渐明朗,于是生活的重新开展也获得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几乎可以说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反复思索和表达的都是以生与死、坠落与升腾为内核的一个话题群落,在具体作品中又体现为不同的伸延和变异。而《我与地坛》,无疑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

命运给了史铁生一副烂牌,他却将它打得至为出色。

史铁生对于命运的感悟并不是仅仅对作者自己才有意义,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从对自身残疾的思考生发开去,他进一步揭示了残疾是一切生命共同的、本质的困境。它不仅仅限于肢体器官的残缺,而是有着广阔的指向——对于美貌、健壮、聪明而言, 丑陋、病弱、愚钝也是一种残疾,如此等等。因此,地坛是他个人的救赎之所,而他从这里 获得的觉悟,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的超度的一种导引,一个力量之源,尽管他们中的大部 分不可能来到这座园林。

此后多年中,我又去过几次地坛公园。最后一次,记得是在一个深秋的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斜洒在祭坛上,遍地飘落的树叶散发着清新而苦涩的气味。虽然史铁生已经辞世多年, 但他笔端吐露岀的文字,仿佛此刻视野中的光亮,无声而广阔地漾荡开去,在一方方灵魂的田亩中流布氤氲。他描写过的这个地方,已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处所,而是一个精神的 朝圣之地。加持和祝福都在无声地进行着。

因此,自甫一问世的那天起,《我与地坛》就不再专属于作者史铁生自己了。

这篇作品最早刊发于《上海文学》1991年第1期。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我不愿意看作仅仅是一种巧合。我不知道,它是否预示着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开始了对于灵魂 审视、对于命运思考的深入化。十分确凿的是,作家韩少功敏锐地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当时 就说过一句大意如此的话即便整个1991年只有这一篇作品,这一年也是中国文学的丰年。

四十年过去了。时光印证了他的判断。

(取材于彭程散文)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必须厘清的纠缠                厘清:查清、理顺

B.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       坚硬:残酷而又无法回避

C.这个命题同时还有着一个分蘖   分蘖:分歧

D.在一方方灵魂的田亩中流布氤氲   流布:流动散开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该句表现了史铁生对命运不公的抱怨,甚至忿怒。

B. 作者引用《活岀意义来》,意在说明懂得为何而活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命运施与的痛苦。

C. 作者多次去地坛,既是对史铁生心路历程的探寻,也表达了自己对史铁生的怀念与敬意。

D. 第①段中用韩少功的话,目的是说《我与地坛》成就之高,足以代表1991年的如中国文 学。

20、作者在第段说:“命运给了史铁生一副烂牌,他却将它打得至为岀色。”请说明“烂牌” 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全文,概括史铁生将烂牌。打得至为岀色”的过程和“出色”的表现。(6分)

 

 

 

21、 第⑨段写道:“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 请赏析其妙处。(6分)

 

 

 

五、 本大题共3 小题,共65分。

22、语言基础运用(5分)

20209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①同学们积极响应总校“向老师致敬,感恩有您”, 纷纷给老师写祝福短信。小李同学这样写道:敬爱的老师,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而是 今天特别感念您!送个短信祝福您,②深深反应我心意,③您用一把思想的戒尺,规范我们的行为;               。谢谢您的教诲!祝您节日快乐!

1)文中画波浪线的①②两处句子,有语病。下列对语病的说明及修改建议,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 ①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号召”;用词错误,应改反应反映

B ①搭配不当,应改“响应”为“落实”;搭配不当,应改反应表达

C ①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号召”;②搭配不当,应改反应为“表达”

D ①搭配不当,应改“响应”为“落实”;用词错误,应改反应为“反映”

(2)请在画横线处,仿照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使上下句语意连贯完整。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有人说,要看一个人的性格志趣、精神气质,就看他读了什么书。请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两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150字左右。

2某学校将以“技术封锁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利大于弊(正方)/弊大于利(反方)” 为辩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写一段立论陈词,阐述两条理由。150 字左右。

3)某校组织同学秋游,并进行秋游照片评比活动,下面是获得一等奖的三幅照片,请你任选一幅,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请以“选择与遗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第段中说,史铁生描写过的地坛,“己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处所,而是一个精神的朝圣之地”。“精神的朝圣之地”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 请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有情节,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2021.01

—、本大題共5道小题,共18分。

I.3 分)A 2. 3 分)D 3. 3 分)C 4. 3 分)C

5.6分)答案要点:

因素:距离适宜,交通比较方便;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低,发展空冋大 意义:有效缓解大城市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城市建设典范。

评分标准:因素和意义各3分:共六点,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24分。

6.3分)B 7. 3分)D 8. 3分)C9. 3分)B

10.2分)真正的画另外寻得好价格卖了。

评分标准:” 1分,全句大意1分。

II.<4分)答案示例:

不是妄发,而是自我鮮嘲(1分).作者在作品中看到一行写有中书侍郎开播的文字,而唐代尚未有开姓高官记录(1分);开(開)关(關)字形相近,据此 推断当是临攀人的笔误所致(2分)。因此这是有理有据地推断。

评分标准:判断1分,理由3分。如答是妄发,依据文本自圆其说也可。

12.1 2分)

一以贯之: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

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评分标准:一句1分。

2 4 分)

内涵:夫子之道的内涵就是1分)。就是尽全力做自己应该做 的事怡(1分),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1分)。

现实意义:

"在现实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勉励人们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引导人们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利益或者感受 等。

评分标准:内涵,3分:联系现实,】分。能围绕《论语》有关的相关内 容,作出合理解释并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3.3 分)A 14. 3 分)D

15. 6分)答案要点:

同:(1)手法:都釆用了用典和虚写的手法。(1分)

异:(1)手法: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網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 没有对比。(1分)评分标准:”“,各3分,意思对即可。

2)情感: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2分)(2)情感: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日回,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2分)

16、(1)终刚强兮不可凌魂魄毅兮为気雄     2)浪遇飞舟

3)故不积辉步无以至千里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7、答案示例

“我选林。玉进贾府时,贾母招待林黛玉的欢迎宴(1分)宴席上贾母独坐,李、凤二 人立;案旁布让:迎春三姊妹告了座,方上来按长幼就座(1分)。座次等级严格,尊卑氏幼言序(1分)。又如,外间伺候之媳妇丫裝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1分)。吃饭寂然,一如食不语的要求,饭后依次漱口、盥手、吃 茶,富贵豪族之家饮食繁琐的礼仪,一一遵守,不得违逆。1分)。

评分标准:选择,I分:宴会场景介绍,2分:分析,2分。

四、本大題共4小题,共18分。

18. 3 分)C 19. 3 分)D

20.6分)参考答案:

1)含义:命运让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面对人生最大的困境。(1分)

2)过程:通过思考,他认识到伤痛和苦难的无所不在(1分);进而平静地看待和接纳 苦难(1分):并从写作中获得拯救之路和抗衡苦难的力量(1分)。

3)表现:史铁生从地坛获得的觉悟不仅救败了自己,也成为了读者寻求自身超度的一种 导引和力量之源(1分);以《我与地坛》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促进了上个世纪90年代文学 对于灵魂的深入审视、对亍命运的深刻思考(1分)。

评分标准:含义,1分:过程,3分;表现,2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答案示例:

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2分)。以花朵比喻《我与地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分肯 定了这部作品的巨大价值(1分);炼狱的黑暗和天堂的光亮构成对比,突出了史铁牛.经历 苦难之重,取得成就之大<1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我与地坛》的由衷赞美(1分), 以及对史铁生与苦难顽强抗争的敬佩之情(1分)(两种手法分别赏析也可。学生若答 狱的黑暗比喻作者经历的命运苦难,天堂的奇异光亮比喻作品的非凡价值也町给分。) 评分标准:手法,2分;理解,2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2.1 3 分)C

 

文言文參考译文

假骨董

骨董从来就多有廣品,而吴中的贋品骨董尤其特别多,文人都凭借假骨董来勉强维持生 活近些天,前輩品德高尚纯洁的人中,没有比得上张伯起的,但是也不免向这一行中求取 生活.亙于王伯穀就全依靠这作为生财致富的途径了. 一天,我在王伯殺的书房中拜访他时, 正好坐在靠近_张破旧的黑色小桌旁,墙壁上挂着_个破烂的幅子,王伯穀指着这些东西说: “这张几案是我们吴中人吴匏庵先生当时就任外地官职时所使用的这顶帽子则是太祖公开 賞赐十位高僧时,我的同乡姚少师道衍获得的,保留到现在•”大概是想要凭借这些让我羡 .我笑着说:如果这些确实存在,但是,也与洪崖得道升天;一块油污的头巾,说是李 I 西平攻克朱洲时留下的一块撕裂的衣袄有什么不同呢? ”王伯穀红着脸没有话回答。

当时,娄江曹孝廉家一个姓范的仆人,住在苏州城,也喜好的骨董,曾经买到一幅阎立 本的《醉道士图》,的确是最好的画.王伯穀强迫用低廉的价格而得到这幅画,(而范)却索 要一千金,减少点儿也一定要数百金,喜欢多事的人就每天去与范商量品评。(王伯穀)不 知道范的狡猾诡诈,(范)已经先让吴人张元举临笨了一幅,样子相像,差不多就像桓元子 与刘越石的模样相近一样,(范)给了张元举十金,王伯穀所收藏的就是这一幅,真正的画 另外寻到好价格卖了.张元举瞎了一只眼,偶然被王伯穀所侮辱,张元举就对外公开散布言 论,说你在鉴定古物上是瞎了两只眼,还讥讽我一只眼睛瞎呢?这句话在全城传播开来,被 人们引为笑话,王伯殺就把那幅画藏起来不敢拿出来.真画与假画这二幅,我都见过他们.

董太史玄宰,当初因为外调为官,我告老还乡回到吴门时,他把他的书画装船运到虎丘, 跟韩冑君古洲,各自拿出所携带的藏品相互比试.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只有我与董太史、韩 冑以及董太史所亲近的一个吴地的美女四个人,打开阅读了一整天,的确不比库房中的少. 最后董太史拿出颜清臣书写的《朱巨川告身》一卷,正为感叹惊诧把它作为神圣的物品,并 且说:此是我的朋友陈眉公所收藏的,的确是奇异的宝贝啊。我心中不认为是这样的,我 认真观察,看到一行小楷字中写道:中书侍郎开播韩冑对我说:这是我们郡开氏的鼻 祖吗? ”我回答说:唐代没有听说有姓开的人,从南宋赵开在蜀地出名,于是就用名字作为姓氏,自己分为赵、开两个姓氏。何况中书侍郎,是执政大臣,为什么在《唐书》中看不 到呢?这一定是卢杞所推荐的关播,临摹的人不明白史书,偶然笔误为开字罢了。颜鲁公与 卢、关正好同时代,这样的笔误哪里用说呢董太史急忙说:您说对了.但是这是被陈眉 公私下珍爱的,姑且不要广泛地谈论赶紧卷起来装在箱子中。后来,我听说这一卷书法 作品已经进入新安的富豪家中,那个开字到底改没有改,就不得而知了。不久,韩古洲在滁 阳为官,偶然谈到颜清臣书卷,我还深深后悔自己当年随便乱说。

 

12题《论语》译文

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这是什么意思? ”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顔色。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道: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 ”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